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U馐恰痘稀返氖澜绻郏颐窍衷诮灿钪婀郏恰痘稀返挠钪婀邸O衷谡苎Ю锩娼灿钪婀郏荒芨啾取U庖幻死锩嬗惺澜纾澜缋锿酚忻耍死锿酚钟惺澜纾彩侵刂匚蘧 K芄坏矫死锩娴氖澜缛ゲ窝А⑷グ莘稹⑷グ镏谏空馕颐窃谇懊娑凉障推腥3Hィ�
这桩事情,近代科学里,我们在前面也跟诸位报告过,有全息照片,跟那个道理很接近。什么叫全息照片?拍照的时候它是用两束激光,两个激光照在一起,照的时候用照相机来照成照片。这个照片洗出来之后,看不到人像,你看到是一条一条的条纹;但是用激光一照的时候,像就现前。你把这个相片撕成两半,你在激光里面照的时候它是完整的。撕成碎片,撕成一百张、撕成两百张碎片,张张都是完整的。这就是此地讲的分圆无碍,现在被科学证明,我们看到这个报告,跟此地讲的是完全相同。它不过是一张照片,一张人像,你把它撕成粉碎,在激光之下它还是完整照片,这很奇妙!宇宙是更神秘,我们经上讲的,你看一毛端、一微尘,那就太小了,我们肉眼看不见,在高倍显微镜之下也未必能看得到,它里头还是圆满的。这个圆满是什么?是圆满的宇宙现象,宇宙没缩小,微尘没有放大。这就说明在性分里,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性变成相,相里面也没有大小,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些都是属於宇宙观的范围。
底下一条讲因果,「因果无碍」,这个很重要,「谓佛往昔本生行菩萨行,修习波罗蜜因,而证遮那佛果」。我们先说这段,这从事上说的,佛,我们就说释迦牟尼佛,说得亲切一点,他也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修了多久?佛在本生经里面告诉我们,修了无量劫,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就是菩萨行。菩萨道是什么?是有六个总纲领,这六个总纲领展开就是八万四千细行、无量的细行,总纲领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具体的行为里面,就是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个跟诸位报告过。在大乘,十善业一展开是八万四千菩萨行门;在小乘,展开就是三千威仪。所以三千威仪的根是十善业,菩萨八万四千细行的根也是十善业,十善六度是菩萨的心行,生生世世不离。所以修习波罗蜜因,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究竟圆满。他真做到,做到究竟圆满才证遮那佛果,遮那佛果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他修成佛,是这样修成的。诸位想想,我们如果不修十善业,不修六波罗蜜,见性就难了。那你又不是上上根性,像惠能大师那么样的天才,惠能大师他怎么成就的?这一生他没修,过去生生世世他在修,要不然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没修,所以听佛经还听糊涂了。人家是一天经都没听过,听五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成佛,他就证遮那佛果。这说明什么?说明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他功夫圆满。我们现在正在干,不真干行吗?要真修、要真干。真干、真修还有一条近路可以考虑的,那个近路是什么?这一生当中成佛,这真叫稀有难逢,这个近路是什么?带业往生。带业往生你要记住,你没有十善业道的基础,你不能往生;你没有六波罗蜜的心,你不能往生。六波罗蜜是大乘,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所以要有十善行,要有六度的心,念佛往生决定得生,真的叫万修万人去,因果无碍。
下面说「故所受报身,及所成事业,亦现十方一切菩萨身云,自在无碍」。这是讲什么?这是讲感应。你见性了,证遮那佛果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华严经》讲初住以上的菩萨,他就能够以三十二应身,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这个感应,诸位要记住,缘分,你跟他有缘,他就会跟你起感应道交。没有缘,感应道交比较困难一点;有缘的时候,感应道交很敏锐。这个缘不管是善缘、是恶缘,只要是有缘就行,它统统起感应,感应他就现身。「所受报身」,他就教化众生,像释迦牟尼佛所受的报身,在这个世间也是父母所生,跟我们身是一样的形状,一生从事於教学。也有求学,你看十九岁出去求学,三十岁就毕业,他老人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三十岁。彻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我们今天讲办班教学四十九年,这是他的事业。亦现十方一切菩萨身云,自在无碍,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我们凡夫肉眼。可是如果你要是证到阿罗汉,你要是证到菩萨,也就是说你能把执著放下,把分别放下,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事业不一样,释迦牟尼佛不但在地球上教化,许许多多世界他同时现身在教,你都看到了。
为什么?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常说「千处祈求千处应」,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看到地球上人,跟菩萨有缘他现身。还有十方世界,还有不同维次空间,我们肉眼见不到的。要知道太空当中许多星球也不是真的,也是梦幻泡影,你不能把它当真。如果我们真的天眼开了,法眼现前,那你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星球里面,都有众生住在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星球现前,现在你看不到,空间维次突破之后你全看到。可能有星球跟我们星球连在一起的,很有可能,因为它不是真的实体,它都是虚幻的,虚幻就是无碍的。两个星球可以重叠在一起,甚至於三个、四个、十个、八个能重叠在一起,决定没有障碍,突破了看到非常奇妙。
下面这引经,「佛以本愿现神通,一切十方无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网中皆演说,是为因果无碍」。因果无碍,因果全现,佛在因地里面发愿,发愿自己成就要帮助一切众生,四弘誓愿是一切菩萨、一切诸佛总愿、通愿,无论发什么愿一定跟它相应。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把它归纳不超过四愿,所有一切佛菩萨不管发什么愿,你归纳一下都在这四愿当中。第一个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学佛终极的目标。这四个愿天天发,我们现在发的是什么?我们是嘴皮上发,心没有发。为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度就是你帮助他、成就他。你现在天天发愿,你还在障碍他,你还在给他为难,还破坏他,你不是与你自己愿相违背吗?所以你不成就。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的烦恼天天在增长,你没有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听经都听不懂,你学的是什么?所以,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在学佛,你对照一下就晓得。一些人只看别人过失,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所以一辈子不能成就,白过了,来生来世还是搞三途。人身一失,得人身可不容易,因为你的烦恼习气这么严重,多半都是到地狱、饿鬼、畜生,到那里去了。去得很容易,出来很难,想到这一点,我们就不敢不努力,不努力不行,不努力肯定堕三途。明眼人看到你造的罪业,看到你堕三途,什么都不会怪你,为什么?你太可怜!你自己不承认,别人劝你,你不会接受,所以人家不敢劝你,只有在暗中怜悯你、可怜你。我们要不是经典教训,我们自己怎么会知道?天天读经,天天在学习,逐渐明白、搞清楚,你说这多重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一卷) 2008/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学习「佛十无碍」。
第八段「依正无碍:依谓依报,即佛所依之国土;正谓正报,即佛能依之色身。依正相入,二皆无碍」。依正无碍,让我们立刻就能想到,贤首大师在《妄尽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依正事实真相。本体确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世尊在经上常告诉我们,由於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也称之为无始无明,这桩事情世尊在楞严会上对富楼那尊者说得很清楚。像这些问题都是根本的问题,一直到现在,科学跟哲学都没有法子解决。宇宙当然有本体,宇宙的本体是什么?宇宙怎么发生的?宇宙里面就有依报跟正报,正报是生命,特别是自己,宇宙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这是大问题。佛法对这个事情讲得非常清楚,为什么能说得这么清楚?这是亲证的境界。佛告诉我们,你想证实这个境界并不困难,只要把障碍除掉,境界自然就现前。障碍是什么?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
一念不觉是极其微细的波动现象,这种波动现象不但我们无法觉察,就是比我们境界更高的天道,佛说天有二十八层天,他们也不知道。二十八层天之外就不是六道的范围,那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净宗常讲的方便有余土,里面也有四层,有阿罗汉、有辟支佛、有菩萨、有佛,他们也不知道。确确实实来说,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跟我们说,什么人才能够觉察到这一念不觉,这叫无始无明,谁能知道?大乘教里面佛说八地菩萨。我们有理由相信,初住以上起心动念没有了,真的清净了。清凉在《华严经疏》里面告诉我们,起心动念没有了,就回归到自性、回归到本觉,但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三贤位,习气很浓。对於微细的这一念,这个微细,佛经上有个名字叫生相无明。你想想看,生相是什么意思?现相出现了,这个无明出现,心生相。可见得它很微细,就是说宇宙、生命从哪来的,生起这个现象。这个无明是八地菩萨才觉察到,三贤位不知道,从初地到八地八个位次,也就是初地到七地都还不知道,八地他感受到了,虽然感受到也没法子断它。八地、九地、十地,到十一地就是等觉才断,等觉断了这一品无明,就是佛家说的究竟圆满的佛果,究竟圆满了。通常我们讲无上正等正觉,一般讲可以包括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里面还有差别,就是无明习气厚薄不一样,有这个差别。
发现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说的这个名词好,这个极微细的这一动叫无始。无始的意思是没有开始,这个不好懂,任何事情我们都有个源头、都有个开始,哪有没有开始的?佛告诉我们,真的没有开始,什么原因?没有原因,迷了也没有原因;几时迷的?找不到时间,没有时间,就在当下。这里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三际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得。佛是常常在经教里跟我们讲,我们听了之后含糊笼统,我们真听懂了吗?真听明白了吗?没有。可是听久了,听久了也习惯、也有习气了,为什么?不反对了、也不敢问了。如果一问?一问就麻烦更大。为什么?你从无始无明里头又生了分别、又生了执著,你就往下坠落。你一切都不管,听到,懂也好不懂也好,你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上;你一起心动念,马上就落下来、就坠下来。所以真的没有开始。
我们学习经教,一直读到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才有那么一点影像。世尊问得好,问到我们凡夫起念,这一念,这一念当中有多少细念(微细的念头)?弥勒菩萨表面上是回答世尊,实际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