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几年有这么个缘分,参与联合国做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么一桩事情,这个事是好事,是当前这个世间迫切需要的事情,我参与了,我做到什么时候为止?给诸位说,我做到明年为止。明年我还有个活动,有个大型的活动,做完之后不干了。我也去找一个地方,我跟外面隔绝,但是我还是继续讲我的《华严经》,天天读经,天天讲经,念佛求生净土。我懂得这个方法,我告诉别人,我自己不能不干,我自己会很认真的去干。可是我们讲经,或者还有一些愿意跟我在一起学习的,我常讲找个十个、二十个人,搞一个小道场。我们讲经有网路,用网路既可以独善其身,同时也能够兼善天下,就是跟外面不再往来了,天天讲经,佛学答问也没有了,不要再答问了,已经答问很多了,有问题找从前答问也许都可以找到答案。所以一定要认真干。我们将化解冲突的方法,促进安定和平这些理念、方法在联合国做报告、做介绍,大家都知道就行了。该怎么做?让这些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他们去做。
  起业跟前面的执取,这是我们要把它分别出来,前面执取是你有这个念头,没有行为,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没有行为,这是在四圣法界,就是有习气,它没有现行。起业相,这里头「执取生著」,这是有行为,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他确实有严重的控制跟占有的欲念,所以他就造业了。末后是「业系苦相,苦即生死之苦也。谓业系缚,则有生死逼迫之苦,不得自在,是名业系苦相」。这个就是六道轮回。造业必定感受果报,善业有三善道,三善道里面有不少修行人修定,佛法里面所讲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它的效果能伏烦恼。烦恼伏不住,你得不到定;烦恼控制住,人就得定,虽有烦恼习气,它不起作用。得定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所以四禅是生四禅天,四空定就生无色界天,这是四禅八定。色界天初禅以下的这叫欲界天,欲界有六层,我们一般世间人讲的四王天、忉利天,忉利天是中国人所讲的玉皇大帝,这两层天很容易去,为什么?修福就行了,有福报就能去,上品十善。如果再上去,再上去就是夜摩天,第三层,兜率天第四层,化乐天第五层,他化自在天第六层,上面四层还得要修一点定功,单单上品十善不行,所以他们也修定,这个定叫未到定,没有达到初禅的标准,达到初禅标准他就到色界去了。像我们讲考试一样,如果是初禅的标准需要一百分,满分,那他们不到,他们只有九十分,那就是他化自在天;要是七十分,那就是化乐天;六十分就是兜率天;五十分大概就是夜摩天,都不及格,所以他要修一点定,未到定。如果我们只修上品十善,没有禅定的功夫,也就是心还不能清净,凭著福报生四王、忉利。
  在佛门里面我们讲超度亡灵,你看看古大德,大家最熟悉的是梁皇宝忏,梁武帝请宝志公,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请他主持法会超度他的妃子,也只能帮助她生忉利天,为什么?修福。也就是我的福报可以给你,我的定慧不能给你,定慧是功德,所以功德不能给人,福德可以给人。我有大福德送给你,可以帮助你生天,但是往上去忉利天以上要有功德,少分的功德帮助你往上提升,但是不出六道,都不能解决问题。要出六道必须是把执著断得干干净净,从哪里开始?从控制、从占有,还有更微细的,从对立。这是我常常讲的,自从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我常常提出这个,我们化解冲突,冲突的发生是从对立。我们从内心化解与一切人的对立,不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就对立不起来。对立是双方的,我一方不对立的时候,他就不能跟我对立。对人的对立要化解,对事的对立要化解,对一切万物的对立都要化解,要从这里下手。对立就是见惑里面的边见,然后慢慢的我执再淡化,不要执著这个身是我,过分重视这个身是我是很麻烦的。所以佛法里常讲,你要借这个假身体去修真,不要修身。人都为了这个身体健康,好好保养这个身体,错误。为什么?你身见放不下,六道出不去,再说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很严重的障碍。身体不能不照顾,不能过分的照顾。
  佛法里面锻炼身体的方法是拜佛、是静坐。诸位要晓得,止静也是养生之道,它是从意念、从清净心,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所以你看天天打坐修禅定的,他身体健康。虚云老和尚这是最近一代的,他老人家一百二十岁,他没有任何运动,他每天就是坐禅,有的时候一入定的时候,长时间的,三个多月他才出定,短的就常常我们见到的,一个星期、半个月,这是平常事,他自己不知道时间,半个月一出定的时候,他觉得时间好像才十几分钟,人家告诉他半个月了,他自己觉得很快。所以佛门里有修身的大道,所以我们要著重提升自己的灵性,比保养这个身体还要重要,这才能真的是了生死、出三界。这个地方说「则有生死逼迫之苦」,这就是轮回,六道轮回。三细六粗,我们就学到此地。这首偈还没有讲完,现在时间到了,后面的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0五卷)  2008/1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九段看起,「无上慧菩萨」,偈颂从第二首看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所得处。无作无分别。粗者无所有。微细亦复然。】
  这首偈二十个字,它的内容深广无尽,也把宇宙万有的真相说出来了。大乘教里面最简单的一句,许多同学都能够道得,就是「万法皆空」,这四句就是解释万法皆空;《心经》里面所说的「无智亦无得」,这是讲到真正究竟处,为什么无智、无得,这四句讲得很清楚。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八首偈里面,前面六首是讲「内证」。这是内证的第一首,也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教下里面所说的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不同宗派所说的名词术语不一样,但是内容都是一桩事情,这个我们总得要明白。这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正明证入」,正是正式的,明是明了、明明白白,他证入了。证入什么?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在这首偈,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个小时,『诸佛所得处』,成佛,成佛是得道,我们世俗人讲得道了,成就佛道了。他所得的是什么?「处」就是菩提涅盘。菩提是什么?涅盘是什么?六祖惠能大师在开悟的那时候,他明心见性了,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话就是菩提,第二句话就是涅盘。他第一句怎么说?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清净就觉,染污就不觉,他说出我们的自性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有没有染污?没有,从来也没有染污过,过去没有染污,现在也不会染污,未来还是没有染污。清净心生智慧,这叫菩提。没有染污,我们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末后两句说到粗细,粗是什么?六粗,细是三细,三细六粗没有,哪来的染污!可是我们现在的麻烦,麻烦在我们三细六粗统统有。
  三细六粗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我们前面一堂课,我们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三细相是妄想,是起心动念;六粗就是分别执著,六粗前面四条是分别,后面两条起业相、业系苦相是执著,所以从三细六粗就说得更清楚、更明白。没有!没有,我们以为是有,不但以为是有,我们还执著它是真有,这个麻烦大了,就是错在这个地方。但是不管你怎么以为、怎么执著,它都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几时要是明白了,三细相是什么?三细相是自性里面的幻相,不去理它,没事。所以大乘教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佛祖说,讲我们这些众生,「真如不守自性」。这就是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为什么会有无明?是真如不守自性。这句话是双关语,两重意思,第一个是讲到根本,三细是非常微细的波动,昨天我们说得很清楚。
  我们看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世尊问弥勒菩萨,我们凡夫常讲一念,起个念头,这念头很粗,世尊问弥勒菩萨,这一念里头有几个念?那就是细念,我们这个念是粗念,这一念是粗念,一个粗念里头有几个细念?有几个形?有几个识?形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弥勒菩萨的答覆是「一弹指」,一弹指是一个粗念,一弹指里面「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就是三百二十兆。你看我们的一个粗念、一个念头分析出来,这里头分成细念,就是阿赖耶讲的细念,三细相的细念,有三百二十兆个细念。我们通常弹指,试试看一秒钟,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再乘四,现在都用一秒钟做单位,一秒钟有多少个细念?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个细念。弥勒菩萨说得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成形,这个形就是阿赖耶三细相最后一个叫境界相,境界相是什么?物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念头一动,宇宙就出现了,所以说宇宙从哪里来的。宇宙出现了,依报出来了,形皆有识,识是什么?正报出来了,识不是别人,识是我,我从哪里来的。我跟宇宙是同时发生的,都是自性里头的幻相,不理它,没事。不理它,这种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净土宗常讲的,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头有三细相,没有六粗。六粗在哪里?六粗在十法界、在六道,这是把宇宙根源说出来了。
  我从哪里来的?禅宗有参话头,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最初父母未生前我们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就是自性清净心,那就是本来面目。在《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是什么?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说一句,惠能大师说了五句。给诸位说,五句跟这一句意思完全相同。自性,六祖说自性;自性清净,你看清净有了;圆是圆满,不生不灭是圆满,本自具足是圆满,本无动摇是圆满,能生万法也是圆满。它还有个明,明是什么?明是自性觉,就是清净起作用,那是明,那就是菩提。所以六祖讲五句,《还源观》上讲一句,自性清净圆明体。发生现前这个幻相,《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从一体起二用,起了两种作用,怎么起的?就是真如不守自性,这是真如不守自性的第一个意思。起了一点非常微细的波动,这个非常微细你要知道,它的时间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在那个短短的时间。
  这个短短的时间,清凉这里说得好,「不可以识识」,你没有办法,这个识是什么?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分别,你没有办法用分别去认识它;「不可以智知」,智是什么?智是智相,六粗里的头一个,智相,我们今天讲的知识,这不是智慧,是知识,知识达不到,你没有办法用知识去了解它,所以说不可思议。最后的结论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讲到大乘教里面所谓的菩提涅盘。菩提、涅盘是个假名,你不要以为真有菩提,是真有菩提,但是它名字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