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庠诜鸱ɡ锝膊煌ā7鸱ㄋ涤钪娓以趺闯錾模恳皇倍傧郑挥泄ィ挥形蠢础R簿褪鞘奔涓占涠疾淮嬖冢际羌俚摹J裁词焙虺鱿郑康毕乱荒睿皇枪ィ皇俏蠢矗褪窍智暗囊荒睢D阏庖欢钏统鱿郑悴欢钏兔挥辛恕N颐窍衷谡飧瞿钔肥且桓鼋右桓雒欢希绻钔范系幕埃飧鱿窒缶腿挥辛耍孟裎颐亲髅涡压戳耍歉雒沃芯辰缛挥辛耍沃心歉鲆馐毒辰缒憔投系簦欢系羲挥辛恕K杂兰未笫Α吨さ栏琛飞嫌辛骄浠八担该卫锩髅饔辛ぃ鹾罂湛瘴薮笄А梗饩褪前蚜缆只乇扔髟谧髅危灰阋恍压矗谰筒患恕N颐鞘窃诿沃校挥行压础P压粗螅阍僬伊勒也坏搅恕�
  起二用,它为什么会生起?只要你有这个念头,你又在起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老是放不下?你要晓得,它为什么会起这个东西?自性里头本来有。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清楚了,你看他开悟了,他放下了、觉悟了、明白了,他向五祖忍和尚提出报告,他说「何期自性」,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著;「本不生灭」,不生不灭就是涅盘;「本自具足」,这句话非常重要,具足什么?具足这个世界,具足我这个身体,它本自具足。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它不起现行,没这个事情,确实是清净圆明体,我们就是体也不说了,确实叫清净圆明,那什么都没有。清净圆明就是净土宗里面讲的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是永恒,寂是涅盘,光是菩提。它本来是这个样子的,没有现象,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可是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本来里面就具足万法,就具足我这个正报,它就具足。只要起心动念,它就出来了,起心动念就是他老人家末后所说的话,能生万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万法怎么生的?万法是起心动念生的。
  起心动念,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波动,这是极其微细的波动。我们以前学经教学这么多年也没有搞得清楚,所以讲不出来,没搞得清楚怎么能讲得出来?这是到这两年,我们看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恍然大悟。从前诸位听我讲经,我讲到这个微细只讲到《仁王经》的例子,因为《仁王经》是我们在学经教的时候就学过。《仁王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以前都是讲这个。但是我讲这个讲得很多,我有疑惑,我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的速度要比这个快,为什么会比这个快?因为光的速度比《仁王经》上讲的速度快。显然佛是随顺众生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让大家知道这是虚妄的就好了,不要当真,实际上,现象的生灭的程度比这个快得多。到弥勒菩萨做报告的时候,我们就体会到,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就是惠能大师所讲的能生万法,万法是这么生的。
  再讲到三细相那就更细,三细相是什么?就是这个一念,念念成形。我们现在算出来,就算弹指,我们一秒钟弹得很快至少弹四次,三十二亿百千念再乘四,我们把它算出来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就一秒钟,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生灭。再个三细相,再乘三,就是那一念当中,那一念当中有三个现象,有业相、有见相、有境界相,境界相才是成形。这一念怎么成形的?先是讲业是动,业相就是动,一波动的时候,它就产生一个见相。我们把这个念一念:「业相者,即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也。然本觉心源,离念寂静」,这句话一定要清楚。本觉心源,离念寂静,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一句就是能大师讲的这三句话。「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业就是动,因无明,无明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无明什么时候起的?没有时间。无明在哪里起的?没有处所,这给你讲真话。它要是有原因、有时间、有处所起的,那它就变成真的,它不是假的了。给你讲的,他说它是虚妄,从真起妄,妄不是真,所以《华严经》上讲妄想,这个时间是太短太短了。所以「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就变成业相。业相是什么?就是波动的现象,最初是很微细。所以《起信论》上讲,「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在这个极微细动的时候,你要不理它就没事,它自然就静止了。你要是「这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好了,它愈来愈大,振动幅度愈来愈大,这就麻烦了。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说「真如不守自性」,这是对我们讲的,我们没有守自性,自性是什么?自性是不动的,自性是清净寂灭的。它这个动,你管它干什么?你不管它,不就没事了吗?就是管事管坏了。它为什么要动?什么时候动的?宇宙什么时候起来的?搞这些,愈搞愈糟糕,全是你在打妄想,全都不是事实真相,佛讲事实真相就在现前这一念。因为你不守自性,所以它念念相续。你要守住自性,守住自性是什么?根本就不理它,就是什么?我就不起心、不动念,你不就回归自性了吗?你不就成佛了吗?你不就证入常寂光了吗?
  有业、有动,有动就产生见,这个见就是《还源观》里面的起二用。见是什么?见是见闻觉知,境界就是现相,就是物质现相,见就是精神现相,你看精神跟物质就起来了。这里讲的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弥勒菩萨讲的是先讲物质,后讲精神,他讲念念成形,形是境界相;形皆有识,识是见相。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给诸位说,是同时的,没有先后。你想想看,那么短的时间,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振动,在这一个振动里面,你还分三个现象。你看振动,精神现相出来了、物质现相出来了,你知道这个多少微细?一千二百八十兆再乘三,这是什么?这是三细相,太细了,愈说愈细。
  我们先看「见相,见初动之相也」。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你见到初动之相?佛讲的是大乘圆教八地以上,八地菩萨叫不动地,这个微细的波动他觉察到了。七地以前知道,怎么知道的?像我们现在一样,佛在讲经说法时告诉我们,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不是我们亲证的境界,要到八地才亲证,真正证实这个事实真相。这个现象还有个名词叫转相,「亦名转相,谓依初动业识,转成能见之相也」。这个能见就是见闻觉知,所以三细相里头有见闻觉知,有见闻觉知一定就有幻相出来,这个幻相就是境界相。「境界相者,即转相分别初动之境界也」,这个境界是初动的境界,「亦名现相,由前转相,则境界妄现也」。这就是三细相。这个很好,把弥勒菩萨「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八个字解释出来,三细相就是解释这个。
  这是佛经里面讲的最高的哲学、最高的科学,他能够讲得这么详细。他具有科学精神,因为佛绝对不是说,佛这么说了,你们就相信,你们就接受,佛不是的,你们去亲证。什么时候你证得,那才是你的;你没有证得,这是释迦牟尼佛的,这不是你的。这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这个相极其微细。我们真如不守自性,我们还要追究这个妄,这是虚妄的东西,这个妄念什么理由生的?妄念什么时候生的?妄念从哪里生的?这就变成六粗。所以在三细相是一真法界,没有六粗,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如果你再一追究这虚妄从哪里来的,这境界立刻就变了,真的像万花筒一样,你一动,它又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就有六粗相出现了。你愈是想知道,这叫智相。你要知道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没有智相,「无所不知」;如果你有知,那就有所不知。知是什么?知是分别,比妄想的波大(妄想的波是很微细),智这个波就形成。六粗相怎么来的?马鸣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六粗」,是从,「谓由」就是是从,「业相、转相、现相三细而生」。它为什么会生?因为你想研究它,你要问这个东西从哪来的?什么时候有的?好了,这一下这个波浪愈来愈大,所以智相出来了。
  这六个粗的,第一个是智相,「智相:谓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境界相就是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三细相现前,他不明了这是自心所现的相,他要去研究它从哪里来、研究它几时来、研究它为什么会有,好了,这个麻烦就来了。所以妄起分别,分别就是有染净,所以十法界里面就有染净,四圣法界是净土,六凡是染土,就是染净。没有善恶,四圣法界没有善恶,有染净,因为他只有分别,他没有执著。到六道凡夫里面去,那就是染里面,染里面有善恶,净里头没有善恶,染里头有善恶,善就变成三善道,恶就变成三恶道,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有执著就有善恶,有分别就有染净,分别执著都没有,善恶染净也就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了,那就回归到三细相。回归到三细相的时候,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一般讲一真法界。如果真正能够入大乘佛法少分,你对於现代这些科学跟哲学上所说的,你就知道它的问题在哪里。科学,许多问题不能解决,宇宙是从大爆炸,是假设的,为什么?没办法自圆其说。人类是从微细胞动物里头慢慢进化出来的,这个也不能自圆其说。进化为什么不能都进化成人,还进化到畜生?是猴子进化出来的,那现在为什么还有猴子,它为什么不变成人?所以很难自圆其说。佛法里头没这个东西,佛法讲一时顿现,什么时候?当下。当下这个时间多长?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三细六粗就从这个地方演变出来的。
  我们现在也体会到古人讲的,真如不守自性,这句话讲得太好了。守自性是什么?守自性就没有妄念,就不去分别执著了。不守自性才分别执著,才要追究它什么原因、几时、在哪里发生的,我们世间人现在都有这种习气。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有没有这个习气?没有,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他如如不动。你要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你不问他的时候,他什么也不知道,这很奇怪。为什么不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他的心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为什么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怎么不知道!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有所知就有所不知,你知道的很有限,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都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障碍住,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什么是智相?《起信论》里这么说,「智相:谓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於净境则爱,於染境则不爱,是名智相」。这境界里头,这里头没有善恶只有染净,这是十法界四圣法界的境界,他还有相续相,他要没有相续就好了,没有相续的时候,他就不会堕落。所以第二,「相续相:谓依前智相分别」,所以智相就是分别,三细相是起心动念,这个要搞清楚,那是很微细的振动,起心动念。智相就粗了,他就有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