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鹬粗灰郑嵊茫缕返模颐墙驳墓Ψ虺善阋欢ǹ梢缘玫健K陨频即笫玻飧龇拧竿蛐尥蛉巳ァ梗钦娴牟皇羌俚摹P拚飧龇牛挥幸桓龌崧┑舻模蔷褪撬倒Ψ虺善侨巳丝梢宰龅玫健2灰心愣戏衬眨衬辗。颐墙驳直鹬粗牌鹄矗懔耍⒚滞臃稹⒚滞臃穑灰偌平稀U庋偷秸飧鼍辰纭5街衅返模飧瞿钔凡簧耍粗哪钔肪龆挥校腔褂蟹直稹5椒直鹈挥械氖焙颍鞘歉呔辰纾蔷徒咏硪恍牟宦摇�
我们再看第五段,「内外施,谓菩萨形相端正,处轮王位,或有人言,此轮王位,愿舍与我,并及王身为我臣仆」。这也有点不近人情。这样的人我相信也不是个普通人,也是大福德的人,要求国王让位给他,不但让位,让位之后,你做我的大臣,你来侍候我。「菩萨念言,我身王位,悉是无常」,我的身无常,王位也无常,「即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无所悔,是名内外施」,满众生的愿。这个事情是少,很稀少,有没有?在大宇宙里面,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肯定统统都有。要求的人,在我们思惟想像当中当然也不是普通人,确实有大福德的人,要求你让位,菩萨能舍。菩萨十种施都是讲难舍能舍,在这个地方主要的用意是破我们凡夫的坚固执著,菩萨是真能做到。外面是施王位,内面是施身体,我做他的仆从、做他的臣子,替他做事,这是内财布施,内外全都舍。
下面第六「一切施」,我们看经文,「谓菩萨身盛美妙」,身体,盛是强壮,年轻美妙,「处轮王位」,这是说他的身分,「或有无量贫穷人言,大王垂慈,各随所求」,这不是一个人,很多人,都来找菩萨,都来求菩萨布施,有的人求「国土」,有的人要他的「妻子」,或者还有的人要他的「手足血肉肝脑」,要他身体里面像现在内脏的移植,现在讲换肾,找到菩萨,要菩萨的肾,类似这样的情形。「菩萨心念,一切恩爱,会当别离,即以一切,悉皆施与,心无悔恨,是名一切施。」没有一样贪恋的,菩萨能做到。
下面七、八、九是讲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施。我们把文念一念。「过去施,谓菩萨闻过去诸佛菩萨所有功德」,他这个施就是「不贪不著,见法如梦,但为教化取著众生,成熟佛法,即为说之,观过去法,都不可得,毕竟皆舍,是名过去施」。这三条我们就晓得,对於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丝毫执著。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的显露出来。菩萨求的是什么?菩萨求的是佛道。什么是佛道?回归自性,这就是佛道。菩萨住世,实在说这十种施念念圆满,全做到了。菩萨这个身相住在世间为什么?为众生,就像此地说的,他为教化众生。哪些众生?迷惑颠倒的,这些众生著相、取相。取著,取相、著相这是六道众生;四圣法界里面,取相,不著,像声闻、缘觉他还取相,但是他不执著,没有执著,他只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是教化六道众生,「成熟佛法,即为说之」。成熟有程度上的不同,佛经里面常常讲,众生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的,根熟,这个根熟也就是说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对这样的众生,要帮助他脱离六道。用什么方法脱离?大乘教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能帮助人脱离六道轮回。
可是在现前我们这个世间,许多大德、善知识告诉我们,现在除了净土,念佛求生之外,其他的法门好像都不灵了。为什么?其他的法门要断烦恼,所以他有道理。我们想想谁能断得掉?不说别的,就是讲分别执著,谁能真放下?谁能断掉?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不要观察别人,观察自己,我自己行不行?想想看真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念阿弥陀佛,带业往生。我烦恼断不掉,我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把烦恼控制住。譬如顺境里面,我起了贪心、起了贪爱,阿弥陀佛,把贪心压下去,打下去;逆境现前,我起了瞋恚心,心里愤怒,阿弥陀佛,把瞋恚心压下去,这个方法好。只要真的压住,就能往生。什么时候压住?临终最后那一口气的时候,不生烦恼,最后一念跟阿弥陀佛相应,就决定得生。所以念佛往生,真的功夫就是最后那一念、十念,就往生,我们平常念佛是练兵,最后那一念是打仗。所以要知道,最后一念比什么都重要,最后一念是贪心,饿鬼道去了;最后一念是瞋恚心,地狱道去了;最后一念糊涂,糊里糊涂走的,到畜生道去了,那一念太重要了;最后一念是善念,人天道,小善是人道,大善是天道。所以,这最后一念是关键,关键到来生你往哪里去。这个事情不能不在平常把它搞熟,熟透了,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最后一念就有把握。还有其他事情夹杂著,这把握就靠不住,这是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真正关键的所在,这个不能不知道。讲到过去,过去诸佛菩萨所有功德,我们尊敬,我们仰慕,但是没有贪著。知道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佛在《般若经》上讲的,你才真正听到之后、看到之后如如不动。为众生,教化一切众生得应机说法,他是什么样的根性,给他说什么法门。根性成熟,帮助他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帮助他成佛,这个功德很大!不成熟的人,他烦恼习气很重,帮助他种善根,帮助他提升,这有好处。有人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提升,烦恼习气控制住了,最后他也能往生,这样的人很多。所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真正没有善根的人,让他看到阿弥陀佛的像,听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把阿弥陀佛、净宗法门介绍给他,这一生虽然不能成就,来生后世遇到缘的时候,他这个种子起现行,最后还是会念佛往生,只是时间长一点而已。「观过去法,都不可得,毕竟皆舍」,这就是不执著,执著没有,分别也没有,这是对过去诸佛所有功德。
第八,「未来施,谓菩萨闻未来诸佛所修之行,了达非有,不以己之善根,回向於彼,亦不於彼而退己之善根,常勤修行,摄化众生,观未来法,皆不可得,毕竟皆舍,这叫未来施」。对於三世诸佛修行,对於过去、未来,不是现在的,我们景仰、欢喜、赞叹,绝不能执著,绝不能受到他们的影响,受他们的影响就错了。所以还是著重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才会成就。对於一切法门,无论是现在、过去、未来,都要知道它是平等法,没有高下,用不著羡慕,用不著处处去参学。佛说一切法是度一切众生的,不是一切法度一个众生的,这个道理要懂。哪一个法门适合我自己的根性,自己要清楚要明白,选定之后,一生不要改变,没有不成就的。有时候业障很重,我们要借别的法门来消业障,那是方便法,其实怎么样?其实要真正相信这一句阿弥陀佛,像灌顶法师讲的,所有经教忏法都消不了的业障,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掉,你能相信吗?能相信!为什么?念到一心不乱,业障全没有了。一心不乱是什么境界?执著念掉,就得事一心;分别念掉,上品的事一心;起心动念放下,那就得理一心。给诸位同学说,事一心的时候业障就消掉了,为什么?你出离六道了,你有业障你离不开六道,你业障没有了才能离开六道。但是怎么样?人不相信,自己念这句佛号功夫不得力,冤亲债主他不接受,冤亲债主要地藏菩萨。那好,你只好念《地藏经》、念地藏菩萨给他回向,这也是对的,也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这句佛号功夫得力的话,那就不必了。怎么知道功夫不得力?我们的妄想、习气还很严重,这就是冤亲债主看到你不服你。所以道理得要搞清楚,我们就不迷惑。
下面第九,「现在施」,我们看经文,「谓菩萨闻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究竟天王众天,及声闻缘觉,具诸功德,闻已不迷,但观诸行如梦不实,不生贪著。」这很重要,现在布施,布施讲舍掉,也就是说对於诸天,天人福报大,你看这个世间人多少人想生天堂,而且许许多多的宗教他们最终的目的都在天堂。可是天堂怎么修?佛教给我们,上品十善生欲界天,再加上禅定,才能生色界天、无色界天。所以,生天的基础是上品十善。有上品十善,你要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肯定成就,这个可不能差错,不能被诸天的福报影响。你看天上,一层比一层殊胜。我们先讲四王天,不要说别的,举一样,寿命,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间五十年,他的寿命五百岁。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都离不开圆,圆是什么?三百六十度,都离不开圆。所以我们人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上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但是他们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要记住这个,五百岁是他们那边的算法。寿命比我们长多少!我们这个世间一百岁,不得了,在四王天是两天。所以人羡慕天上。再上一层,第二层是忉利天,忉利天的福报比这个要增长一倍。从寿命上讲,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他的寿命一千岁。释迦牟尼佛出世到我们现在三千年,在忉利天上正好一个月,三十天。我们人间一百岁,了不起,忉利天人看到很可怜,早晨看到他生,晚上就死了。夜摩天比忉利天又加一倍,夜摩天一天是我们人间二百年,他的寿命是二千岁,二百年一天,二千岁。
再往上去是兜率天,大家晓得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在兜率内院,那是菩萨修行的地方。所以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弥勒菩萨的道场在那边。那边人的寿命,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四百年,寿命是四千岁。这个帐大家会算,算出来他的寿命大概合我们人间好像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大家可以算一算。弥勒菩萨什么时候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不是现在。现在有人说弥勒菩萨已经来了,那是假话,不是真的,我们相信佛经上说的,那是真的。可是弥勒菩萨实在讲他也常常到这个世间来,他不是以佛的身分,各种不同的身分。在唐朝,示现过居士的身分,在宋朝,示现过出家人的身分,就是我们现在供养的布袋和尚,唐朝时候是傅大士。所以佛菩萨常常到这里来,他不是以佛的身分出现,以佛的身分出现时间还很久,不是在这个时代。这是我们应该要晓得的,不能被一般人欺骗。我们世间虽然是有苦难,但是人还能存活在这个世间,靠什么?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他们应化在世间,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里头都有。没有这些佛菩萨混杂在人间,人间因这个罪业早就毁灭掉了,怎么可能存在?这叫大慈大悲,这是菩萨十种施。我们学佛,我们天天在学经教,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常生感恩的心。如何报答?那就是要认真努力学习,依教奉行。我们的学习也帮助佛菩萨的威神,来帮助化解这个世间的劫难。
下面说,「但令众生舍离恶趣,修行於道,成就佛法,是名现在施」。你看佛菩萨多慈悲,在这个世间,就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