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摹埂N腋玻坏愣疾淮怼4邮裁吹胤娇梢缘玫街っ鳎看幼诮痰慕萄АD憧词裁唇蟹鸾蹋抗糯蟮铝骄浠熬桶阉党隼矗小复缺荆奖阄拧梗饩褪欠鸱ā>褪欠鸱ǖ母臼前缺俏尢跫陌摹⑵降鹊陌摹⑶寰坏陌摹4影约豪┐蟮桨恕易濉磺兄谏髂净ú荨胶哟蟮亍榉ń缧榭战纾龇ń缋锩妫颐墙裉煊孟衷诘幕八担鲇钪婢褪且桓霭鹚档模∷苑鸾淌前慕逃�
  我们看看其他宗教,基督教学习的《新旧约》,其实《新旧约》是三个宗教学习的根本经典。第一个是犹太教,犹太教学的是《旧约》,基督教学的是《新约》,天主教是《新旧约》都学。这部《圣经》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我们跟这些宗教接触,他们宗教里面讲的神,现在也有新的解释,他说神没有身体、没有形相,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这个解释跟我们佛经讲的法性就非常接近,说得好,法性里面确实它具足大德大能,德能的核心就是爱。所以神爱世人,跟大乘教没有两样!我们再看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每一大段经文的前面,第一句话说「真主确实是仁慈的」。所以我们细心去观察这个世间所有宗教,我们肯定它是社会教育,它是爱的教育。所以基本的理念相同,方向、目标相同,宗教可以团结,宗教本来是一家,宗教本来就是社会教育。我们要把宗教的本来面目找回来,才能利益自己、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能够帮助世间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确实这有理论依据的。
  所以「闻佛名」就太重要,或者是听到经典,大乘经典的一句一偈,都是种了最殊胜的善根。此地偈颂里面讲「闻佛名」,这个佛名里头还有更深的意思。什么是更深的意思?我们从蕅益大师《要解》里面看到的,诸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叫做诸佛。我们初接触的时候,看到蕅益大师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寒毛直竖,诸佛不是很多佛吗?怎么很多佛叫做阿弥陀佛?很多年后我们才悟出来,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梵文音译的,要翻出它的意思问题就解决,答案就出来了。「阿」翻成中国意思是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翻作觉。无量智、无量觉,哪一尊佛都是无量智、无量觉,真的诸佛就是阿弥陀,阿弥陀就是诸佛。在《华严》里面我们更深入了一层,真的肯定了佛佛道同,后佛如先佛之再来没有两样。所以我们对於这个问题、这个讲解,我把它说成一个圆,圆圆满满。圆就没有两样,只要是圆,大的圆、小的圆都是三百六十度。圆满,你在上面不能加一点,你也不能减一点,做到不增不减,那不就完全相同了吗?
  这样使我们体会到,孔子在《论语》里面所说的,他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圆的意思。我们称佛称圆觉,圆满的觉悟,圆觉决定是相同的,圆觉决定是平等的。如果达到圆觉的境界,你还有什么创造?还有什么发明?有创造、有发明就是加一点、减一点,那就不圆了。圆是加不得一点、减不得一点的,这是述而不作的真实义。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三十成道,也就是三十岁那年他彻底觉悟,觉悟是圆觉,他觉悟跟古时候的佛就没有两样。古时候佛所讲的经,让他来讲,也跟古佛讲的完全一样,决定没有差别。所以他才说,他自己一生所说的一切经完全是依靠古佛,没有在古佛经典上多加一个字,这就述而不作。我们现在才把这句话搞清楚、搞明白了,很不容易!圆跟圆决定是一样的,就是说的这么个道理。这个圆是什么?这个圆是自性。大经上为我们也是假设一个名词,要晓得「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老子》所说的,名都是假名。佛给它定这个名叫「自性清净圆明体」,用这个来形容自性。自性是清净的,是圆满的、是光明的,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宇宙万法从哪里来?我们芸芸众生从哪里来的?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能生、能现、能变,万法是所生、所现、所变。
  但是这个跟一般哲学上讲的意思不一样,哲学讲能所,能不是所,所不是能,能所是两桩事情。佛法里面讲能所是一桩事情,能就是所,所就是能,能所不二,这是不同於世间哲学的说法。哲学里面很多问题不能解决的,在大乘佛法都有答案,乃至於科学也不例外。那我们要问,自性从哪里来的?自性没有来处。所以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也说出来,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是清净心,决定没有染污;自性没有生灭,没有生灭就没有始终。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样样都不缺,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才艺圆满的,相好圆满的。相好,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福报,他的福报是圆满的,什么都不缺,所以这才圆,本自具足;它是不动的,本不动摇。它能生万法,万法怎么生的?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清清楚楚的说明白了,贤首大师为我们解释,是因为妄念动。可不是心动,心从来不会动的,真心不动,妄心在动,妄心跟真心是一不是二。所以妄动它就出现象,这个动佛法叫无明,无明就是动相,明不动,无明就动,这一动就现相出来。这个现相就是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万法就出现,生命出现。
  这里面还有三个很深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相有物质、有精神,物质跟精神同时发生的。弥勒菩萨跟我们说得很明白,「念念成形」,形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是精神现象,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江本博士的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矿物、是物质,从实验上证明水有见闻觉知。江本博士在联合国,他去了三次在那边做报告,科学家肯定它是科学实验,它不是迷信。这就是告诉我们,不但水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乃至於所有一切物质现象,一粒尘沙、一块泥土、一片树叶,无论什么物质皆有见闻觉知。所以《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是心法,色就是物质,物质里面有精神,精神里面有物质,分不开家,同时发生的,没有办法分割的。因果也从这个时候发生的,你看起心动念是因,万法出生是果,这个东西出生之后奇妙无穷。
  它自自然然有三种周遍,第一个它「周遍法界」,不但念头,因为它念头周遍法界,所以它物质现象就周遍法界,精神现象也周遍法界,这个道理要懂。你把这个懂了,你就知道现代最新的科学里面讲的,信息的现象。我们看到科学报告,像现在很小的电晶体,比指甲还小的这样一片,它里面含藏许多的信息,这个我们现在知道。可是你不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一个微尘,微尘是我们肉眼看不见,最小的物质现在称为粒子,基本粒子不能再分割,这里面含藏的讯息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说它的含藏是完整的,没有丝毫欠缺,这让我们太惊讶!我们今天电晶片那么大一块所含的东西,还比不上基本粒子所含的多。这就说明佛经里头有高等科学,这在现在科学名词叫量子力学,佛经里头有,讲得非常详细,比现在科学家讲得还高明。它这个性质第二个就是「出生无尽」,变化无穷,这个理我们很难体会。所以我们就想到我们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与这个说法很相似。万花筒很简单,三片玻璃,我这里还有个万花筒,三片玻璃,里面也不过就是几片不同颜色的碎片,你在里面去看,变幻无穷,就是出生无尽,没有一个相同的图案。我们自性就像万花筒一样,而出生这些幻相,就是境界相,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无量无边,也没有一个相同。所以从这个简单的原理,我们能体会到!第三个,那是我们要学习的,「含容空有」,含就包含、容纳。含空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心包太虚」,容有就是「量周沙界」。这是说什么?本性。换句话说,我们本来的心量,本来的度量是这么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很可怜,现在我们的心量变得这么小,两个人在一起都要吵架,都不能包容。怎么会变成那么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迷失了自性,愈迷愈深,愈深就愈小,迷成这样就可怜!所以起心动念他就造业。《地藏经》上说得好,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什么叫罪?分别执著。特别是分别执著的一切不善,感得三途六道的果报,三途六道确实没有。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讲得很清楚,「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之后没有,在梦中还是没有,这个东西不是真的。所以《般若经》上佛多次告诉我们,太多次了,提醒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你真的明白,真的肯定,你的生活就快乐、就自在,为什么?不再执著了。不执著是什么?得失的心没有。不像现在你得到,有执著,欢喜;你失掉的时候,你悲哀。你不知道你所得的东西不是真的,你能得的心也不是真的,能所都不可得,你有什么好欢喜的?你有什么好悲哀?所以你的心就恢复到平静,平静的心是真心,这就回归自性。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要回归自性,拓开我们的心量。我们今天的心量受自私自利变小了,所以起心动念它造业。统统不是事实,统统是个幻相,一定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清净心生智慧,妄想分别执著生烦恼,放下分别执著,你本具的智慧就现前。你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也现前,你要求福、要求慧、要求长寿,自性里头统统具足。所以阿弥陀佛是无量寿,那是真的无量,不是假的无量,我们能不能求得?当然能,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依据佛在经上讲的道理、讲的方法,你认真去学习,那就是俗话所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真的不是假的。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五十七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听了很疑惑,半信半疑。他老人家看出来了,我没问他,他看出来了。接著就告诉我,有时候你有求它不应,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你有业障,不是不应,是业障障碍了,它不起感应。那要怎么办?要把业障忏除;业障忏除,感应就现前,这把我们的疑问解开。以后朱镜宙老居士送一本书给我看,《了凡四训》,有简单的注解。我看了很有兴趣,才真正明了什么叫障碍,怎样忏悔把这个障碍忏除。了凡先生举了很多例子,他亲身学习忏悔的心得,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能够如法修行,决定可以得到像他那样的效果,那就有求必应。没有功名,他考取功名,命里的功名就是现在所讲的学位,他命里没有举人、没有进士,只有秀才,他以后考取举人,也考取进士。命里有点小财富,以后他得的是大财富;命里没有儿子,他求儿子,真的,他得到一个很好的儿子,传宗接代。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没有求,结果他活到七十四岁才走,多活了二十一年,我们中国人讲三个七,延寿!说明如理如法的修行,去求,真的是有求必应。要懂得忏除业障,不是不灵,很灵验,只要把业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