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挪皇乔懊婺钦牛挠卸兀考琶鹣唷N颐强纯捶庞郴锩娴牡灼屯耆靼琢耍肥得挥卸鞴�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这是在放电影,立体的电影,速度多快?一秒钟放多少张?这个诸位都知道,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你以为是真的。宇宙真相怎么来的?起心动念来的。所以《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第二段就讲,「显一体,起二用」,二用是什么?起心动念,起心,形出来了,现相出来了,好像我们这放映机打开了;动念呢?动念是「我」出现了。依报跟正报可以说是同时出现的,物质环境跟精神环境同时出现的。虽同时出现,依旧是寂灭相,它时间太短了,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不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是「寂灭真如相」。谁能知道这个实体?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八地以上。在我们一般想像当中,这个八地以上应当是别教所说的,不是圆教,圆教怎么说法?圆教是初住以上。别教初地菩萨他断证功夫等於圆教的初住,别教就登地,就是地上菩萨,八地,那在圆教就是八住菩萨,他真的见到了。实在说,放下起心动念,这个寂灭境界就现前,所以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刚刚见性,还带著无始无明严重的习气在。这时候的见性就好像在雾里面看到树木花草,在雾里面看到的,不是很清楚。要让这个雾,我们把雾代表无明习气,雾渐渐散去,它也不是突然散掉的,慢慢散掉的。如果我们拿个照相机每隔十分钟照一张,你看这个雾大概二、三个小时统统尽了,你看你这个照相机照的树木花草张张不相同。这就是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都见性了,可是见性,明度有差别,他真的见到了。
  依照佛在大乘经上说,我们能够把执著放下,执著是最粗的,最粗重的烦恼,为什么?它是六道轮回的业因,如果执著放下,六道就没有了。这是我们要努力去干,事可以一样做、照样做,不碍事,心里不要有执著。没有执著,心就清净,就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不要太认真。怎么能把执著放下?弥勒菩萨真的帮大忙,我们晓得事实真相是一张一张幻灯片连续相,没有一样是真的,它这个生灭太快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懂这个道理,我们慢慢自然就放下,为什么?一切法确确实实如佛所说,「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跟你讲真话。观世音菩萨就是观自在菩萨,在《心经》里面告诉我们,你看他老人家怎么修行的?「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我们下面一章经文就讲到照见。什么是照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叫照见,带著妄想分别执著叫情见;情见生烦恼,照见生智慧。所以我们能放下执著,不再执著;不再执著,没有一样不好,什么都好。不再执著,你也不会生病,你也不会有业障来找你。
  这个事情,民国年间金山活佛,他老人家过世是在抗战时候,他给我们做了示现,他没有执著。没有执著,譬如吃饭的时候,确实有这么回事情,我在台湾有一位老法师告诉我,他跟金山活佛在一起住过四个月,对他很了解,有一次在一起吃饭,很多居士看到活佛都很欢喜,都添一碗饭供养他,他就吃,吃得很快吃完了,另外一个信徒又送一碗饭给他,他一下吃了二十多碗。旁边的这个法师著急,你们不可以再送饭给老和尚,你把他撑死了,怎么可以吃二十多碗!劝大家不要再添饭。金山活佛看著他笑笑,他就问金山活佛:怎么样?是不是太撑?吃这么多。活佛告诉他:不增不减。没事!一个星期不吃饭也没事,一餐吃几十碗也没事,什么原因?没执著!这个境界我们想想最低限度大概也是二果、三果的境界,从他很多神通变化来讲,可能是三果境界。一天到晚不修边幅,一生不洗澡,而且一生就穿一件衣服。他到哪里去旅行什么都不带,里面小褂裤,外头一个长褂,就那么一件衣服,冬天也是它,夏天也是它,冬天他不冷,夏天他不热,奇怪了。这个人距离我们不太远,五十年前的事情,真人真事。所以你说放下多自在!为什么不肯放下?找自己麻烦。
  真的彻底放下了,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证阿罗汉果,成正觉,这开悟证果成正觉。所以佛法里三个果位,阿罗汉、菩萨、佛,三个果位你就证得第一个。第一个虽然讲是小果,可是很有受用,超越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里面也是游戏神通。他虽然是出家人,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和尚,他在庙里面的时间很少,在外面游荡,就像宋朝时候的济公长老差不多,很像,也是一身很邋遢。他还有个习惯,见到掉在地下的破铜烂铁,这些金属东西他会捡来吃掉,若无其事。人家供养他的钱,铜钱也好,铜板也好,钞票也好,他全吃掉,他也没事情,身上什么都没有。你只要想他,他就来了,所以人家说他有神通,我们怎么刚刚提到,他怎么就进来了,也不知道他从哪来的,你问他他也不说,我来处而来、去处而去。乐观法师他告诉我的,台湾乐观恐怕也不在了,曾经跟金山活佛,金山活佛的法号叫妙善,跟普陀山妙善法师名字相同,妙善法师。乐观告诉我他的故事津津乐道,他说他的故事太多,给人治病,他的衣服从来不洗,领子都是黑的,但是闻起来有莲花香味,很多人生病去闻闻它就好了,很奇怪。给人治病也是的,身上搓一把,捏起来叫人吃,吃了病真的就好了,什么病都治得好。这么一个人给我们做出示现,真的,我们现在想想放下真好!你看真自在,为什么不肯放下?我们要认真努力去放下。
  所以这个两句的境界太高,这是成佛,至少是初住以上的境界,那就是一真现前,一真就是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现前。现前的好处,成佛了,「则见正觉尊」,你就见佛了,你不成佛你就见不了佛。你成佛,你就见佛;你成阿罗汉,你就见到阿罗汉;你成菩萨,你就见到菩萨。像《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这是这部经上最特殊的地方。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初接触,还谈不上学佛,方东美先生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华严》这部经是佛经的哲学概论,佛经哲学里面的概论,这本书非常之圆满,有理论、有方法、还有表演,他说这是最难得的,世间教科书找不到这么的好东西。五十三参是表演,把前面所讲的道理、方法做出来给我们看。叫什么人做?这个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五十三个人!这里头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出家、有在家,出家是六个人,其他全都是在家的。等於说理论、方法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华严会上佛菩萨,这个书太好了。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中,那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文殊菩萨所办的中心里面学习,那是凡夫!学习什么?说老实话,就是学放下。他把执著放下、分别放下,最后把起心动念也放下,这就毕业了。为什么?他到这个境界,「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这就毕业了。文殊菩萨不留他,叫他出去参学。
  他参学第一个,文殊菩萨给他介绍,你去拜访德云比丘,也叫做吉祥云比丘,《四十华严》里面名字。你去问他,菩萨应该怎样修学、怎样提升?德云比丘他所修的是般舟三昧,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看头一个介绍的,我们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第一个老师是文殊菩萨介绍的,文殊菩萨表智慧,智慧的选择你看选择念佛法门,这意思很深!选的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德云比丘代表的是初住菩萨,善财也到初住的地位才能去拜访初住菩萨,这是新的初住,那是老初住,去向他学习,这是教导我们。最后一位,他参访最后一位,等觉,那我们就晓得,善财童子已经提升到等觉,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跟他讲十大愿王,引导他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你们想想这个味道,一头一尾有始有终。所以我信净土是从这里得来的,我的老师劝我信净土,我都没有接受,在《华严经》上看到这段可了不起。当中所参访的,那是成就圆满后得智,这是无所不知。他哪个法门都接触,但是他自己修的法门如如不动,还是修净土,还是念阿弥陀佛,自始至终,善财童子是念佛成就的。
  但是每个法门他都接触、他都通达、他都明了,他并没有去改变,我去学学这个、学学那个,没有。你看每访一位善知识,最后感谢他跟他告辞,礼辞。感谢是接受他的教诲、接受教育,礼辞是什么意思?礼辞是不修他的法门,还是修自己最初的法门修到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生圆成佛道。见到阿弥陀佛,妙觉位,不是等觉位,一生究竟圆满。所以方老师告诉我,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本子,达到究竟圆满。所以《华严》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这两句经文意思很深,我们怎么做?从我们现前能的就是总得要把执著淡薄,一下断还是不容易断掉的,要淡,一年比一年淡薄,一个月比一个月淡薄那就很得力。如果能做到一个月比一个月淡薄,这个功力帮助你念佛,你就决定得生,你有把握了。真要放下,不放下太苦了,你看看这个世间做人多辛苦。一定要放下,放下就自在,放下就快乐,就法喜充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0卷)  2008/10/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萨」,偈颂第八首看起:
  【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则见正觉尊。超出语言道。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平等乃能见。如法佛亦然。】
  末后三首偈是讲开悟。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地方的开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是普通的觉悟。学佛这是终极的目标,一个人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佛,达到最高的境界?无论是在理上说,是在事上说,都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决定可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是知识分子,就是你是念过书的、认识字的,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在中国,一千四百年前,出现一个惠能大师,他给我们代表的是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是一个砍柴卖柴的樵夫。樵夫现在没有了,我记得在抗战时期还有,抗战之后逐渐就没有了。因为现在都市里面,厨房都用瓦斯、用电、用煤气,不再烧柴,这个行业就消失了。这说明一个现在所谓就是没有文化的人也能成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三十岁成佛,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二十四岁成佛。我们看了有什么感想?我们依然在搞生死轮回,迷而不觉,像这个经前面第四首偈子所说的,「於无量劫中,流转生死海」,我们干这个。
  在大乘,在《华严》经教里面,佛说了真话,不是随顺凡夫说的,是自己亲证的境界。凡夫成佛,实在说是一念之间。这个一念我们不懂,什么叫一念?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我也没到这个境界。不过我们很幸运,在大乘教里面看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我们明白了。理上明白了,事上依然不是我们的境界。什么叫一念?一念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