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生没改变。但是也接受别人的礼请,国王大臣、长者居士这些大富贵人家有别墅、有花园,请佛到那里去住几天,讲经说法。佛也不推辞,也满足大家种福的愿望,带著他的学生住在这些地方,像只园精舍、竹林精舍这些地方,也住过一段时间,在那边讲几部大经大论。可是他没有接受主人的赠与,没有,只是借用。我们现在讲,所有权是主人的,释迦牟尼佛有使用权,我经讲完了,我到别的地方去了,精舍还给原主。你看,这叫舍得多干净,多么自在,这是他老人家在世做出榜样给我们后人看,我们应当向他学习。
  身心清净,住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一无所有,你才得大自在,你的心永远是定的。有了这些道场,那就有麻烦来了,你就不能不操心。所以中国佛教(那是家里的话)有句谚语说,你要害某个人,这是出家人,你就请他做住持,你就请他做当家。为什么?他要管事,他要操心,他就心不清净,肯定堕落。中国早年这些丛林,这些住持、当家是从哪来的?以前我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佛菩萨应化来的。真的,不是假的。永明延寿传说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诸佛菩萨应化,来担任执事做护法的工作,不是凡人。凡人没有办法,凡人他有烦恼,烦恼叫你堕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你请我做住持,我敢不敢去?不敢去。什么时候我可以去?我哪天真的开悟,真的证果,可以;也就是大乘教里真的入不二法门,身心自在,烦恼不生,智慧增长,这可以。没有到这个境界,要好好提升自己,这个重要。往生净土之后乘愿再来,不迟。所以在这一生遇到这样殊胜的法缘,无上的大乘,尤其是净宗,不能在这一生成就,那就可惜,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只有智慧才能够决了(决是决断,了是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你知道哪些是真的、哪是妄的,什么是正、什么是邪,真妄、是非、邪正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通达无碍,这叫智身。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自性本具智慧德相,这是本有的,众生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要记住。怎么证得?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证得;你要是不肯放下,那你就继续搞六道生死轮回。生死轮回里头,冤冤相报是没完没了,苦不堪言,贫贱苦,富贵也苦,所以不能不知道。「十身」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面再看底下一段,「心佛相望者」,这是第三段,「谓佛已成道,功德难思。我心妄惑,则名为劣,虽无叨滥,不了真源,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为颠倒」,这不可以不知道。这个也是麻烦事,众生都有的,佛跟心,不知道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总以为佛是功德难思,我们心不行,心是妄惑,迷惑颠倒,妄是妄想,惑是迷惑,我的心当然跟佛不能比。这是颠倒了,要知道我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的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可是在初学,在我们境界里面,清凉大师也说得很好,「虽无叨滥」,叨是唠叨。因为佛跟初学的人讲,你看有佛、有菩萨、有阿罗汉、有诸天,不是讲了很多吗?这是什么?这是在我们现前这些境界。要晓得相是假相、名是假名,不要被名相迷住了。可是事实,迷於名相上的人太多了,几个人能够真正像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能到这个境界?佛所说的名相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可不能执著。
  假的有假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去旅行,现在高速公路很发达,你看到处都有指路牌,那个指路牌是假的。你走到深圳一上马路看到指路牌「北京」,你以为那就是北京,那你就错了。它有作用,它能够指著那个方向,你不能执著,你必须把它放下。佛给我们说了这么多名词术语,你看《华严经》上讲菩萨五十一个等级,连佛有五十二个阶级,其实哪来的阶级?自性里哪有阶级!没有,这都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佛依二谛说法,这是依俗谛说,不是真谛。真谛是讲真实的境界,那里面永远清净,一尘不染。俗谛是就我们六道凡夫来说,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来给你说,慢慢诱导你一层一层的脱离,这就对了。所以佛说的这些法、说的这些名相,虽然没有唠叨,也没有说错,但是「不了真源」,没有办法真正彻底了解真心,真源是真心。真心是什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真源,一而三、三而一。心能生、能现、能变,佛跟众生是所生、所现、所变。为什么会有佛跟众生?悟了的心就叫佛,迷了心就叫众生,它是一而三、三而一,是一桩事情。我们听佛说三个,你就有三个分别,有三个执著,这叫颠倒,颠倒的意思在此地。
  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教导我们,看经、听教要具备正常的心态,这个正常的心态就是:第一个,不要去分别执著「言说相」,他说多说少没关系,说深说浅也没关系,不要去执著;不要执著「名字相」,佛、菩萨、声闻这都是名字,不要执著名字相;第三,不要执著「心缘相」,心缘是我听到,我觉得这是什么意思,不可以,你不能去想。你一想,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佛没有意思。所以说恭恭敬敬、老实的听,懂多少就多少,不懂不要去研究,愈研究就愈错误,为什么?你是分别执著心,落在这里面,那不就错了吗?不明了怎么办?不明了再听,多听。所以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听到一千遍,你真的能用真心去听,真心是什么?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心是真心。佛所说的,是从真心里头流露出来,你要用真心去接受,你就开悟了;如果你用妄心,佛用真心给你说,你用妄心去接受,妄心是什么?妄心就是分别执著,那你就全把佛的意思搞错了。那不是愿解佛说的真实义,你是曲解如来真实义,误解如来真实义,这就铸成大错了。
  这首偈的意思好,我们再把偈子念一遍,『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或者说「此法此最胜」,无论在佛、在法都错误,『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你看偈子里头只有二十个字,清凉大师给我们注得这么多,我们在学习用了好几个小时,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八九卷)  2008/10/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8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萨」,偈颂第八首看起:
  【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则见正觉尊。超出语言道。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平等乃能见。如法佛亦然。】
  这个两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说「后三启悟中」,十首偈分三段,这是最后的一段。最后一段有三首偈,我们念的是第八、第九,后面还有一首,这三首偈讲开悟了。这一段里也分两小段,他说「启悟中亦二」,又分两小段,「初二顺理之得」,我们刚才念的这两首偈,顺理之得。两首偈总共是八句,前面两句是顺理,后面六句是讲你所得,你顺理你得到什么。「后一举佛释成」,后是最后一首第十首举个例子,举什么例子?举佛来给你解释。下面还说「前中亦二」,前中就是顺理之得,它也分两小段,「半偈明顺理而知」,半偈就是第八首的前两句,一首偈是四句,两句就是半偈,是讲顺理而知。「余显顺知之益」,你随顺,智慧开了,智慧开的利益是什么?这个「益中」,顺知之益也分两小段。「半偈标」就是第八首的下面两句,『则见正觉尊,超出语言道』,这两句是标。底下一首第九首是解释,我们在没有讲这首偈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开悟。这个悟不是小悟,也不是我们常讲的大悟,这个悟是彻悟,在中国大乘教里面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第八首这四句偈前面两句就是明心见性,后面两句就是见性成佛,你看「则见正觉尊」,这就是见佛,见佛就是成佛,不见佛你就成不了佛。
  明心见性,「超出语言道」,这个境界大乘教佛常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说不出来,你也想不出来,想是第六意识,思跟想都达不到。思想分开来讲就是第六识跟第七识,思是分别,想是执著。那我们就明白,分别执著是烦恼,烦恼跟智慧是相对的,怎么能开智慧?要想开智慧必须把烦恼放下,断烦恼才能够证菩提。所以佛真的是在千经万论处处提示我们、教导我们要放下分别执著,你才能够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见佛,智慧开了,见佛了。只要有分别、有执著,我们的亏就吃大了,眼前这种小的名闻利养利益算什么?所以经教里面常讲,明白人、觉悟的人,你请他去做大梵天王,你请他去当摩醯首罗天王,摩醯首罗天王是娑婆世界最大的,我们讲统治者,他统治的是三千大千世界。真有这样的人吗?有可能,你看我们常常看到幽浮,是外太空来的人,那可能就是摩醯首罗天王派的人来巡逻的,这个地方是他的领土。他统治的范围,现在我们知道是十亿个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他干不干?不干!为什么不干?出不了轮回。摩醯首罗天王也要搞生死轮回,福报大,寿命很长,寿命很长终究有到达的一天,到了怎么办?到了就堕落,福享尽了,所以这不是究竟法。
  三界六道里没有究竟法,四圣法界里面是相似的究竟法,不是真实的;真实的究竟法,最低的位次也是在实报庄严土。我们学《华严》学到此地,这些事、理我们都相当清楚,不迷惑了,现在欠的就是欠证,我们自己怎样亲证,契入境界。契入境界讲修行,修行决定不能忘记贤首大师教导我们的《妄尽还源观》。首先要妄尽,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你就还源了。还源你就契入、你就证得,证得什么?证得自性清净圆明体。昨天佛学答问有一个提问,禅宗里面讲的「识得一,万事毕」,他问我这句话什么意思。那个一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简单的讲就是真如本性,大乘里面讲明心见性,就是这回事情,你见到性,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一,显一体。从一体里面起二用,二用是什么?能生万法,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里面就有依报、正报,依报是宇宙,正报是自己,我从哪里来的找到了。你从哪里来的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他从哪里来的,他不知道,我也知道;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从哪里来的,全都知道。这叫开悟,叫大彻大悟,知道是一体这就见性,这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识得一,万事毕」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一个意思,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意思,一桩事情。
  所以我们在经教里面体会到,顺性是吉祥,违背自性是凶灾、灾难!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他们觉而不迷,顺性,受用的就是实报庄严土,无比的殊胜庄严。它好在哪些地方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有,贤首大师告诉我们的「三遍、四德」就是,依报、正报都具足三遍、四德,本来具足的!三遍,第一个「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第三个「含容空有」,你看这个性德多圆满!四德是「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