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窀δ堋O裎颐钦飧鐾盘濉⒄飧鲂幔嵋材芫捅涑梢桓黾遥羌以趺囱坷锩嫠械某稍笔鞘裁垂叵担扛缸印⑿值堋⒔忝玫墓叵怠K约揖筒荒芄挥兴叫模兴叫木图移迫送觥6阅晁甏蟮目醋髯约旱母改福娴男⑺常豢吹侥暧椎氖亲约旱亩煤谜展恕K哉飧鐾盘逡欢ㄓ欣先死衷埃凶约旱囊搅浦行模凶约旱淖拥苎!W拥苎=淌裁矗吭诿挥猩闲⊙е埃飧鼋逃约豪丛褪嵌谄咚曛埃由吕雌咚曛埃邮苈桌淼赖陆逃饧医獭�
我常常想这桩事情,中国家的这个精神跟功能一定要延续下去,这对於整个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有很大的帮助。要不从这上面下手的话,世界要想达到和平是不容易的,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做到。我晚年在努力想把这个事情促成。很难得,居然有一个企业家他想来做实验,我们非常欢喜,胡小林居士。大概这一、二天要来,他开始在做实验,实验成功那就能够推广,这是个好事情。所以我鼓励他的公司一定要照顾到所有员工他们家的老人,公司要负责养老,公司要办小学,或者办幼稚园,要教育所有员工的小孩,在没有上学、没有入学年龄之前,学前教育,你要把这个照顾好。如果有能力,自己可以办子弟学校,员工的子弟学校,自己办。自己有个小型的医疗中心。你们这一个公司就是中国从前一个家,有家道、有家规。家规就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做家规;有家学,自己有子弟学校,有家学;有家业,你们自己公司经营什么样的行业,代代有人承传。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是什么?就是你家道、家业的继承人。
现在很多这些事业,企业家很多,他死了之后,儿女不再经营这个事业,各人搞各人的,他的事业就结束了,就没有了。不像从前古代,它一个行业可以做几百年,世世代代承传,像我们看到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还有很多,有一百年以上的,有不少的公司,老字号,就是家业,要有人继承。如果后世子孙贤慧,他能把事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是今天所讲的建连锁店,全国各地方有分公司、有分店,甚至於做到全世界有他的分公司,这个家就大了,这才是和谐世界的根。如何形成?那一定靠教育,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比什么都重要。要教出一个人真正明理、真正明道,他懂得道理,自己在一生当中做出贡献,能舍己为人。首先为这一个家,然后为社会,为一切众生,这效果才能够呈现出来。这都是属於有为解脱。
无为解脱呢?无为解脱就高了,对出世间法说的,那是「无作之戒,性自清净,体本无为」。虽然持戒,他那个持戒跟我们一般持戒不一样,他持戒是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是给一切众生做出好榜样来,他不是为自己,这是慈悲到了极处。我要持戒,做得很好,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是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所以这是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叫无为解脱。入世,他还有名利没有放下,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他没有名闻利养,他自己一无所求,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但是他完全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最好的榜样是释迦牟尼佛。你看世尊一生,就算从十九岁出去参学起,到三十岁他学习圆满,彻悟就是圆满。彻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了四十九年,他没有为自己,没有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也没有为自己的这些生活,无论是物质、精神生活,他没有,从来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一生教学,给我们后人做出最好的榜样。所以学佛就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
但是佛陀不固执、不执著,人家有精舍提出来供养他,他也接受,像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是经上都很有名的,他在那个地方住了很长的时间,在那边教学。可是你一定要知道,像现在借用,佛在这个精舍有使用权,这个精舍的所有权,所有权是主人的,给孤独长者的,佛离开之后全部归还,这是对的。真的出家了,没有财产。随身之物,那他住在这个热带地方,所以生活比较简单,只有三衣一钵,物质上他的财产就这么多。钵是每天出去乞食的,衣就三件,晚上睡觉,衣当作被盖。讲经教学是在树下、在森林、在河边,没有一定的场所。过这样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给我们做出典型、做出榜样,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每天灵性不断向上提升,你说这个多快乐。所以他们那个团体,经上记载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这里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多数都是修念佛法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自己是念佛成佛,《弥陀经》上讲的,他的学生肯定绝大多数是修念佛法门的。虽然传教,这教里面分的科就很多,在中国就有十个宗派,在日本十三个宗派。为什么?众生根性不相同,像大学一样要开很多科系。可是行门,确实这个净土比什么都快,稳当快速。所以我在《华严》里面看到的是,文殊、普贤修什么?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我看到这个现象,我才死心塌地皈依净土,以前我还怀疑。文殊普贤以十大愿王,将华藏世界那些菩萨们,根熟的菩萨们,导归极乐。愿意亲近阿弥陀佛的,他统统带去了。毗卢遮那佛没有生气,而且很欢喜,没有嫉妒心。我的道场人你们把他带跑了,这还行吗?你看他不但是不生气,没有嫉妒,欢喜。都是做给我们看的,都是属於无为解脱。我们有这个肚量吗?这是我的人,那个道场不可以去,去了要惩罚,你看看毗卢遮那佛什么态度?除非那个道场是什么?是非法的,是邪教的,那要禁止。它是正法的,它比我这里教得更好,能到那里去,欢喜都来不及,怎么可以阻止?哪有这种道理!完全没有私心,一心一意就是帮助别人快快成佛。今天时间到了,最后的结论,最后的两句,『知众生性尔,则见大名称』,「大名称」是法身佛,就是明心见性,见法身佛。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八二卷) 2008/9/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8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六大段「善慧菩萨」,偈颂第六首看起。这一段有三首偈,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
【无见说为见。无生说众生。若见若众生。了知无体性。能见及所见。见者悉除遣。不坏於真法。此人了知佛。若人了知佛。即佛所说法。则能照世间。如佛卢舍那。】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里面跟我们提示的是,「次三」,次就是这第三段,三是三首颂,六、七、八这三首,刚才我们念的,这三首是讲「观成」,观成有三首偈。「初偈」就是第六首偈,「显法空」,「由下半了能所见」,了是明了,能见跟所见,「缘成无性故,上半能所之见自忘」,我们先看这首偈。这首偈经文很简单,意思深广无尽,现在我们学习,因为前面的基础就不难懂了,如果初学确实很不容易体会。这首偈是「显法空」,法是什么?是宇宙,也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依报。佛把宇宙说成两桩事情,归纳到最后是两桩,一个是依报,一个是正报。正报必须要记住,是讲自己,不是说别人,正报只有自己,唯独自己。依报是什么?依报是我们依靠生活的环境,这个范围太大了,从我们身体开始。我们依报最贴近的是里面穿的内衣,再外面的外衣,然后我们的饮食,我们的居住,我们的行,现在的旅行,你看看有车、有船、有飞机,在从前有牛马,有牛车、马车,这是我们行,衣食住行。再来是我们居住的大地,大地是我们的依报。再扩大,那就是太阳系,现在讲太阳系,我们离不开太阳,太阳离不开银河。银河有更大的星系,银河也在转,也在太空当中转,更大的一个星系,在佛法里面讲的叫小千世界。银河是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小千世界外面有中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就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这里头三个千,小千、中千、大千,平常我们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可不能误会,大千世界只有三千个,那就错了;这三千是说这个世界的组成,是这么个组成。三千只是大概的说,这里面星球多少不一样,有的很多,有的比较少,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诸佛如来在因地上修的福报不一样,法缘不相同。有人法缘很深,那他的世界就很大,法缘劣一点,他的世界就比较小。所以没有一定的,这个我们都能够理解。
依报怎么来的?我们在经上读过,经很长,讲的时间很久,可能早已经忘掉了。但是最近我们学习了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个好,非常精要、简单,这里面一开端就把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依报从哪里来的。这说的依报,第一句『无见说为见』,「无见」是真的,「见」是假的,确实无见。你要能够见到无见,你就入了法界,在《华严经》上说,你入了华严境界;总的来说,你入了佛的法界,那是见而无见,无见而见,这是真的。我们今天毛病在著相,我们以为我们真的见到了,真的有所见。我能见,外面境界是我所见,你看你有分别、你有执著,这一有分别执著就变成六道凡夫,迷了。佛与大菩萨,普通菩萨还不行,普通菩萨比我们高明不了多少,什么大菩萨?法身菩萨,也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明心见性的菩萨,这样的菩萨才算数。明心见性,大乘教常讲见性成佛,在《华严》、在《法华》,就是天台、贤首这两宗里面所说的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真正做到见而无见、无见而见。他入法界了,他真的觉悟了,不再有分别执著,不但分别执著没有,确实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难懂,这个境界不好懂。古来祖师大德有比喻,比喻比得好,用什么比喻?用镜子。我们照镜子,镜子见到我们,我们的相在镜子里面,你问问镜子有没有见?镜子没有起心动念,镜子没有分别执著,它照得那么清楚。用镜子来比喻无见而见,它真见了;怎么无见?确实它没有起心动念,它是真的无见,可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为见。这一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正报。为什么?能见所见是正报,我。有没有?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要说没有,这相存在,识也存在,性识存在,它真有,有相就有识。虽然有,它不是真有,幻有;幻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有跟没有是一桩事情,这个不好懂。
底下一句说,『无生说众生』,众生是什么?众生是物质,物质现象,见跟无见是精神现象,就是心法,生跟众生这是讲的色法。众是什么?众缘和合而生。物质现象,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它是四大众缘和合。四大是什么?地水火风,这叫四大,这是物质有四大特性,物质现象。第一个,它确实,你能够看得见,你能够摸得到,你能够听得见,也就是你六根能够接触得到的,那是物质。用「地」来代表,代表它是物质。除了它有形相之外,它还有三个特性,它有温度,它有湿度。温度就是我们现在讲带电,带阳电,湿度是带阴电,它带电,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