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鹿Ψ颍阏冶鸬陌锊簧厦Γ馐俏腋钗唤惨痪淅鲜祷啊D阋煤玫难А兜茏庸妗罚险嫜弦荒辏愕慕剑荒昃龆ǔ辏裁矗磕阌懈龅昧Φ陌锸职锬忝ΑS小兜茏庸妗罚愕慕揭荒昕梢猿饺思沂辍U飧龆饔行У模灿型ü蒲笛椤O衷谠诒狈剑行┤擞谩兜茏庸妗方潭檬榉ń潭蛭庑┒餮岸家亩ㄏ吕矗母∑暄Р坏健S么车陌旆ɡ唇萄В蔷褪且幻派钊耄笠宰āJ笛榈慕峁『⒑芏拢毓婢兀以诳际缘氖焙颍蘼墼谥腔邸⒃谀芰ι隙汲话阃АU馐裁丛颍恳蛭那寰唬钌伲囊庵灸芄患校匝暗那樾鳌⑺俣却蠓鹊奶嵘际侵泄爬系姆椒āU飧龇椒ㄎ颐窍茫皇枪湃朔⒚鞯模鞘裁矗渴侨诵员纠淳褪钦庋鞘綮缎缘隆=棠忝髁擞纸心悴灰粗⒉灰直穑饩褪欠鹬鸺幻髁耍蟹直鹬粗捅涑上衷谒阶ḿ已д撸蒲Ъ摇⒄苎Ъ遥急涑烧庑┒鳌U庖彩敲窆跄昱费艟刮尴壬档模鸱ň褪欠鸱ǎ鸱ú皇钦苎В鸱ㄒ膊皇强蒲В鸱ㄒ膊皇亲诮蹋鸱ㄊ窍执怂匦瑁飧龌八档煤茫∧阏嬲靼琢耍舛秩允且徊皇嵌患词嵌词且弧U馐乔辶勾笫ξ颐撬得鞯摹�
  「然法相宗,三性则有性,三无则无性,有无义殊,故彼偈云,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这两句话是佛说的,意思说「既言密意说三无性,则不碍於三有性也」。这是他会通相宗的讲法。法相宗确实三性是讲有,三无性是说无,有无对立。那怎么办?所以相宗有一首偈子讲,这个说法是佛的密意,密意说一切法无性。什么是密意?这个意思就是三无性不碍三有性,这才能会通,才能讲得通,相宗的说法。所以相宗是大乘,不是一乘,是菩萨乘,不是一佛乘。「若法性宗,此二三性有无无碍,互夺双忘,皆悉自在」,性宗跟相宗显然不相同,性宗讲得殊胜。性宗里面讲的是有无不二,你看《般若心经》是性宗的,《心经》上给我们讲有无就是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是有,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这是精神的部分。这个意思就告诉我们,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我们不能说唯心,也不能说唯物,心跟物是一不是二,不能分割。说心,心是物;说物,物是心。这个意思弥勒菩萨答覆世尊徵问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能体会得到,有无不二。这是法性宗上所讲的。
  「初举分别过者」,前面到这个地方这是总说,把三性、三无性略略的介绍过之后,然后再讲前面第一首偈,「初举分别过者,分别即遍计所执也,古谓为分别性,今疏从简,亦欲辨起心动念,皆成分别,故并成过」。这个地方我们就要注意了,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不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不是分别?是不是执著?如果是的,那我们就要警觉到,我们一天到晚用的这个心是什么心?轮回心。轮回心所造作的是轮回业,学佛也在造轮回业,学佛是轮回业里头的善业,善业果报在哪里?在人天。但是人天你一定要晓得,人天,你五戒十善至少要能打六十分,你来生才能得人身。如果五戒十善只有个五十分以下,来生人身有问题,得不到人身;得不到人身,畜生、饿鬼这个两道,不至於堕地狱。这个两道还是享福,在畜生道享福,在饿鬼道享福,饿鬼道是山神、土地,树木花草之神,搞这些去了。在佛门当中修的福。引导我们到哪一道去投胎,这是讲引业,那是戒定。有戒有定生色界天,有戒没有定生欲界天。所以佛为什么重视戒律,这就明白了。你没有定慧,有戒律,不堕三途,什么样戒律?《弟子规》百分之百落实,决定不堕三恶道。你细细看看,《弟子规》里头字字句句没有三恶道的业因,所以他不堕三恶道。如果违背了,那就是三恶道的业因,三恶道终究有分,这就错了。
  所以,古人学佛跟我们现在学佛不一样,古人从小有家教。家教学什么?家教就是学的家规,家规就是《弟子规》。家教虽然家家不同,但是大同小异,没有教你干坏事的。家教具体的文字都在家谱里面,在过去,每一家都有祠堂,祠堂里面一定存著家谱。家谱是你家庭的历史,你这个族姓的根源从哪里来的,有清清楚楚的记载,有根有本。现在讲家难了,没人懂,我们这一代是很可怜,古人所讲的家破人亡。古时候的家庭四代同堂、五代同堂,兴旺的时候到六代同堂,还有七代同堂,那是极少数的。七代同堂,他那个家族总有七、八百人,上千人。四代、五代很平常,很多,六代也常见。所以一个家族,人丁衰的也有七、八十人,人丁旺的有三四百人、五六百人,这是正常的现象。这么大的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是个社会,所以它有组织,它有规矩,它没有规矩就乱了,所谓尊卑上下。所以一个家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现在家没有了,家道、家学、家规、家业也都没有了,非常的悲惨,一家的亲人都四散了,彼此都不认识。现在有许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我父亲的兄弟我知道,我祖父的兄弟我就不知道了,曾祖父那更不知道了。在从前,不但曾祖父,连高祖父他所生的儿女,就是我们曾祖父这一代,大家住在一起,都知道、都认识,一家人。现在家没有了,这真可怜。家没有了,人就没有依靠,古人讲的天伦之乐,我们只看到这几个字样,什么叫天伦之乐,不知道。古人讲儿孙满堂,儿孙几百人,哪像现在!
  中国的家道,中国家的精神、功能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所以《大学》里面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齐,每一个人家都整齐,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政府各级领导人很悠闲,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情,人人都守规矩,每一家把他的家人都管得很好。所以《弟子规》是中国各个族群、家族家规共同的规约,也就是集各个家族家规的大成,人人都要学,从小到老都不能够违背。人人都在学,人人都是好人,这社会上没有坏人。《弟子规》做到了,确实那不是一个理想,真正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坏人,没有有坏念头的人,也没有作恶的人。所以中国古圣先贤五千年来靠这个教诲,让这个地区、这个族群长治久安。现在这个东西丢掉了,丢掉社会动乱,人心没有归依,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苦不堪言。这个要恢复到正常秩序,那是非常困难,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省察的。
  这一段说「初举分别过者」,就是前面这三首偈,分别就是遍计所执,古时候称为分别性,「今疏从简,亦欲辨起心动念,皆成分别,故并成过。故云,以心分别,一切法邪;不以心分别,一切法正」。佛法讲邪正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你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乃至意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只要有分别、有执著就叫邪,邪知邪见;离分别执著,叫正知正见,讲得透彻。我们现在自己反省想想,全是邪知邪见,在过去,过去不知道,以为邪知邪见是恶知恶见。所以,邪知邪见跟善恶的恶不一样,邪正不等於善恶。善恶的定义,什么叫善?利益众生叫善,利益自己的叫恶,这是善恶的定义。为什么利益自己叫恶?利益自己增长我执,这就是恶。为什么?六道轮回是我执变现出来的,我执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所以把这个称之为恶。起心动念都为社会、为众生,这是善,那是破我执,帮助你破我执,心量拓开了,所谓量大福大,是这个道理。这些理不能不知道,知道你就会很认真的去学习,去修正你的错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一生当中想入佛境界,想往生佛国,那我们就要得到佛的气分,要跟佛愈接近愈好。佛没有分别执著,我们的分别执著要降温,也就是说一年要比一年淡薄,一年比一年轻,这就对了。如果分别执著还是一年比一年严重,那就坏了,那就错了。
  对人、对事、对物决定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不能出六道轮回,但是它跟出六道轮回有密切的关联性,这个不能不知道。它能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真正超越六道轮回的因素,就是不执著、不分别。你要修清净心,你要修忍辱波罗蜜。无论看到人做什么坏事,不放在心上,更不能放在脸上,也不能放在嘴皮上。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破执著第一步的功夫。尤其见到人不如法的,我们会心里很难过,自己去用自己的标准,不是如来的标准,自己的标准,产生厌恶,就造业。所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学佛,我们接受别人的批评,虚心接受,不批评人,我们没有这个功夫,没有这个能力。诸佛菩萨对於作恶的众生只有劝导,没有批评,没有责备,言辞都非常柔软,这都是应当要学习的。学习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的应化,如果看到最深、最究竟、最彻底,那是自己的心现识变。所以你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邪正、善恶、是非、真妄标准要搞清楚。
  下面引「信心铭云」,这是三祖僧璨大师所说的,「大道无难,唯嫌拣择」。拣择是什么?选择;选择是什么?是分别、是执著。我们现在求大道,大道是成佛之道,用分别心、用拣择的心,你不能成就。这禅宗里面说的话,可是在教下、在净土,你看看佛祖教导我们执持名号,执就是执著,持就是保持,名号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的完全相反,我们到底信谁?上上根人,《信心铭》讲的这句话没错,中下根性的人不得受用。我们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法门确实有难有易,实在讲不是法门有难易,是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难易是在我们自己分的,不是在法门上分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假如这个法门我过去生中学过,这一生遇到的时候熟、容易;过去生中从来没有学过,这一生遇到,学习很困难,这种现象发生,这是属於因果的现象。怎么选择?你感觉得不难,觉得很容易,学起来很欢喜,不讨厌,那你就选择这个法门,你学得就快。如果这个法门学的时候难,不喜欢,你就不要学它。
  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那就听佛的话,佛替上中下三根的人做了一个选择。佛在世的时候教人,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佛给我们指导的。我们现在生在末法,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选择净土是遵从佛陀的教诲。细细看看净宗的典籍确实分量少,只有三经一论,后来我们祖师又放两部进去,变成五经一论。纵然是五经一论,五经印在一起也是薄薄的一小本,依靠的经典最少,最少容易学习。五经都学行,如果不能,五经里头学一部就行。最少的一部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文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行,你一生就依这个经老实念佛,决定得生!简单、容易、稳当、可靠,而且快速,往生极乐世界,那成功不是其他的法门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