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侍庠谀睦铮鞘裁囱囊桓霾≈ⅰR惨谎袷雷鹨谎鲋种质鞠郑镏谏跷颍镏谏崞】唷�
真正对治的方法,虽然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对一切众生最为妥善、快速、稳当来说,只有执持名号,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点都不假。这一句万德洪名,不但是世尊一生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还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原则、总纲领。就是因为它太容易,所以大家忽略,认为太容易就不希奇、疏忽了,这一生错过了。也就像现在中国的念书人一样,目标都集中在四书五经十三经、诸子百家,疏忽《弟子规》,所以社会得不到治平,同样一个道理!治国平天下,抓到《弟子规》就行了,就办到。你要想一生成佛,抓到六字洪名就行了,哪要那么麻烦!印光大师给我们的教训,建个小念佛堂,同修不要超过二十个人,一部《弥陀经》,六字名号,大家在一起好好的学习,三年五载各个成就。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惜怎么?你不相信,太简单、太容易了,不相信,这不相信的叫愚痴。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菩萨最大的障碍就是怀疑,怀疑什么?我们刚才讲的事情他怀疑。
有人想把我五十年讲的东西保存下来,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有没有这个念头?我没有这个念头。如果有人问我,讲经这么多年,什么东西可以保存,留下给后人做参考?我提供同学的只有五样东西,《十善业道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华严经》,其他的都可以不必了,不要去费那么多心思,没有用处,这些希望同学们多想一想。所以要记住,不可觉中他就自觉,我们今天求自觉而不能自觉,就是念念求觉。所以佛教给我们怎么觉?放下执著,正觉;放下分别,正等正觉;放下妄想,无上正等正觉。佛对得起我们,佛讲得很清楚,是我们自己不会听,我们自己误会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我们这一生修学,我刚才讲的这五样东西足够,有次第,一定从《十善业道》扎根,从《阿弥陀经》启蒙,从《无量寿经》入门,再学《金刚经》的放下,然后入《华严》,这五部经是一条成佛之道。可是在这个地方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十善业道经》,一定是以《弟子规》跟《感应篇》做基础,没有《弟子规》跟《感应篇》,十善业道做不到,这点必须要补充的。所以中国传统学术,儒释道三个根要扎稳,那么你这一生当中是稳稳当当,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自觉能觉他。自觉就是觉他,自度就是度他,这才是真正的「大导师」。清凉说得好,「知无众生而能觉他」,这是真智,这不是假的。怎么知无众生?怎么知不可觉?那你就想想,世尊跟弥勒菩萨的问答,细心参究你就明了了。这首偈我们就学到此地。再看最后一首:
【胜慧先已说。如来所悟法。我等从彼闻。能知佛真性。】
你看看,佛菩萨是多么的谦虚,多么的可爱,这要学习。我们学习障碍重重,这也是个很大的障碍,不知道谦虚。明明是自己悟到的,也推给别人不说自己。『胜慧』是前面排列第三位,他先说的,说出如来修行证果的方法,我是从他那里听到的,从他那里学到的。学的也真有成绩,『能知佛真性』,这是他自己入佛境界了。这十位菩萨,每位提出他自己修学报告之后,都是说我的成就是承蒙前一位菩萨的教诲。这首偈它的精神,就是教导我们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尊师重道。佛法是师道,师道是以孝道为基础,人不能够尽孝,他就不会尊师,这一定道理。所以净业三福,第一条里面就跟我们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是佛法修学的根。怎么样才能成就?在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诚」,内里面有真诚,外面才有恭敬。诚敬是入德之门,成就大德、大智、大能的基础。
什么是诚?诚是清净心。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他给诚下了个定义,说得很好,他说「一念不生谓之诚」,这个话讲得好,有一念就不诚。所以诚是什么?诚是真心,真心没有念头,起了一念就不诚。我们常常听到说「我诚心诚意」,你想他是不是诚心诚意?他还有诚心诚意念头起来,他不诚!他起念头了,一念不生才是诚,起念头就不诚。所以在佛法里,什么人做到诚?法身菩萨。我们《华严》里面讲的初住以上,他们的无明烦恼破了,也就是说妄想断了,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他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初住以上他用真心,不用妄心。十法界里面的众生还是用妄心,就是用阿赖耶识。不过四圣法界接近真诚,不是真的真诚,接近,就相似,天台大师把他们这些人称为相似即佛。起心动念放下之后,那就不是相似,天台大师说分证即佛,为什么说分证?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无明习气在。这是前面我们学了都有很清楚的印象,妄想真的没有了,但是有妄想的习气。分别执著没有了,习气也没有了。我们在这个经里面看到的,执著没有了,还有执著的习气,阿罗汉;到辟支佛,执著的习气也没有了,这辟支佛,辟支佛还有分别;分别断掉了,分别的习气还在,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再往上去十法界里面的佛,分别的习气没有了,妄想也断掉了,有妄想的习气,他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这些说明一个事实,佛法没有别的,放下就是!道家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佛法是为道,天天放下,不断的放下,放完了,自性圆满的露出来,为什么?障碍没有了。
我们现在自性上三重障碍,妄想分别执著三重障碍;到三重障碍都没有了,这问题解决了,自性显露了。那是什么境界?没人知道。幸亏惠能大师说出来了,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生灭没有了,这是我们前面第九首偈子,我们刚刚念过的,「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真的吗?真的,一点都不假,极乐世界就是的,华藏世界就是的。华藏、极乐,是我们自性在没有障碍状况之下现出来的,实报庄严土。所以同学们要有认知,我们念佛往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这个地方在哪里?你知不知道?这个地方不在六道,这个地方也不在十法界,十法界上面是什么?叫一真法界。所以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在一真法界,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在六道轮回,不一样。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他自己常常跟人家说,我念佛只要能往生到同居土下品下生,我就很满意了。那些人问为什么?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是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这就是无比殊胜特别的法门,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的。华严会上的佛菩萨,到最后还是跟著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引导,导归极乐。这是什么境界?值得我们冷静的去观察。
如果我们真的觉悟,这一生取宗门里面说「向上一著」,那就是成佛难不难?不难!难在哪里?难在不信,难在有疑惑,那就真的难了。千经万论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帮助我们破疑生信,只要疑惑破掉,信心生起来,修行证果快!佛法,尤其是大乘法,章嘉大师讲得好,知难行易。知是破疑生信,这个难,太难了;行是转境界,在一念之间,一念转过来就成圣。我们的修学,决定不能够舍弃三个根,你真懂得了,你才会知道,最上乘的佛法跟最下乘的不二。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你看看他们的生活,他们待人接物,与《弟子规》把它对照一下,哪一句他没做到?字字句句落实了,圆满的落实了,为什么?性德,性德自然流露。我们从这个路子去精进,这就是行一乘道,还在大乘之上。一乘没有疑惑,大乘还有疑惑。这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五小段,「第五东北方精进慧菩萨」,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尔时。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是一段长行,这个长行跟偈颂,一头一尾都是显示菩萨的《弟子规》,你看看他们的规矩,他们的礼节,看出他们的谦虚、诚敬,你在这里看出来。『尔时』,是前面第四位,生贵住的菩萨功德慧他的报告完了。接著是第五位,具足方便住的菩萨,就是精进慧,东北方代表方便具足住。前面生贵都是比喻,他的境界跟佛果地上相应,也就是障碍愈来愈少,已经接通了,跟佛的气分接通了,能够明显感到佛的磁场加持,所以说是入如来种。这个时候再向上提升,自利利他,自利利他一定要善巧方便,所以说是方便具足,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没有一定的现相。说法也如是,应当用什么方法来教,就用什么方法,活的,没有一样是呆板的,圆融无碍,这是真的智慧。落实在业用之中,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活动,这是真实智慧。所以称为精进,真精进,这里面著重在自行化他。
『承佛威力』,这菩萨谦虚,不是我有能力来报告这些事情,这是承蒙佛力加持。『观察十方』,好,十方是什么?听众,同时也得到十方大众的加持。你看这意思多好,真叫一个不漏,上面是诸佛加持,下面是一切大众的加持。给诸位说,这真话,不是假话,为什么?十方大众都是如来。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境界完全相同,学生只是自己一个人。这个地方这一个人,就是精进慧菩萨一个人,他看诸佛是老师,同学是老师,所有大众也是老师,包括无情的众生,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自然现象无一不是老师,所以他才能成就圆满的智慧。上报佛恩,下面观察十方,报众生恩,「上报四重恩」。自己认真学习,成就圆满,这才真正能报恩;如果自己修学不成就,没有能力报恩。这些意思是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在看他报告之前,开场白里头几句话,讲完之后,他的总结,总是推崇别人,谦虚自己。你看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最大的毛病,不知道谦虚,不知道尊重别人,习气很重。学了佛知不知道?知道,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习气太重,不知不觉老毛病就发出来。到什么时候你就看到他真的在形相上改变了,那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能从他的言谈举止当中看出来,他变了,真正忏悔,真正改过。清凉大师他偈颂也分为两大段,十首偈颂分为两大段。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若住於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有见则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於诸见。如是乃见佛。】
这三首是第一段。清凉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介绍精进慧,为什么菩萨名字叫精进慧?精进慧是第五住的菩萨,只要你是第五住都叫精进慧。「以勤观真理,集无量善,俱无住故」。这叫真精进,勤观真理,真理就是诸法实相。集无量善就是我们常讲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后头这句重要,后头是什么?不著相。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你的心才清净,著相就不清净了。为什么要不著相?因为一切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