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崆岬模鞘焙蛲讼吕春懿蝗菀祝吞焯熳安。笆裁床〔蝗菀准觳椋孔靶脑嗖 L焯熳靶脑嗖。傲艘荒甓嗳ゼ觳椋娴挠行脑嗖。嗨嫘纳R院笳嫱讼吕戳耍脑嗖⊥讼吕戳耍倩指戳顺黾业纳矸郑院笥懈鲈捣郑较愀廴チ耍愀勰潜叩耐薅贾浪D歉鲂脑嗖∈歉鐾耄氡涑烧娴模馐蔷辖驳摹敢磺蟹ù有南肷埂?墒撬兔挥心芰Π涯歉鲂脑嗖≡倩指凑#挥姓飧瞿芰ΑD懿荒芑指凑#吭诶砺凵辖簿龆ǹ梢裕窃谑律纤担律纤狄喔慈缡恰V钗煌Э垂干轿餍≡骸沟墓适拢撬氖喔鋈硕际堑昧瞬恢沃ⅲ缴牌搅屏耍嫠咚鞘倜ザ嘀挥腥鲈拢厝チ侠砗笫隆U庑┤硕际球系姆鸾掏剑热惶抵挥腥鲈碌氖奔洌蛟捣畔乱恍哪罘鹎笊煌痢D盍肆饺鲈旅皇铝耍硖寰醯煤芙】担偃ゼ觳椴∶挥辛恕U馐鞘裁丛颍坑胁 ⒅夭〔蝗ハ氩。【兔挥辛恕K氚⒚滞臃穑⒚滞臃鹗亲罱】档模园阉硖迥切┎《镜南赴炕指戳苏#褪钦饷锤龅览恚饨幸磺蟹ù有南肷D俏环ㄊγ挥行脑嗖。焯煜胄脑嗖。脑嗖∠氤闪耍灰院蟛荒茉倩乖褪撬歉鲂脑嗖〉哪钔访环畔隆H绻娴姆畔铝耍恍南氚⒚滞臃穑辉傧胧裁戳耍蚁嘈潘岣干轿餍≡骸挂谎指凑5摹R磺蟹ù有南肷胧裁淳拖质裁础�
  所以一切众生真的本来是佛,觉他圆满,自觉圆满的时候,觉他同时圆满。不但有情众生是佛,连无情众生山河大地,《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在自觉圆满的时候证得。证得之后我们要问,还度不度众生?如果还有度众生的念头,他又迷了,为什么?他又起心动念了。前面我们学过,只要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自然跟著就发生,那就错了。那是不是不再度众生?那也错了,有个不再度众生他也起心动念,也有分别执著。这个境界,佛法里面把它说了一个名词,叫不可思议,不但不可以议论,议论就是言说,不可以,连思惟都不可以,思是分别,想是妄想,决定不可以的。度不度众生?度,怎么度法?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这个应有没有起心动念?给诸位说,没有起心动念。既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这个境界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想像都达不到,你怎么能够言说?
  所以这些年来,我很喜欢日本江本博士的实验,他把这个难题用科学的方法为我们显示出来。一杯水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每个人每天都不能缺少的,你要喝水。水有见闻觉知,我们不知道,通过江本博士的实验,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水是矿物,这个矿物如是,其他的矿物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懂得只要是物质,再小的物质,佛家讲的微尘,科学家说的粒子,基本粒子夸克这都是物质,再小的物质它有圆满的见闻觉知;换句话说,它能见、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我们念头、言语、行为的善恶,它统统都起反应。我们的心善、念头善、言善、行善,外面境界的反应就是圆满的美好,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就是佛经上给我们讲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从心想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极乐世界都是上善俱会一处。
  我们在学习课堂里面,也常常提醒同学们,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两样,完全相同。为什么我们这个世间灾难这么多、这么苦?极乐世界那么美好,没有听说过有灾难,没有别的,人家心善、行善。我们这边再想想,我们的心不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们是这个心,言行也不善,所以外面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物质的反应就不善,就这么个道理,境随心转。化解灾难从哪里化解?不在外面,在外面化解不了。这是大乘经教上常常教导我们的,从我们的内心化解,只要我们心行善了,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这个道理深,太深!但这是真的,这绝不是假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解决一切问题从哪里解?从内心里面去解,不在外面。为什么?外面的境界是所现所变,里面是能现能变,能现能变改过来,外面所现所变自然跟著就改!问题不在外头。所以佛教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在内不在外。
  所以自觉圆满就是觉他圆满,自觉没圆,他可以帮助我们圆满。最明显的修行方法,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以全部的佛法,给诸位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统统包括了,丝毫欠缺你都找不到。净土,《华严》最后导归极乐,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家都知道。所以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我们这一生修学这三部《华严》,够了!大、中、小三部。其他的,其他的可以不必要了。初学的时候,不知道事实真相,广学多闻,有没有好处?实在讲没有好处。广学多闻最后所得到的,如果不肯放下是所知障,放下,行,放下之后,那你所得到的是后得智,权智;不放下就是所知障,见不到佛性。我们在这品经里面所学的,就是这桩事情,就是教导我们要放下。
  今天这首偈,这是讲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开头就是说,『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法性没有生灭,法相有没有生灭?我们想想弥勒菩萨那段开示,那段开示非常重要,希望每个同学都要牢牢的记住,为什么?它真的能帮助我们放下。全文不长,「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那里面还有个几识,这个文字上的省略,「几念几相识也」,实际上是几念、几相、几识。相是物质,识是精神,在佛法里面讲相是色法,识是心法,识就是受想行识、见闻觉知。问「几念几相识也」,问得好!弥勒菩萨的答覆,「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这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句是答覆几念。我们讲一个弹指,一个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就是三百二十兆的念头。你看一弹指,一弹指三百二十兆,那我们算一算,我们弹指弹得快,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就算四次,一秒钟四次,那一秒钟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
  「念念成形」,这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这精神现象。你说这个物质有没有生灭?理论上讲有生灭,事实上讲觅生灭了不可得,它太快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念,一千二百八十兆念你能来得及吗?所以给你讲的「无生亦无灭」。法性上无生无灭是真的,法相上无生无灭也不假,所以我们现在感官上的这个世界是个幻觉,它不是真的。菩萨在下面告诉我们「识念极微细」,识是见闻觉知,念就是起心动念,太微细了,「不可执持」。这个境界相里面,「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究竟圆满的大觉,你对极其微细的这些物质、精神现象,「皆令得度,此识教化,非无识也」,也就是说精神跟物质的现象,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下面经文还详细的来说明。佛度众生有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这段文是《法苑珠林》第八卷里面节录下来的。
  所以你看弥勒菩萨极重要一句叮咛的话,「不可执持」,这句话非常重要,你要是执著就错!你执著不到。执是执著,持是保持,没有法子保持,保持是什么?据为己有。世间人哪个不是这样的,都希望得到名闻利养而据为己有,这是持。佛了解事实真相,连我们自己的肉身,连我们自己的思惟、想像都不可得,身外之法哪一法你能得到?不可得的希望得到,这是妄想。所以《地藏经》上说得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你的造作,就叫所有一切物质、精神现象产生变化,变成什么?变成饿鬼、畜生、地狱。这个东西不是别人造的,是你自己念头造的,所谓自作自受。我们对於这些经教深入涉猎之后,对於释迦牟尼佛感恩的心你才能生起来。不是他老人家修行证果,我们怎么会知道?他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明告诉我们,我们明白。明白之后最重要的不要再犯过错,要向他学习。怎么个学习方法?你看他老人家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生活简单,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真正究竟圆满大慈大悲的展示。我们凡夫愚痴看不出来,认为什么?认为他太苦、太可怜了。其实不知道,太苦、太可怜是我们这些人,不是他。他得大自在,什么人能看得出来?他不但是心跟整个宇宙,在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融成一体,身也融成一体。我们凡夫看不出来,凡夫认为什么?吃喝玩乐是享受,而不知道吃喝玩乐是枷锁,像犯罪的人带的刑具。这什么?这就是佛家讲的愚痴,真乐、假乐没有能力辨别,把假的当真,真的是完全不认识。真苦、假苦,就是是非、真妄、邪正不能辨别,叫愚痴。佛菩萨的生活得大自在。
  这首偈末后两句是赞叹,『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能说得出这四句话的人,你想想若不是过来人说不出,能说出这四句话的这个人,这个人也成佛了,不是成佛说不出来。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出什么叫奇哉,「不可觉中而自觉故,是曰奇哉,知无众生而能觉他,大导师也」。这个注解注得好,不可觉中而自觉,我们今天天天求觉悟,始终不能觉悟是什么原因?我们以为真的有迷可以断,真的有觉可以觉,你想想看,这个心是不是分别心、是不是执著心?用分别执著永远不能破分别执著。那要怎么办?放下分别执著就对了。放下分别执著,给诸位说,就是你什么都不要想,可是什么都不想会胡思乱想,为什么?习气!无始劫来的习气想放下,放不下。所以佛教导我们一个秘诀,这个秘诀是《华严经》里面的,秘诀是什么?专想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你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念。你能真的这样干法,不必很长时间,三年,这四句偈的境界你就契入了,契入是什么?你就成佛了。三年肯定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了,往生就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要常常想到,身,我得不到,身外之物你怎么能得到?哪有这种道理!所以要舍得干干净净,只留一个阿弥陀佛。
  我讲经教学五十年,五十年过去所讲的东西,没用,不要说我讲的东西没有用处,还有人要保留,那真叫冤枉。保留的人干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非常坚固,错!连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四十九年,他有没有执著?他老人家自己说的,他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他说法叫谤佛;换句话说,四十九年所说的统统丢掉了。你怎么能执著?而是世尊灭度之后这些学生们从记忆当中,跟老师那么多年,老师所教导的,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给后人做参考。后人会学的,跟佛一样的态度,学了之后什么?舍弃掉,不执著,他就成就了。学了之后当宝贝执著,那就变成法执,变成所知障。有所知障当然有烦恼障;换句话说,你怎么样修学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怎样能出去?放下就是,你怎么放不下?放下之后要学世尊,要知道当代,这个时代众生他问题在哪里,他是什么样的一个病症。也一样,像世尊一样做种种示现,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舍弃病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