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法利生没有别的,你自己做出好样子,真正好的成就自然就影响别人,用不著宣传。所以佛法的兴衰在我们自己,不在别人。这桩事情,大乘教常说的「直下承当」,不能推卸责任,直下承当的人多,佛法自然就兴旺。汤池的成功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在那里提出「和谐社会,礼义之邦」,从我做起,从我开始。然后从我家开始,再扩大从我村开始,从我镇开始,它做成功了。我们今天要真的想护持正法,希望正法久住也不能够离开这个原则,从我心开始,从我们这个寺院开始,才能真正落实,才能做出成绩,这个功德无与伦比。对自己来说,消业障、长福慧,这是肯定的,不但智慧增长,你的福德也增长。对整个佛法来说,我们做出了贡献,自行而后才能化他。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经文里面,见佛是桩大事,见佛就是你真正见到本性本善,本性本觉,怎么能真正见到?回头就见到了,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烦恼习气回过头来,从贪瞋痴慢回头,贪瞋痴回头就是戒定慧。从自私自利回头,自私自利回头就是大慈大悲;从染污回头,就是清净;从贡高我慢回头,就是平等;从虚伪回头,就是真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佛,你真的见到佛了。回不了头,经教学得再多,你没见到佛,这不能不知道。见到佛你就成了佛,你的功德就圆满,所谓见性成佛。这个成佛,我们在《华严》里面知道得很清楚,这不是究竟圆满佛。分证即佛,那是真佛不是假佛,就是宗门所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说的大开圆解,念佛法门所讲的理一心不乱。你这一生有这样的一个成就,生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三辈里面上辈往生。我们的目标要高,古人所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们的目标是最上层上不去,还在中层也不错,目标不能定得不高,尽量往上去。达不到,达不到要在中层,中层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他不是凡圣同居土。事一心要做不到,那就是功夫成片,这第三等的,功夫成片是生凡圣同居土,决定往生,这个机会不要错过。
  尤其是实际禅寺启建护国息灾法会,这一百个七可以像古大德所说的克期取证,我在这一百个七当中决定成就,这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能放下。你放不下,不要说一百个七,一千个七你也不能成就。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这说得很高,是不容易,真干的人难不倒他,不肯真干的就全部被难住。最低的限度,这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的,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的利益,把名闻利养放下,把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这十六个字是入佛境界第一道关口。这十六个字放不下,那你在这一生当中是不得其门而入,很可惜,念佛不能往生,跟阿弥陀佛结了法缘。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师常常提醒我们,他说的是台中莲友,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能往生只有三、五个。为什么不能万修万人去?原因就是放不下,就这十六个字。不能放下就不能往生,能放下决定得生,所以念佛能不能生净土,不在别人,没有人障碍你,完全在自己。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两年里面,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真正做到随缘不攀缘,什么都好,不要去计较,只管自己不管别人。跟大众相处第一要紧的是谦卑,学佛陀的谦卑,学菩萨的谦卑,学孔子的谦卑。要学让,开头忍让,能忍才有让,你忍不过就不肯让。功夫再提升就会有谦让,从忍就学成谦虚,功夫深!再深的时候礼让,让里面就有礼,这是你境界功夫不断向上提升。决定不能争,《坛经》里面六祖说得好,「诤则失道意」,上面一句说「此法本无诤」,这法是什么?佛法,佛法里没有争的,争,道就没有了。所以现在社会里面讲竞争,这在佛法上用不上,佛法里没有竞争的。唯有自己能够谦卑、能够礼让,他才会懂得尊重别人,无论什么人,你就是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对什么样人都平等的尊敬,这是菩萨。学菩萨、学佛,要学得像!尊敬人之后,你逐渐接近佛了,你才会真正慈悲心生起来,爱护别人,爱护众生,这慈悲心生起来。然后自自然然的你会关怀别人,你会照顾别人,你自动自发的会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些是什么?这些是菩萨行。
  具足菩萨行,你才能见菩萨道,你才能证菩萨果,菩萨的果是正等正觉。确实这个事并不是太高,也不是太难,关键在起步,起步是谦卑,我们不能谦卑就没有办法向上提升。佛法第一句话就是教人谦卑,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礼敬诸佛」,谦卑。你不谦卑怎么能做到礼敬?那我们佛门里面许多的忏仪,你看头一句是「一切礼敬」,「一心顶礼」,这是谦卑的表现。现在人不懂,我们要做出样子给人看,汤池镇的风气,人见面都是九十度的鞠躬礼,所以很多人去都感到很惊讶,这个地方人怎么会是这样的,从哪里开始?从谦卑开始。不能把这桩事情看轻,这是起点,起点不认真后面就很难长成。中国传统的礼教,你看《礼记》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对人、对一切人恭敬,对一切事恭敬,对事恭敬就是认真负责,绝不马虎,对万物恭敬,对山河大地恭敬,就不会有灾难。我们现在不相信祖宗教诲,不相信宗教的教学,相信科学,科学什么?人定胜天,一定可以克服大自然,克服大自然就破坏大自然。现在科学家发现了,地球生态平衡失掉了,大自然的报复就是天然灾害。我们以善心、善行对待大自然,大自然的回报是慈善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我们对不起它,它也就对不起你了,一样道理!
  所以这首偈子是最重要的,从受苦当中反省,一定要见佛,『故当净法眼,观其所应见』。清凉大师在这首偈注解里面只说了八个字,「引己之损,劝物成益」。你看他不说劝人,他说劝物,物里面包括人,人不能包括物。你看动物,人是动物,所以动物包括人,说人不能包括其他动物。物的范围太大了,不但包括动物,它包括植物,包括矿物,包括所有的物,所以物是遍法界虚空界。跟能大师开悟的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万法就是万物,物就是法。从自己受到这些众苦,为什么受苦?没有见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违反了自性,所以才受苦,如果随顺自性那你得的是乐,那违反了自性。自性是什么?大乘教里面讲的菩提心,讲得简单扼要,自性是什么?至诚。你看《观无量寿佛经》上佛说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个心是顺著自性。
  这些名相意思很深,初学的人不好懂,所以我就用它的意思换了几个字,我把它写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自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这就是见佛,你做久了你就得净法眼,净法眼菩萨才有。如果我们养成习惯,学个十年、二十年,确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真的与菩提心相应,那你就得净法眼,《华严经》前面念得很多,你得净法眼了。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一切万物性相、理事、因果,就跟诸佛菩萨的看法很接近,真正与诸佛菩萨见和同解。那你的行为自然就是戒和同修,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言行随顺法性。随顺法性那就是戒律,不必要学,你一切戒律统统具足,没有一条违犯,也是《华严经》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然后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这六和敬僧团就成就。这个僧团能在世间出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什么样的灾难、灾害自然远离,祥瑞它就会集中在这个地方。靠谁?靠我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发心自己直下承当,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我认真去做,你也认真去做,他也认真去做,这正法久住。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六九卷)  2008/5/14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偈赞分,第四小段北方功德慧菩萨。偈颂从第六首看起:
  【若得见於佛。其心无所取。此人则能见。如佛所知法。若见佛真法。则名大智者。斯人有净眼。能观察世间。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於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
  这是四首「示其真觉中」,后面的三首。第六首清凉大师注解说得好,「教其真见,谓见佛无取,即是见如,如即佛所知也」。这个如是真如,真如也是个名相,执著名相就见不到真如。但是真如只能够用心去体会,不能想像,一想像真如就没有了。所以这首偈教我们怎样见到真,真是什么?真是自性,真是法性。所以偈子一开头,『若得见於佛』,你真的见佛了。见佛是什么样子?『其心无所取』,取这个字里面,包括了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起心动念,是取的根,分别是取的意念,执著那是行动,一定要据为己有,我们现在讲的控制、占有,那就造业。所以佛在经上跟我们讲无数次,我们要能体会到这是佛的苦口婆心,在那里劝导我们,在那里提醒我们,慈悲到极处,帮助我们永远脱离轮回。为什么?你轮回在六道里头,第一个因就是执著。不执著,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轮回当然没有,你就解脱了。根本的第一个因素,我们凡夫不知道,天人也不知道,小乘知道。所以小乘对一切法他能随缘,真正做到随缘不攀缘,随缘什么都好,自己绝对没有意思,就是没有分别执著,叫随缘;有分别执著,你没有做到随缘,你还是在攀缘。做好事,主持正法是好事,做好事没有私心,他有执著、他有分别,他不为自己,他能为一切众生,弘护正法是好事,果报是人天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桩事情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好,他说「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什么?了生死出三界永脱轮回这桩事情。这桩事情福报再大,你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你都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他有分别、他有执著。
  所以我们劝勉同学们,从放下自私自利开始,没入门,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是刚刚入门。刚刚入门还未必能入进去,真的是到门口,这功夫到门口了。那真的入进去?入进去把身见放下了,不再执著身是我。身真的不是我,人我破了,法我也破了,法我是什么?宇宙之间所有现象没有自性,也不存在。这一切诸法你看破了,法我没有了,人法二无我,只要这个见破掉之后,其他迎刃而解,全破了,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很容易就随著破了。所以一切错误的见解,就是对这两种执著造成,认定身是我,认定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现象是真的、是存在的,这错了。错在哪里?诸位如果常常能把弥勒菩萨这段教诲,时时刻刻能提起做为观照,你用这个方法来看一切法,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生灭,哪里有我?哪里有法?你真正体会到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佛法所讲的「万法皆空」,这是事实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