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虑椤�
各种宗教古圣先贤,哪个叫你这一生靠赌博去过日子,没听说过。佛教人发财,那真的是生财有大道!你听佛的话真会发财,这不是假的。那什么?命里没有财,佛教你这一招你会发财,那是命里没有的。命里有的那不必说!佛教我们修布施,财布施愈施愈多,这叫生财有大道。特别是布施病苦的人,帮助病苦的人,财布施不但得财富,还得健康长寿。为什么?病苦、贫穷他有恐怖,你帮助他、安慰他,他心里得到安慰,得到了欢喜。你布施钱财也帮他解决物质生活问题,所以这里头有财施、有无畏施。如果你还能够劝导他,劝他断恶修善,跟他讲解,这个世间富贵贫贱的业因果报,那叫法布施,你一举里头有三得。那你将来的果报有财富、有聪明智慧、有健康长寿,这是正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这一生能活到这个岁数,能得到这一点小福报,都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我要没有遇到他老人家,决定是随业流转,随业流转我就过不了四十五岁,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很相信。年轻时这些算命看相的,看我的生辰八字,跟我讲的我有理由承认。过去生中造的业不知道,这一生当中造的,知道,小时候杀生、打猎,这个罪重!命里又没有福报,造这种重业。好在是二十六岁遇到佛法,这觉悟了,看到因果报应赶快回头。所以我遇到佛法,大概六个月我就吃长素,忏悔过去打猎杀生的业报,初学佛常常放生。李老师教我的真正忏悔、真正回头,你真做,它真有感应,愈施愈多。愈多,有些人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那是错误的。佛法里面告诉我们,养身最重要的,是心地清净、平等、善良、慈悲,这是养生之道,那些补品不见得真有效,如果与自己的体质不相应,可能会带来病苦。我们要想自己不生病,老而不衰,老是免不了的,健康,我们应该多修福、多积德,你才能达到。绝对不是富裕豪华那种奢侈的生活能做到,那就错了,那是折福的,那不是修福。我们看释迦牟尼佛,近代的我们看印光大师,你看真正有道德、有学问、有涵养的人。
我这一生运气还不错,抗战期间在贵州念书,我们老校长,要今天从佛法角度上看,他是菩萨化身,真正读书人。民国年间科举制度废除,在从前科举的时候考状元,废除了,国家开始有高等考试,高等考试就等於进士,我们周校长是第一届高等考试第一名,叫状元。周邦道先生一生的生活过得非常清苦,对於学生的照顾比儿女周到,我们服了。抗战期间物质缺乏,有些救济的、国家分配吃的东西、穿的东西学生优先,分到最后剩下来的时候,他儿女才有分,分到不够的时候首先他儿女得不到。我们这些学生对老师没有不服的,老师爱护学生决定超过他儿女。到台湾我又遇到他,在台湾做官,考选部的政务次长,就是第一副部长,公家给他配的有轿车,公家也替他家里装了电话。他的儿子告诉我,他说老头子实在太顽固,公家电话只可以他办公事用,私事不用公家电话,到外面巷口公共电话付钱去打。公家配的车,公务才坐那个车,不是公务出去的时候乘巴士,他说这个世界上大概找不到第二个人!儿子跟我也同学。我说,真的,是找不到第二个人。
做官的人人都像他,这个国家自然长治久安。一生清廉,他过世的时候九十多岁,晚年学佛,跟李老师,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菩萨示现,公私分明。他学什么戒?五戒里不偷盗,那个汽车出去要耗汽油,那汽油是国家的,私人不可以乱用,乱用是偷盗戒。装电话是公务上用的,没有说是给你私人用的,更没有说是给你的儿女眷属用的,没有。他在这些小事上,能够分辨得这么清楚,真能做到。自己收入不多,我跟诸位报告,家里面的生活非常清苦,非常节俭,省一点下来,帮助在大陆的兄弟姊妹,每个月都寄一点钱,钱虽然不多,月月都有。这我一生当中看到一个好人,真正读书人,真正是孔门弟子,以后是世尊的学生。所以苦日子从小过惯了,一生都不要改变,这是什么?最健康的生活,最健康的饮食。我们要学,我们要真做到。
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从心地上真正回头,真正会转过来。这个事情好像是不容易,实际上很容易,问题就是你自己有没有认知,这是头一个条件。你有这个认识,你知道,这桩事情对自己有大利益,利益不仅讲来世,这一生,这一生当中有大利益,烦恼轻、智慧长是大利益。年纪虽然老了,有年轻人的体力是大利益;生活有规律,生活简单,减少疾病这是大利益。多多的帮助贫苦的人,帮助老人,帮助病人,得健康长寿的果报,长寿一定要健康,不健康很苦!所以业因果报都在我们面前。人生在世,几个人知道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的重要?肯认真的在这上下功夫这是真修行,真实受用,得真自在,真的幸福。
今天经文上这首偈,这十首里第二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二、三、四这三首偈「通凡小」,凡夫、小乘。「初一」,这就是第二首,我们刚才念的,「辨迷执」,迷了他才会有执著。「随言作解,可谓小智,心外取法,为妄分别」,这是先把业因说出来,业因是迷、是执著,前面第一首讲得详细。所以我们一般迷於,『言词所说法』,太普遍了,古今中外在所不免,在过去古时候,言词说法真的是有管制的。现在这个社会,把古时候很多认为不合理的都废弃,现在讲求言论自由。从前言论不自由的,为什么?目的是要维系社会整体的安全,所以言论有标准。《论语》里面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是中国五千年言词所说的标准。违背这个标准那有罪过,无意的是过,有意的是罪。也就是说你的言词、你的行为,决定不可以让看到的人、听到的人、接触到的人产生邪知邪见,那就错了。所以佛法里面讲正论,这都是标准,尤其是大乘教,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绝对的标准是性德。
中国古人也讲本性本善,本善这两个字包括的范围太深太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这个本善包括五伦八德,这是本善。五伦是道,五常是德,再展开就是八德十二个字,这不仅仅是言词说法的标准,也是我们起心动念、立身处世的准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中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教育,原因是什么?中国的家是大家庭,没有教育就会家破人亡,这关系大了。所以家道,家道是什么?是共通的,五伦是家道,八德是家规,祖宗圣贤的教诲是家学,你为社会服务所做的一切事业是家业。他如果不重视家教,他的家怎么维系?现在我们的家没有了,现在家没有了叫家破人亡。在过去家庭里面成员少六、七十人,多,两、三百人,这是你家族。四代同堂,人丁不旺!人丁旺的时候五代同堂、有六代同堂。老祖宗长寿活了一百多岁,他也有六代!一百多岁的老人,儿子八十多岁,孙子六十多岁,重孙四十多岁,再往下二十多岁,还有刚刚生的几岁的,不就六代吗?这样一个家族住在一起,那叫做家!
现在没有了,小家庭就夫妻带几个儿女,这个家整个毁掉!家人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互相也没有联系,见面也不认识了,这现在的社会,古人要看到我们今天这个样子会流眼泪。家庭的历史是宗谱,世代相传都是大家,都是家族,这里头有亲情,所以有天伦之乐。现在有没有?没有了。天伦之乐不是说这父母跟子女在一起天伦乐,不是,那怎么享得到?天伦之乐是你这个家族在一起,那真快乐,四代、五代同堂那是天伦之乐。所以现在有这个名词,实质没有了。中国从前的家庭是社会,家族就是社会,你能治家就能治国,没有两样,家扩大了就是国。家庭里面的分工,跟政府里面分成各部门,差不多的。
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随言作解这是『小智』,心外取法这是『妄分别』,这两句话不好懂。现在就是现前的社会,确实是随言作解,不像古人,所以我们现在看古书困难,看佛法更困难。为什么?它意在言外,你不能够随言作解,特别是大乘教,随言作解把佛的意思全解错了。开经偈上说的话好,「愿解如来真实义」,几个人能解如来真实义?你们知道六祖惠能的故事,惠能大师避难十五年出来,到了广州法性寺遇到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印宗法师承认,他讲《涅盘经》随言作解。六祖大师真正是所言说皆是如来真实义;换句话说,你没有成佛,你怎么能懂得佛的真实义?随言作解,这里头有浅深差别不一样,你的修持愈是接近性德,你的理解、你的体会、你的言说,也就愈接近性德,这是真实义。
从总的原理原则上来说,你不能不放下,真正放下执著,我们一般讲你见道了,这不是大乘,这还是凡小,见道了。大乘见道,是要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见道位,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菩提心就是真心,起用了,你开始用真心,用真心就是如来真实义,你用真心。如来用真心,你也用真心,你当然能懂他的意思;如来用真心,我们用妄心,妄心是决定不能解如来真实义,这要知道。所以我们要借重祖师的讲解,祖师他们的修持距离佛很近,不远,我们从他的教诲得到一些讯息。这个讯息虽然讲是如来真实义,实际上是自性的性德,这可不是假的。
由此可知,大乘法里面讲的凡小是有道理的,凡夫、小乘因为不解真实义,也就是说不解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是故生障碍』。障碍是什么?烦恼、习气。在佛法具体而言,惑障,惑是迷惑;业障,业是你现前造作;报障,报障是果报,三障!这三障障碍了法身、般若、解脱。也正因为这么个道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我们,读经不要执著文字相,听经不要执著言说相,这就有道理!用什么样的心去听?用清净心听,用真诚心听,懂,很好,不懂也很好。不懂是什么?薰习,接受如来圣教的薰习,薰习时间长久自然就懂了,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你不懂原因在哪里?你阿赖耶识里面通常都是受烦恼习气的薰染,这薰得太久,印象太深。所以接触佛法,佛法是性德,我们一向跟性德都完全违背,现在一接触性德好像格格不入,不习惯,会产生这么个状况。这桩事情我们要很冷静去思惟,可以理解的,不是不能理解的。
怎么回头?要多用圣教的薰习。圣教的薰习可不能研究,研究是什么?你又把你的烦恼习气引出来,那就错了。所以看经能懂很好,不懂没关系,决定不能把这些书当作世间东西去研究,错了。研究是什么?心缘相,就是此地讲的妄分别,绝对不是佛的真实义,那是什么?那是你自己的意思。我们学佛尽可能不要用自己的意思,自己没意思。我们学讲经用古人的注解,我们在这里学习《华严经》,用的是清凉大师的《疏钞》,是清凉大师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什么时候你不用分别了,你就开悟了,分别执著没有的时候,你就解如来真实义了。古大德给后人设想的方法,这妙极了,我们后人真的是愚昧不相信,还怀疑,怕的什么?怕我们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