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巳耸呛萌耍率率呛檬拢巳耸呛萌司褪巧圃怠⒍裨担率率呛檬戮褪撬尘掣婢场S腥烁颐鞘鞠肿龊醚樱飧鋈耸撬俊痘暇纺┖蟮纳撇仆樱撇仆游迨嗡档氖鞘裁矗克档氖且桓鲂扌腥舜釉绲酵碚庖惶斓募视觯釉绲酵砟憬哟サ降纳缁岽笾冢信仙佟⒏餍懈饕怠J雷鹪谡飧鼍锩姘阉槟晌迨啵迨嗑褪巧缁岽笾冢黾摇⒃诩遥黾胰擞辛鋈耍迨鋈耍黾抑挥辛鋈耍诩矣兴氖吒鋈恕U饫锩嬗行猩频摹⒁灿凶鞫竦模蔷褪怯猩迫恕⒂卸袢耍挥幸桓霾皇巧朴眩撇仆有哪康敝忻挥幸桓霾皇欠鹌腥K允笤竿跛龅搅耍窬粗罘稹⒊圃奕缋础⒐阈薰┭⑩慊谝嫡希龅搅恕U飧嫠呶颐牵哉庋男奶葱扌校渤墒ゲ恍枰嚼词溃簧驮猜N裁此敌扌幸蟀⑸唤伲炙滴蘖拷伲磕鞘悄慊夭涣送防矗悴荒芟裆撇普庋模萑惶酱蟪司蹋谜庑┦率嫡嫦啵悄阕霾坏剑阍谌粘I畹敝衅鹦亩钜谰墒锹只匦摹J裁唇新只匦模孔运阶岳锹只匦模爬锹只匦模巴际兰湮逵镜南硎苁锹只匦模忝环畔拢悄慊辜绦ジ懔缆只兀馐虑榫湍蚜恕A缆只乩锏萌松聿蝗菀祝萌松碛龇鸱ň透蝗菀住N颐蔷湍苊髁耍诹缆只乩锩妫嬲扌械氖奔浜芏淘荩恢佬扌小⑷ピ熳鞫褚档氖奔浜艹ぁ�
  现在这个世间,在历史上来看,过去没有,确实叫乱世,不是个治世,是整个世界,你看灾难多少!对善财童子来说是好境界,他修行不受影响。灾难很多。像我们这个道场,大家真正是发大心,做护国息灾法会,连续做一百个七,一百个七就是七百天。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年历史里没有过,过去没有,不敢讲绝后,空前,冥阳两利。这么长的一个法会,我有理由相信修学证果的人很多。世出世法的修学都讲求贵以专,在一个道场,同修不拘多少,这没有关系,大家见同解、戒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法同修(同修这个法门),这么长的一个时间,他心是定的。依照这个仪规来修学这是持戒、守规矩,一心一意修学这是修定。一百个七我相信肯定有一些人得三昧,这个法会是念佛,得念佛三昧;根性利的,这一百个七当中会有开悟的、会有证果的。如果这一百个七分作十个道场去做也很好,但是得三昧、开悟证果困难了,那就太难,为什么?你心是动的,你心不专。然后你才体会到为什么古人住一个道场十几年,二、三十年不下山,不离开,什么原因?他在这里面求什么?说明白了,不就是求一个清净心吗?清净心就是三昧,他就求这个,清净心是真心。在一个道场、一个环境,容易放下分别执著,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华严经》上讲的七信位的菩萨;放下分别,大概就到八信、九信的菩萨;如果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成佛,超越十法界,初住以上的菩萨。所以你要晓得,这个理就是境因心变、境不异心。「心若有性,境宁非有」。心就是性,境当然也是性。这个心是阿赖耶,能变,不管它怎么变,性不变,相在变,性不变,相随著妄想分别执著在变,性永远不会变。
  下面四句说得更好,说得很圆满,「况心与境」,这就是能现跟所现,能现是心、阿赖耶,所现的是阿赖耶的相分,就是森罗万象、宇宙万有,「皆即真性,真性不二,心境岂乖」,乖就是不一样,心境怎么会不一样?我们从经典上面推论到一个事实真相,那就是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里面有灵性,灵性是什么?是见闻觉知,因为弥勒菩萨讲「形皆有识」,识是见闻觉知。我们没有证得,我们听说,听说这个话我们就想到所有一切物质,用现在的话说,整个宇宙是有机体,现在讲有机,也就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微尘、泥土、泥沙都是活的,它是有机体,它不是无机体,它有心。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跟我们讲,迷悟不同,也就是它执著。所以人坚固的执著,最坚固的执著他就变成石头。我们人间传说,女孩子思念她的丈夫,丈夫远离家乡,天天爬到山上去望,最后变成石头,叫望夫石,她人变成石头了,坚固执著。这在佛法讲得通,真正给你说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不但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整个社会负责。我们一个不善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对自己身心有伤害,这是自作自受;对外面环境,大自然环境,有没有影响?有影响,也让整个大自然环境变成不善,你说你要不要负责任。这个实验已经有很多小学生做出来,我看到过这个报告,小学生们听到江本博士用水做实验,他们用馒头,一锅蒸的馒头,他拿三粒摆在三个地方,一个房间摆在三个地方,里面有一颗馒头,天天对它讲「我很喜欢你,我爱你,你很好吃」,赞叹它;另外一颗馒头,天天跟它说「我讨厌你,你不好吃,我不喜欢你」;还有一个,不理它。一个星期之后这个变化明显的显出来,每天对它赞美的那个发酵了,颜色也变了,但是味道很好闻;每天对它不好的,它变黑了,气味很难闻;那个不理它的更糟糕,比那个天天以恶意对待它的还不好,实验产生这么一个结果。於是他们拿香蕉做实验、拿苹果做实验,都产生同样的状况,於是得的总结论,这些植物,这个植物已经采下来,不是在树上,采下来了,树上它有生命,采下来它还有见闻觉知。说明整个宇宙有识,真是形皆有识,弥勒菩萨讲的一点都不错。
  你不能说我起心动念没人知道,你这是叫自欺欺人,你起心动念你全身的细胞都知道,你周边环境所有这些物质形相也统统知道。所以中国古人有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又有一句话说,你不能说没有人知道,「我知,你知,天知,地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说天知、地知不是随便说的,真知道。所以不但言语造作对社会有责任,起心动念都已经在造业了。我们念《地藏经》,经里面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你说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我们早年初接触佛法不久,看到这经里,总觉得释迦牟尼佛说话有的时候说得太过分一点,深入之后,到现在我们才知道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句句是老实话,没有一字一句说过分的。真的,他所讲的是如语,《金刚经》上说「如语」,真语,不是假的。如语就是什么样子他就说什么样子,不增加一点,也不减少一点,把事实真相全部给我们说出来,这是佛语。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对於诸法实相确实全部都是看错、想错了,於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会做错、也说错了。
  他下面几句意思还是很好,「若以性从相,不妨内外」,这就是从相上讲,相有内外,「若以外境而例於心」,例是做例子,「令有觉知,修行作佛,即是邪见外道之法」,这是说明外境能不能成佛?树木花草、泥沙瓦砾能不能作佛?不能,为什么?它不能修行,虽然变成了植物、变成了矿物,它的性不失,没有失掉,而修行只有动物,为什么?他具足,前面经上讲的,有具、有不具。具是什么?六根完备,眼耳鼻舌身意,你具足这个就能修行,就能成佛、成菩萨。不具的?不具,我们晓得,植物不具、矿物不具,它就不能,它没有法子转,但是它能跟著修行人转,这就是常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环境是跟人转。我们根据这个说法,就想到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没两样,但是我们在经文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对极乐世界的描绘,那个地方的大地,众宝所成,我们这个地球上是泥沙石块,也有众宝,很稀少,就是讲的矿,金银铜铁,这是讲矿,含藏量不多,大部分都是泥沙石头。为什么说一样,而且事实上又不一样?那就是居民的心行不一样,极乐世界是个星球,那个地方的居民人心纯净纯善,所以山河大地也变得很美好,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世界上地球的居民都像极乐世界一样,人人也是纯净纯善,这个地球上的环境跟极乐世界就没有两样,境随心转。极乐世界的那些居民,如果人人都有自私自利、都有贪瞋痴慢,它就变得跟我们地球没两样,道理在此地。
  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是认识清楚了,理论上通达,没有怀疑了,你就晓得,境界是自己心转的。物质的境界是要用我们的善心来转,用我们的清净心来转,我们心清净,外面境界没有一样不清净。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极乐世界那里面花草树木永远不会凋谢,人无量寿,花草树木也无量寿,好花常开不谢,为什么?它称性,它随顺自性,自性不生不灭,自性本自清净,是这么个现象。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无常的?我们这个地方的居民违背了性德,性是清净的,我们现在不清净,性是不生不灭的,我们现在一个念头起,前念灭了后念又生,这是生灭现象,生死现象是从这里来的。这个现相是妄念,这不是真相,这是幻相。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觉悟了,真的觉悟是把这个幻相舍弃了,放下了,幻相存在不存在没有关系,只要你不执著,只要你不分别,只要你六根接触它不起心、不动念,它不碍事,《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为什么会无碍?它不是真的,真的就有妨碍,不是真的没有妨碍。这个道理讲得好,讲得透彻,讲得明了。
  所以佛祖在此地教我们,「故须常照,不即不离」。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要常常照,这个照是什么?你六根接触,眼见色叫照,耳听声也叫照,鼻嗅香也叫照,舌尝味也叫照,用这个照字,照里面是你不用分别执著就叫照。如果有分别执著在里面,我眼见色有分别执著,那叫见,耳听音声有分别执著叫闻,舌尝味道有分别执著叫觉,那就变成见闻觉知,就是眼耳鼻舌身识,眼识、耳识,它起作用。没有分别执著,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内外是一个性,真性不二,所以叫照。所以他这里为什么不叫你用见闻觉知,他用常照,不叫常见、常闻,他不用这个字,叫常照?照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成就?提不起观照的功夫,而观照是修行的基础,就从这里开始,那就是学我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你才能见到真相,你才能听到真的音声。这是真难,所以修行人少。
  为什么我们常常听说这个人不是真修行,这个人不是真信佛?他还用妄想分别执著,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也是干轮回业。不过佛法是善法,善恶里头他修善业。果报在哪里?果报在人天,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定要知道。修六度,修六度也是轮回业,修布施,布施得福,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为什么会得这些?他有分别执著,变成世间的果报,如果没有分别执著,他修的叫功德。功德,提升灵性的,为什么?它与自性相应。要知道,自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阿赖耶里头有的,那是妄心,阿赖耶有分别执著。阿赖耶的本体就是妄想,从妄想生末那,末那就是见分,就是执著;从见分生相分,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