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些年,《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流传得很广,这个小册子是印光法师带头推动的。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住在倓虚法师建立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这个里面看到倓老搜集的弘化社出版的经论善书,他搜集得很多。印祖跟我们的关系很密切,虽然没有见过面,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他的学生,跟他学净土,以后在台湾专门弘扬净土,专修专弘。所以,印祖就是我们自己的祖师,看到祖师这些著述、他所倡印的,我们有一分特别的感情,有时间就去看。我看书有个习惯,书一拿来首先看版权页,发现《了凡四训》印的数量太大了,我翻到版权页看到密密麻麻的,翻印了二十多次。而且每一次数量最少的五万册,数量多的七万册、八万册,我给它略略计算一下,超过一百万册。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它不是佛经,可是它是劝善的书。
了凡先生是教训他儿子的,把他自己一生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的因果,毫无隐瞒的都写出来,希望他儿子能认真的学习,叫「家庭四训」。他是怎么修的?遇到云谷禅师之后,云谷禅师送他一本功过格,他一生依教奉行,天天依著功过格去反省。每天的晚课要记自己的过失、记自己的善行,两个对比,我今天是善做得多,还是恶做得多。他的命运真的改变了,明显的改变。跟年轻的时候孔先生给他算命,前面二十年,没遇云谷禅师之前,流年丝毫不差。孔先生相当高明,每一年收入多少都给他写上,那个时候做学生,每年参加考试第几名,居然一点都不差,所以他非常相信命运。二十年之后遇到云谷禅师,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云谷禅师非常佩服他,凡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不容易,问他修行的方法。他很老实,他说:我没什么功夫,也不经常坐禅,但是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二十年一点都不差错,於是就不打妄想了,打妄想也没用。云谷禅师听到就哈哈大笑,告诉他: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凡夫。了凡先生很惊讶,你为什么说这种话?这一番很长的开示,让了凡先生觉悟了,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主宰。自己造,自己当然可以改,所以才叫他断恶修善,依照功过格改过自新。
明清两代,读书人用功过格的风气很盛,功过格的内容大概都是依据《感应篇》。我们能够依《太上感应篇》里面的教训来检讨我们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言语行为,那就是前人所用的功过格。记,是很好的一桩事情,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希望自己不要犯同样的过失,会有非常显著的功效,现在人讲进步,这是智慧。烦恼轻了,业障就消除,智慧自然增长,智慧就是你对人对事的想法、看法、判断比过去强,就有很大的进步。错误愈来愈少,正确性和善意就愈来愈增长,这就是好事情,所以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人真正能改过自新就有救了,真的回头,圣贤的教学从这里产生了效果。我们再看下面一首偈:
【亦如目有瞖。不见净妙色。如是不净心。不见诸佛法。】
这首偈里面提醒我们,『净妙色』,净是清净,妙是微妙,佛法里面的妙,形容,这个色是色相,就是我们今天讲物质,大自然的现象,非空非有叫妙,一尘不染叫清净。我们见不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染污,没有见到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是「净妙色」。我们今天见不到就好像眼睛『有瞖』,眼睛有了病看不清楚。这两句是比喻,下面两句是法合,『如是不净心,不见诸佛法』,把「目有瞖」比喻作心不清净,被染污了,所以你见不到诸佛所说之法、诸佛所见之法,你见不到。这里面的事实我们要明了,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我们不能把它忘记,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为什么?前面《华严经》上跟我们探讨了宇宙的源起,惠能大师在大彻大悟的时候,把宇宙的源起用很简单的几句话说出来。明心见性,见性是见什么?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最后一句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忍和尚听到这里就告诉他行了,不必再说了,给他印证,他真的是彻悟了。本自清净就是净妙色,我们眼睛有瞖,瞖是什么?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妄想分别执著,三重严重的染污,所以净妙色没有了。为什么?外面的境界相被我们这个心染著了,就是不清净的心,外面的净妙色也就变成像现在所说的环境的染污。现在地球普遍被染污,甚至於扩大到天空都被染污。是真的被染污了吗?也可以这么说法,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们的心清净没有一样不清净,我们心不清净就没有一样是清净的。这个道理很深。
佛法当中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希望这一生当中能真正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念佛就能往生。我们要问,念佛真能往生吗?念佛的人可多了,往生的人不多。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在台中创办一个莲社,叫「台中莲社」。我亲近他的时候,认识他,他在台中已经办了十年,成绩相当可观。那时候他们的莲友,李老师告诉我,大概有二十万人。我跟他十年,我离开的时候我知道台中莲友增长了,增长得很可观,差不多有五十万人。老师常说,他讲我们莲友,不是讲别人,我们莲友当中真正能往生的,一万人当中大概有三、五个。这不成比例,一万人当中才有三个、四个、五个,不都是念佛吗?念佛没有念到清净心。
念佛是个方法,而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把清净心念出来,这叫真正念佛。所以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这是《楞严经》里面「大势至圆通章」,菩萨教导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人不能不知道这个原则。念佛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往生净土。怎样才能往生净土?心净才能往生。这个跟中峰国师「三时系念」里面的开示相应,中峰国师说得很好,自性弥陀,他经文上是「本性弥陀,唯心净土」,所以心净则佛土净。所以,念佛的目的是什么?是把清净心念出来,清净心跟极乐世界就相应。你心清净,在大宇宙里你会选择哪个地方去?一定是选清净心的地方,自自然然他起感应。临终佛来接引,那个佛你要知道是自己清净心变的,自性弥陀接引你到西方唯心净土,这才是真的,那不是假的。这个理通一切法,也就是说通十法界,一个道理。
我们就懂得了,我想求生净土,我一天到晚想什么?想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在这里面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佛,心上只有净土,执持名号。这个没断烦恼,还是用的分别执著,但是这个分别执著跟极乐世界相应,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有分别,没有执著,那你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分别执著都没有,忆佛念佛,没有分别执著,生实报庄严土,那个不一样。这要晓得,一切诸佛刹土不离自性,十法界依正庄严也不离自性,这是一个大的因果。清净心生净土是因果,十恶的心生阿鼻地狱也是因果,五逆十恶这种心变现出来的就是阿鼻地狱。所以,阿鼻地狱跟极乐世界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就是用心不同。五逆十恶的心,马上转到清净的心,净土就现前,地狱就没有了。这些道理你真的搞通、搞明白了,你才晓得怎样修,你会很有信心。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种子,阿赖耶识里统统具足,一切众生都不缺乏,哪个法界现前总在遇缘不同。缘最重要的是所缘缘,那就是我们的方向、目标。我这一生的方向定在极乐世界,我的目标亲近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成就,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修行就在生活里,就在工作,就在处事待人接物,换句话说,就在当下。立刻就回头,念念为众生,不再为自己,这觉悟了。为众生才真正为自己,帮助众生是真正帮助自己,尤其是帮助正法,果德不可思议。
「见诸佛法」就是佛门里面所谓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就见诸佛法了。这个清净心的标准,这是绝对标准,绝对标准我们自己晓得这一生当中做不到。所以诸佛如来、祖师大德劝导我们换一个道场去修行,这个道场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个地方的缘好,我们讲缘因佛性,能帮助我们开悟,能帮助我们成佛,无论是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极乐世界是首选。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释迦如来代我们选的,十方一切诸佛代我们选的,我们要不要接受?你看《弥陀经》上六方佛赞,我们读的《弥陀经》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你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是十方佛。罗什大师省掉四方,他有四方上下,四维省掉,玄奘大师完全照原本翻译的,十方。十方佛赞叹,给我们作证,就是劝导我们,也是帮助我们选择这个法门。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在娑婆世界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到极乐世界去真能做得到;如果不到极乐世界,那你就得靠自己。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行,放下执著,你证阿罗汉;放下分别,你就成菩萨;放下妄想,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真正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你本来是佛。这个事情要自己真正在现实环境当中去锻炼,看看行不行。不行,不能再耽误时间了,赶快回头,现在说移民,移民到极乐世界,只要回头都来得及,就怕你不回头。
回头之后,有三个条件你才能保持住,你不会偏离你的方向、目标,这就是「不怀疑」。不怀疑要怎么做?对极乐世界不怀疑,对阿弥陀佛不怀疑,对释迦牟尼佛介绍不怀疑,对十方诸佛给我们作证不怀疑,对这个法门不怀疑。再告诉诸位,对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他们的心行或善或恶都不怀疑,为什么?如果你对世间人还有怀疑,你的心不清净,道理在此地。不但对佛不怀疑,什么都不怀疑,就是你的烦恼里贪瞋痴慢疑那个「疑」断掉了,你的清净心才能现前。第二是「不夹杂」,你用心用得纯。不夹杂难,比前面一条还难。我们在世间,人类又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形态,你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不能离开许多琐碎的这些事物。这些东西要是夹杂在你念佛功夫里面,你念佛很难成就。事也不能不做,佛教给我们事可以做,不要放在心上,那就没有妨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被染污,就不清净了。决定不放在心上,我们净土才有把握,才能去得成。不放在心上,这些事不想,能办事吗?不放在心上比放在心上高明多了。放在心上,你是用妄心办事,你用分别心办事、用执著心办事,往往把事情办坏了,造业了;不放在心上,你是清净心,清净心,事情一来,清净心是照见,完全是智慧,你事情会办得很圆满,办得很周到,没有一点过失。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给我们做了好样子,凡圣差别就在此地。
我们晓得,夹杂里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有私心,这是夹杂。所以,自私自利这是夹杂的根本因素,没有自私自利还夹杂什么?事情做得很圆满,众生有福,我不居功,我有什么功劳?没有功劳,众生的福报;事情做不成功,众生没有福,我们自己尽心尽力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