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恍枰┭刻斐苑狗滞烦鋈ネ胁АR裁挥凶〈Γ砩闲菹⒃谑飨拢钦娴氖呛芰瞬黄穑鞲龆际遣坏沟ィ掏却蜃<负跛械氖奔洌鹂灸蔷褪墙簿鹪谝黄鹛致郏芯刻致郏г谝黄鸱肿樘致邸@哿说氖焙蚓小⑷攵āU馐撬堑纳睿挥性有南谢埃挥型睿挥蟹衬眨闼刀嗫炖帧N镏噬罟罴虻サ纳睿晃匏校獾么笞栽冢运氖嵌ǖ摹S形镏省⒂谢罹陀欣圩福阈木陀星9遥蔷褪欠衬障捌惴挪幌隆�
我们了解这些事实的真相,了解这个道理,今天虽然有,要做什么?要做没有想。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了凡教训他的儿子,纵然生活在富贵里面要常常作贫贱想,拥有这些物质,要常常作缺乏想,你就不会骄傲、不会傲慢,你就能够心平气和,遇到别人需要的时候你会主动的去帮助他。我拥有的,不是自己的,是众生的,好比是我代他看管,哪里有需要马上就送过去。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精神,无论是财、无论是法,不要拥有;拥有怎么?增长无明,尤其是增长我执。我们现在知道我执这个害太大,因为有我执,有我、我所有的,就这么个错误观念造成了六道轮回。放下我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是大众所有的。这个身也不是我所有的,是大众所有的,我用这个身为大众服务的,我不是用这个身来享福的。想来贪图名闻利养,那我就造业,这一念,你所作所为全是业,你的果报在三途。我这个身是众生的,为众生做什么事情?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身是众生的,不是我的。寿命长短与我不相干,长,多做几天,短很好,赶快极乐世界去,去亲近阿弥陀佛去。你说多自在、多快乐,对这个世间、对寿命没有一丝毫贪恋。
有我,就有业报,你得承受业报,无我,业报在哪里?谁承受?没有人承受。经上佛讲得太多,讲得太好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现在世界灾难这么多,科学家天天在做报告,大家都忧虑。灾难能不能化解?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境随心转,只要大家回心向善,灾难就没有了。我一个人真的回心向善,我的灾难没有了,我居住的地方也不会有灾难,你真转过来了。所以我们很清楚、很明白,一切灾难都是贪瞋痴慢疑恶见造成的,佛讲六个根本烦恼,所感得的天灾人祸。我们现在处在这个环境里,这环境对修行人好不好?我觉得很好,这是外面给我们的压力,叫我们你非放下不可;你不放下,这个关你逃不过去。你能放下,不但自己这一关过去了,你还能帮助许多苦难众生,为什么?你所住的这个地区不会有灾难。就是这个地区人托你的福,他虽然有灾难,你不在这个地方灾难会发生,你在这里不会。这个理太深了,这才叫事实真相。所以,这个环境逼迫我们你要真放下,你不能搞假的,非放下不可,否则的话必定还要搞六道轮回。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这个压力给我,我一下就醒悟过来,彻底放下,回归自性。
身体在一天,也不要打妄想我赶快往生,我身体马上就不要了,这都是妄想。佛教导我们随缘,身体在一天为众生服务一天,身体不在了,我的服务功德圆满,没事了。身体是属於众生的,身体是属於三宝的,能够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这就好修行了。烦恼轻,智慧长,智慧才能照了一切,我们现在人讲不犯错误。没有智慧,犯错误是不能够避免的,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是贪瞋痴慢疑,是个烦恼心,贪瞋痴慢疑恶见也叫做轮回心,轮回心、烦恼心哪有不犯过失的道理?所以他犯过失是正常的。只有断烦恼,恢复智慧,过失自然就减少了。智慧增长,逐渐就没有过失了,才能真正成就法身、般若、解脱,这真正法喜充满。
法身是什么?知道这不是我的身,整个宇宙是我的身。法就是万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想想万法是不是他的身相?自性是法性,能生万法是法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成佛之后,他的观念当中什么是身?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的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生,法是所生,所以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所现的现相是真正的圆满。如果你要不相信,我们把宇宙缩小,缩小成一个身体,你想想身体,许多器官组成的,不同的器官,每个器官是不同的分子所组成的,分子再一分析,原子、电子、粒子;然后你再想想它们在某一个部位,彼此互相不往来,但是它和谐,它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人身体健康。这个人有智慧,没有烦恼,他快乐;烦恼就忧虑,烦恼就有苦。没有烦恼,他快乐,心情快乐,整个身体和谐,这健康,宇宙亦复如是。我们地球在整个宇宙里,像身体里头,地球是什么?是一个粒子。这个粒子出了毛病,但是不影响整个宇宙,好像身体这么多细胞,一个细胞出了毛病,这个身体一定要帮助这个细胞恢复正常,这就是感应。
我们众生业感,佛菩萨来示现,示现种种灾难,天灾人祸,那是什么?帮助你消业的,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回头。你真正在受尽苦难之后觉悟,错了,你要认错,这一认错灾难就化解了;你不承认错,不承认错灾难继续,什么时候觉悟了,我真错了。所以地狱,堕地狱没有时间限制,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离开,就出来了。你不觉悟永远不能离地狱,为什么?地狱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不是外头真有,就好像作梦一样,梦里有地狱,醒来就没有了,觉悟就醒来了。可是人有坚固的执著,不容易醒过来,从什么地方知道?从佛法里知道。佛菩萨千言万语、苦口婆心的劝导,好像是明白了,可是一转眼又迷了。这是事实,为什么?他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久,想回头回不了头来。到什么时候回头?一定到地狱受尽了苦,他才真的回头,不能再干了!不受尽苦头,他不肯回头。小小的苦受到马上就回头,这是上根,这根性利。受极大苦头,回不了头来,这种人很多。
佛在经上有「五马喻」,佛比喻,把马比喻作众生。这马驾车,驾车这个人比喻作佛菩萨,要叫这个马走。这个马夫鞭子一扬,还没有鞭它,一扬,那个马看到地下的影子,主人鞭子拿起来了,要我走了,赶快就走了,鞭子不必碰它身,这是上上根人,他知道了。根性次一等的,那个马看到鞭子还不在意,没放在心上,必须鞭子打到它身上,它晓得这是要我走了,这是次一等根性。再次一等的,鞭子打轻了不行,狠狠的打,它才会开步走,这第三等。第四等怎么样?第四等是根很钝的人,鞭子怎么打,马还是不肯走,必须要用什么?马靴后面带著马刺,这个马刺刺到腹部,那真痛了,不能不走了,这第四等的根器,很钝。最后一种是什么?刺死了,倒下去了,它也不走,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那叫一阐提,没有善根的人。可是没有善根,佛还是慈悲给他种善根,种种子,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能够听到一声佛号,听到几句经文,或者是看到佛像,阿赖耶识有了种子。这个种子不会磨灭的,总在受尽苦头之后,他将来再得人身会遇到佛法,就有个好印象。由此可知,佛的大慈大悲,不舍众生,度尽众生,没有善根的给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他增长,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帮助他圆满,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就干这个的。但是你要晓得,他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事情做得比什么都圆满,决定没有后遗症。如果有分别执著,事情做得就不圆满,所以有副作用、有后遗症。大乘的道理确实很深。
三因佛性里面,「正因佛性」,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正是中正的意思,你的心不偏不邪就叫中正,不偏是中,不邪是正,这两个字就是真心。心要偏了,心要邪了,那是妄心。所以我们常常讲真诚心,真诚心从哪里发?你知道这两个字,你就把握住了。我对人对事对物没有偏心,这就是中。我没有邪念,什么叫邪念?有分别、有执著就是邪念,里面有好恶、有感情就是邪念。从这个标准你就晓得,六道里头偏邪就太多了。为什么圣人要立教?所以现在是教育非常困难,不要说比过去,就是半个世纪,我们这一代、我们上一代。李老师明白的教训我们,他说你们今天到我这里来求佛法,是跪到地下磕头向我求的。真的,我们是这样的。他说将来等到你们要传法给别人,你们向别人磕头,把双手捧著佛法给人家,人家还未必要你的。我们遇到真的是如此,人家不见得要你的。有些人要了,接受了,到最后我们明白,要你什么?利用你,他的目的在名利,名闻利养,名闻利养得到之后,他不要你了。我们都亲身遭遇到的,不止一次,很多次。
我们禀承著佛陀教导的原则,你叫我走我赶快走,不要等人赶著你走。礼貌衰了,你就要知道,警告已经提出来,你应该准备走路了,这就是待人的礼节。初见面很尊重,很有礼貌,处处都尊敬你,两年、三年衰了,对你也就无所谓了,这个时候你就要知道是准备走路的时候。等到人家开口叫你走,都不好意思了,以后怎么见面?这都是老师教导我们的。他对我们已经不重视,对佛法也不重视了,我们要走。走要好走,离开以后还好见面,永远不跟人树敌,这个好。他敌视我,我不敌视他,我们永远尊敬他,永远关怀他,必须要帮助的时候我还是要帮助他。这个样子怎么样?这样会感化他,他会回头,他会想到他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这么样的朋友。朋友断交,以后再不往来了,这个朋友断交,他还常常念著我,还常常在赞叹我。人之初,性本善,他有良知,只是一时被烦恼蒙蔽,烦恼轻的时候他会回想,他会忏悔。所以总要帮助人回头,不可以陷害人,叫他愈陷愈深,那错误了,这个不是良知,这是烦恼习气。所以,侮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实在说他对我们并不了解,他要真正了解他不会做这个事情。他做错了事情是可以原谅的,不要放在心上,这对的。学了大乘佛法之后更明白了,原来他跟我是一体的,他在迷位,我虽然是迷,我比他迷得轻,我比他看得清楚。他用烦恼习气对我,我要用般若智慧对他,这就对了。永远不能跟一个人作对,为什么?跟一个人作对,是跟你自性作对,他是性现的,他跟我是一体。就跟身上的一个细胞,这细胞跟那个细胞对立,它要把它消灭掉,要去伤害它,你真正明白之后,你就晓得它是一体。不但对一切有情众生,对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一体,法身,这你才真正得佛法受用。
所以正因就是学中正,换句话说,没有偏心,没有不正的心。正的标准,邪正的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就是五伦八德,特别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是正,这十二个字反面就是邪。中是中道,佛法讲中道,中国传统讲中庸,你看《四书》,「大学」、「中庸」,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邪,跟我们此地正因佛性里面讲的中正是一个意思。做人这样做就能避免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