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鹬粗筒唤辛荆墙惺裁矗苛浴R蛭歉鼍辰缦嗍切员湎值模故亲孕裕孕约孕裕孕晕匏小�
  他讲「性亦非性」,性是个假名,有没有?有。为什么说非性?你不能执著它,你对它分别执著错了,为什么?它没有名相。这是《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它能现精神、能现物质。弥勒菩萨的教诲,希望大家好好的记住,常常放在心上多想想,有很大的好处。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每一念就有一个物质现象生起,「形皆有识」,识就是精神现象,见闻觉知,这一个形、这一个色相,或者说这一个物质现象,它里面有见闻觉知。所以物质跟精神是同时生起的,而且是融合在一起,有物质一定有精神,有精神一定有物质。那我们想到,无色界天不是没有物质吗?佛说得很好,无色界天还有物质现象,但是它那个物质现象我们凡夫见不到。在色法里面,大乘教把它叫做无表色,它有色,凡夫看不到,佛看得到,像什么东西?我们一般人讲灵魂。你问问,灵魂有没有物质?没有物质。偶尔它现形也被人看见,灵魂在灵魂的世界里面有现相,但是它的相不是物质现象,它的现相会消失,现相也会凝聚。消失了没有了,它聚起来的时候它就现形,比我们这个肉身自在多了,所以它还是有色。
  佛以神通力,让无色界天的天人显示给在会大众看一看,大家才看到事实真相。为什么它有形?它那个物质现象跟我们不一样,它那个现象我们现在明白了,通过这个经典这么长期学习明白了,弥勒菩萨也是这样讲,它有念,它就有形。我们今天在这个念、在这个形里面加上什么?加上分别执著,使它这个色相,就是说物质跟精神变得更粗、更明显,我们能看见。如果不加给它分别执著,它那个形非常弱、非常淡,我们肉眼看不见,物质现象我们见不到,精神现象更见不到。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物质跟精神分不开,同时发生。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有念就有,有念就有形、就有物质,有物质就有精神。有人问我,因果不空,我也从这里面体会到的,因果从什么时候发生?就从这个时候发生的。念是因,形是果;形是因,精神是果。虽然是有因有果,可以说因果同时,我们没有办法辨别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佛经里面也有这种暗示,你看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先有形,「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识在后面,物质在前面,精神在后面;但是在许多经论里面跟我们讲,八识五十一心所的四分,精神在前面,物质在后面。四分里面,自证分是法性,法性一念不觉就出现见分,见分是见闻觉知,见分起来之后立刻就有相分,相分是物质。见闻觉知有对象,没有对象它不能成立,所以有了这边,那边马上就起来。从四分里面讲,见分在前,相分在后;弥勒菩萨跟我们这样讲,形在前,识在后。这两种说法都有经典做依据,使我们从这个当中体会,物质跟精神现象应该是同时生起,没有办法看到它先后。你所看到的几乎是同时的,这是真的,它的速度太快,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怎么能说它有先后?弥勒菩萨是菩萨里面的唯识专家,他的说法值得我们相信。
  这个地方重要的是教我们,「了一切法,即心自性」,这八个字非常重要。如果真的我们明了,一切法是我们的心,心现的,一切法的自性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你还会在这里面起分别执著吗?你还会在这里面生七情五欲吗?不了的人会生,迷!真正了悟的人,不生了。所以此地这个了知是大彻大悟!我们在此地读了这个经文,这是法身菩萨第三住的菩萨,初住菩萨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见性成佛了,这又提升了两个阶级。他的心目当中是什么?整个宇宙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这个关系要知道。知道不是分别,对一切众生无尽的慈悲,不是执著,这个妙!凡夫总是落在分别执著里。觉悟的人,你看他在事上的应用跟凡夫没有两样,但是他不是执著,他不是分别。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如是如是!我们在这个世间,譬如这是佛教导我们自性流露,我们对一切法谦卑,谦卑不是分别、不是执著;对一切众生尊重,也不是分别、也不是执著。对一切众生的关爱,关怀、照顾、互助合作,这里头都没有分别执著,那是什么?那是自性性德的流露。佛经上讲「法尔如是」,佛菩萨他自然,他就是这个样子的,是性德圆满的流露。好比我们一身,身体每个器官、每个细胞是一体的,左手这里有一点痛痒,右手自然就给它摸摸,它还有分别吗?它还有执著吗?自然就过来了。众生跟佛的感应道交就这么个道理,众生遇到苦难,佛菩萨是自然的就应。
  佛菩萨有应,我们众生跟他不合作,那就没法子,那就是什么?帮不上忙。如果跟他合作,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众生有感,佛菩萨决定有应。因为他的应并没有通过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这个,所以他是很快的,有感决定有应。感应的事情,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相当中从来没有间断过。心地清净,感触比一般人灵敏,他能够接收一部分,我们一般人没有法子接收到的,他能接收到。这些人现代社会称为特异功能,佛法里面讲的神通,他能看到一般常人看不到的空间维次,他能听到一般人听不到的声音,他能闻到一般人闻不到的香气,这个真有,不是没有。这些人你细心观察,他的心一定比一般人清净,这是一切唯心造。我们心里面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恢复到清净心,这些能力就恢复。所以佛经上讲的六种神通,这是本能,每个人都有的,而且这个能力多大?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你的眼睛原本能够见到法界虚空界,各种不同维次空间你全部都能看到,这是大的,我们讲宏观世界;小的,你能看到微尘里面的世界。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大小是空间没有了,没有先后是时间没有了,是真的。这个境界《华严经》称为「不思议境界」,这名词好,只要你不思,不思就是不用妄想分别;不议,议是议论,没办法议论的,无法解释的。你能够把思惟,思惟里面包括了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议论是讲我们现前的造作,现前造作也放下,一切自然通达了。你真正见到了,真正明白到了,一切法「即心自性」,就是真心,就是自性。自性、真心这是名词,《起信论》上教给我们「离名字相」,你不能执著这个名词,你不可以分别这个名词,所以说「性亦非性」,这句话是什么?这句话是破情执,「情破理现」。
  现在我们读这个经文,讲得很详细,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性?我们有情执在里头。讲「了知一切法」,我们就会分别了知,就会分别一切法;讲「自性无所有」,我们会执著自性,会执著无所有。换句话说,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离开分别执著,这是什么?这叫情执。真的没有了,清净心才现前,理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在大乘教里佛教导我们,分别是第六意识,不分别了,不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自然就转变成妙观察智,那就是於一切法真的了知。第七末那识的执著,我不执著了,不再用执著,末那识自然转变成平等性智,《无量寿经》经题里面的「清净平等」现前了。清净平等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染污,真心里头没有高下,是平等的,就见性,理现就是见性。情最严重的就是分别执著,所以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果上转,那你就不必去理会它,你理会它没有用,你用什么方法去转,没有法子,转不过来,必须是六、七转了,它自动跟著转,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成所作就是成就一切所作所为。这就是大乘教里面佛常常讲的,你跟遍法界虚空界众生起感应道交,现身说法帮助众生,那是成所作。虽然现身,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现身。虽然说法,也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起心动念,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那个现身也是的,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这个境界,我们凡夫永远没有办法理解,跟你讲也讲不通,什么时候你悟入你就明白;你不到那个境界,你永远没有法子明了。你只记住一句「是自性所现」,《楞严经》上讲得很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现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佛所讲的跟弥勒菩萨所说的完全相同,「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我们所感觉当中,这个现象是相续相,不是真的,『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是相续相,真实相没见到。真实相是阿赖耶的相分,这个法相唯识里面讲得很透彻、讲得很有趣味。我们都自以为我们看到外面境界,实际上不是的;自以为听到外面声音,其实不是的,根本就没听到。我们的第六识、我们的第七识只能在内缘,不能缘到外面。缘外面的是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像照相机一样,我们这个摄影机它把它照下来,萤光幕上现出的是它的相,摄影机现的相。第六意识的分别,分别哪个相?必须眼识的相分传递给第六识,第六识变成了相分,第六识的见分缘第六识的相分。好像现在讲转播,眼根接触外面境界这个投影是第一个现场,像我们现在看的第一个现场,在国外、在其他那是第二个现场、第三个现场,这个网路不断向外面传播,他们所看到的不是第一个现场,看第二个现场。第七识的执著就跟第六识的分别情况一样,第七识也是缘眼识,也是从眼识的投影变成第七识末那识的相分,末那识的见分那就是执著,执著末那的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是分别,分别第六识的相分,而这个相分统统是从眼识相分转播过去的,它不是直接的。佛法的唯识是心理学,佛法的心理学比现在学校的高明太多了。
  所以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根本就没有在外头对象,以为都是外面的,其实产生极大的误会。这里面产生连锁的作用,所以里面因为分别执著产生错误的见解。像前面讲「妄观察,取相不如理」,取相是没有问题,造成不如理就是与事实真相相违背,就造成极大的误会。这个误会再反应出去,前五识就造业。实际上前五识它的造作不是它自己的意思,意思是谁?指挥它的,指挥它的是第六识、第七识指挥,这才是一个事实真相。所以前五识叫了别,明了,它不是分别,第六才是分别。广义的讲,八识五十一个心所都有四分,见分就是分别,相分这是现象。由於这里面产生误会,误会引起烦恼,烦恼是什么?顺自己意思的生贪爱,违背自己意思的生瞋恚,就是贪瞋痴慢疑生起来了,生七情五欲。七情五欲自性里头没有,阿赖耶识里头有,阿赖耶识确实是个仓库,无始劫以来善恶种子统统收藏,大仓库一样,十法界的业因、种子、习气没有一样不具足。
  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个阿赖耶,所以一切有情众生都有成佛的种子,都有做菩萨的种子。於是一切众生真正觉悟了,遇到佛缘真正觉悟了,确实他一生当中能作佛、能作菩萨,看他哪个种子起现行。这个种子起现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要具备四个缘,四缘生法。佛的种子有,亲因缘有,这是每个人都相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