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さ模幌裢夤夤脑惫ひ挥幸饧砩习展ぃ蕉济墒苤卮蟮乃鹗В毡久挥小K匀毡镜钠笠凳侵泄募业馈N颐窃傧胂耄髦中幸刀伎梢杂谜飧龇椒ǎ颐钦庖桓鏊旅怼⒄飧錾乓患胰恕6造堆嫌祝颐钦飧鏊略旱男磐剑嬲钦飧鏊略盒磐剑庑型耆袷匚颐堑莱〉墓婢兀嬲扌校谡飧龅莱∽鲆骞ぃ男『⒁灰展耍克业睦先艘灰展耍克裕略河Φ币炖先死衷啊⒁煅#杖菡庑┒涸鹄唇趟先烁涸鹄囱恰5秸獗呃葱扌械模蘼凼浅黾以诩遥陌病⑺亩耍换嵩儆衅渌南敕ǎ嬲恍陌斓溃惆镏煞鹆恕H绻泻蠊酥牵氲郊依锘褂欣先诵『ⅲ男牟欢ǎ牡酪挡换岢删汀�
所以今天用什么方法,家不能复兴,但是家的精神不能丢,家的功能不能丢;如果家的精神、功能没有了,社会不会安定。如何来取代,这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我就想到企业家,企业要代替中国传统家的精神、家的功能。企业的继承,企业是事业,就是家业,家业的继承不必是自己的儿孙,应当在公司里面选贤与能。公司里面所有员工都是一家人,挑选最优秀的人来继承这个事业,不一定要自己儿女。中国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个「后」最重要是继承家道、继承家学、继承家业,要有这样的人,所以要大公无私。今天的企业跟家族不一样的,家族是血缘,血统关系建立的,现在企业是用仁义、道义的结合。孟子讲仁义这两个字讲得好,仁是推己及人,义是如理如法,我们讲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用仁义来团结现代的企业化的家。这个「企业家」不是指某一个人他在企业上有所成就,成了企业家,我的解释不是这个意思。企业是一个家庭,现代化的家庭,以仁义道德做基础,从前中国家庭是以血缘为基础,他是血统的关系;现在要把血统打破,不同姓氏、不同族群的都可以能够结合在一起,用道义来团结。继承家道、家风、家学、家业,做为社会的一个核心,和谐社会的核心,将日本企业的家庭做得更圆满,心量更大,为全人类服务。日本现在心量很小,是为他自己的一家服务,没有扩展到全世界。佛法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都讲到全世界。后面一首这是总结:
【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这是说你能够修真观、修真止,你所得的殊胜利益,永远离开烦恼、永远离开染著,因为你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这段经文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六卷) 2008/4/16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段偈赞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十首偈颂里面我们从第七首看起:
【凡夫见诸法。但随於相转。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这首偈是讲凡夫迷失了自性,起心动念、见色闻声都产生严重的错觉,不是说他不觉,他错了,所谓是邪知邪见,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前面两句,清凉注解里说得很清楚,这第三段,一首偈,就是第七首,「迷性中,上半取法」,前面两句,第三句是「迷性」,末后一句是总结过失。这就很清楚了。凡夫见一切法,这个地方『见』字就是接触,说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乃至意分别执著。佛法讲得很清楚,这个六根前面五根是讲眼耳鼻舌身,接触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眼见色,耳闻声,身与外面境界接触,只有了别,没有分别。了是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相一样,称了别。分别执著从哪里来的?那是意识起作用,意缘法。意所缘的法,实在讲它缘不到外面境界。我们眼见色,意能不能缘到外面色相?不能。它缘的色相是什么?我们眼好比是个照相机,把外面境界相照见了,照见,自己像照相机里面就有个底片,这个印象就落进去了,这就是眼识的相分。第六意识它所缘的是缘眼识的相分,就是说,它看到的是照相机照的底片。现在录相就更容易懂,它所见到的,就是你录相机录下来的影片,外面境界它确实没有接触到。第六意识分别的能力非常强,它一接触之后就起分别心,这一分别,接著第七识起作用了。第七识是末那,末那也缘不到外面,末那缘什么?末那缘第六意识的相分。你看第六意识的相分是从眼识来的,这是直接照进来,第七识缘第六识的相分,那就是把眼识的相分又拷贝过去,复制了一套,它就缘它自己的相分,它也缘不到第六识的相分。所以,见色闻声你就晓得是多么的虚妄。眼了别,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它是照见,坏就坏在第六、第七,第六是意识,第七是意根。佛门常讲三心二意,什么是三心?三心讲的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那就专门讲第六识跟第七识,一个是意根,一个是意识,叫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全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
这样就错了,『但随於相转』,我刚才讲的这个是大乘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它随相转,不是随外头境界相,与外面境界相不相干,它是随眼识的相分,眼识相分只是传递,还是不相干。第六意识的分别,分别它自己的相分,第六意识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它的见分缘它自己的相分。末那识是从第六意识又拷贝进去变成它自己的相分,它执著是执著它自己那个相分。说得多么微细。这只是略说,让你了解这些关系怎么产生的,然后你细心去观察就非常复杂。为什么?与八识相应的心所五十一个,每个心所都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各人缘各人的。有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冲突从哪里生的?冲突就是第六、第七生的,自相矛盾。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讲「可怜悯者」,他真的可怜!真正是自作自受,不了解事实真相,他天天在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天天在做,不知道事实真相。
这桩事情确实是太微细,今天的科学家、哲学家都没有发现。科学里头没有讲到八识,更没有讲到五十一心所。而八识五十一心所从哪来的?这个说法,天亲菩萨造《百法明门论》,便利於大乘初学,说出来的。他这个说法是依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所说的,《瑜伽师地论》讲有六百六十法,更细了。天亲菩萨认为太多,对於初学的教学不方便,把它归纳,归纳成一个纲领,就是百法,所以百法是《瑜伽师地论》的纲要。六百六十法展开,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这一切法虽然非常复杂,它有头绪,它有秩序,它有条理,它一点都不乱。为什么?那是性德所现,就是大乘教里头佛常讲,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心性,这个地方讲的法性,讲的自性,或者说本性,名词不一样,是一个意思。自性它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所以能生万法,万法有秩序,万法一点都不乱,万法和谐,万法决定找不到冲突,这是自性。不和、冲突、没有秩序,那不是性上的事情,那是识上的事情,特别是末那跟意识。末那跟意识如果随顺性德,这就是佛菩萨圣贤的示现,随顺性德,随顺自然,中国人讲道德,道就是自性里面的性德,法尔如是;随顺性德,顺著道,这就叫德,末那跟意识随顺自性,这就是德。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夫妇是道,父子是道,兄弟是道,君臣是道,朋友是道。父子有亲,这是道。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道。我们能够把亲爱,父子是亲爱,君臣是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把它做到那叫德。德是做到了,道是自然的。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里面本来具足圆满的道德。如果你见了性,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是这样的,凡是见性的人没有例外的。所以说佛佛道同,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德性相同,没有例外的。
迷了自性,它就产生变化,迷就是你起念头了。所以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念迷,本明就变成无明。佛法里面讲无始无明,加了个无始你就晓得,无明不是真的,无明是假的,无明是一个错觉。本性不动,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是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自性本定;也就是说,真心是定的,没有念头。起心动念就是迷,就是妄心。你要知道,你的真心从来没有动过。现在?现在还是没有动过,要动了就不叫真心,从来没动过。我们现在这个念头七上八下,前念灭,后念又生,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妄心,这不是真心,更不是你的本性。所以你要知道,诸佛如来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用心不一样,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用真心,就是从来没有动过,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更没有分别执著。这是你的真心,这是你的本性,你要用这个心,你就是佛,或者称你法身菩萨。什么人用这个心?在佛教里面,诸位晓得一个名词,叫明心见性,明心,可以说就是《大学》里头第一句话「明明德」,明德是真心,明明德,你用真心。用真心,这是佛、这是菩萨、这是圣人。
我们今天不会用真心,用妄心,妄心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阿赖耶,执著是意根、是末那,分别是意识,六道凡夫用的是三心二意。我再跟诸位说,阿罗汉比我们强,阿罗汉他用的是二心一个意。阿罗汉有妄想、有阿赖耶识,有分别、有第六意识,他没有执著,他不用执著;也就是说,他不用末那识,不执著了,比我们就高。权教菩萨,这是讲十法界的,十法界的佛菩萨,他用一个心,没有二意,他只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换句话说,他不用末那,也不用第六意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用,他用什么?其实他是把它转变了,转什么?随顺性德,相宗里头「转识成智」,用这个功夫。八识有因上转的,有果上转的,不一样。果上转的,我们对它用不上力,必须证果,自然转了,用不上力了,那是什么?前五跟第八,果上转。因上转的,我们现在可以用得上力的,就是第六、第七。他们的修行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懂得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妙观察智就现前。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有执著就不平等,执著没有了,平等性智现前。离开执著,你看到一切万法一如,你的平等性现前,你的看法、想法不一样了,跟诸佛菩萨靠近了,见解思想距离拉近了,佛知佛见。
如果不会,转不过来,还是分别,还是执著,那就造轮回业了。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分别执著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这个是因上转。功夫在哪里?功夫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明白这个道理,尽量的放弃执著。这执著最严重的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成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坚固执著,要求别人随顺我,我不肯随顺别人,这叫坚固执著。不执著的人,他能够很随和,跟什么人都能合作,你干什么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