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睿阈牟乓欢欢氖焙蚓驼饷炊嗄钔烦隼础U飧瞿罾锩婷挥芯瘢裁挥形镏剩颐窍衷诮舱穸蛘呦衷诳蒲Ю锩娼胁ǘO竦伲泄墓徘佟⒐朋荻际窍依制鳎悴Χ氖焙颍南业恼穸悴σ幌拢穸嗌俅危谡饫锊σ幌拢穸巳诎偾Ц稣穸6孟依制鞯娜四芄辉谡饫锶ヌ寤岬健K哉庵皇钦穸5钦庖欢突嵯窒啵邢啵嗑褪切危嗍鞘裁矗课镏剩镏氏窒缶筒S形镏氏窒缶陀芯裣窒螅镏适鞘裁矗渴巧阄叮馐俏镏剩痪袷鞘芟胄惺叮蛘呶颐墙布啪踔芗⒛芪拧⒛芫酢⒛苤械奈镏剩傩≡傩〉奈镏剩加姓飧瞿芰Γ馐蔷竦牟糠帧N镏实牟糠侄际谴诱穸锩娣⑸摹K杂腥宋饰遥降资窍扔芯窕故窍扔形镏剩糠鹁辖驳氖窍扔屑郑笥邢喾郑鞘凳翟谠谀阆感娜ス鄄欤钡模蛭俣忍炝恕7鹚涤邢群螅群笪颐敲挥邪旆ㄏ胂竦玫剑酝钡摹�
  这是一念之心,一念之心就具三谛之法。佛菩萨教导我们对於宇宙人生所有的现象,你要怎样去看你才看到真相,你才没有把它看错,这叫三谛三观。谛是真实,从三种方面去看,你看到真实的东西,那就不假了。总的来说,「若观心空,则一切法皆空」,这叫做「真谛」。心,实在讲就是性,在大乘教里面讲,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就是刚才讲的动,就是那一念的心。这一念心,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大乘教里面称它作法性,性在哲学里面讲叫本体,在《华严》里面称法性。法性,为什么用心这个名词?它动了,它不动的时候叫法性,它动叫它做心,心就是阿赖耶。不动的时候是觉,动的时候就迷了;不动的时候它是光明的,动的时候它就变黑暗。就像琴的弦一样,你没有弹它它不动,它动的时候,它虽然还是一根弦,它振动,它不是静的,它在振动。这一动就产生现象,物质现象或精神现象,可以说同时生起,没有办法说它先后。佛说的先后,那个不会错的,为什么?佛跟我们讲八地菩萨才能见到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可以用现在话说,宇宙的起源八地菩萨见到了。他上面九地、十地、十一地,究竟果觉那是第十二地,更高一层,佛讲的怎么会错误!是有先后,但是先后的速度我们无法想像,你看这个地方讲的,我们根据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我们弹指四次,四次就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中国人讲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所以能生的体,心空,性空,意思都一样,一切法皆空,这真的,一点不假,真谛就是我们现在讲真理。这是从体上看,从本体上看。
  第二我们从现象上看,现象是假相,「若观心假,则一切法皆假,即是俗谛」。真谛是出世间法,是佛法,俗谛是世间法。你要看心所现的假相,这个假相是什么?是宇宙、是法界、是虚空,我们常讲遍法界虚空界森罗万象,或者用佛法说依正庄严,所有这些现象是什么?假相。明明摆在面前?是明摆在面前,就像我们看电视萤幕上的现像一样,我不用现在的电视屏幕来比,因为电视屏幕是很不容易看到、体会得到,用电影的银幕很容易体验到。为什么?电影是用放映机,用录相的带子投影到银幕上,你看那个带子在转动,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现在告诉你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我们现在现前你看的现象,它的速度是这么快的,不是一秒钟二十四次。假的,不是真的。释迦牟尼佛讲这桩事情讲了二十二年,老人家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你看看,二十二年讲般若,几乎占一半的时间。为什么?难懂。所有的现相是什么?是个幻相,是个错觉。我们讲经常常称这个现相叫虚幻不实的抽象概念,或者说它是相似相续相,没有一个是相同的,相续相似,永远找不到相同的,我们用万花筒来做比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给你讲真的。所以,一切法都是假的,假的你何必去执著,你在里面起执著、起分别,错了,那自找苦受。如果我们以看电视、看电影这种心情来看世界,你就会很快乐,你可以去欣赏,知道什么?它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就了解,真的。电影上你能得到它吗?它真有吗?佛讲这个假相,教我们做假观,我们看电视、看电影,佛所说的这个现相真的很明显、清晰的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怎样把境界换过来,整个宇宙原来如此。你要真的了解真相,你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那你多快乐!你对於世俗彻底了解、明白了,真俗不二,真俗是一不是二。
  还有第三种,「若观心中」,中实在讲就是不二,不偏於真,也不偏於假,就是体是空的,相是假的,空假是一不是二,这就叫「中谛」。这是什么?这有作用,要用中。用中是法身大士,不是凡人,凡人不是偏在空就是偏在有。你看看佛说,在世间法里面,四空天就偏在空,它不起作用;四禅以下的偏在有,跟欲界统统都是著在有;不是著空,就是著有,没有法子解脱,无法出离十法界。唯有大乘教里面,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空假二边都不能著,为什么?都不可得,心性不可得,心性变出来的这些虚妄不实在的相似相续相同样是不可得。只要你不分别、不执著,你就用中了。用中有什么好处?对自己是不断向上提升,我们没有到最终极的境界,要向上提升。同时还有许许多多迷失心性的人,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提升,用中!虽然帮助一切众生,绝不著相,就是说帮助众生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如果有分别执著,你马上就堕落,你又堕落到,不但是六道,堕落到欲界,欲界是最低的一个层次。在欲界里面,说老实话,这是弥勒菩萨很慈悲跟我们讲的,欲界里面的众生善念少、恶念多。他讲八识五十一心所,你看讲烦恼心所,恶的念头,他把它分类,二十六个烦恼心所,善心所十一个,说明恶的心所多、善的心所少,也就是恶的念头多,善的念头少。大乘教里面,可以说他所讲的这些念头是习气。现前的社会,我们六根所接触到六尘境界,不善的境界多、善的境界少,里面又是恶的念头多、善的念头少。恶跟恶就很容易结合,结合就造恶业,恶业变现什么?变现出三途的恶报。所以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给你受的,与任何人都不相干,这总要搞清楚。你不知道自己造的,还怨恨别人,那是罪上又加罪,这大错了。三观三谛真正通达明了,你才会用中。
  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古圣先贤也懂得用中。你看四书里头《中庸》,《中庸》是理,《大学》是方法。方法根据什么?根据《中庸》,中道;换句话说,《大学》就是用中的方法,一个是理论,一个是方法。《论语》、《孟子》是孔子、孟子通达理论、方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表演出给我们看的记录。孔子是圣人,孟子是贤人,大圣大贤。将古圣先贤传下来这些大道理、好方法,应用在家庭,家庭幸福美满;应用在社会,社会安和乐利;应用在国家,政通人和;应用在世界,天下太平,和睦相处,用中。佛法对於宇宙万有的体,理体、现相跟作用,真讲到究竟圆满透彻。代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代表,大乘的精华,诸佛教学的纲要。我们现在讲到二住菩萨治地住,如何对治我们的心地。诸法实相通达明了了,你的心地不需要治自然就回归到性德,自然就相应。
  后面一句说,「此之三观,全由性发,实匪修成。故於一心,宛有三用,所谓一心三观也」。跟你说三,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一而三,三而一。心空是体,能现能变;心假是现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中是用,换句话说,是你的受用,是你的享受。方东美先生早年传授给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你懂得用中。中是正,心是正,正知正见,正解正行,没有一丝毫偏移,不偏於空,也不偏於假。这是什么?空假中就是体相用,用哲学名词来讲体相用,它是一不是二,是自性的,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老人家说的第三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空假中,具足真俗中,三观三谛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我们迷了,迷了就失掉,作用还是有,但是变质了,变成迷惑。迷惑了自性,也迷於现象,对事实现象不了解,以为它真有,在这里面生起贪瞋痴慢。作用是什么?作用是造业,造无量无边的业习果报,搞这个东西出来,真的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恶报。所以这个地方最重要的一句话,要知道它不是修成的,它是性德,所谓是一心三观,一而三,三而一。
  我们再看底下简单的说明,先说空观,「空观,空者,离性离相之谓也」。为什么要说离性,性是能现,相是所现,我们讲,离相不就可以了吗?如果离相不离性,你是不是还执著有性?那就错了。性,刚才讲过,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它确实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是它决定是不可得。就像我们现在讲的虚空一样,或者我们讲跟空气一样,空气我们呼吸它,还真有所得,但是虚空不可得。虚空不是空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你决定不能有执著的心,不能起个念头它是有或者是无。为什么?有无就是妄念,你已经打妄想了。你不能去想它,你不能去研究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心态对它就对了,就跟它相应。其实《老子》开头两句话与这个地方很接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是永恒的。性是永恒的,相也是永恒的,你去受用它,一点错都没有;你去想它,错了;你去研究它,错了;你去分析它,错了;你去执著它,就更错了;你还想占有它,那你亏吃大了。所以把空观这个意思,空就说出来,性相二边都不执著。
  底下这句话说得具体,「谓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名之为空」,这把空的定义说出来了。换句话说,它也在内、也在外、也在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不能把它分隔内、外、中,没有内外中。可是一般人错误观念,内都认为是自己,自己心是内,心内、心外,总是有这些虚妄的分别,这都不是事实真相。「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所以俗谛也是空的,中谛也是空的,「以三观皆能荡相故也」,荡是扫荡,相就是你著相。知道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都是假,一中一切都是中,这是真实智慧。
  底下一句告诉我们,三观能破三种烦恼,「盖空荡见思之相」,扫荡你的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见思烦恼就是执著,《华严经》讲的执著,尘沙烦恼就是讲的分别,无明烦恼就是讲的妄想。《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没有一样不圆满的,你的智慧圆满,你的德能圆满,你的才艺圆满,你的相好圆满,你的福报圆满。为什么?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也不必好强,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为什么?一切众生个个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