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老祖宗教的。
  所以与自性相应的,本善;一切不善,自性里头没有。佛告诉我们,用中国话来说,人性本觉,觉是善,迷是不善,还是一个意思,能通。所以我们一定要觉,一定要善,善的标准佛提了十个,十善业道。我们从哪里学?从十善业道学就没错。十善业道学得圆满,真正是尽善尽美了,那就成佛。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这个十善是人天的根本。我们知道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欲界天,上品十善里面还有等级,欲界六层天,你的善到什么程度,你自然与哪一道、哪个天相应,他自然就去了。绝不靠关系,我天天拜天王,跟他套交情,那个没有用的;一定要德行,你的善跟他相等,你自然去了。翻过来是十恶,十恶是习性,十善是本性,你要不肯学,没人教你,十恶增长,十善渐渐就没有了。习性做了主,当了家,麻烦就大了,果报在三途。所以三途我们现在明白了,也不错,三途是消业障,你做了那么多恶业,业障不消除你不能提升自己,所以三途是消业障的。三善道,三善道说老实话你修了很多善,你积了很多福,是消福报的,你去享福。你造了恶,你应该去受罪,自作自受。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才说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是真的,把我们过去对一切人事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看法都改正过来。所以一切善法,十善全把它包括了,一切不善那个十恶也全把它包括了。十条好记,只要你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想到十善就好了,那叫看破,自然你就能放下不善,你就能成就十善。
  我们再看下面还有两行文,是李长者的《论》,等於放在此地做这篇、第二大段「如来放光」做个总结。「已上菩萨名,世界名,十个佛果,总是此十住之中,随位进修因果之号」。这句非常重要,长者在此地明白告诉我们,十住是因。十住菩萨修什么?我们在前面第二会里面,给诸位报告过,第二会是十信位。十信位《华严经》里面讲到修行,行,文殊菩萨指导的十波罗蜜。初信位的菩萨修布施,二信位的菩萨修持戒,三信位的菩萨修忍辱。十住也是如此,初住菩萨修布施,二住菩萨持戒,三住菩萨修忍辱,一直到十地,统统是这个科目,是一样的,内容不一样,内容浅深差别距离大了。所以学习的纲领,《华严经》五十一个位次,总离不开文殊的十波罗蜜、普贤的十大愿王,行、愿,文殊行、普贤愿,转凡成圣。
  所以十行、十愿,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念念不舍,行行进修,我们以这个进修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也是《华严经》总的指导方向,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修什么?《华严》修西方净土,《华严》最后皈依极乐世界,这有凭有据,彭际清居士讲得好!所以在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就知道怎样学了。果,果就是前面讲的十个佛果,佛的名号里面都有月。月的意思一定要清楚,它所表法的意思,它表智德,智是最重要的,智则不迷,不迷就觉,断德,智是看破,断是放下。然后你做种种修行那都是示现,就是现在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想到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恩德!这是利他,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
  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信受奉行,为人演说」这八个字,信受奉行是教我们要照做,我所信的、我所理解的,我全部都能够做到,信受奉行;为人演说,怎么信受奉行?一定要为别人表演出来,演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他做到了,他真的是信受奉行、为人演说。你自己修行,真的彻底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了,你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么办?要把性德演出来,表演出来,这才有用处。如果不表演出来,你跟没有见性有什么两样?他不一样,他把它表演出来,为人演说。演在前、说在后,这是教学法,教学方法,你看我表演,我做到了。做到,别人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一定有感想,他会向你请教,他向你请教你就给他说,这叫契机,他来问!他要不问你,你给他讲,他未必会接受,他未必喜欢听。所以佛教化众生是先表演,你看佛所表演的,第一个你看到他没有烦恼,从哪里看?你毁谤他,你侮辱他,你伤害他,他不生气。这一般人看到就很惊讶,就要向佛请教,你为什么能保持心地这样清净、柔和,这样慈悲,为什么?向他请教了。日常生活当中总是喜悦相,布袋和尚这最明显的,所以有人给布袋和尚提了两句话,「生平等心」,成是成功的成,「成喜悦相」,他心平等,所以成就个喜悦相。别人看到,每个人都有烦恼,都愁眉苦脸,天天看到你那么欢喜,一定问你,你为什么这么欢喜。
  我们在美国的时候,就曾经有几个人问过,邻居,当地的美国人,看到我们每天都是笑眯眯,都欢喜。有一天他来问我,为什么你们这么样的欢喜?他问,我们就可以跟他解释,为什么会欢喜?学佛,学佛就欢喜。这他很惊讶,佛是什么?佛是觉悟。他说:我要。他要!佛是快乐,佛是长寿,这个都要,他都要。我们不破坏他的宗教,你们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来学佛,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你。我们绝不拉他,舍弃你那个教,来信我的教,这个不可以。我们给他讲得很清楚,你们信教,你们跟上帝是父子的关系,是主仆的关系;你们到佛这里来,跟佛是师生关系,没冲突。他们听了很高兴,没有冲突,佛是老师,我到佛这里,我是学生;你到教堂的时候,那是天上的父,你们是上帝的子民,没冲突,大家很高兴。如果我们想拉他信徒,那宗教之间就发生冲突,冲突不好,我们要化解冲突,没有冲突。我们讲的句句是真话不是假话,没欺骗他。所以「约随方而表法,约入法而成名,所配可知」。清凉已经讲得很好了,表法的事都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二三卷)  2008/2/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2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分,偈赞分。
  我们先看清凉大师的开示,「第三偈赞分中,十菩萨说,即为十段,初一是总,余九为别」,这是先把段落交代清楚。这一品经一共分为三大段,第一段集众,第二段放光,第三段就是偈赞。偈赞这段很长,也是这品经里面正宗分,就是正说。有十位菩萨,前面介绍过了,从法慧菩萨开始,每一位菩萨代表一住,像法慧是初住,第二是一切慧菩萨,治地住,第二住,第三位修行住,注疏里头,《疏钞》都有介绍。所以总共有十段。第一段是总赞,赞十住菩萨,从第二到第十这是别赞,有总有别。《疏》里面告诉我们,「以法慧是说法主故,总叙此会本末事义,总显佛德」,这就说出这一会经,第三会法慧菩萨是会主,就好像大会的主席一样。佛法是平等法,大会主席是轮流做的,所以主是很尊贵的,主伴圆融。主不是独一,不是永远是他一个人做主,不是的,轮流做主,很像现在所讲的民主社会。它不是独一,它是任一,所以它是平等法,主伴圆融,主伴没有高下,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但是形式上有,实际上是平等的,譬如我们一个人的身体,头是在上面,脚是在下面,头脚的分量是相等的,缺一个都不可以,所以它是一般大。虽然一般大,它有上下尊卑之分,这叫道,这叫自然,这不是人为的,本来就是这样的。人身体每个器官、每个肢体都能发挥它的功能,这个人是健康的人,这个人是有作为的人。所以,人全身每个器官是平等的,每个肢体都是平等的,必然是互相的尊重,互相的敬爱,互助合作,这叫道德。我们现在忘掉了,总认为什么?头是最尊贵的,脚是最卑下的。儒家的礼,帽子跟鞋子不能放在一起,这就不平等,这是人为的。就是说形式上是有这样,有这个事情在,理上是平等的。理上有头没有脚不行,没有脚你不能行动,你是残废的人;坐轮椅,轮椅也代表脚,你还是要靠它,这个道理要懂。有没有尊卑上下?有,但是尊卑上下是一体,一体里面那就没有了。一定要知道是一体,形式上有,实际上没有,就是事上有、理上无,这是符合大自然的法则。
  法慧菩萨这是说法主,他所说的有十首偈颂,赞叹的。他是赞叹这一会,总赞佛德就是赞叹十住菩萨之德。「余九叹佛差别之德」,后面的九位,有总有别。「总别共显如来无碍之会」,总是别之总,别是总之别,还是一法界圆明大会,前面《疏》里头总结的,这个会才殊胜。「此十菩萨名,亦表十住,其所说法,表位胜进。」这里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本位的,表位的,一个是胜进,胜是殊胜,进是进步。也就是说在本位里头应该修哪些法?为什么要修?是为了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譬如初住要提升到二住,二住要提升到三住,永远没有停止的,一直要向上提升。提升到究竟圆满,那就是妙觉位,妙觉再上去没有了,妙觉就是自性圆满的显露了。
  古人用月亮做比喻,这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好比是月牙,刚刚放一点光明。应该在什么时候?初一看不到月亮,初一是朔,这个月亮,阳光照的那一面不对著地球,所以地球上人看不到月亮。这个位置是在什么地方?太阳、月亮、地球排成一个直线,我们就看不到月亮,初一。星球在空中运行二十四小时之后,它偏差一点,偏差一点我们就看到月牙,娥眉月,看到月牙,应该是在初二、初三看到月牙了。用月牙代表初住,刚刚看到。虽然是个月牙,很微弱的光,它是真的月光,它不是假的。到十五,星球的排列是太阳、地球、月亮又排成一条直线,阳光照的那一面完全对著地球,所以地球上人看到是满月。满月代表妙觉位。从月牙到满月把它分做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个比喻也非常好。
  从这个比喻上能够理解,我们的性德,要知道初住菩萨真的是性德流露,就是真心流露,从此之后他用的不是妄心。十信位的菩萨还是用的妄心,就是说跟我们凡夫用的是同样一个心,不过他那个心里面纯善纯净,不像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这个心不清净,杂染。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境界就清净。所以外面境界,说老实话是人心变的。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讲,我们也常常听,听了都耳熟,可是记不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都忘掉了。因为忘掉,所以烦恼起现行,起不了智照的作用,这叫功夫不得力。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念念生智慧,把外面境界事实真相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我们就只生智慧不生烦恼了。所以为什么要多听经、多读经,希望养成习惯,作用就是在起心动念之处、言语造作之时,你能真起得了作用,智慧当家,不是分别执著当家,那你就成佛了。所以十信位,刚才讲了,用妄心,不是用真心。虽用妄心,妄心就是起心动念,《华严经》上讲的妄想,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因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们可以说它是净土,它不是纯净,纯净,妄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