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往上提升,转凡成圣。颜回第二个好处,喜欢听别人劝告,也就是说喜欢听别人对他的批评,他感激,不管你批评的是对还是不对,他都欢喜接受。这教给我们,不对的不要辩别,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就好了。批评我的,「我没有这个过失,他冤枉我了」,你这种态度谁还敢再批评你?所以夫子赞叹颜回这点长处(一般同学没有),容易接受别人劝告。现在人有过失你劝他,他还要辩别,总认为是冤枉,结果怎么样?他真的是冤枉,冤枉别人好心劝导他,不是别人冤枉他,他冤枉别人,还自以为是。我们就晓得,这种人纵然很能干,能人、强人,他不是善人,他不是君子,他不是贤人。贤人、君子不是这样的,欢喜接受,对人感恩。在佛法里面讲,成就自己忍辱波罗蜜。第三个,夫子赞叹颜回,颜回不敢做官。这是什么好处?这里头给别人做个好榜样,你看一般人争著去做官。颜回知道做官要负责任的,做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你就有过失,不是好干的事情,这个道理他懂。为大众做事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你才对得起人,你没有尽到的时候,让老百姓还在受苦受难,你怎么能忍心?所以不好干,这不能不知道。夫子赞叹他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遇到这些决定不争。有这个机缘,一定要想想自己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德行,有没有智慧、善巧方便把事情做好。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二一卷)  2008/2/20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2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一大段「集众分」里面,第九段,威仪住同。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随所来方。各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这段经文是「威仪住同」。前面第八段里面经文只有一句,是讲的礼节,「申礼敬同」,这礼敬。经文虽然很简单,这里面的含义非常之深。在过去讲经,这个确实不需要讲的,把这个意思念一下,申礼敬同就可以了。可是现在都要讲,为什么?现在大家把礼敬疏忽了,而不知道礼敬的重要性。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就这桩事情,他就讲得很多,常常给人提起,总的来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为什么?绝对不是老师要求学生对他恭敬,那就不是个好老师,老师还在乎这些事情。因为礼敬是自性性德的流露,我们今天要学的,学圣、学贤、学菩萨、学佛。尤其是在佛,佛是自性圆满的流露,菩萨虽然是性德流露,还没有到圆满。世间圣贤虽然讲礼敬,与自性里面的性德那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个道理我们也是学了多年,才明白过来!古时候真正善知识、好老师,他一生所修、所学的都要传下去。中国古大德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所修、所学的是世尊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我们今天从老师那里接过来,老师传给我,如果到我手上就断掉,后头没有人继承,这叫大不孝。什么叫大不孝?大大的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历代的传人,到最后追到顶,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在世法里面,讲对不起祖宗。在世间法里头,你儿孙多,儿孙多那个不重要,儿孙里面有没有继承家道的人,有没有能继承家业的人,这个重要!这是在外国少有的,中国人重视家的道统、家庭的事业。像现在讲到中医,大家都晓得同仁堂,同仁堂三百多年了,三百多年,如果他的儿孙要不能够继承的话,他事业就完了。中国人重视老店,信誉好,所以家里这事业要有继承人,道统要有继承人,这个很重要。
  一个老师教学的,他的道要有传人,没有传人不行,传人到哪去找?怎么知道这个人可以能继传道统,继承家业?完全看礼敬,这个礼敬你就知道,不是那个老师要你恭敬。礼敬也就说明,佛法讲的你是不是个法器,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条件继承如来大法?是这个意思。所以礼敬,你看普贤行愿摆在第一条,礼敬诸佛,这怎么能够疏忽?没有人知道这个重要性,为什么它摆在第一?佛门里面拜忏的风气很盛,任何忏仪第一句话一定是「一切恭敬,一心顶礼」,都摆在第一句。照这个仪规去念,实际上有没有恭敬那就难讲了。在过去,父辈这一代要承传家业,看什么?看子弟当中哪一个恭敬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这个小孩有继承家业的条件,那要好好培养他。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当中亦复如是,要看看学生当中,哪一个学生对人对事对物真正做到礼敬。在事上面认真负责,这是对事的礼敬;对物的礼敬,整齐清洁;再看对人的礼敬。否则的话,那个老师学生那么多,他怎么晓得哪个能继承,哪些不能继承?选拔继承的人,就从他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就看他礼敬,这第一条很重要!
  你看这些诸菩萨们,见到佛的时候顶礼佛足,底下还少了一句「右绕三匝」,那不要写了,肯定是这样的,顶礼三拜,右绕三匝,古礼。所以这个意思我们要懂。这些从小养成的习惯,小时候要是不教,到长大就难教了。昨天还有个同修,我下课的时候,他送了张报纸给我看,这张报纸有一则新闻,一个十二岁的女孩,两个十三岁的男孩,现在学校开学了,他们不喜欢上学,不愿意上学,都是喜欢玩电子游戏机。父亲看到很生气,讲了也不听,理都不理,去把电源插头拔掉,儿子反过来把父亲打了一顿,大概打伤了,送到医院,警察来处理事情。那个十二岁小女孩拿著刀,威胁她的母亲:你逼我,我就杀了你。这什么话?昨天的新闻。从小没有教,现在家庭里面像这种事情,我们相信很多,很普遍,这不是新闻了。新闻报导这个,这是警告。
  中国人是最懂教育的,现在的中国人不懂教育,我们常说中国传统教育,差不多断了一百年!一百年讲三代到四代,古人讲三十年一世,一百年三代了。所以他自己不知道,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大概还懂得一点,小时候受一点,曾祖父。为什么会失掉?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西方文化冲击了古老的中国,刚刚好碰到满清末年的腐化,知识分子对於传统丧失信心,居然有很多人提起全盘西化,说中国东西完全没有用,整个废弃掉都不要,学外国人的。所以中国人失去民族的自信心,失去民族的自尊心,这一百年来,中国人真的受尽屈辱,在国际社会抬不起头来,没人瞧得起你。西方现在问题出来了,西方一些有识之士要向古老中国去求智慧,要向古老的印度去求智慧,那是一些醒过来的人。中国、印度有没有?有,确实是传统的。
  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民族里,真的是特色,中国人教育从怀孕开始,胎教。至少婴儿生下来,父母大人在婴儿面前就要申礼敬,为什么?教婴儿。你不要以为他刚刚生下来,他什么也不懂,其实他什么都懂,你可不能小看他。他睁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会听,大人在他面前一举一动,他都在模仿,这叫什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出生到三岁他学了一千天,这一千天就是他的根,我们不能不佩服老祖宗!老祖宗重视这段的教育,这段教育叫扎根教育。三岁之前,不是从三岁开始,从三岁就迟了,就来不及。
  真正老人还是懂得,取人从礼敬,教育能不能成材看礼敬,与人交往,那个人守礼,对人尊敬,自己谦虚,这人靠得住,这人可以信任。如果自己傲慢,对人没有礼,那我们对他应该敬而远之,这人不可靠。中国自古以来的标准如是!我今天有这么一点小小的成就,是因为现在大家不学了,才显出一点小成就。如果跟从前人比,我们给祖师提草鞋,人家都不要,这真的不是假的。还是得力於小时候,父母跟老师的教诲,没有学会别的,学会个谦虚,学会个礼敬,没有想到二十多年以后,真的就占了便宜。亲近方东美先生那是慕名,只希望他同意我们能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给他老人家写封信,恭恭敬敬毛笔工楷,自己写了篇文章送给他老人家看。一个星期他回我一封信,约我到他家见面,实在讲我们见面礼节周到,他不让我到学校去听课,每个星期天在他家里,他给我上两小时课。这什么原因?跟他无亲无故,也没有厚礼供养,跟他学那么长的日子里头,真的一分钱供养都没有,凭什么?就是凭一点礼敬。
  跟章嘉大师三年,也就是凭这点礼敬得到照顾。以后章嘉大师圆寂了,跟李老师也就占这点礼敬的便宜,老师另眼照顾。我在台中跟李老师修学,学了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一年三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都是小部的,也就是旁听的,老师没有直接教我。因为二十多个同学,老师是按亲近他先后顺序排的,我的名字排在最后一个。但是他每教一个同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去旁听的。他上课虽然二十多个学生,实际上是私塾教学,他只教两个人,这两个学生学的一部经,跟他面对面坐,别的同学坐在周围旁听。我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理解力好,所以我旁听的,比他当面教的那个还得受用。我那个时候著急,老师在台中教了十年我才去,那些同学大概都是跟老师七、八年的,我怎么赶得上?所以就动了出家的念头。出家是章嘉大师教我,我看到这个情形非出家不可,不出家我赶不上。李老师在台中教的进度很慢,我如果出家不要工作,我一天用八个小时功,我有把握两年可以追上我的同学。
  所以我离开老师出家,老师问我:你为什么要出家?我把这个道理说给他听,希望两年赶上。这样情形之下我离开台中,老师送我到火车站,坐个三轮车,他亲自送我到火车站。坐三轮车上告诉我,他在台中十年,大概看看真正能够继承道学的,他就选了两个人,有我一个,周家麟一个。他告诉我,周家麟的底子比我好,他大我七岁,私塾念了不少年,国学底子确实比我好;他说我底子虽然不如他,悟性超过他。才跟我说这个话,这个话说了之后,我就明白了,我出家,出家之后,一定会回到台中继续跟老师学,这坚定的信心,凭什么?凭礼敬。礼敬的内涵是依教奉行,老师教的我能理解,我能够落实。十五个月当中,老师天天在看,讲的东西是不是真懂,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改变。我是因为要走,老师才告诉我,要不走,他一定不会告诉我。所以我就转告周家麟,希望周家麟要认真好好的学习,老师心目当中你是传人。以后我介绍徐醒民跟李老师学习,徐醒民的礼敬功夫,认真学习不在我之下。周家麟、徐醒民,我们三个都是安徽人,周家麟现在过世了,走了。所以就说明礼敬的重要,不能疏忽。
  怎样才能真正把礼敬落实?给诸位说,《弟子规》落实,礼敬就落实了。《弟子规》要怎样学,才跟大乘佛法融会贯通?心量要拓开。《弟子规》一开头是事父母,大乘佛法里面给我们讲,六道众生生生世世互为亲属,就如同一个舞台表演一样,今天他在台上扮演的是父亲,我扮演的是儿子;明天我们换个角色,我扮演父亲,他扮演儿子,六道真的是这样,人生如戏。所以佛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