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嵘缣臁N奚缫灿校目斩ǎ匏目斩ǖ囊颍淳偷盟目仗斓墓āK匀缍加小U飧鋈纾鹪诰劾锩娑冀菜侨荆皇乔寰唬裁凑飧龅胤剿登寰唬刻迩寰唬嗖磺寰唬迩寰唬阋飧龅览恚褪撬邓男允乔寰弧D闳硕榈赜耍榈赜撬南啵男阅兀克男允乔寰坏模男允欠鹦裕男允潜旧疲颐抢献孀谝菜怠溉酥酰员旧啤梗拘员旧疲阜稹沟囊馑季褪蔷醯囊馑迹拘员揪酰圆换岜涞摹6樵诎⒈堑赜裁挥斜洌谋拘曰故潜旧疲故潜揪唬饽阋腥稀D阋腥险飧觯惴⑿耐澹裁矗课业男愿男允且桓鲂浴U獯蟪私汤锝驳煤芮宄甘饺婪穑餐环ㄉ怼梗桓鲂摹⒁桓鲋腔邸⑹ξ尬罚挥幸谎幌嗤颐窃谇懊娑凉馐欠鹜父颐堑难断ⅰN颐歉饺缋矗シ稹⑾衷诜穑挥幸谎煌衷谖裁幢涑烧庋樱烤褪峭敕直鹬粗愠隼吹模鞘窍啵韵嘤腥荆悦挥腥尽�
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应化,他知道我们的本性跟他也是一个,所以同体,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不是二,一体。一体,我怎么能不照顾?我们现在晓得,譬如我这个人身,人身是一体,我人身身上多少汗毛、多少毛孔、多少细胞,那就好像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一样,我们同一体。哪个汗毛有痛痒,我们心里很清楚,左手有痛痒,右手会去摸摸它,去安慰它,还需要感谢吗?还需要右手说「你看我对你多好」,还要说吗?没有话说,同体。牙齿咬到舌头,舌头咬破了,舌头还能去责怪它,把牙齿拔掉吗?不会,为什么?同体。所以佛菩萨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万法是自性,体是自性,自性是一个,所以他的慈悲没有条件、没有原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自然生出来了。他对一切众生的爱护、尊重,我们今天讲关怀、照顾、帮助绝对没有条件,这是觉悟的人他必然是这样的。可是没有觉悟的人感觉到奇怪,他这样做一定有企图,一定有目的,那就没有办法,说都说不清,只好要编造一个理由来答覆他,否则他的疑心不能断,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要想出一个他能接受的理由告诉他,这叫什么?方便说,这不是妄语,叫方便说。
所以佛教学帮助众生,原则是依二谛,这个二谛就是两种方式,一种是佛证得佛果之后,完全讲他自己见到的真相,佛经讲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你不懂,你怀疑,你没有法子理解,好,就随顺你,随顺你的常识来说,你听得很欢喜,这叫俗谛。小乘法里面,俗谛多、真谛少,大乘法里面,真谛多、俗谛少,慢慢提升了。《华严》里面,说真的多、说方便的少,名词术语是一样,解释浅深广狭不一样,这不能不知道。所以学要有次第,没有次第不行,不可以躐等,一定先学小乘,再学大乘。我们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你就到不了这个境界。我在最初十年,大概是一半一半,算是有一点善根,有一点悟性,真、俗谛一半一半。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现在五十多年了,五十七年了,把俗谛也能变成真谛了,这是真的。到一定的境界,真俗不二,没有真俗,那就圆融,那才入华严境界。所以与诸佛菩萨同一体性,与一切众生同一个体性,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佛才给我们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七卷) 2008/2/14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我们在文有十同,第七段「所事佛同」,读了前面东南西北四尊佛,殊特月佛,第二尊佛的德号无尽月佛,不动月佛,清凉大师在《疏》里面提出「发十大心,不可穷尽」,所以我们将《华严》十发心,也是十净愿,提出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十发心前面的六条,这两天所学习的是发度众生的心,跟四弘誓愿义趣相同,「众生无边誓愿度」,发心度生。要度众生必须得先度自己,所以后面许多开示都是教我们度自己。第二尊佛无尽月佛教我们「发心行善」,这是度自己。行善的结果,「具行众善,净诸世界」,跟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完全相同。你看中国千万年来老祖宗的教诲,教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都是行善。所以行善,一定要记住行善的根在哪里,根在格物,物是物欲,就是欲望,要把这个东西格除。对世俗名利的欲望,世间所说的五欲七情的欲望、佛法里面所讲的贪瞋痴慢的欲望,这个东西得先放下。放下,智慧慢慢就透出来,叫致知。智慧是自己本性里本来有的,就是这个物欲障碍住了。这是佛法里面的断烦恼。断烦恼之后,智慧开了,才能学法门,学法门不难,一接触就通达明了,没有障碍。所以烦恼断了,放下烦恼,这是德行;智慧透出来,这是学问。这还不够,还要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最高的果位佛陀,「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才能净诸世界,普度众生。十愿里面不说普度,说成熟众生,这两个字好,成熟是什么?一定要帮助众生成佛,度是帮助他提升,未必到成佛的这个阶段,所以成熟是帮助众生成佛。
首先自己要成佛,自己是具行众善,在佛法里面具体而言就是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重要!十善业道的圆满就是佛法的圆满,这要知道。我在早年跟章嘉大师,我求他老人家赐给我一张墨宝,他老人家写了三个字给我,「唵阿吽」,用藏文写的,我非常的珍惜。他给我的时候讲解给我听,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唵是身业,身业清净,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阿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吽是意业,不贪、不瞋、不痴。以后我看到佛像,画的佛像,佛的头部一个圆光,圆光顶上写的三个字我就认识了,这三个字原来就是「唵阿吽」。代表什么?代表这三个字圆满就成佛了。所以具行众善就是修十善业,修十善业可以净诸世界。这句说得好,诸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都是极乐世界、都是净土,只要这个世界的居民人人都修十善。现在这个道理我们很清楚、很明白了。
真的要想修善,我们一般人讲要想学好,学好就不能没有好老师,所以第三句跟我们讲「为度一切众生故,发心事佛」,这个事佛就是奉事师长,佛是师长。怎样才叫奉事?能信、能解、能行、能证,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信解行证。我对佛能信,对佛的教诲能解,解了之后我真能做到,做到之后真能够证实,证的是什么?就是解信、解行融合成一体,那叫证。信是信我所解的、信我所行的,行是行我所信的、行我所解的,这证明了,这叫证,你就回归自性,这个重要。唯有回归自性才真正得大自在,如果没有回归到自性,我们可以说六道众生都是生活在惶恐、恐怖、不安的环境当中,这也是佛经上所讲的「可怜悯者」,惶恐、不安,也就是六道里头没有安全感。唯有觉悟了,六道里面,即使是地狱道,他也是有安全感。那你想想这是为什么?不安全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的,对於宇宙人生怀疑、忧虑,没有安全感是这么发生的。如果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了,怀疑没有了、忧虑没有了,就心安了。
知道六道性相,现相有,没有自性,所以一切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真知道了,你在一切万法里面就像佛菩萨一样无取无舍,为什么没有取舍?因为现相是幻相,不可得的,包括自己身体。没有取舍,人心才恢复到真诚、才恢复到清净平等,有取舍就有得失,患得患失,他怎么会平安?中国人这个术语「平安」是从佛法里头来的,心平就安,心不平永远就不得安。这就好像水一样,水起波浪就不安,它照外面东西就支离破碎,照不清楚。水平了,没有波浪,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用心要像水一样。我们在佛菩萨形像面前供一杯水,道理在此地。供一杯水是希望我们的心像水一样的干净、一样的平等,不起波浪、没有染污,水代表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觉在其中,觉是智慧开了,不再迷惑了。
所以我们要奉事师长,诸位要记住,我们的师长是佛,真正教诲我们的人是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根本的老师。老师不在了,有学生代代相传,我们称为祖师,代代相传。今天教导我的老师是前面一位祖师的学生,前面这位祖师又是更前面一位祖师的学生,推到最后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对本师相信,不怀疑,对我们眼前的老师,眼前的老师没证果,古时候这些祖师真的证果。果位有浅深不一样,有证到佛果,佛果就是初住以上是佛果;有证到菩萨果位,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是菩萨果位;有证声闻、缘觉,都不错了,可以说都是正知正见。没有证到这个果位的不少,可以说太多了,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初学,说老实话,他还学过几天,没证得,学过几天,我们一无所知,所以我们要跟他学。跟他学,学错了怎么办?世尊有四依法教导我们。四依法,第一个「依法不依人」,老师讲的,佛经上没有这个说法、没听说过这个说法,可以向老师质疑,请老师指教。断疑才能生信,老师要帮助我们破迷开悟。中国古人讲老师是帮我们解惑的,解除迷惑的,传道的。法是经典,经典我们要会辨别。
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经典有伪造的、有假的,那你不就上当了吗?如何鉴别这个经典是真的?老师教我们一个原则,《大藏经》,收入《大藏经》的应当都是可靠的。在从前收入《大藏经》,不是哪个人看到东西好就可以收到《大藏经》,不可以。收入《大藏经》的经典、祖师大德的著作,都要通过当时当代的这些高僧大德他们开会审阅赞同,要经过这一道手续,都是当代高僧大德赞同的,然后呈奏给皇上,皇上批准,帝王批准才能入藏,不是帝王批准不可以入藏,所以最后这一关是帝王。这必须要晓得,不是随随便便的。现在入了民国,没有皇帝了,国家也不管了,所以有些印《大藏经》的人,就把自己敬佩的这些人,甚至於自己的著作,也都入了藏,标准没有了。所以李老师教给我要看古人的。现代民国出版的《大藏经》,虽然是不错,也有些高僧大德在审阅,但是没有过去那么严格,对初学来讲,真正可靠的还是古时候的本子。古时候距离我们最近的是《龙藏》,这是干隆时候编的。给我们这么一个标准。
注解一定要看古人的注解,为什么?古人真的有修有证。清凉大师是证果的人,李长者也是证果的人,这不是普通人。编《华严经纂要》的道霈禅师,也是干隆时候的人,鼓山涌泉寺的方丈,宗教都通,通宗通教,把这个经论会集起来,编成这么一部书,便利於初学。我们今天采取这个本子做学习的底本,同时参考《疏钞》的原文跟《合论》的全文,用它的纲领,这是老师指导我们的一个原则。现代人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