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傧啵皇钦嫦唷!栋闳艟飞辖驳煤茫阜菜邢啵允切橥梗虿灰谛橥嗌先ビ眯模ジ惴直鹬粗鞒源罅耍蘖拷俚纳缆只爻霾蝗ィ驹蚓驮诖说亍�
什么人能出三界?八万四千法门全都修的禅定,我们念佛人还是。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叫念佛三昧。用念佛这个方法去修定,修一心不乱,将来能不能往生?下面那句话,心不颠倒的人往生。这个心颠倒是什么?他妄念又生起来了,那就不能往生。但是心不颠倒是讲临命终那一刹那,那一刹那他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决定得生。所以念佛法门就在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得生,他心不颠倒。我们为什么天天要念?天天念就是防止,怕临终的时候会起妄念,所以天天念,念得很熟,平常功夫就做得很好,临命终时候能够保持,这就决定得生。所以一定要晓得,念佛是为什么?是为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定慧等学,这是念佛人必须要知道的,你修的是什么你自己要清楚,修的是禅定。绝对不是说只有禅宗修禅定,其他都不是,那你就全搞错了。佛法的成就,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总的指导原则,不能错误。
由此可知,一心是多重要。一心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从哪里下手?我们常常讲,从内心深处把对人的对立,把对事的对立、对万物的对立这个念头消掉,和谐、和睦、和平都从这里做起。这个对立的念头不能消除,怎么可能和谐?怎么可能不冲突?起心动念冲突就现前。所以冲突是发生在自己的内心,从内往外发,会跟人冲突,会跟事冲突,会跟天地万物发生冲突。你要不细心去观察你不知道,细心一观察,清清楚楚,这是错误,这不是正确的,自性里头没有冲突,自性具足万德。所有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违背自性,叫习性,「性相近,习相远」,这习性,习性就是冲突。如何我们能够从习性回归到自性,这就对了,这就是走回归之路,佛法里面讲回头是岸。不要随顺习气,随顺习气是造业。
所以一念不觉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识实报庄严土,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可是如果他没有得到圣贤教诲保持这个境界,他会变质,为什么?从一念会生分别。分别是从一念生的。分别是什么?分别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佛法讲心法,你心里头有分别,我们现在讲灵魂,灵魂是分别,还有执著。执著是最糟糕的,执著从哪里来?从分别来的,因为你有分别,有能分别一定会现一个所分别,所分别的是物质,分别是精神,执著就变成物质,物质的世界出现了。物质的世界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物质世界出现了。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宇宙的起源,万法的起源是这么来的。宇宙万法不是真的,决定是假的,这个现相刹那生灭。我们讲刹那时间已经太长了,但是你没有法子想像。你要了解事实真相,为什么?你真的放下了。不了解事实真相,他抓得紧紧的,死都不肯放,这就搞轮回了。放下就是!所以你放下执著,你就成阿罗汉,六道没有了;放下分别,四圣法界没有了;真的把妄想(起心动念)彻底放下,连实报庄严土都没有了,最后那个境界,常寂光净土,大光明藏现前。所以宇宙是一体,在大光明藏里面看到是一体,变到六道轮回,你要觉悟,还是一体。肯定是一体,你就真的是觉悟了,你的爱心生起来了,你会用清净平等真诚的爱心爱一切众生,这就是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大慈大悲。所以大慈大悲是性德,不是外头来的,我们今天发不出来,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必须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护法的工作才能做得圆满。
所以这一条,第四条里面讲「为知世界成坏故,发心护法,谓护持正法」。知世界成坏故,这句话怎么讲?知道这个世间,大乘教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刹那之间成住坏空。成住坏空的时间多长?没有法子说,说不出来。所以我常常引用《仁王经》上的话,因为它可以想像,真的说的时候说不出来。《仁王经》上讲是一秒钟的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那么短的时间,就是那么短的时间里面有成住坏空。知世界成坏是知这个道理。或者我们就用电影放映机,你去观察这个现象,你去思惟这个现象,一张幻灯片打出在银幕上,时间多长?二十四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它已经换了二十四张,每一张的成住坏空,二十四要乘四,这才叫真正了解世界成住坏空。
发心护法,这要知道,首先要发心护自己的法。自己的法是什么?自性。护持自己的真诚心,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只有一个真诚,决定没有虚伪。众生用虚伪心欺骗我,我清楚,我对众生一片真诚。我用真心,他用妄心,为什么?我学佛,我要成佛,我要回头,他不肯回头,依旧迷惑、造业、受报。所以先护持自己,不能先护持别人。有的人妄想(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以为什么?他的慈悲心很重,先度众生,最后再度自己。有没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讲不通。有!《地藏菩萨本愿经》,他不就发愿吗?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告诉诸位,地藏菩萨早就成佛了,成佛之后自己用菩萨的身分来度化众生。你们想想看,地藏菩萨的学生成佛的人有多少?你打开《地藏经》经本来看,前面十方的诸佛都参加地藏法会,那些诸佛都是地藏菩萨的学生,地藏菩萨是真菩萨还是假菩萨?佛示现的!哪有这个道理,学生统统成佛了,现在自己还没有成佛,没这个道理。所以这是鼓励我们要发慈悲心照顾苦难众生,用意在此地。千万不要以为地藏菩萨真没有成佛。
不但地藏菩萨成佛了,你看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是告诉你,你也成佛了,你自己还不知道,给你讲你还不敢当。佛眼睛看到你,真佛,不是假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现在这个叫糊涂佛,是你起了一个妄念,这个妄念没有断掉,念念都是妄念,妄念时间虽然只有很短,你没有法子想像,但是接著第二个还是妄念,第三个又是妄念。所以我们用电影这个比喻大家好懂,电影里面这个画面没有一张相同的,张张都不一样,但是第一张跟下面接著一张你看好像是一样,它有不一样的地方,叫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相似相续,不是真有这个现相,抽象的概念。所以佛跟我们讲真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真的明白了,你在这个世间得大自在,自在随缘,随缘自在。决定没有自己的主张,诸位要知道,自己的主张就在造业。所以要记住普贤菩萨的教导,「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昨天晚上很难得,刘居士给我们做了一个报告,是他自己亲身的经历。他得的是癌症,就是用自己的信心、意念完全治好了。为什么?这些病痛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业障现前。业障也不是真的,觉悟了,业障就没有了,不觉,业障它就会作怪、就会折磨你。关键在觉迷,一觉了之后,整个宇宙都是假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是真的,诸佛如来自性变现的,秽土、刹土唯心所现。所以迷了之后就变成实报土,再要是加上分别,就变成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有分别;如果再加上执著,就变成六道轮回。四圣法界是清净,就是净土,六道轮回是染污,秽土。染污里头有善恶,善是什么?你喜欢,是染污。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叫七情,七情五欲都是染污,这里头有善有恶,善的就现三善道,恶的现三恶道。你全搞清楚了,你才晓得这么一回事情。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觉悟,觉悟了没事!没事这个身体就不留在这个世间,就没有了。那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世间,已经明白、搞清楚了,这个身体要不要无所谓,看到众生这些苦难,身体留在这里帮帮众生,不是为自己。不为自己,你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久是众生的福报,众生有福,多住几年,众生没福,少住几年,与自己毫不相干。自己用这个身体做种种示现,没有一样不是教化众生,没有一样不是给众生带来启示。这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的道理。还是个感应,众生有感,他就有应。
所以护持正法,护自己的正法,把自己正法护好了自然就护了众生,为什么?自他不二,身土不二。诸位念《中峰三时系念》念得很多、都很熟,中峰禅师的开示,「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净土就是此方,此方就是净土」,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两句话就是解释大乘教里面经上常讲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阿弥陀佛是谁?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是哪里?唯心所现,绝不离心性。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要能举一反三。孔老夫子教学,「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夫子就不教了,太笨了,夫子不教了。可是释迦牟尼佛教,释迦牟尼佛不怕麻烦,这就是慈悲。譬如我们一个房间四个角,夫子教学生,这个角你看是直角九十度,你立刻就要想到那三面也是九十度,老夫子就教你。你要问老师,那个角多少度?老师说你太笨了,不教你了。可是释迦牟尼佛慈悲,你再笨,他都教你。
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弥陀是我自性变现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那我面对面的你,你是不是我自性变现的?是,没错。我们现在居住这个房间是不是唯心净土?是的,一点都不错。所以你心净,你变现的境界都清净。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染污,好像人都不善,灾难很多,那是什么?我们自性烦恼变现出来的。这个你要懂,你不能怪人,外头什么事都没有。五千年前老祖宗就教导我们,实际上我想决定不止五千年,我们追溯历史只能追溯到五千年,五千年以上还有五千年,祖祖相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想不通了,行不通了,问题不在外面,在自己。你要好好求自己,不要求外面,你求外面错了。这一定要懂得,要明白这个道理。凡是求自己的,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你求外面解决问题是永远不能解决问题。现在这个世界冲突很多,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开了三十七年,一九七0年代开始举行这些会议,世界愈开愈乱。什么原因?总以为问题在外面,所以它不能解决。如果哪一天他觉悟了,问题在自己本身,全部冲突都化解了。这个道理很深,这是真理。
护持正法是护持自己,自己正样样都正了,自己不正要想别人正,这是做不到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先自身正。正的标准是什么?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这个正的根有了。再落实《感应篇》,再落实《十善业》,根本树立了,你自己正了。能够做到十善业,就是《大学》里面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身修、家齐」,这身修了。《大学》里面这几句话要落实就是这三样东西,《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然后再扩大,就影响一家,一个人身修了,一家就家齐了,一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