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叫‘悼恩来’!”
“你家住在哪里?”
“上海滩!”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造社会主义大厦!”
“你为什么升白旗?”
“不对!这是‘悼旗’!白色象征神圣、纯洁、高尚,白色寄托我们的哀思!”
“审讯”到此,爪牙们再也按捺不住。其中一人打断那青年的话,大骂:“我看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谁知那位青年从容地答:“当然了,到了黄河我还要游过去!”爪牙们张口结舌,气得浑身哆嗦。
这位青年语言的最大特色是出奇不意,令对方无法捉摸。他的最后一句话,更使敌人胆战心惊,不得不认输。
有一班文武官员正在看《七擒孟获》的川剧。
一个武官道:“想不到,孟子的后代孟获居然如此野蛮。”众人听了,不禁掩口而笑。
哪知一个文官接口说道:“仁兄所见极是,还是孔夫子的后代孔明强一些。”
这位文官的话对那个武官的“搞错后代”进行了极富幽默感的讽刺。为了论辩的最后胜利,不妨装得浅薄一点,让论敌自认为得计,而最后令其丑态百出。记住列宁的一句话:
“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141。柔化锋芒以弱制强
——以柔克刚术
在论辩中,面对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的强敌,应避开不利条件下的正面冲突,巧于周旋,见机行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柔克刚,折服对手。这就是论辩中的以柔克刚诡辩术。
“柔”相对“刚”而言,有其独到之处。刚强之物,形可碎而不可变,坚而不韧,强而易脆。而柔软之物,随势变形,柔而耐长久,软而有韧性。在论辩中,有时避强守柔,看似怯弱,实为克刚之术。“文化大革命”中,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前,江青拿着参加会议人员的名单,阴阳怪气地问:“哪一位是田维新同志呵?”“我就是。”田维新回答。
“你是哪里人啊?”江青又问。
“山东省东阿(e)县人。”田维新又答。
“什么东阿(e),明明是东阿(a)嘛!我也是山东人,你休想糊弄我。”江青显得盛气凌人。
田维新不慌不忙地说:“我们那儿祖祖辈辈都这么叫,我是尊祖随俗。江青同志您虽然是山东人,但由于在外谋事早,所以山东的民俗风情不一定全了解。”
江青自知理屈,又不肯认输;“那是方言。”田维新答道:“也许是。”江青还不算完,又抖着名单,慢条斯理,阴阳怪气地说:“田维新同志呀,你的名字可不大好。维新者,维新派也,是属于康有为的一伙嘛。你的这名字可得改一改,依我看就改成田维华吧。”
田维新同志听了,不依从也不求饶,笑着说:“我的这名字是小时候父母起的。他们当时不知道什么是维新派,再说,我这个维新,还有一番新意。我是支持新生事物,维护新生事物。”
田维新这么一说,江青也就哑口无言了。
江青不学无术,却又不懂装懂,盛气凌人。但由于她的特殊地位,有些反驳她的话不能直说,又不能不说。田维新采用了以柔克刚诡辩术,纠正了她念的错别字,既坚持了原则,又为她开脱几句。说她念错了是因为早年就外出谋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江青称“东阿(e)”是方言后,田维新也就适可而止了。
然而江青“左”得出奇,扣帽子、打棍子,随便给别人改名字,断定田维新是维新派,“是康有为的一伙”。田维新柔中带刚地用江青常用的“支持新生事物,维护新生事物”来回敬她,致使她哑口无言。约翰先生下班回到家里,发现他的妻子正在收拾行李。“你在干什么?”他问。
“我再也呆不下去了,”她喊到。一年到头,老是争吵不休,我要离开这个家!”
约翰困惑地站在那儿,望着他的妻子提着皮箱走出门去。忽然,他冲出房间,从架上抓起一只皮箱,也冲向门外,对着正在远去的妻子喊道:“等一等,亲爱的,我也呆不下去了,我和你一起走!”怒气冲天的妻子听到丈夫这句既好笑又充满对自己爱意与歉意的话,像一只充满了气的皮球被扎了一个洞一样,慢慢地消气了。聪明的约翰以柔制刚,以谐息怒,取得极好的效果。在论辩中运用以柔克刚诡辩术,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柔化反击锋芒,使之外柔内刚。在论辩中,不能感情用事,要处变不惊,受辱不怒,沉着应付。
二是,在软磨硬缠中,寻找突破口。以柔克刚并不是只靠一次交锋便可取胜的,而往往要在磨和缠中寻找突破口,这就需要时间,需要一定的过程。综上所述,可见,以柔克刚诡辩术适用于当对方处于强大的主动地位,自己处于被动的弱小地位的论辩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避免正面冲突,作暂时的退却和忍让,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加以利用,以弱制强,以柔克刚,取得论辩的胜利。总之以柔克刚诡辩术是论辩中的软兵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142。言此意彼藏而不露
——暗渡陈仓术
“暗渡陈仓”这一成语已为人们所熟悉。后来,它多被用来表示“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进行活动”的意思。
暗渡陈仓诡辩术,是指在诡辩中制造假象蒙骗对方,而达到的是另一种目的的诡辩技巧。
有一次俄罗斯著名马戏丑角演员杜罗夫举行观摩演出,幕间休息时,一个傲慢的观众走到他面前,讥讽地问道:
“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作为马戏班中的丑角,是不是只要生来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就会受到观众欢迎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悠闲地回答:“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脸蛋儿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傲慢的观众本意想污辱一番杜罗夫,没想到却被杜罗夫轻易地接过话题,乘机发挥一番,结果反落个咎由自取。
运用暗渡陈仓诡辩术,必须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技巧:一是,要制造假象,用以蒙骗对方,其假象要逼真,用于牵制对方的思维。
二是,“渡”要巧妙,要把自己的观点悄悄地渗入对方的思维领域,使其逐渐地明白真正目的,而最后又无法悔改。
三是,表明自己的观点时,可以委婉含蓄一些,甚至不说明,只是意在不言中,让对方自己去领会。
父亲送儿子去寄宿学校,对老师说:
“如果这孩子不守规矩,您就用鞭子好好教训他吧,如果他和您闹别扭,就请告诉我,我会亲自揍他。他每星期会得到一先令的零花钱,如果他多花了,请告诉我,我就一个子儿也不给他了。”
显然,这一席话听起来很粗暴,但它的真正效果却是让教师对这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怜爱。
当父亲冷冷地说:“杰克,再见!”孩子战战兢兢地回答:“爸爸,再见!”时,老师觉得自己如果再对孩子不客气的话,简直是太不近人情了。父亲没有说让老师如何照顾自己的儿子,而是采取另一种对策向老师表达这种心情。最后我们才明白,父亲那顿训斥是一个假象,目的是能让孩子得到教师的怜悯。
有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位姑娘。一天,他又来到了姑娘家,两人在火炉边烤火。最后,他说道:
“你的火炉跟我妈的火炉一模一样。”
“是吗?”姑娘漫不经心地应道,她还以为是小伙子随便说的一句话。“你觉得在我家的炉子上,你也能烘出同样的碎肉馅饼吗?”他又问道。姑娘愣了一下,顿时悟出这句话所“暗示”的意义。她欢悦地答道:“我可以去试一试呀!”
由此可见,暗渡陈仓诡辩术的特点是:藏而不露、出奇制胜;表面上不露声色,但却在暗中紧张地思考对策;言此而意彼,巧用奇兵制胜。143。八方设卡堵绝退路
——关门打狗术
关门打狗诡辩术,就是根据论辩主旨的需要,设置若干问题,引诱对手作答,让他把话说死,堵绝其可能狡辩的退路,然后一举进攻,置论敌于绝境的诡辩技巧。
某医院院长家彩电被盗,侦察人员通过现场勘察,发现本院电工王某在院长家放彩电的柜子上留下了一个指纹,于是王某被列为重大嫌疑对象。怎样才能弄清王某是否是案犯?预审员于是找来王某。问:“最近你到过院长家去吗?”
答:“最近我没有到过院长家里。”
问:“真的没有到过吗?”
答:“真的没有到过。”
问:“最近你到医院上班吗?”
答:“最近我请了半个月的假,连医院的大门都没有进过。”问:“那好,我们昨天到医院院长家里,在他家放彩电的柜子上发现了你的指纹(出示证据)。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某神色立即紧张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终于无可奈何地交待了自己的罪行。
预审员成功地撬开了王某嘴巴,得力于较好地运用了关门打狗诡辩术。预审员根据论辩主旨的需要,即弄清王某是不是盗窃彩电的贼,首先采取了设问的方法,提出了三个问题,目的在于证实王某是否到过院长家。而且这三个问题中使用了“最近”这个比较宽泛的时间概念,这样就堵住了王某可能会以案发前或案发后到过院长家而留下了指纹的狡辩。他既承认了最近没有到过院长家,连医院也未去过,这就没有了退路。这是先“关门”,尔后再“打狗”。
随即,预审员在此基础上突然发起了进攻:“你在院长家放彩电的柜子上留下了指纹,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问使王某猝不及防,退路已断,只有缴械投降了。设想一下,如果预审员不是先“关门”,而是先进攻,一开始就指出“你在院长家的彩电柜子上留下了指纹”,王某可能会说“那是我以前给院长修彩电时留下的”,甚至会反问“有指纹就是盗窃犯吗”?此案就很难取得突破。
现在,他已先说了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到过院长家,已把话说死了,但却有了他的指纹,他就无法解释了。
“关门”即是八方设卡,断其退路。
“关门”可采用层层设问来达到目的。设问要有连贯性、系统性。连贯性是指发问衔接,一环紧扣一环,形成有机的链条。系统性是指设置的问题具有循序渐进性,后一问题是前一问题的相关和深入,承上启下,步步相因,互相制约,浑然一体。把门关得严严实实,就能堵绝论敌的退路,使之丧失狡辩的余地。
“打狗”所用的材料必须与论敌的答话构成矛盾,或者用论敌的后语与前言构成矛盾,或者利用论敌的行为与其言语构成矛盾,或者利用公认的事理与其活语构成矛盾。由于对方的答话已堵住了自己的退路,因此,矛盾一揭示,对方便无反击之力了。
另外,所用的材料要真实可靠,不能有一丝虚假,否则便会让对方有可乘之机,从而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144。言辞锋利寸土不让
——针锋相对术
针锋相对诡辩术,顾名思义,就是当论敌言辞锋利时,我方的言辞更锋利;论敌有气势,我更有气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针尖对麦芒”。19世纪德国政治家俾斯麦,一次在圣彼得堡参加舞会,他频频赞美身边的舞伴,说她美若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