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文化。楚国还向长江下游的吴、越等国开拓,对中国南方地区各古代民族
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齐国 春秋首霸齐国的始祖是吕尚。吕尚姜姓,被周文王尊奉为师,
因灭商功著而封于齐,有太公之称。吕尚之女邑姜是武王的正妻,生成王和
晋国始封者叔虞。成王封吕尚为齐侯,有征伐有罪诸侯的权力。厉王时,齐
献公迁都临菑(今山东淄博市),在胶东半岛富腴的滨海平原上,从事农耕、
渔业、制盐业和工商业。社会政治也较为先进。首邑临菑是当时中国较早发
展的都市。公元前685~前643年,齐桓公在位。他任用管仲为相,一方面
“作内政以寄军令”,改革国政,将全国分为21乡,其中有15个士乡,6
个工商乡。士乡即为农乡,以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
为一乡,五乡为一军。平时,农夫耕田,士食田;战时农夫当兵,士当甲士
和小军方。每家出一人,五人为伍,伍有轨长;五十人为小戎,小戎有里有
司;二百人为卒,卒有连长;二千人为旅,旅有乡良人;五旅一万人为一军,
一国有三军。而工商则专心本业,免服兵役。士经过三次审选,可为“上卿
之赞”。管仲还以土地的好坏,分等定赋税的轻重;主张适当征发力役,禁
止掠夺家畜;规定了以军器和金属赎罪的办法;设盐官、铁官发展盐铁生产;
铸造和管理货币,以调剂物价。几年之间,国力大振,齐桓公七年(公元前
679年)开始称霸华夏,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另一方面,齐国又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命名诸侯对东周王室盟誓,
协同防御戎、狄等游牧民族。齐桓公曾率师驱狄,助卫复国,获得诸夏的尊
崇。公元前656年,桓公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8国伐楚,
楚成王派人媾和。这是春秋时期黄河流域诸夏第一次联合抗楚,暂时压抑了
长江流域楚文化的向北扩展。
齐国“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史记·齐太公世家》),挟天子
以令诸侯的行为,客观上捍卫了中原诸夏的农耕经济,保卫了华夏礼仪文
化,维系着诸侯之间的盟誓信约,这种“一匡天下”的霸业,百余年后还受
到孔子的称赞:“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袵矣!”(《语论·宪问》)管仲和
桓公死后,齐国衰落;楚国势力又北进黄河流域,与继霸的晋国争霸中原。
… Page 99…
③晋国 继齐而霸的晋国,地处汾河流域,原是戎狄的游牧地区。周成
王封同母弟叔虞于此为唐侯,却不按鲁、卫等农业地区那样分配耕地,而是
按戎狄习俗,分配牧地。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东周初,晋献公建都绛(今
山西省曲沃西南),兼并统一了汾河流域,并占有黄河南岸,形成一个比较
集中的强国。晋献公对屡犯边境的骊戎,一面以兵力驱迫,一面又娶骊女为
妾。从而在“政平民阜,财用不匮”基础上,使晋国成为汾河间唯一大侯,
曲沃亦继临菑成为中国早期的都市。
公元前636年,被放逐19年的晋文公继位,君臣齐心协力,整顿国政。
文公即位初,东周襄王被王子带所攻,文公出兵勤王,开始号召诸侯“尊周”。
公元前632年,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在卫地城濮(今山东省鄄
城县西南濮城集)大败楚军,从此晋国成为华夏霸主。
晋国先后兼灭境内的戎狄,还灭了20余个同姓和异姓国。
同时,又以“奖王室,毋相害”为号召,扩大领地和实力。当晋国与楚
国争霸中原之时,秦国常助楚攻晋,因此晋国也常与秦国发生战争。后来,
吴国强大,与晋国在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争霸,晋国并未占到优势。于
是,晋国的势力下降,并逐步分为日后的韩、赵、魏三国,所谓纠合诸侯,
“尊王攘夷”的春秋霸业,实际上也就不存在了。
④秦国 秦国地处关中,“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史
记·货殖列传》)平王东迁时,封秦襄公为诸侯,襄公之子文公击退犬戎,
占有歧山以西地区。秦德公时建都雍(今陕西省凤翔),占有今陕西省中部
和甘肃省的东南端。公元前659~前621年间,秦穆公在位,任用谋臣百里
奚、蹇叔、由余等人,复修明内政,奖励生产,国力愈富,“兼国十二,开
地千里”。 (《韩非子·十过篇》)公元前624年的秦晋之战,秦军大破晋
兵,秦穆公成为西戎霸主。
秦穆公虽然称霸,但仍被中原华夏视为戎狄,阻挠其东进参与盟会。于
是,秦国不得不向陇西和巴蜀发展。秦国与当时的翟■、义渠、乌氏、朐衍、
大荔等西戎和羌人密切交往,互相发展,一方面以华夏的西北屏障,保卫着
华夏西部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汲取西戎和羌人的某些政治制度和社会文
化;特别是,秦占有了西周故地,安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对西戎和羌
人不稳定的游猎、游牧生活,具有很大的吸附力量。秦国的农业文化也对西
戎和羌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⑤吴国 传说吴国始祖是周太王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继承权给季
历,出奔到梅里 (今江苏省无锡县东南),在当地人民的归附和拥戴下,断
发文身,相继任君长,立国号为吴,占有今江苏省大部分,安徽省和浙江省
的一部分,建都吴(今江苏省吴县)。吴国先是楚的属国,吴君寿梦时力量
逐渐强大。公元前584年,晋国派人带战车到吴,教吴人学习射、御和战车
阵法,以从侧面攻击楚国。吴国与晋国的交往,不仅促进了吴国的兴起,加
入争霸行列;而且也使华夏礼仪文化,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扩展至长江
… Page 100…
下游的东南沿海。
吴国原先和楚国的密切关系,使由东周入楚的华夏礼仪文化,早就传入
长江下游,公元前544年,寿梦之子季札,聘问鲁、齐、郑、卫、晋等中原
各诸侯国时,表现出吴国已有极高的礼仪文化。长江下游优越的自然和地理
条件,既适宜农耕,又有着渔盐水利之便。《吴越春秋》还记,公元前6世
纪初,吴国已掌握了较先进的冶铁技术,招致许多“天下之喜游子弟”,前
来开发“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山五湖之利”,首邑吴也是当时“江东一
都会”。 (《史记·货殖列传》)
吴国阖闾任用楚国伍子胥为谋臣,以军事家孙武为大将军,大举进楚,
五战五胜,遂成霸主。阖闾又北上兼并徐淮一带的小国,与齐国争夺对鲁国
的支配权。楚国帮助越君允常称王,与阖闾互攻不休。允常死,勾践继位,
阖闾发兵攻越,败于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阖闾受伤致死。吴王夫差即
位,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于夫椒 (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然后,夫差
一心北上争霸,于公元前482年率大军到黄池会盟诸侯,与晋国争当霸主。
越王勾践乘虚攻入吴都。夫差回国向越国求和,公元前473年,终被越国所
灭。但是,夫差为了北上争霸,掘深沟北连沂水,西接济水,沟通了长江和
淮河两大水系,为中国古代南北水上交通,开创了不朽的基业。
⑥越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先禹之苗裔,而夏后
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披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
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国阖闾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
少康庶子无余时,建都会稽,即今浙江省绍兴市。经过卧薪尝胆、刻苦图强
扩展后的越国疆域,大抵占今江苏省北部的运河以东、江苏省南部、安徽省
南部、江西省东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
越国原来比吴国落后,也曾是楚国的属国。因为晋国助吴攻楚,楚国便
让当时著名的才士文种和范蠡,帮助越国允常称王,致使吴越仇怨不休,攻
战不息。勾践继位后,任用文种、范蠡等人整顿国政,经过十年生聚,十年
教训,终使国力由弱转强,并于公元前473年一战灭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
北渡江淮,又进至徐 (今山东省滕县),会齐、晋等诸侯共尊周天子,遂号
称霸主。勾践知道楚国不会让越国强盛,范蠡也明白勾践不会信任楚人。后
来,文种被勾践杀死,范蠡先已带着财宝浮海到齐国行商。战国时,楚威王
攻越,取浙江以西的土地。公元前222年,秦使大将王翦平定江南,越君降
秦,以其地为会稽郡。
纵观春秋时期近300年间,大小诸侯打着“尊王”的号召,所发动的争
霸战争,频使人民受难。据《春秋》所记,这些战争中言“伐”的212次,
言“侵”的60次,言“围”的44次,言“入”的27次,言“战”的23次,
言“取师”的3次,言“进”的2次,言“袭”的1次;言“取”、言“灭”
… Page 101…
①
的不可胜数 。所以,中国历史上曾有“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章句
下》)之说。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当时所经历
的剧烈的政治变革。
(2)政治制度的演变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变革,主要有以下的情况。
①税亩制的出现 鲁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
将农民耕种公田,以公田所产作为诸侯领主财源的旧制,改为诸侯领主向有
田者按亩收税。这样,私田也就随着公田的废除而失去意义,形成了允许土
地兼并,占地多者逐渐成为地主的税亩制。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度
的重大变革。
②庄园制的变化 大诸侯、大领主领地的扩大,并将土地赐其左右,便
出现了邑县,如孔子所说“十室之邑”。邑是原来的庄园,县是包括几个邑
的一种行政区划。称作邑的庄园内住着诸侯领主及其家属、左右;还有从事
耕作的农民、工匠等劳动者,及个体生产者。大诸侯的首邑如临淄、曲沃和
江南的吴等,都逐步成为中国早期的都市。庄园原为单级管理,后发展为层
叠式的行政管理。如齐国的县、乡、卒、邑;晋国的郡、县、邑;楚国的县、
邑等。这就势必赋予邑、县、郡各级大夫的较大权力,促使西周初期分封制
的崩溃。
③世卿、家臣和养士的盛行 春秋时期,诸侯国君的权力,逐步转移到
大夫手中。这些有权的大夫世代相袭,他们对诸侯来说,乃是把持国政的世
卿。世卿又在自己家内养士作为家臣。不过家臣并非世袭。春秋时期,诸侯
国内盛行世卿制,世卿家内却盛行家臣制。卿大夫家内的家臣多由士来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