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四军征战实录-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条路,我自当确保你们安全。”他见叶挺露出疑虑目光,便把胸脯一挺,“我以政治人格
担保!”
    叶挺一惊:“用政治人格担保?你不是有意稳住我吧?”
    “咳,你放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顾祝同满脸真诚。
    “好,墨公,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叶挺话题一转,“另外,我此次来还得要些
开拔费、弹药、粮食。”说着,拿出一份《申请军需补给报告》放在顾祝同面前。
    顾祝同想起叶挺每次来,不是要经费就是要子弹,便笑道:“希夷,我看你不是军长,
倒成了后勤部长了。”话一出口,他又有些后悔。他知道叶、项之间的矛盾,叶是有职无
权。但由于叶挺不愿在他面前诉苦,他也就不便言明罢了。
    顾祝同扫了一眼申请报告,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职军每月经费请增至17万元,米贴费增至5万元,并请批准加发医院经费2万
元,修械所及兵站经费1万元,共计25万元。
    “希夷,眼下国共磨擦日趋严重,拨给新四军一枪一弹都得报告委座,徇不得私情。”
顾祝同严肃地说,“我私下给你增拨2万元开拔费。听我一句劝告,赶快走吧,走得越远越
好。”
    不难看出,顾祝同的心情十分复杂。此刻,他想起了进剿皖南新四军总指挥上官云相所
报告的徽州会议情况:
    与会人员均为师以上军官。剿匪具体安排已定,会后即付诸行动。各路将领宣誓,牢记
委座旨训:一网打尽,生擒叶、项。
    “一网打尽,生擒叶、项。”顾祝同望着叶挺远去的背影,一言未发。
    清晨,项英带着满脸倦容,疲惫地点燃了一支烟。这一夜,他几乎没合眼。想起那“训
令”般的电文,一丝寒意又袭上心头。他隐隐地感到,离开了皖南,放弃了南进,他就会永
远地离开历史舞台。
    他曾不断地反省过自我。他知道,他曾有过并且现在尚存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威严和自
信,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历史的地位和权力。
    他1920年参加革命,1922年入党。在北阀战争开始3年之前,就率领工人武装跟北洋
军阀吴佩孚、肖耀南较量过。在党内哪个比他的军事斗争历史更早更长?
    他担任过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在中
国工人运动方面,他位尊至极。他担任过江苏省委书记、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
国工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在党内历任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苏区
中央局代理书记……
    在项英看来,党、政、军、工、农,哪一行他都干过,哪一行他都颇具经验。然而,他
的历史地位和权力已经和正在发生动摇。
    他想起一个月前那封发自中央书记处的电报:
    一、同意叶过江后,以叶挺为华中新四军、八
    路军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过江之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并决定以胡服为
政委。叶、陈、胡统一指挥所有陇海路以南之新四军、八路军。
    二、对外交涉,仍以新四军军部名义。
    三、项英同志在皖南部队移动事宜就绪后,经
    重庆来延安参加七大。
    人事变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微妙而又十分敏感的事情。
    他十分清楚,东南局、新四军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随着皖南部队的撤离,他将永远从
政治舞台上消失。他感到委屈,感到愤慨。
    “经重庆来延安参加七大”,鬼知道,这七大会在什么年月才能召开。即使召开了又怎
样?
    伟大抱负搁浅,崇高权力丧失。对于项英来说,无疑是一种永远灰暗的无期徒刑。
    在人类所有力量之中,恐怕要数求生的力量最为无穷。此刻,项英心中的阵阵寒意,已
被一种求生的力量所驱散。求得政治生命的存活,眼下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如何选择北移的
路线上了。
    他在中央来电的右上角批示:
    项已阅。请国平、子昆传阅。明日召开军分会,讨论北移路线。
    1940年12月27日
    叶挺端坐在办公椅上,凝视着对面墙上挂着的一幅挂轴:
    正直之姿,刚毅之色;
    琴心剑胆,慧眼柔肠。
    下面一行小字:
    愿与希夷共勉,书于民国28年仲秋。
    这是顾祝同送给他的。
    “唉,”叶挺长叹了一口气,“慧眼柔肠,这也许是遗传吧。”他想起了自己的幼年。
他的祖父叶沛霖,父亲叶承恩极端重视他的道德教育。规范教材就是一本《崔氏家传座右
铭》,基本教义就是:“休论人之短,莫夸己之长,施恩不望报,受惠慎勿忘,隐心而后
动,谤议庸何伤,虚荣不足慕,古诫勿违抗。”这种幼年教诲犹如刻字在石,终身不忘。它
们滋生出他的许多优长,也孕育了他性格的悲剧。
    叶挺的目光又移向挂轴,心中在想:顾祝同,但愿你能有正直之姿。
    “报告,”秘书走了进来,怯生生地望着叶挺,终于说出了叶挺不愿听又不得不听的
话,“项副军长指示,请您列席明日的军分会会议。”
    “列席”这个字眼,不止一次地深深刺痛着叶挺那根敏感的神经。军长列席会议!这有
什么错?不错,他是军长,但是,他不是党员。这支钢铁军队从它初创时起,就有了一个钢
铁的纪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不错,项英是副军长,但
是,他是党员,是党的军分会书记。党的军分会会议,非党员只能列席。这怪谁呢?
    但是,叶挺确实感到不痛快。项英就是党吗?叶挺总觉得项英的许多主张与中央背道而
驰,他,一个脱党已经13年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云岭远离中央,应该说机要科是联结中央与军部的纽带。然而,尽管机要科近在咫尺,
一个国民党任命的军长却不能涉足半步。他不能去看一看用叶、项名义向中央发了哪些电
报,也不能查一查,中央对新四军的工作有哪些批评和指示。他没有独自发过一份电报,也
没有独自收到过一份电报,他不知哪些应该看的他没有看,也不知道中央听到的是否是他的
真正声音。项英有时也同他谈中央的指示,但他弄不清其中有几分是中央的精神,有几分是
项英的本意。
    项英非但不尊重、不信任叶挺,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上也疏远叶挺。项英开始同叶挺一起
吃小灶,不久项英跑到大食堂吃饭,丢下叶挺一人吃小灶。军部的干部也有意无意疏远叶挺。
    军部有没有他,一切工作照常进行。除了亲临战场指挥作战外,他变得可有可无。在
项、袁、周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却有大量时间骑马、照像、看书、养狗、陪夫人散步。
    按着项英的旨意,原和叶挺紧靠在一起的参谋处,移到了项英住处。一次,叶挺饭后散
步路过参谋处门口,从里面传出项英的声音:“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实际上就是延
安与蒋介石搞统一战线,军部与三战区搞统一战线,我与叶挺搞统一战线,团结他一起抗
日……”项英的这套统战理论深深地刺痛了叶挺的心。叶挺忽觉一阵眩晕,他感到压抑、苦
恼、委屈、痛苦。
    于是,岩浆终于喷发。于是,也就有了如前所述的叶军长辞职的历史一幕……
    往事如昨,虽几多怨怒,叶挺此刻不再去想。他知道,此刻新四军已危在旦夕,身为一
军之长,还是要在军分会会议上作最后的努力。
    1940年12月28日。
    上午8时,项英来到会场,人已到齐了。
    这两天,他是在迷茫、绝望中挣扎过来的。但是,他毕竟是挣扎过来了。他意识到新四
军危险重重,更意识到自己的权力、荣誉将丧失殆尽,他怀着一线希望走进了会议室。人们
见他步履沉重,满脸怅惘忧虑,不禁投以同情的目光。
    项英像被人窥见到内心深处的秘密一样,勉强笑了笑说:“现在开会,同志们,中央的
电报大家已经传阅了。我认为,中央的批评非常及时,非常中肯。今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
到底选择哪条北移路线。”
    这个问题近二、三个月来,成了军部领导开会的保留项目。每每讨论起这个问题,总是
各说各的,常常弄得不欢而散。然而今天不一样,中央已经提出严厉的批评,况且距蒋介石
规定的北移期限仅剩3天。
    “先请叶军长发言。”项英以尊重的口吻发出了邀请。
    叶挺没有反应,端坐在椅子上,挺拔的身躯犹如松柏,严峻的脸上毫无表情。
    项英见状,十分不悦。但考虑到这次会议重要,需要有个良好、和谐的气氛,不宜一开
局就僵住,便强忍住火气,转过身来对袁国平说:“看来军长正在思考,国平,你先说说
吧。”
    “唉,”袁国平长叹一声,“蒋介石、顾祝同逼我们直接北渡,想借日军之手将我们消
灭。走其它路线,他们又以违抗命令为由向我们开火。怎么办呢?我想还是分批偷渡,能走
多少走多少。”听起来袁国平的话悲观至极。
    “这是下下策,”项英有些着急,“要能走早走了。”
    “那为什么不走!”叶挺已按压不住满腔愤慨,大声说道,“早一、二个月就在铜陵、
繁昌勘察好地形,筹集了船只,选好了渡口,完全有把握渡过去,为什么不走?现在,日军
的舰艇游弋江中,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我反复考虑,北移路线以向东为最佳路线。”
    “蒋介石已下令,不准我们向东,”项英恢复了以往的神气,口气柔中有刚,“如果我
们硬要走,他们可以借口我们抗命打我们,况且苏南日寇正在扫荡。”
    看来,会议不到30分钟就进入了“临战状态”。为避免像以往那样毫无结果,不欢而
散,周子昆站了起来,以平静的口吻向作战科长说道:“志高,这几天敌情有什么变化?”
他想把话题暂时引开。
    李志高正在考虑自己的想法,冷不防政治部主任点了名,便仓促地说道:“敌情方面没
有什么变化,大家知道,北面是鬼子,东面有25师和108师,南面茂林、三溪、旌德一带
未发现敌情,只有40师一个营兵力在星潭。”
    “那就走这条路,”项英腾的站了起来,大声喊道。这声音仿佛充满希望,听起来就像
一个久久跋涉在浩瀚沙漠的人,突然找到甘泉一样,兴奋中挟带着疯狂。
    看到周围的人那种惊诧的目光,项英自觉过于失态,便点燃一支烟,以稍稍平静一下难
以平静的心情。
    他继续说道:“志高的话倒是提醒了我们。既然向东不让走,向北不能走,那么我们就
应该向南走。”
    “向南,向南!”项英如同受到电击一样,浑身在颤抖。两天来压在心头的愁云顿时消
失。灵感竟是在绝望中产生的,这灵感如果发展、扩大,就会变成希望,就会成为现实。
    灵感,是长期思索的结果,是长期积淀的能量喷发。
    “同志们,向南走,向南绕道茂林、三溪、旌德,向苏南转移。”项英坚定地说着,出
现这种念头,连他自己也觉得过分突然。
    “这条路重庆、延安都不同意。”周子昆平静地提醒着项英。
    “向南,这条路线我们曾经研究过。”项英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