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地皇后”,建年号“神册”,立子倍为皇太子,从而宣告了契丹奴隶制国家的诞生和世袭皇权的确立。此后的契丹皇帝即由阿保机一家世代传袭,选举可汗的“柴册仪”,只是作为一种传统的仪式而保存下来。在皇帝的周围,相应地形成了一个统治机构。阿保机的亲信曷鲁在平乱后,任为迭刺部夷离堇,支持阿保机建国称帝,建国后任为于越。九二一年,又“正班爵”,规定了各级官员的不同等级。
部落居民的地区性统治 遥辇氏八部以迭刺部为核心的五部和以乙室部为核心的三部,原来分别组成两个部落集团,称“北府”、“南府”。阿保机取代遥辇后,以八部以外的后族萧氏(审密)“世为北府宰相”,统治北府五部。阿保机建国称帝后,于九二一年,以皇弟苏为南府宰相,统治乙室等三部。各部落又各规定了固定的“镇驻”地区。这就进一步摧毁了氏族部落的旧制度,形成为以北南府以外的后族和皇族贵族直接进行的地区性的统治。各部夷离堇改称“令稳”,成为北、南府宰相统治下的一级官员。
被掳掠和被征服的北边渔猎、游牧部落居民,分编为隶属于契丹八部的部落,在北南府宰相统治下,由契丹国家任命“节度使”,对他们进行统治。
军队和卫军 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契丹军队已不再是氏族部落的军兵,而成为贵族对外掠夺,对内镇压奴隶的工具。在皇帝左右,设有以腹心部为核心的“宫卫骑军”,“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实际上是皇室贵族的特殊的警卫队。各地区有贵族将领统率的州县部族军,有兵事,“传檄而集”。
造文字 契丹原无文字,刻木契记事。神册五年(九二○年)正月,阿保机从侄鲁不古和突吕不受命依仿汉字偏旁,制契丹大字。九月,大字制成,颁行。此后,阿保机弟迭刺习回鹘语文,又制契丹小字,数少而连贯。
定法律 九二一年,阿保机告侍臣说:“国家事务,大小不一,法度不明,何从治理。”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契丹统治下的汉人仍依汉律。突吕不受命撰“决狱法”,成为契丹最早的一部基本法典。法律的规定,巩固了契丹奴隶主国家的统治。在这同时,设置了决狱的法官“夷离毕”。
建都城 史称耶律释鲁为于越时“始置城邑”,大抵只是处置俘虏奴隶的寨堡。九一八年,阿保机在潢河沿岸契丹故地“城西楼为皇都”(契丹以东向为尚,皇室居地称西楼)。据《辽史·康默记传》记载,阿保机在蓟州俘掳的汉人康默记,董理建都城的工役,一百天而完工。这当是仿照汉人城邑建造的不大的城。九二六年,又在此基础上,扩建城郭,建筑宫殿寺庙。据《贾师训墓志》说:后唐使臣贾去疑,被留在契丹,营建都城。阿保机建皇都,显然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后来,辽太宗耶律德光时,皇都称上京,成为城墙高二丈,幅员广二十七里的大城。北魏以来,潢河流域一直是拓拔、契丹人的渔猎畜牧之所。都城的营建,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阿保机时代,契丹奴隶主的国家还只是粗具规模,但它的建立无疑是契丹族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件。契丹的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对邻族的侵掠
作为阶级压迫机关的国家,是社会阶级形成的必然结果,它的建成又反转来加强了奴隶制度的统治和发展。阿保机建国后,随即展开对周邻各族的更大规模的侵掠,扩展地域,掳掠奴隶。
南侵中原 九○七年,阿保机取代遥辇,唐朱全忠也恰在这年推翻唐朝建立梁国(后梁)。九○八年,晋王李存勗与后梁作战,河北州县渐为晋有。阿保机建国后,九一六年八月,南侵朔州(《旧五代史》作蔚州),擒晋振武节度使李嗣本。乘胜而东,侵掠蔚、新、武、妫、儒五州。自代北至河曲,越阴山,都为契丹占有。九一七年二月,晋新州副将卢文进来降。三月,契丹兵进攻幽州,大破晋周德威军。九二一年,晋新州防御使王郁以所部兵降契舟。阿保机率大军入居庸关,分兵侵掠檀、顺、安远、三河、良乡、望都、潞、满城、遂城等十余城,俘掠大批居民而还。皇子倍与王郁侵定州,被晋李存勗、李嗣昭部战败。九二三年,晋李存勗灭梁,建立唐国(后唐)。阿保机还军,以次子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继续南侵。次年,德光略地蓟北,占领平州,攻幽州,拔曲阳,侵占了唐的大片地区。
侵掠西北诸族 九一六年七月,阿保机侵掠突厥、吐浑、党项、沙陀诸部,俘虏各部酋长及民户万五千六百,驼马牛羊无数。九二四年,阿保机及大元帅德光大举西征吐浑、党项、阻卜(鞑靼)诸部。九月,至古回鹘城(鄂尔浑河畔、哈剌巴刺哈孙)刻石纪功。十月,越流沙,拔浮图城,征服西北诸部。十一月,捕获甘州回鹘都督毕离遏。九二五年四月,甘州回鹘乌主可汗遣使“贡谢”。契丹的政治势力由此西达甘州、西北至鄂尔浑河。
灭渤海建东丹国 渤海原是居粟末水(松花江)的部落,有较高的文化。唐高宗时,徙居营州,邻近契丹。武后时,契丹李尽忠反唐,渤海部又东奔挹娄故地东牟山,酋长大祚荣建国自立,称震国王。七一二年,唐睿宗封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后世遂号渤海。唐玄宗时,大祚荣子大武艺(武王)继位,征黑水部,扩大疆土,建元仁安,成东北方强国。大武艺死后,子大钦茂(文王)继位,经常派遣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制度,并遣使抄录史书、字书和诗文。渤海使用汉字,形成以唐文化为基础的渤海文化。大仁秀(宣王)进一步扩展领域。西与契丹为邻,南与新罗的泥河为界,东尽于海(今日本海),设率宾府。渤海这时确立封建制度,达到全盛时期。渤海人民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贡献。此后,文化极盛,武力渐衰。
九二五年冬,阿保机领兵东征渤海。阿保机皇后述律氏,太子倍,次子德光等随行。蓟州汉人韩知古、康默记、幽州汉人韩延徽等统卒汉军出征。阿保机赦免安端后,又任为惕隐,也随同作战。在契丹方面显然已集中了它的全部军事主力。但渤海此时处在大諲譔统治下,却日渐衰弱,远不是契丹的对手。十二月,契丹兵围扶余,天赞五年(九二六年)正月,占领扶余城,杀渤海守将,进围渤海忽汗城。諲譔率僚属三百余人出降。阿保机进驻忽汗城,轻而易举地灭了渤海。阿保机改渤海为东丹国,封太子倍为东丹王,统治新占领的渤海旧地。
九二六年七月,辽太祖阿保机灭渤海后,死在扶余府。辽太祖死,皇后述律氏月理朵称制,摄军国事。九二七年十一月,掌握兵马大权的大元帅耶律德光在述律后支持下,继皇帝位(辽太宗)。契丹国家的统治制度和统治领域在辽太宗时才进一步确定下来。
三、辽太宗的继续南侵和人民的反抗
阿保机死后,契丹皇族内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倾向。皇子耶律倍是汉族封建文明的向往者,述律太后和辽太宗则极力发展契丹的奴隶制。耶律倍能作辽、汉文章,知音律,善绘画,在东丹国建立制度全用“汉法”。耶律倍被夺去了继承皇位的权力,又被迁到南京东平府(辽阳)并受到监视(一说谋害)。九三○年,耶律倍作诗说:“小山(指弟太宗)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泛海投奔后唐,改姓名为李赞华。
述律太后和太宗都是契丹奴隶制的维护者,但他们的主张也有不同。述律太后主张在契丹本土和北方诸游牧族中实行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而不去深入侵掠汉地。她说:“我有西楼羊马之富,足以娱乐,得汉地不能久居,万一有失,追悔不及。”太宗主张继承太祖的事业,继续进兵汉族地区,掳掠财富和奴隶。太宗统治二十年间,一再亲自率领兵马南下,展开了大规模的侵掠战争。
九二八年,唐定州守将王都降契丹,唐派兵讨伐。辽太宗命奚兵统帅铁刺去救定州,败唐将王晏球。唐兵又大举攻定州。辽惕隐涅里衰等出乒增援。七月,唐兵破定州,铁刺战死,涅里衮等被俘。十一月,太宗准备亲自领兵攻唐。唐停止进攻,遣使臣来辽。太宗班师。九二九年十月,辽太宗检阅诸军,命皇弟李胡领兵攻掠云中诸郡。李胡攻下寰州。次年二月,还军。太宗以李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九三六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后唐自立,向契丹求援救。八月,太宗亲率大兵南下救石敬瑭。九月,入雁门,进驻太原,大败后店张敬达军。十月,太宗在晋安行帐召见石敬瑭,对他说:“我三千里举兵而来,一战而胜,这是天意吧!我看你雄伟弘大,应该领受南边的土地,世世作我的藩臣”。十一月,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唐将赵德钧、赵延寿父子投降。闰十一月,石敬瑭进驻河阳。唐废帝李从珂兵败,杀死投奔后唐的耶律倍,然后自焚而死。太宗自太原领兵北还。九三七年,石敬瑭遣使臣来,愿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等十六州土地“奉献”给契丹。九三八年,后晋遣使送来十六州图籍。燕云十六州从此归入契丹的统治领域。辽太宗把皇都建号上京,称临潢府。幽州称南京,原南京东平府改称东京。又改年号为会同。九四○年三月,太宗到南京,设宴召见降臣。又在宫殿接见晋国及回鹘的来使。六月才返回上京。
九四二年,晋石敬瑭死,石重贵(晋出帝)继位,向契丹称孙,拒不称臣。九四三年冬,太宗到南京,以晋降将赵延寿为先锋,统兵五万,大举代晋。九四四年,晋贝州守将开城投降。太宗采赵延寿议,大兵直趋澶州,石重贵也亲至澶州督战。两军在澶州北戚城交锋,互有胜负,契丹不能胜,沿路掳掠大批财物和民户北还。这年冬季,太宗再度领兵南侵,进围恒州,晋兵退守相州。
会同八年(九四五年)正月,契丹分兵在邢、洺、磁三州大肆杀掠,进入磁、洺之间的邺都。太宗在邯郸驻营,指挥作战。晋将安审琦等在相州安阳水南列阵,命皇甫遇、慕容彦超二将率领数千骑前往侦察契丹兵势,至邺都,遇契丹大兵数万,且战且退,至榆林店被契丹兵包围。晋安审琦等自安阳发大兵救援,契丹兵解围。太宗见晋乒势盛,自邯郸退兵。
晋兵乘势反击。晋石重贵下诏亲征,至澶州。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领兵北进。三月,攻下契丹占领的泰州。太宗命赵延寿领前锋军攻泰州,晋杜重威弃城南逃,退至阳城,又大败,退守白团卫村,埋鹿角(拒马桩)作行寨。大宗命令契丹铁鹞军(穿铁甲的骑兵)下马拔鹿角,乘大风放火扬尘,以短兵进攻。晋军士愤怒求战,呼喊说:“都招讨使为什么不出兵,让士兵们等死吗?”副将李守贞要杜重威在寨驻守,他和符彦卿、皇甫遇等自西门出击。晋兵逆风而上,奋勇死战。契丹铁鹞军不及上马,仓皇败逃。太宗被晋兵追赶,乘骆驼逃走,败口南京。晋兵退守定州。
泰州战后,契丹受挫,准备再度大举南侵。晋兵获胜,却以为从此太平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