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加纳居民的房屋是用石块砌垒起来的,上面用木头架顶,通常在墙壁上
留一些三角形的壁龛。这些壁龛大概是用来摆放中国瓷器的,因为一位 19
世纪的斯瓦希里诗人在一首诗中谈到了这一点:“从前镶嵌瓷器的壁龛,如
今野鸟在那里哺雏孵卵”。加纳人的房屋最大者长66、宽42英尺,共有七
间相通的房子。这是一幢两层建筑的楼房,有一个很结实的楼梯可以上下。
房屋通常是用一块块石片似的片麻岩加以粘泥胶砌而成。里面的墙壁抹了一
层黄泥皮。加纳人实行土葬,目前已经发现了几座属于加纳人的大墓。加纳
人有一种鼓,这是用中间掏空的树干蒙以牛皮做成的,名“德巴”,国人相
会,“鸣鼓”为号。加纳境内缺盐,食盐多是北方进口的。同时还输入布匹。
国王规定:凡输入一头驴所驮之盐,则纳1第纳尔的税,而输出则加倍。加
纳人的主要运输工具是驴、骆驼和船,商队出入国境需要护送。
(2)马里国家居民的生活习俗
公元1324—1326年,由马里古国首府尼阿尼开出了一支往麦加朝圣的
王家队伍。这支队伍由6万人组成,率队的是马里国王曼萨·穆萨。队伍中
有500名奴隶,每人手里拿着重约两公斤的金杖,又有80头骆驼驮着大量
金砂。国王沿途挥金如土,到处施舍,致使逗留稍久的开罗为之金价大贬,
事隔12年之后,开罗的金价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经过这一件事,北
非、欧洲才知道非洲中部有一个名叫马里的王国,这个国度里盛产黄金。
马里原是由马林凯族人在尼日尔上游所建的一个小国,约在公元11世
纪成为加纳国的附庸。13世纪时,马里人进军加纳,收得加纳重镇瓦拉塔,
始强,建都尼阿尼,号“马里城”,意即“国王所居之地”。
马里人的农业是比较发达的,主要种植玉米,这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
物。当地已经开始种植棉花,生产棉布,可知居民是穿棉布衣服的。国内盛
产黄金,国王曾被称为“金矿之王”。运输工具陆路主要是骆驼和驴,水路
是船,这在文献里是有记载的。如伊本·哈尔东曾说过,在公元1400年前
后,由马里向北经过霍加尔山脉和越过撒哈拉,共有6条商道。他曾经使用
过其中的一条商道。每年使用这条商道所用的骆驼不下12000头,而这仅仅
是6条道路中的一条而已。马里商人的足迹遍布许多地方,如他们为了买铜,
经常前往其东部的邻居瓦达伊,并经过瓦达伊而抵达更东的达尔富。大约从
14世纪开始,马里国家开始和马格里布地区发生频繁的交往。他们从马格里
布请来了一些穆斯林学者为国内的贵族讲学,在一些城市里仿照马格里布人
兴办学校,另外一些城市则形成了学术中心。马里与马格里布的交往还反映
… Page 80…
在建筑方面。马里现存的许多古代建筑都具有马格里布风格,例如廷巴克图
清真寺,这是一座兴建于公元14世纪的古老建筑,它是根据马格里布建筑
特点用块石修建的宏伟建筑。大概从14世纪起,作为一种物资的回流,马
里从北非进口了许多马匹,这在西非的历史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当时,马
里的部队约有10万人,其中骑兵就占了1万左右。在马里,航运也是重要
的运输方式,为了保护远航的船只并维护其统治,马里国家兴建了水军。
马里人保留相当浓厚的古朴风俗。比如,他们痛恨诈骗,认为这是世界
上最可耻的事;他们忠厚老实,不贪占别人的便宜,对于前来经商而不幸亡
故的阿拉伯商人,则千方百计将其财产送还合法的继承人;马里人保留着相
当浓厚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没有人称自己是父亲的后裔,相反地他们承
认自己是母亲的兄弟的后裔;妇女虽在伊斯兰教的感召下信仰了宗教,也勉
强地参加祈祷,但在男人面前既不戴面罩,也不表现出腼腆。居民还保留有
原始社会时期的一些风俗,妇女在自己家庭之外,可以拥有一些男“朋友”
或“同伴”,当丈夫回家时发现自己的妻子正在招待她的“男朋友”,丈夫
不会为此表现反对情绪。马里人对于商业也表现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有段
文字对此有生动的记载:“把凯耳·盖尔斯贩卖食盐的商队从阿加迪斯护送
到索科多。这个商队是把比耳马的食盐提供给中苏丹西部的。他在路上保护
这些商队,使其不致遭受索科多的富尔贝人的过份勒索。为此,他得到一个
坎图,即一驮中等重量的食盐的八分之一,作为报酬。……商队所纳的捐税
可能有8千到1万西班牙币。在这个国家中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商队一般
拥有几千头骆驼。每头载重并不相同。一个坎图盐在苏丹约值5千至8千个
库迪 (即贝壳),约合2—3元。”
(3)桑海人的生活习俗
桑海人的起源,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桑海人认为他们的发源地是登迪,
公元10世纪前后形成国家。在其最兴盛的时期(14—15世纪),该国版土
西起赛内加尔河流域,北部深入撒哈沙漠,东抵阿加德兹,控制了通往北非
和埃及的重要商道。
桑海人信仰伊斯兰教,境内有许多伊期兰教建筑,例如杰内大清真寺,
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居民生产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据一
些文献记载,桑海王要奴隶交纳鱼干,必须给马匹提供饲料,可知居民的食
物中还有鱼干之类的食品。为了发展商业,维护统治,桑海人比较重视发展
交通运输。陆路运输主要是骆驼、驴、马匹,但没有车;海路运输主要是单
桅船。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桑海古国境内没有发现居民的居住遗址。但文献
记载,桑海全国有7077个村庄,鸡犬之声相闻。据另外一些文献,在桑海
的首府加奥城里,一共有7626所房屋。这些村落应和前面的马里、加纳,
以及当时的杰内清真寺、加奥古墓一样,房屋是用块石砌垒的。在西非洲,
桑海的文化是最发达的,仅廷巴克图就拥有150所学校。又,公元1590年
前后,摩洛哥征服了桑海,将一位廷巴克图的学者俘获至摩洛哥。这位学者
… Page 81…
对摩洛哥国王说:“我的私人藏书是朋辈中最少的,你的士兵从我那里拿走
了1600本书”;甚至桑科勒清真寺已经成为一所著名的大学,由此可见一
斑。和加纳、马里两个王国一样,这个国家重视商业,主要是进口盐、武器、
珠子,出口黄金、奴隶、象牙,尤其是黄金,出口量相当可观。公元 1591
年前后,摩洛哥人入侵桑海,一次性就掠走了450万磅黄金。然而,值得注
意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桑海古国境内没有发现货币,只是见到了一些
铜片、布块、贝壳等货币等价物。和马纳王国一样,这个国家的居民流行土
葬,目前在加奥地方已经发现了桑海帝国时期一位国王的墓葬,它是用块石
砌垒起的巨大坟丘。
(4)博尔努人的生活习俗
博尔努人居住在乍得湖周围的广大地区,因博尔努之地而得名。在博尔
努人之前,约于公元7世纪,这里居住着黑人中的索族(So)。公元7世纪
以后,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中的游牧部落先后移居此地,与黑人通婚融合,
形成了加涅姆布人,并于公元8世纪兴建起加涅姆国家,定都恩吉米。大约
在13世纪,博尔努只是它的一个行省。这个行省北起费赞,西至豪撒诸城
邦,东至瓦兑,南向抵达迪科阿。公元16世纪,博尔努强盛起来,征服周
邻诸邦,成为一个重要的西非国家。
关于这个国家的居民生活习俗情况,我们了解得极少。仅知:这是一个
伊斯兰国家,居民生活习俗中的许多内容都受伊斯兰教规影响。这个国家地
处平原,兴修水利工程,农业比较发达,以种植谷物为主。在邻近的山区地
带,居民以游牧业为主,主要牧放牛、羊。平原居民的食物以谷物为主,山
区居民食物以牛羊为主。应当充分注意博尔努人的对外输出干鱼一事。这件
事情说明,在博尔努国家里,捕鱼业比较发达,鱼类资源在当地居民饮食结
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居住情况不详。从现存的一些大清真寺遗址看,当
时的居民和中非的居民不大一样。他们不是居住在石砌的房屋里,而是居住
在砖石混砌的房屋中。博尔努国家地处非洲的十字路口,由此向北有两条道
路通往北非和突尼斯,由此向西可以通往西非的马里、加纳,向东有道可通
东非,故而商业比较发达。博尔努人主要从事转口贸易,将北非的商品转卖
到西非的马里、加纳等地;将西非的或南非的商品转口到北非。至于他们自
己,则主要从北非进口武器、马匹、丝棉织品;向北非,主要是向突尼斯输
出象牙、鸵鸟羽、干鱼;偶而也输出黑人奴隶。在所有输出的商品中,博尔
努人的棉织品,特别是棉织带是最为驰名的。
(5)豪萨人的生活习俗
豪萨人不是一个种族,也不是一个部族,他们彼此之间没有部落组织,
而是由共同的豪萨语、共同的地域将其联系在一起的。豪萨语是西非的重要
语言之一。关于豪萨的形成,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他们是由先后两批南
迁的白人,在不同时期里与当地黑人通婚而形成的。第一批形成的豪萨人建
立了7个城邦,诸城邦之间相互分工,有的是以商业为主,有的是以纺织为
… Page 82…
主,有的是以培养作战勇士为主。第二批形成的豪萨城邦有10个左右,在
豪萨人中社会地位没有前者高。所有这些城邦,主要分布在现今尼日利亚北
部和尼日尔南部。
豪萨人的经济支柱是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和谷物,这是豪萨人的主食。
豪萨人地处铁矿中心,居民中许多人以采矿为生,具有丰富的采矿经验。豪
萨人的棉织工艺也是极为发达的,它的产品不但流行国内,而且出口北非和
欧洲。豪萨人的制皮工艺也是值得一提的,它所鞣制的皮革被称为“摩洛哥
皮”,远销欧洲。豪萨诸城邦地处撒哈拉东段商路的要冲,他们直接与摩洛
哥、突尼斯、的黎波里和埃及通商。关于豪萨人的建筑及居室,我们知道的
不多,仅知其居民居住在城里,城垣是用块石砌垒起来的,城垣上开门,有
的城池达7座门。这些高高耸起的城垣在防御敌人入侵方面曾起到巨大作
用。和西非的许多居民一样,豪萨人于公元15—16世纪开始信奉伊斯兰教。
(6)贝宁古国居民的生活习俗
公元1897年,英国的部队开进几内亚湾的南岸,向一个城堡发起了猛
烈进攻。城破,入侵者在这里发现了闻名于世的铜质铸雕艺术品。这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