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7…
度的居民由于伊斯兰教推进的速度过慢,则保留了很多地方性的服饰特点。
印度妇女的服装具有浓厚的本地色彩,伊斯兰文化对其影响只表现在面纱方
面。妇女服饰通常由三大件组成:裙子、纱丽、紧身上衣。
居住条件此时的北印度许多建筑具有浓厚的阿拉伯文化风格,这在王宫
建筑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然而并不完全如此,在一些伊斯兰教的势力尚未
达到或势力尚不足的地区,当地建筑风格就表现出来了。在南印度及其远离
印度中部的地区,居民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原始建筑风格,这和当地居民始终
生活于农村公社有关。在印度,农村公社遭受沉重的经济剥削,无力从事扩
大再生产,从而使得社会停滞不前,反映在居址建筑方面就是古老的东西长
期予以保留。
交通印度人很早就参与了中西交通,因此,交通有悠久的历史。相比而
言,健陀罗、白沙瓦、旁遮普、呼罗珊、德里平原等地,交通比较发达,有
许多官修的大道,这些大道有的已经延续几千年了。它们都是中西交通道路
的有机组成部分。然由那格浦尔向南,越温德亚山脉,道路比较难行,这就
是为什么北印度长期无法推进到南印度的根本原因。然而,在这个时期,由
于莫卧尔王朝的刻意经营,此时也有了比较畅通的交通网络。印度国家的主
要道路都是用石头铺成的。在沿海地区,从信德的卡拉奇一直到缅甸西边的
阿拉干和印度的达卡,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沿岸都分布有东西交通的海港。
陆路交通的主要工具是马车、牛车,其次是马、象、驴、骆驼,最后才是轿
子和人力车。印度此时的通讯业比较发达,有比较完善的邮政体系。邮政部
门分为快马投递和步行投递两种。国内的投递业务已经发展到了每个村落。
国际的邮政业务则可达中国、朝鲜、日本、越南、伊朗、西亚和中非。
商业在此时期,印度的商业活动还是非常活跃的。首先,印度的商人是
在州、郡之内从事商业活动。其次,印度的商人还发展了地区之间的商业。
第三,印度的海外贸易非常活跃。十六世纪前后,海上的贸易路线极少发生
变化,旧的路线仍在使用着:从印度西海岸经由波斯湾和伊拉克到地中海,
或经红海和埃及到地中海;从印度东部海岸经由太平洋往中国和日本。
亚洲东部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中国的明代,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都在向着丰富方向发展,其居民的生
活向着奢侈方向发展。这是第一个总特征。明王朝是在驱逐了蒙元之后才在
中原立足的,为了在政治上排除蒙元的影响,他们在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尽
量排斥蒙元的东西,而复辟汉唐时代的东西。这是第二个总特征。
饮食南方人的主食还是以米为主,北方人还是以食麦面为主。除此之
外,明朝居民在主食方面还食用小米、高粱、玉米、大麦、燕麦、大豆(菽)、
豇豆、豌豆、蚕豆、刀豆、白薯、红薯。居民烹调所用油料有芝麻油、菜籽
油、荏油、油用亚麻、红花油、花生油和动物油脂 (猪油、牛油)等。明代
居民常吃的是猪肉,还有牛肉、羊肉、鱼肉、鸭肉、鹅肉、鸡肉、狗肉等。
马、骡、驴等牲畜在丧失了劳力之后,也被宰杀,被列入肉食食谱,受到普
… Page 8…
遍欢迎。野味中有兔、野鸡、野鸟、野猪、羚羊等。菜蔬品种繁多,有大蒜、
葱、胡荽、姜、韭菜、菜瓜、南瓜、北瓜、葫芦、黄瓜、越瓜、丝瓜、苦瓜、
油菜、白菜、蔓青、芥菜等。和中国相邻的日本历来以吃蔬菜和鱼为主,而
不太喜欢吃四条腿动物的肉。常见的食物为米、豆、麦、玉米、南瓜、西瓜、
豆角、甘薯、马铃薯、落花生等。这个时期,日本捕鱼数量最多的是鲳鱼,
其次才是鲸鱼、金枪鱼、鲑鱼、青鱼等。果类有:苹果、桃子、杏、梅、葡
萄、胡桃、梨、核桃、石榴、无花果、荔枝、龙眼、柑桔、枇杷、橄榄、椰
子、阳桃、槟榔、罗汉果等。瓜类有甜瓜、哈蜜瓜、伽师西瓜等。明代的饮
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酒,一类是茶;日本也是如此。中国人到了明
代,对吃饭用的器皿仍很注意,都是成套的。中国人的筷子是一种独特的文
化,其对日本的饮食也有一定的影响。明代居民一日三餐,日本也是如此。
服饰 明代的服饰非常复杂,可分为帝后舆服、明廷官服、居民常服、
庶人冠服、妇女服饰等几大类。日本官方服饰受中原文化影响,制定了礼仪
制度,规定了服忌令和官家服饰,服饰款式还是以原先的服饰为主,如斗篷、
汗衫、裙、裤、线衣、套鞋等。朝鲜居民的服饰也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居民穿服以袍、褐、束带、颇似靴的棉布软底高腰鞋、白布袜为主。有些居
民腰间时常缀挂一些小物件。
居住条件 明代建筑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是以土木结构为
主,屋墙并不承重,窗户是木格扇式的。庭园建设相当发达。明代居民已经
开始使用桌椅。一般居民多居住在四合院的房屋里。这是在宋元以来二合
院、三合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的房屋建筑则和中国不同,是在中国
建筑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点发展起来的。日本人喜欢将房屋建盖成一整组
建筑,然后再在这间大房屋里用木格拉板将房屋分隔成一个个的小房屋。朝
鲜的居址建筑明显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 中原的陆路交通与宋元相比,没有太大的发展。陆路交通道
路还是由国家管理。陆路交通工具仍是以牛车、驮运、人负为主。水路运输
达到了极高阶段。水路运输分为海运和内河运输两大类。海运可细分为沿海
运输和远洋运输两类。日本的沿海运输产生于沿海的渔猎经济。到了明代前
后,日本海船的运载量已经达到了千石左右。
丧葬风俗明朝人的丧葬习俗相当复杂,可说是一整套系统。从埋葬程序
上讲,分为复、敛、殡、葬、服五个阶段。中国居民的丧葬习俗对朝鲜李氏
王朝的居民丧葬习俗有很大影响。根据考古发掘及《李朝实录》记载,朝鲜
的官吏、贵族丧葬也采用中原的丧葬礼仪和制度,如墓前立石像生等。
3。非洲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北非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北非居民的生活习俗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方面它保留着数千来
… Page 9…
的古老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接受被征服者的文化内容。在历史的长
河中,它相继接受过腓尼基、希腊、罗马、阿拉伯文化的东西。尤其是较长
时期地接受了阿拉伯文化的东西,这在服饰和建筑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服饰与饮食 自阿拉伯势力进入埃及之后,埃及居民接受了伊斯兰居民
的服饰,和其他的伊斯兰教国家一样,这个国家的男性公民通常缠头,穿长
袍,留须。关于此时埃及的饮食方面的资料极少,只知居民的饮食中有面包、
蔬菜、酒、糖、甘庶、香料,肉类有牛肉、羊肉和鸡肉。
建筑此时在建筑和建筑艺术方面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建筑学家最初以努
尔王朝和艾优卜王朝的建筑作为楷模,以后又接受了叙利亚——美索不达米
亚建筑学派的影响。
商业公元14世纪以后,由于东西交往的通道经过亚丁、开罗至地中海,
并在地中海沿岸交汇:东方的商品经过印度、阿拉伯来到地中海,并由地中
海转为船运往南欧;西方的商品经过中欧、南欧来到地中海,并由地中海东
来;北非、中非、西非的商品经过地中海,或东来,或北上。久而久之,地
中海成为一个商业繁荣的地区。地中海商业的繁荣首先表现在地中海沿岸兴
起了许多富庶的商业海港城市。
东非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东非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国家,而只有两三个经济文化不太发达的国家,
其他居民都生活在原始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在这里重点介绍摩尔人、僧氏巴
尔人、卢巴人、湖间地区诸国居民、努比亚古代居民的生活习俗。他们的生
活习俗可以作如下简单的概括总结:居民多以经商为业,而且参加东西商业
往来,但甚少见到东非居民的船只漂洋过海去东方;居民的食物以玉米为
主,个别部落也吃高粱和大米;肉食多以家畜为主,偶有野生动物;境内有
城池,但城池没有城垣,或大多数没有城垣,而以壕沟为主要防御工程;石
构建筑房屋在民居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但也有茅屋;运输工具中有
马匹、骆驼和船。最初这里的居民信仰原始宗教,以后又信奉基督教,在伊
斯兰教大力南下之时,一些居民又信奉了伊斯兰教。
西非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阿拉伯人进入西非以前,西非文化是独立发展的。但是,和其它地区一
样,自伊斯兰教势力进入北非后,在商业、移民、战争诸因素影响下,西非
与北非的古代文化发生了联系。在这个时期,西非地区主要居住的是加纳
人、马里人、桑海人、博尔努人、豪萨人、贝宁古国居民等。
这些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和特点,可做如下概括和总结:在这个时期,
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除本土居民之外,也有南迁的黑人,还有波斯人、欧
洲人、阿拉伯人等,他们共居此地,进行了民族的融合;居民主要经营过境
的黄金贸易,食盐贸易和布匹贸易,在一些沿海国家,较早参与了东西方间
商业贸易,稍晚一些时候则流行贩卖黑奴的贸易;在非洲大陆上,特别是在
中非与北非、西非与北非、东非与中非,或东非经中非与西非之间有较为频
… Page 10…
繁的商业贸易关系;居民居住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城池,城池的城垣是用石料
修筑的,古代建筑最初都具有马格里布风格,后期出现了明显的伊斯兰建筑
风格;房屋多用石块砌垒,上面用木头架顶,个别地方还有两层建筑的楼房,
有一个很结实的楼梯可以上下;居民实行土葬。居民以玉米为主食,沿海的
地方还以鱼干为主食;运输工具,陆路主要是马匹、骆驼和驴,水路是船,
海路运输主要是单桅船;多数地区没有货币,我们只见到了一些铜片、布块、
贝壳等作货币等价物;居民以流行土葬为主。
中非南非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中非的北部主要是苏丹语系的黑人,南部主要是班图系黑人。在这个时
期,中非主要生活着皮格曼人、班图人、霍屯督人、尼罗人等。与中非相邻
的是南非人,居民主要以班图语系的黑人为主,另有操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