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裤子、蔽膝(挡在裤子前面的一种饰布)都是用赤色罗做成的。大带系用红
色或白色绢织就;腰带是皮革的;袜子是白色的、鞋子是黑色的。
明朝官吏分为九等,各等之间存在等级差异。为了让人便于辩别这九个
等级,明廷在服饰上制作了各个等级的标志。标志主要集中在帽子上的梁、
腰带上的饰物、绶带颜色、绶带上的吊饰、绶带以及服装的前襟和后背上。
明廷皇帝、皇太子、亲王、郡王之下设公、侯、伯数种爵位。这几种爵位所
戴的朝服之帽都是梁冠。公这一个级别的帽子上有八个梁;侯和伯这个级别
… Page 50…
的帽子上是七个梁。明代的附马地位特殊,朝服同于侯爵,帽子上也是七个
梁。
伯爵之下,明代将所有官吏分为九个等级,为一至九品。一品最高,九
品最低,这是品级,不是职位。也就是说:这种品级只表示地位,而不表示
职位,这和权力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各品官吏的级别标志是很明显的。一品
官:帽子上有七个梁;腰带皮质,饰玉,称玉带;所佩绶带用黄、绿、赤、
紫四色线织成的锦做成,其上有云凤图案,绶带下面结了一个青丝网,上缀
两件玉环。二品官:头戴六梁冠;革带和佩带都是用犀牛角质料制成的饰件
装饰的,其余与一品官相同。三品官:头戴五梁冠;皮带是用金质料的饰件
装饰的,佩带是吊玉饰;绶带也是用黄、绿、赤、紫四色线织成的锦做成的,
但其图案是云鹤。四品官:头戴四梁冠;革带饰金,其余同三品;五品官:
头戴三梁冠,革带饰银,绶带也有黄、绿、赤、紫四色线所织锦做成,但图
案是盘雕;另外在绶带的终端吊两个镀金的银环。六品、七品都是头载二梁
冠;革带饰银,绶带只用黄、绿、赤三色线织成的锦做成,其上的图案是练
鹊图案;只在绶带上吊两个纯银环。八品、九品官头上只带一梁冠;革带用
乌角质料装饰;绶带用黄、绿二色线织成的锦做成,其上图案为鸟;绶带上
吊两个铜环。另外,一品至五品上朝用的笏是象牙质的,而六品至九品上朝
用的笏是槐木质的。其他一些达不到九品级别的官或吏,没有朝服,如果需
要上朝或参加祭典,只有穿公服。如果工作三十年,仍未升迁,但也没有过
失和失职,朝廷特许用九品的朝服上朝或参与祭祀大典。以上是明代中期以
前的朝服款式。明代中叶以后,一度修改朝服款式;帽饰如旧;上衣长仅腰;
下裳分为七幅,前三后四。
遇到皇帝举行郊祭、祭祀社稷,文武百官是要陪同的。这时,官吏必须
穿祭服。和朝服一样,各品官吏的衣服都是一种颜色,没有区别:上衣为青
色,质料为罗;圆领,黑色;裤子为红色,质料亦为罗,外罩蔽膝,蔽膝质
料也为罗,红色。冠、带、绶表示等级,其款式、图案、饰件质料如同朝服。
担任具体公职的品级官吏有公服。公服是上朝、陪伴皇帝时穿的服装。
由乌纱帽、团领袍、束带组成。乌纱帽是由唐代幞头演变而来的一种圆顶官
帽,通常先用铁丝编织出框架,然后再在框架上绷蒙黑纱,另在帽子下沿靠
后之处左右各插一翅,亦叫展角,长一尺二寸。袍子的特点是:各级官吏袍
子都是纱罗绢质料;款式皆为长袍,盘口领,右衽;袍子颜色因品级而有区
别,一品至四品为绯色,五品至七品为青色,八品与九品为绿色;公服的袍
子上有花,这是一种表示等级的图案,一品袍上是大朵花,直径约五寸,有
枝;二品袍上是小朵花,直径约三寸;三品袍上是散花,花上无枝,径二寸;
四品、五品袍上是小花,但花杂叠在一起,花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袍上
亦是小杂花,直径约一寸;八品以下袍上无花。公服还配腰带,腰带上的饰
件质料同样表现等级:一品饰玉,或作花形,或作素玉;二品饰犀;三品四
品饰金,造型作荔枝;五品以下饰乌角。公、侯、伯、附马因事上朝,也需
… Page 51…
穿公服,袍色、花样、带饰皆与一品官吏相同。所有官吏都穿皂靴。
有公职的官吏天天都要上班理事。在本官署之内,不穿公服,乃穿常服。
文武百官的常服与公服大体相同,也是由乌纱帽、团领袍、束带组成。乌纱
帽、袍服款式同于公服,但袍子的质料、纹样有区别:常服袍的质料为杂色
绫、罗,但不许用黄、黑、紫三色,也不能用纯素色,更不得绣龙凤纹;常
服长短有明文规定,文官袍长距地一寸,武官袍长距地五寸;常服有“补子”,
这是缀在袍子胸前背后的一整块绣锦,底多为黑色,是用金线绣图案,文官
多是禽鸟,武官多是走兽,这是区别官吏级别的重要标志,其长宽约40厘
米,文官一品补子的造型是仙鹤,二品补子是锦鸡,三品补子是孔雀,四品
补子是云雁,五品补子是白鹇,六品补子是鹭鸶,七品补子是颇似鸳鸯的一
种鸟,八品补子是黄鹂,九品补子是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的补子是狮子,三
品四品是虎豹,五品是熊罴,六品七品是彪,八品是犀牛,九品是海马。公、
侯、伯、附马的补子是麒麟、白泽。没有品级的官吏,或称杂职官,补子为
练雀。
有一定品级的官吏居家闲处有燕服,即便装。明廷对官吏的便装也有规
定。根据文献记载,在京城者,只有七品以上官吏及八品以上在翰林院、国
子监、行人司 (类现今外交部)供职者可以服用,各省官吏中,只有方面大
员、各府的堂官、州县正堂、儒学教可以服用,武官中只有都督以上职位的
官员方可服用。燕服中的帽子名叫忠静冠。忠静冠以铁丝为框架,上绷蒙以
乌纱、乌绒。帽顶略方,中间隆起,前饰三道冠梁,后列两翅。三道冠梁,
(颇类现今帽子上的折子)用线压边,三品以上用金线,四品以下用丝线。
忠静服是仿古代玄端衣制成,基本色调是深青色,质料为纱、罗。三品以上
的官吏许饰云纹,四品以下皆素衣。忠静服胸前背后皆用本职补子。
居民常服
明代居民因其社会地位、职业不同,服装各有自己的特点。
儒生、生员、监生巾服。洪武初年,举国大定,因国内排蒙情绪仍重,
于是明朝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四方平定巾是用黑纱罗制成的帽子,由于其
可以折叠,展开时四角皆方,也称方巾。这种帽子只有士人才可以服用。除
了这种帽子之外,士人常戴的帽子还有六合一统帽。六合一统帽俗称“爪皮
帽”,其质料为罗缎,由六块布缝合在一起制成。这种帽子一直沿用到清代。
儒巾是知识分子常服的一种头巾。其制如方巾,前高后低,以黑漆藤丝为里,
乌纱为表。这种头巾最初只用于未中举的举人,以后不分举人、贡生、监生、
生员皆可服戴。洪武末年,始定儒生的服装。初与下级官吏的款式相似,后
改革,遂有定制。儒生服为长衫,白色,质料以布为主,也可用绢;袖子宽
大,袖边用黑色布镶边;腰系黑色丝带。明代中期,士人有用忠静冠服者,
还戴暖耳、出门撑伞,穿锦质鞋,流行不久即被严厉禁止。
庶人冠服。百姓的服装以袍、衣、裳、鞋分类,文献所载甚简,唯巾载
甚详,有许多形制,如有唐巾、晋巾、汉巾、四带巾、万字巾、老人巾、纯
… Page 52…
阳巾、网巾等。明廷对百姓的服饰有不少的限制,如:庶民可服杂色盘领衣,
但是不许用黄色。庶民服装不可用锦、绮、绫、罗,只能用绢、素纱、布。
商贾只能用绢布,甚至不可用纱;农家有一人在外经商者,全家人皆不得用
纱。庶民的首饰不可用金、玉、珠、翠,只能用银,庶民的头巾不可用金、
玉、玛瑙、珊瑚、琥珀装饰。庶人帽子不可有顶,帽子上的珠饰最多只能用
水晶、香木。严禁商人、仆役、娼优、下贱职业者服貂裘,无论富有如何。
明廷也有通融之处,如:庶人结婚之时,不论贵贱,皆可服九品常服;农夫
出门皆可头戴斗笠、蒲笠,出入市场不禁,其他人等,无论等级多高,皆不
允许。明廷明文规定庶人不得穿靴,但对北方天寒之地的居民除外,他们可
以穿与靴近似的牛皮筒靴。
妇女服饰。明代妇女的发式,虽不及宋代丰富,但也有不少特色。明初
的发髻基本沿袭了宋元以来的样式,而自嘉靖以后,变化较大。头髻向梳高
方向发展,又以金银线挽结,远远望去,如男子头戴纱帽。妇女头上也和宋
元一样,头顶用珠翠装点。除此之外,妇女还有包头(扎巾)、戴头箍、作
假髻等作法。包头是指用乌纱、乌绫将额头裹起。纱阔约二寸,裹额一周,
后留飘带。头箍由包头演化而来,最初是用综丝编成网状,然后将网把头发
罩住。以后戴者日多,又出现了纱头箍和熟罗头箍。作假髻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本身的头发里掺以部分假发,并衬以独特的发托,将发髻的高度增
加。一种是完全用假发制成,如现今的假发套,用时直接戴在头上。后一种
多用于已婚将要远行的妇女。明代妇女的服装按“政策”规定只能用紫、绿、
桃红及浅色,禁用金绣图案,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子只用蓝色,质
料为丝、绫、绢、布。常服有大袖衫、褙子、比甲、长袄、长裙等。大袖衫
是明代妇女重大场合穿的一种服装,式样盘领口、对襟,衣襟宽三寸,用纽
系结。因其袖长三尺二寸八分,袖窿围一尺,袖口宽达三尺五分,故有是称。
明代的品级妇女也穿大袖衫,往往在大袖衫的胸前背后饰与丈夫相同的补
子。褙子也是一种礼服,式样为大袖宽身,很像现今流行的背心、坎肩,分
冬、夏两种款式。冬季穿的褙子质料厚,为锦、或做成夹衣;夏季穿的褙子
质料薄,为纱、绸。根据社会地位不同,褙子也不一样,庶士家庭的妇女通
常穿窄袖窄身的褙子,乐妓只能穿黑色褙子。比甲的款式有些象长衣无袖马
甲,及膝,是明代妇女的常服,通常与大袖衫、袄、裙搭配在一起穿,而罩
在上述衣衫之上。领有对襟、盘领、交领三种。长袄是在贵族、品级官吏家
里工作的奴婢们穿的便服。领子有对襟、盘领、交领三种;款式为窄袖,镶
边。与明代以前的袄不同,明代的袄一般长过膝,故称“长袄”;颜色多为
紫、绿二色;衣料用罗、缎。袄上有花纹,图案与大袖衫相似,用刺绣形式
绣出。明代妇女盛行裹天足,即盛行用布将脚裹住,使其畴形发现而变小的
风俗。亦因此,妇女中提倡“行不露足”,故而长裙得到流行。明初长裙一
般用六幅布料缝成,褶少,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明末流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