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摸索复兴的途中,甚感煤炭和钢铁等资材的不足。因此,1946年8 月成立的经
济安定本部,作为资材的紧急对策,便以煤炭和钢铁作为最优先产业的发展业种,
由政府领导推进生产。这个所谓“倾斜生产”方式,乃东大教授有泽广己建议当
时的吉田首相所采取的重点业种生产方式,用以加强特定产业的重点生产。
从煤炭和钢铁的1946年生产状况来看,煤炭矿业,由于战时坑木的乱掘和炭
坑的荒废,加上战时强制上工的朝鲜人和中国人的熟练矿工,有 13。4 万人(约
占全矿工的34%),都因战争结束而离开了矿山。因此,煤炭产业陷于瘫痪状态,
出炭能力极为低下。例如1945年4 月,每一矿工每月出8。8 吨,到了同年10月,
降低为2。2 吨。生产总量,也由战时最高(1940年)
的5630万吨,降为2230万吨。煤炭的生产大降,影响了各种产业的煤炭、资
材的供给。因此,钢铁业只能取得五分之一的煤炭供给,其他化学业是二分之一、
纤维业是十分之一、电力业是五分之一等。情况非常严峻,不但影响全产业的生
产再开,也促使基础部门的崩溃,引起资材不足的恶性循环。
钢铁业,钢材不足的情况也是一样。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工厂都停工,1946年
的平均作业率:钢铁高炉2。5 %、钢铁平炉8。2 %。工人解雇了44%,只剩129
万人,其中普通钢58万人(终战时雇用总数的33%),特殊钢70万人(67%)。
当时钢铁的需要量约为200 万吨,只能生产提供47万吨,亦即只有五分之一的生
产量。最困扰的是煤炭的供给不足,1946年37座高炉中,只有八幡的3 座能够投
入生产。
针对以上二业种的深刻问题,政府的作法有四:(一)把所有资材的库存,
拍卖给业者。(二)指定煤炭、钢铁为主要生产资材,禁止黑市买卖,实施配给
统制。(三)进行库存调查,全面活用库存材料以挽救危机。(四)
把1947年度的出炭目标,定为3000万吨“倾斜生产”(重点生产)的主要作
法有五:(一)进口的石油,以煤炭和钢铁为重点供给部门,优先供给。
(二)增产的钢铁,集中投入煤炭部门的炭坑设备使用。(三)使用钢材作
为出炭设施后,煤炭部门要努力增产。(四)增产的煤炭,优先提供给钢铁部门,
促进钢材的生产。其增产的钢材,再优先提供给煤炭部门。(五)通过这样的循
环操作,增进钢铁和煤炭的大量生产。
这个“倾斜生产”方式试办一年后,钢铁和煤炭的生产量,便达到战前的50
%的水准。藉由这项成果,带动了电力部门和输送部门的活力,迸而影响了一般
产业,取得预期的效果。1947年片山内阁成立,把吉田内阁的重点生产作了角度
修正,打出食粮与出口贸易的振兴政策。食粮增产与出口贸易,成为钢铁与煤炭
业之后的重点生产指定产业,通过出口贸易,以确保资材的进口。
当时日本政府,一方面把“倾斜生产”方式作为产业政策进行,另一方面更
实施了“价差补给”的物价政策和“复兴融资”的金融手段,配合“美国援助”
补强了产业政策。所谓“价差补给”,就是为了促进基础生产财的生产,广泛地
采用价格差距的补给金制度。因为当时的消费财,由于军需改为民需,形成绝对
的生产不足,消费财的价格高涨,生产财反而跌价。生产财更由于设备的老朽与
破损,生产性普通降低。为了促进原材料部门生产的
再出发,才实行了基础生产财的补贴金制度。从补贴金额来看,1947年166
亿日元,1948年536 亿日元。重点放在重点生产产业的钢铁与煤炭,补助金的比
重,约为价格的一半以上。
“复兴融资”是指复兴金融金库的融资而言,该银行成立于重点生产方式开
始实施的1947年,1949年停止银行业务。两年之间,日本产业金融的四分之一,
设备资金融资总额的四分之三,都由此金库作出融资。煤炭产业约占复兴融资总
额的36%,475 亿日元,受到最大的优遇。煤炭产业设备资金的全部或98。1%,
都依赖复兴金融金库的融资。并且,所有的基础产业的周转资金,亦靠此金库的
巨额融资,事实上和补助金同一性质。复兴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复兴债,
发行额达1680日元,由日银来承受所发行的复兴债。
“美援”主要是统制物资的援助。如棉花、石油、铁矿石、肥料、橡胶等、
作为重点基础资材来援助日本的产业复兴。煤炭、钢铁、肥料、瓦斯等部门的特
定产业,可用市面价格的三分之一取得这些“美援”。
“倾斜生产方式”实施以后,到了1948年已收到初步的成效,矿工业生产恢
复到战前的60%。并且,生产财恢复速度超过消费财,这是有目共睹的成果。可
是,由于独占的大企业受到特别的保护与援助,扩大了生产。相对地,中小企业
却产生了分解与没落,造成现在日本的企业皆由大企业独占,这是重点生产方式
所带来的最大矛盾。
韩战带来的“特需景气”
1950年6 月韩战爆发,这一年是日本战败后的第五年。由于韩战所带来的军
事特需,日本产业所受影响之大,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具体说来,便是把整个日
本产业,都带进战争景气之中,不但使各种产业的生产量扩大,而且也使低生产
性、高成本的重工业品,增加了出品量。1949年,日本的出口总额5。1 亿美元,
1950年增加为8。2 亿美元,1951年13。55 亿美元,实质增加2。7 倍。其中以特需
占极大份量,约占日本国民所得4。35兆日元的一成,亦即5000亿日元。
特需,包括美军的军需品、兵器的修理、基地的扩大建设及韩国的救济物资
等。例如卡车、火车头等机械类,钢材、铜制品、水泥等建设资材,衣料、防寒
等纤维品。上述物资在韩战爆发前,大概有1500亿日元的库存滞销品。韩战发生
后,滞销品一扫而空,更以纤维品及金属类为中心,价格急速上升,在半年之间,
上升率竞达90%。由于生产的扩大,矿工业生产水准在1950年10月突破战前的水
准,翌年三月便超过30%,飞跃上升。这样,不但使企业利润、生产量及营运度
急剧上升,而且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也随之涨价,连带地促使进口商品的涨价率
增加,工资的上升率也步步提高。
韩战带来的“特需景气”,一方面使产业的利润增大,另一方面亦使投资活
动更加活络。前者,除了食品工业的利益率增加之外,和直接特需有关的纤维工
业等消费财的利润,也有增无减。利润增加的总金额,约从 1300 亿日元增加为
3100亿日元。后者,产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亦从1091亿日元增加到4389亿日元,
增加了4 倍。从产业别来看,则以钢铁、煤炭、纤维、化学肥料、机械工业、运
输、电力等设备投资的增加,最为显著。
“韩战特需”就像一贴日本经济的“回生药”一样,直接把日本的生产部门
搞活了,间接又扩大了日本的出口贸易,日银的产业资金供给所发生的作用,实
在不容忽视。195O年,日银提供给产业的资金总额竟达7666亿日元,与前一年相
比,遽增了30%。产业企业内部保留的利益,也激增为1174亿日元,一跃而为二
倍以上。产业资金的大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外部资金,1950年的外部资金供给额
为6495亿日元,与前年度的1162亿日元相比,大幅增加了22%。除了日银的产业
资金供给之外,都市银行也是重要的资金供给来源。从全国银行的贷款额来看,
1950年的总贷款额为4077亿日元,约为整个产业资金的53%,即占产业企业外部
资金总额的6O%。而都市银行的贷款额,超过民间储蓄约为1000亿日元,这个超
过额,便由日银利用追加信用来弥补。换句话说,日银的信用膨胀率相当高,否
则都市银行贷给产业的资金不会这么多。日银的信用膨胀便意味着通货的增加发
行,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产业资金,另一方面也造成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物价腾贵。
韩战发生的第二年,亦即1951年,由于日本矿工业生产及重化学工业生产的
突飞猛进,促使国民经济的积蓄水准,突破了战前的水准。结果,一举提前完成
了战后的经济复兴。其最大的特征有四:第一、日本各企业的规模和韩战发生前
相比,大大地扩大,企业的资本调动力,也大大地提高。结果,国民所得的增大
和国民储蓄额的增加,便超过了战前的水准。第二、由于韩战特需的持续与国内
外市场的扩大,不但恢复了国民的消费水准,也扩大了产业的生产规模。第三、
巨额的特需金额增加了外汇收入,使外汇存底丰富起来。第四、美国的对日美援
也随着韩战的进行而更为增加,因此扩大生产
所必要的原材料以及合理化的先进技术,也就比较容易取得。并且,进口机
械的大量资金,在一定范围内也能确保。
“韩战特需”对日本的产业生产量及金融信用量的影响,已如上述分析。
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则更加明显。 1951 年,日本的国际收支,即使不依
赖美国的经济援助,也已解除了赤字,因为一年之间,已增加了5。7 亿美金的外
汇储备。1949年的经常收支是3。6 亿美金的赤字,这一年是靠美国5。32亿美元的
援助,才使国际收支拉平了。可是,1951年,不把美援计算在内,经常收支也有
1。6 亿美元的黑字纪录。由此可见,日本对美贸易比重的增加,也就意味着对美
的从属关系,从韩战发生以后,便已经确立不移了。
“所得倍增”后的高度增长
1960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发表“所得倍增计划”。计划发表后,日本经济
成长急速地发展,而进入高度成长期。从国民总生产来看,1955年是88646 亿日
元, 1961 年便达到198528亿日元,增加了两倍以上。这个计划所带给日本经济
的影响,不但使设备投资更加活络,而且也促进了诸产业的技术革新。
高度成长期的技术革新,主要是引进外国的技术。从引进的外国技术件数来
看,1955年是72件,1961年便增加为320 件。从诸产业的引进外国技术来看,电
机业从17件增加为59件。输送机业从8 件增加为24件。化学业从17件增加为59件。
金属业从7 件增加为27件。机械业从16件增加为101 件。到了1964年,引进外国
技术的总数竟达500 件。十年之间共引进2616件,其中以机械业最多,竟达855
件。
1955年到1965年之间的工业生产,若以日本和世界主要国家比较,日本在1955
年以100 为基准,1965年则增加为415。2 ,增加了四倍多。美国增加为149 ,只
增加一倍多。法国增加为179。8。只增加不到二倍。前西德增加为189。2 ,也只增
加不到二倍。英国增加为134 ,只增加一倍多。意大利增加为216。6 ,也只增加
二倍多一点。日本的工业生产,显然地超过其他西方主要国家,其成长率是世界
第一位。
从产业别就业构成比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