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时代-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德彝一起发言;认为吾兵疲老;世充凭守坚城;未易猝拔;建德席胜而来;锋锐气盛;吾腹背受敌;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最后正方三辩李世民拍板决定: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吾据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城破兵强;气势自倍;一举两克;在此行矣。若不速进;贼入武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两贼并力;其势必强;何弊之承?吾计决矣!千百年而下;当我们再看这场辩论时;不得不佩服李世民当时的果断和勇气。
  既然决定分兵;那么事不宜迟;立刻动身。李世民率三千五百骑兵奔赴虎牢关;刚一去就亲自出战;连设三道埋伏;然后以自己为饵引诱窦军出击;结果五百人对战五千人居然获得了胜利。开头就败了一阵;而且人家还是以少胜多;窦建德一定郁闷之极。
  此后两军相持;直到四月;窦建德军谋臣凌敬进言劝窦建德去攻打太原。这是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了。但是窦建德没听。后来窦建德失败;有人归罪于此;这个后面再说。那么既然没听;只好相持。
  这样又到了五月;李世民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出兵与窦建德会战。从早晨开始李世民严阵以待;夏军虽然占据人数上的优势;但双方只是打闹;没有举出战;窦建德的这个优势显示不出来。到了午;夏军又渴又饿;而且还很累看来夏军的素质确实没有唐军高;唐军别的不说;这个耐饥概是早就练出来了;经历了追刘武周时三天两夜的不吃饭;这次的苦根本不算什么。就在午这会儿;李世民准确抓住了时机;带兵猛攻。当时窦建德正在接受臣们的朝拜真是太凑巧了;简直让人怀疑他内部是不是有奸细出卖情报。结果混乱之窦建德无法指挥;十余万人得不到有效组织;于是乱;被俘虏了五万人。窦建德没办法;只好突围;了一槊;在牛渚口落下马来。唐将白士让下手要杀他;这时人的求生本能发挥了作用;窦建德呼:我是窦建德……
  被俘的窦建德被带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问他:我们打王世充与你何干;你何苦老远地来这里犯我兵锋?窦建德说:今不自来;恐烦远取。反正我们迟早都会打一仗;即使我不来;恐怕将来你也要去找我麻烦;既然如此;何不早些决一雌雄?窦建德本来是为了救援王世充;没想到自己比王世充更早一步落入敌人手。围城打援的极致;概也就是如此了吧。虎牢关之战可说是唐朝开国之初非常经典而且精彩的战役;经此一战;唐基本上平定了天下。
  押解到长安之后;窦建德被李渊直接杀掉了;因为他没有得到李世民的许诺;李渊杀起来也就没什么顾虑了。可惜窦建德屡战屡胜;最后败在了一个远比自己年轻的人手。
  另外;想说说我对虎牢关一战的看法;如果凌敬的建议被采纳又如何呢;窦建德能赢吗?暂时将这个放一放;先说一下当窦建德没来支援王世充的时候;王世充一定这样想过:窦建德来了就可以摆脱困境了。当唐、夏尚未开战之时;有谁能预言到后来的这个结果?当时的情况是;唐、郑相持已久;无论谁的日子都不好过;而夏军无论怎么说都比他们的情况好些;而且还是在新破孟海公之后;士气高涨虽说这也容易导致骄兵;而从夏军后来的行动看到;他们还是很心的;甚至占着人数上的优势;都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夏军最后失败;骄兵这一条基本可以免谈。我想要在当时投票的话;很多人都会投夏而非唐胜。而人数上的问题;国从来就不乏以少胜多的战例;但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否则哪里又有什么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这样的说法?以少胜多毕竟还是少数。当夏军浩浩荡荡奔赴而来的时候;便是主帅李世民;心里都未必没怕过。这是人之常情;要是真不怕的话;那才是有了问题。但李世民性格上超常的地方;也就在于他更坚忍。自然;如果战败了的话;这个词就多半要换成了固执或是其他的词了。其实有才的人多半都很固执;刚愎自用的多;虚怀若谷的少。李世民后期的纳谏则另当别论。当此之时唐军之有人劝他回军;其实这绝对是正常思维;而主战派的意见则有些超常了;在常人眼用疯狂来形容都不为过也对嘛;李世民的确是天才;天才都有点疯狂。如果一旦撤军的话;对于唐来讲损失太了;白来一趟不说;花费这么的力气却什么便宜都得不到。李世民决定分兵拒之;绝非是忽略自己的劣势而贸然出兵;如果有兵的话相信他一定不会只带三千多人;只是当时能分出来的有限;而且又是要争分夺秒地去争虎牢关;哪还顾得上这些?只要占得虎牢关;再慢慢派人来支援也不晚。因而这三千人可说是先头部队;后来当然是有援军的。但是最后唐夏比例又是多呢?如果是一万对十万;相差比例这么;任谁都会有所怀疑的。但若说以一对十则必败;即一的一方胜利概率是零也未必(概率论几乎没有零概率的事件。比如抛硬币;只要硬币没做手脚;是正是反概率都不会是0和1);即使你认为有十足的把握;也只能说概率很而已。因为从理论上讲;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比如平地摔跤;本人就曾摔过;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也不信。概率就算极也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猫叫综合症的发生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四舍五入基本可以算是零;但就是有婴儿得这种病。一个人打十个人;胜利的概率怎么也于十万分之一(如果此人武功极高概率则提升);怎能肯定其必然不可能发生呢?数学上讲的都是这样;何况历史又从来都不是按照数学规律来发展的。至于说十万人杀也杀不过来如果仗是这样打的话;当然杀不过来;可是又有哪场战斗需要把人都杀掉;才算胜利呢?仗从来不是这样打的;总是得集体行动;当一个集体乱了阵脚时;他们的合力并不等于他们每人的作战能力之和。夏军恰恰最后就是自己乱了;因而人多亦败。秦、赵长平之战;秦军出动两万五千人的车骑快速部队;在赵军之后控制住了谷口的有利地形;切断赵军的退路;并派五千骑兵监视赵军的留守部队。如果按那种杀完人才算胜利的貌似有理的理论来推测;赵军就是每人撒一把土都可以把秦军埋在脚下了;可是;怎么没用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以少胜多似乎后来越来越少;因为家都在进步;彼此之间相差距离也越来越。因而唐军人数应该比一万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唐军人数还是少于夏军的;怎么说虎牢之战都是以少胜多。   那么回到凌敬建议的问题;王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守之;更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则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二则拓地收众;形势益强;三则关震骇;郑围自解。如果窦建德采纳了;转攻太原的话;会怎么样呢?太原此前并未受敌;而洛阳则是苦撑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窦建德一败王世充马上就投降可以说明洛阳已经无法再行抵抗);那么可以假设是在洛阳攻陷之后;即王世充这方面已经不存在去配合窦建德围困李世民的可能;窦建德将独自面对唐军;唐军占据天下之半;谁更有利可以一目了然。如果进一步去攻长安这快肥肉好;长安是肥肉;但长安并非像凌敬所言是空虚的;何况窦怎么也得打下太原之后再打长安;若绕过太原;则窦实为孤军深入;而置自己后方于不顾;乃兵家之忌。当初李渊攻长安时;是把太原安置妥当之后才出兵的;至少是保证突厥不给自己添麻烦。不要后方的一往直前;要窦建德像刘邓军那样千里跃进别山;实难想像。若说唐的后方空虚;夏的后方就不空虚吗?若袭唐的后方;窦建德能出兵甚少吗?可是把人都带走的话;自己的后方如何应付李世民?他可以用围魏救赵;李世民就不能用?而且李世民就一定得回去救援吗?另外;太原也并不空虚;几乎就是同时;李渊派李建成去并州讨稽胡;焉知不是为了防备王、窦?而且以李渊、李建成之才;守住太原、长安也不是不行;王世充都能守洛阳一年;李渊就不能死守吗?凌敬的第二条;拓地收众;在太原实际上可行性到底有多少呢?不多。因为太原是李氏起家的地方;他们对这里很看重。李世民征刘武周的时候就曾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因此;窦建德来了未必会有人欢迎。第三;关震骇;这就有些可笑了;李渊并非废物;会为了这些没影的事而震骇?郑围自解更说不通了;就算关震骇;那么李世民也不一定要解洛阳之围;所以其前后没有关联。有人说洛阳无粮;李世民无法久待洛阳本身是无粮;但李世民非要吃洛阳的粮食吗?洛阳攻下后几个月;李世民的军在洛阳吃的是什么呢?但窦建德一旦深入唐的腹地;他自己的粮道却不能保证安全。不错;那样的话唐军是有被前后切断的危险;但前后夹击的危险也将困扰着窦建德。这是一场狭路相逢的战争;虎牢关前是这样;太原城前也是这样。现在假设窦建德出兵太原;有人觉得他胜率;但出兵救郑之前又何尝不是如此?若以用兵之奇正之说;则窦建德当属正;而不善奇。既然狭路相逢;则勇者为胜;这是个比奇的时候;谁更能用奇;胜率就更。李世民于出兵虎牢之前;想的是先据守虎牢;等待洛阳自斃;但当他发现有机会胜窦建德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攻击。临机而变;窦建德显然不如李世民。因此;窦建德手下的将军们说凌敬之言是书生之见;的确是有道理的。
  杜伏威
  在隋末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当;杜伏威的出身最为贫苦;甚至无以为生;结果好友辅公祏偷了一只羊给他。后来事情泄露;被官府追捕;于是两人一起造起反来。那是业九年(611);杜伏威此时才十六岁。
  靠着做战勇猛;在他投的那个部队里杜伏威成了首领。那时起义军很多;这些起义军当也并不全是真正的起义;像朱粲那样的吃人魔王恐怕就很难算在为民请命的人当。由于起义军乱而多;所以常发生兼并的情况;就像鱼吃鱼。杜伏威也曾差点被人吃掉;但他当场刺杀了要招降他的人;于是兼并了一个更的部队;算是鱼吃鱼的一次翻身仗。
  但是杜伏威却忘了他可以这么做;别人也可以这么做。后来李子通投降了他;突然发动兵变;如果不是杜伏威的养子王雄涎救了他;那么杜伏威就GameOver了。不巧隋军又来找麻烦;又是王雄涎救了他。但损人不利己的李子通也被打得败。也就是这一次;开启了杜、李二人的恩怨之争。此后为了救援陈稜;杜伏威又吃了李子通的亏。这道梁子越结越深;杜伏威概最想做的事就是把李子通千刀万剐……终于在李杜决战;杜伏威获得了胜利。李子通无奈之下只得投降。杜伏威倒也不错;没有杀他;将他献俘于李渊。李渊也曾破格地没有杀李子通;但李子通的结局和李密差不多;也是想逃回去;不想半路就被发现了;押回长安后被杀。
  对于杜伏威的起义;朝廷不能听之任之;杨广曾派右御卫将军陈稜征讨。陈稜有点胆;不敢出战;于是杜伏威学起诸葛亮来;派人送去女人的服装;还亲切地称之为陈姥。于是陈姥出战;杜伏威也亲自上阵;不心竟被射了额头;杜伏威一边吼不杀汝;矢不拔一边狂奔(是骑马狂奔;战阵之上将军们可不能徒步;否则就危险了)到射他那人面前杀了他。这一仗杜伏威取胜;而陈姥则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跑了。
  和王世充、窦建德这些的割据势力相比;杜伏威毕竟还是弱了一些;所以没有对抗唐朝的底气;就在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时候;杜伏威投降了唐朝。李渊很是方;给他加官晋爵;目的一方面自然是拉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