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钤记中华(二)--京 剧 -徐城北-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4日 14:13
  主讲人简介: 
  徐城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曾以中国文化为突破口,集中研究梅兰芳和京味文化现象,著有《梅兰芳三部曲》、《京剧与中国文化》、《老北京三部曲》,并出版艺术专论、散论、文化随笔、主题散文50册。 
  内容简介: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也是一门历史悠久、永葆年轻的艺术形式。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全文) 
  脸谱是外行、外地人、外国人,看京剧中第一眼,最惊讶的一点,最奇怪的,最不明白道理的一点。你说别的行当演员,旦角、老生,把他抹的时候,那儿红点、白点,把眉毛描黑点,都好理解。怎么这一个花脸,花花绿绿的?有的是三块瓦,有的是什么 十字脸,在外行来说,一时半会儿闹不清规律。怎么这脸上是这么一块,糊住了眉毛,糊住了眼睛?怎么他的化妆那么个别呀?就觉得他的化妆跟别的,比如其他行当的脸部化妆,跟他们共同的,身上服装好像太个别了,推到极致的程度了。是画上的 还是戴上去的?所以很多外国人觉得很奇怪,这个奇怪是有道理的。 
  那么我说一说脸谱的源流,这个只是一个传说,是《兰陵王》的一个故事。古时候两军对垒打仗交兵,都是两边的将军,带着士卒骑着马冲锋陷阵。这边为首的将军,美男子,身上穿着盔甲,就是那面貌太漂亮了,人也年轻,太漂亮了,谈恋爱很合适,打仗,显示不出威风来。虽然他武艺也不错吧,他的马匹、战士也不错,但是不能起到威吓敌人的作用,起不到那个作用,他自己也苦恼。后来他想,我要不要化妆,我戴着一个,整个跟我的面形,很合适的面具,让人以为我就长这样。抹的有金色、有蓝色、有绿色,很狰狞的。他带着这面具,再去冲锋陷阵,仗打胜了,也是历史的《兰陵王》,这么一个故事。这故事也被我演绎了一下,没有按照严格的史料念文字,那是古文,没有我说得这么生动。就是这种故事,启发了后代的京剧里头,净角就是花脸演员的化妆,可是花脸演员,我怎么体现出我的威风呢?比如说来两条剑眉,我的脸色黑里透红,红里透黑,甚至有些地方抹一点蓝,抹一点绿 还不行。最后想干脆,用油彩画上花脸吧,我让这种勾脸的方法,更性格化,也更具有工艺美术,这种审美化。我在台上,张飞、李逵、霸王,各自有各自的脸谱,各自有各自的性格。在性格的冲突中,显现我这个人物的风采。离开了这个戏,张飞的脸谱一摆,是个蝴蝶,总是充满了笑意;霸王那个脸谱一摆呢,是充满了哭的劲儿,等等。它脱离了舞台它也能存在,就有相对的独立的价值。 
  脸谱就可以说,在这么一种大背景下,它表现粗犷。他觉得不把他脸上,不抹上一个既定的图案的话,光靠我的声音,我的嗓音 我的工架,我的什么什么,还不足以。加上这个就够了。那么脸谱有最初的方法,是三类,一个叫抹脸,就把一些油胭往上一蹭,把眉毛稍微一勾;还有一种叫涂脸;最精致就是勾脸,北派,京派,咱们北京这儿,这勾脸艺术相当高明。就说这霸王这个脸,不同的演员,霸王的脸谱都是大同小异。为什么呢?大同上面是个万字,下面有点哭丧的,这么一个掉角的眉毛,悲哀欲哭。所以跟霸王天灭我也,非战之罪也,自己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慨叹,跟这个性格也符合。还因为呢,扮演霸王这个演员,他脸形不一样,像前面说人高马大的,脸盘那么大,你像个又矮,脸条是一个刀条又很细,演霸王第一是不合适。尽量他不演,实在演不行呢,非要演,根据他的脸形勾起来,而且舞台上尽量这么呆着,我侧脸呆着,看着我拉着架子站起来,你要正脸就这么一小条。然后很大,而且脖脸是白的,就把这个全露出来了,所以现在化妆这是个问题。你比如新编的历史剧里头,那个花脸演员,反面人物,勾脸几乎没有一个勾成功的,流传下来不多呀。新编一个历史剧,哪怕是裘盛荣、袁世海他演的,他勾了一个脸,他唱的时候,门客们,观众们是冲着裘盛荣、袁世海这些人去的。看他全方位的表演艺术,未必是冲他勾那个脸谱去看。所以等他们的学生,再唱那出戏,比如裘盛荣的学生演西门豹,原来是一个新的人物,没有脸 没有是现成脸谱。所以一个好的脸谱,也得经过几代演员的努力。而且脸谱里头,真正成功的脸谱屈指可数,也不过京剧脸谱,曹操的,或者曹操一类的大白脸的,潘仁美的 严崧的大同小异。曹操的是个典型,张飞、李逵、鲁智深,也就那么十几个,二三十个脸谱算很成功的。 
  脸谱对于我们今天一般的人,有什么现实意义呀?咱们看见时装表演上,那些模特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有时候,一转身,好,把两个胳膊一拉起来,这背后是蝴蝶形的袍子,是一个脸谱。张飞的、李逵的,或者它经过变形的,是一个脸谱化的一种东西,这也挺民族化的模特方法,挺好的。在一些工艺美术商店里头,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脸谱,一种是泥捏的,画的比较规矩,这种脸谱卖不大出去。它往往是印在服装上,体恤衫上,或者怎么怎么着,反正在工艺里有一些办法。那么它对于京剧人,和话剧人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待艺术又是什么启发?比如话剧人,于是之先生,北京人艺的,他演过《老马》,演过《龙须沟》,演过《茶馆》等若干名作。演那几个人物,他怎么演的,那是焦菊隐老先生,他们剧院的最早的总导演,带着他们深入生活。他们要比如演《龙须沟》,就要到贫苦的地区,去访那些民间艺人,唱大鼓的、唱单弦的、唱插曲的。问问他身世,回来就让于是之,给自个的陈疯子这个人物,写一个小传。这个人物写一个自己,有什么历史,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遭遇。然后总导演, 看过了,好,你上台你演吧。然后他演的,一步就得到位,一步你就得把你于是之变成陈疯子。京剧演员,他靠着脸谱就可以两步到位。所以说有脸谱,你要想真正有好的脸谱,先不妨先搞好脸谱化。在话剧、在小说,在其他艺术里,最避讳、最烦的,就是说你演电影、演话剧,脸谱化。一个坏人一上来,就好像一眼就看出是坏人了,这不好。京剧不怕这个,你先脸谱化一下,你就先登台,你在演出过程中,你跟台下面观众,高明的观众交流互动,你就能从像那个人物,发展到是那个人物。我想脸谱呢,对于今天的时代,和今天时代艺术,最大的一个启迪因素,就在于这儿。为了赢得一个好的脸谱,在艺术创造上,先不妨脸谱化一下。 
  其他的戏曲剧种也有流派,比如越剧,袁雪芬是袁派,范瑞娟是范派,傅全香是傅派,有十几个流派呢,十几个流派,京剧有三十几个。以姓氏命名的流派,越剧的流派,主要体现在唱腔上,而京剧的流派,体现在全面的艺术观赏,唱念做打都得有。所以从这点上讲,京剧的流派呀,它形成地比较艰难,它一旦形成了以后,它的流程就比较长,一代一代地传承。当然,你在演变,在改变它,相对说你也得难一点,它形成就比较难。举例说,今天咱们说,京剧流派老生谭派,谭鑫培,武生有杨小楼,旦角有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四个流派。事实上,不是这么从头到尾数下来的。京剧第一个流派,或者说最重要的流派,是起源于梅兰芳的,是梅兰芳1920年到1927年,在二十年代的前期中期,他塑造出来的。也不是他自己,就主动打出我梅派这个牌子,是观众给叫出来的,是这么形成的。梅兰芳创造的流派,是历史文化综合到一起呀,就给他时势造英雄,造成的这么一个梅派。那么我们前面,比我们大一辈的杨小楼,当然是杨派了,大两辈的谭鑫培更得是派了,还有更远的就程长庚鼻祖,就是京剧祖师爷。这倒是没什么人呼他流派,说程长庚那是程派,方程式那个“程”,好像真没那么说。 
  说流派就说到谭鑫培,谭派,那么梅兰芳为什么,他能在那个时候,二十年代他成了一派的呢?很复杂一个历史文化的背景,首先他冒出的时候,非常之好,他成旦角,他在他前边,有两位师傅辈的人,一位是陈德林,论辈分够他爷爷辈,因为陈德霖跟谭鑫培两人,唱生旦的对手戏。那是很有名的,可是那个时候,陈德霖过于老了,而且脸上的皱面深了,你抹上胭脂,时间长了会掉面。所以嗓子,陈老夫子依然是调门,很高很好听,但是那形象不太好。那跟后起之秀,孙子辈的梅兰芳不能比,在本行当,没人挡他的道了,他就是旦行第一号人物,这是成功的一个条件。再有一个,梅兰芳身边,别的行当,比如老生爷爷辈的,谭鑫培很器重提携梅兰芳,叔叔大爷辈的杨小楼武生,很提携器重梅兰芳唱对戏。观众那时候也有追星族,喜欢这么一个,年轻漂亮标致的梅兰芳,对梅兰芳特别疯狂地喊好,疯狂地叫好,把梅兰芳声望提得很高。梅兰芳另外,他也不辱没,对梨园界的前辈,对自己的器重,他审时度势,在三次文化冲突当中,他审时度势取得了成功。第一次就是在京派京剧,这么一个传统的,很陈旧的这么一个很封闭的,这么一个戏剧里,它运用新的历史观、文化观。他审时度势分期分批的,他改变了一些京剧的老唱法。 
  《汾河湾》老生跟旦角对戏,本来旦角第二场,从荒郊野外跑回,进了窑门,一进窑,关窑,搬一把椅子顶住窑门。这个旦角背着身一坐,不动弹了,这是合规矩的。下面那老生走上来,在窑门外,喊自个儿的妻子,柳迎春 给我开门,我是你那分别18年的丈夫,回来了,妻子不信,他就诉说往事,这个诉说往事,是用演唱,一段唱段来表现的,说当年咱们18年前,在寒窑外头 怎么成的婚。说往事 ,仅仅是咱们两人知道的事,按老规矩,你就那干坐着,坐完了以后 一听都对,站起来把椅子搬开,把窑门一开,夫妻相会 就过去了。多少年都这么演了,也没人挑毛病,可梅兰芳,按这个老规矩演的时候,台底下有一位特殊观众,齐如山,他是从欧洲去了四五个国家,看了很多欧洲戏回来。他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