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当姆斯以为对方会极力否认,但对方似乎没有听到,显得无动于衷,过了好一阵才轻声说:
“为了开个玩笑,会绞尽脑汁建立干扰屏障,把美国军队最杰出的搜索定位软件弄得全部失灵?”
“您不会把这一切当成真的吧?您相信有人能从未来和我们对话吗?”
威尔菲尔德一面喝着咖啡,一面重新翻开打印稿,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他说:
“当然不会。这比灵魂感知和克隆人都难,但并不排除有朝一日可以实现。一朝成功,用途无限,人类历史都会改变。您能想象得到吗?那时,人类可以像用橡皮一样把曾经做过的事抹掉,其结果对历史和对科学都是不可思议的,对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如此,人人可以返回到过去,补救曾经犯的过错,失败了从头再来,用未来的知识重新塑造过去……那么,真实的过去和想像中的过去就混成一团,难以分辨……”
“我搞不懂您的话……”亚当姆斯结结巴巴他说。
“假设您能够与过去的几代人对话,您最先要找谁?”
“不知道。也许会找尼克松,以避免越南战争?”
“您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国人,太缺乏想象力!这么做还是无关大局,您应干得更出色些!”
“请举例说明!”
“您应在1938年就把原子秘密告诉奥本海默和罗斯福,让他们在5000万生灵涂炭之前就把希特勒干掉!您应在1755年大地震发生前就告诉里斯本的居民,在1344 年大瘟疫流行之前就把伊尔森氏疫苗普及开来……”
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用科幻小说要把我引到什么地方去?
“真这么办的话,也没有人相信,也会把这种信息或科学发现当成巫术,把送去的资料烧掉。所以我不认为历史进程就因此改变。况且那时没有英特网,大家也不可能得到这些信息。”
威尔菲尔德耸耸肩,亚当姆斯的怀疑态度似乎令他恼火,他反驳道:
“也许会有传递信息的其它办法,如电话……”
“15世纪用电话?”亚当姆斯嘲讽道。
老学者又往杯子里添了热水,喃喃自语说:
“或者用别的什么吧!但咱们别想入非非,您的那个人决不是从未来与您通话,这一点可以确定无疑。他是个活生生的人,现在就藏在什么地方,就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上,要通过您得到什么东西。他隐姓埋名,从一个无从核实的处所对您说着实实在在的话。”
“那是由于您认为他编的故事是实在的,是吗?”亚当姆斯反唇相讥道。
老天文学家坐下来说:
“这是我最不安的一点了。此人的描述严丝合缝,符合逻辑规律,或者说与当今杰出彗星专家如出一辙,这种人并不多。”
“您算得上是一个……”
总是这样刺他,老先生生气了。他重重地把一满杯咖啡放到桌上,咖啡撒了他也不管:
“您别这样胡猜了!我当然喜欢开玩笑,但这种玩笑不合我的胃口,它太过分了。”
“您认为彗星可能撞上地球?”
“完全可能。 每年都有500多个陨星落在地球上,每天都有1000多吨陨石粉末和碎片落下来。”
“那只是粉状物质,并不危险。”
老学者走近墙边的黑板,拿起粉笔一边写着数目字,一边说道:
“重量为百吨的陨石进入大气层并产生爆炸,井非无稽之谈。自从1992年索玛克勒维九号彗星与冥王星相撞之后,科学界就承认一颗彗星与太阳系的星球碰撞,其产生的能量比地球上储存的全部核武器要强几千倍以上。假设大气中有一颗直径仅为8公里的小彗星,它也足以摧毁全人类。”
“那么这种危险是确实的了?”亚当姆斯问。
“当然! 现在发现了的几百万个替星中,2000颗的直径在1公里以上,有的甚至有40公里,如海尔葆朴彗星。”
亚当姆斯很想请他谈谈锐夫塔脱彗星,这颗彗星是不是特别危险呢?但他不敢问,心想如果编造这个闹剧的果然是威尔菲尔德,他就会笑弯了腰。所以他仅限于提些一般性问题:
“可是这些彗星几千年来一直按照原来的轨道运行,如果某一慧星会撞着地球,那早已撞上了。”
“可以这样想。彗星的轨迹是按照距行星轨道的远近不断变化的,况且地球已经多次进入过彗尾。 目前,我们至少知道有15颗彗星,直径在1公里以上,具轨,迹将来会与地球轨道交叉!但您别担心,凡小行星距地球太近的时候,冥王星和上星的引力就会将它吸住或改变其方向,因而也保护了地球。”
“有什么根据?”
“人类对替星认识由来已久, 例如哈雷彗星在公元前240年已有记载,罗马人至少分辨出了9种彗星和40种小星体。”
“它们有什么区别?”
“小星体是正在分裂的星体或簧星的分离物,即岩块,而彗星是一个巨大的混合团,包含干冰,氨。氮和沙砾等,其体积取决于彗核。彗星靠近太阳时,冰就溶化,气体和硅酸盐蒸发,变成几百万公里长的发光云气。
他的语气充满感情,好像在谈活生生的人。
“彗星存在已经很久了么?”
“它们和太阳系同时诞生,由宇宙的基本物质组成,大部分聚集在比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远5000倍的董云中,只有某一行星经过彗云时,才可能把某个彗星从中吸引出来。”
威尔菲尔德第三次去冲咖啡,并请亚当姆斯也来一杯。亚当姆斯问道:
“那么锐夫塔脱彗星也是吸出来的?”
他这么问,是想拉回正题,老学者毫不犹豫地回答:”
“毫无疑问。但这已是几百万年前的事了。”
“它会摧毁地球?”
“不会,但会造成严重损伤。巴尔希特计算出来的轨迹,重量都正确无误。您没有去看过那个陨石坑么?那是一颗极小的彗星造成的,距此不远。您该去看看,就会想象出那种撞击力的规模。”
“会把一颗行星撞成几块?”
威尔菲尔德咕噜了几句,就像老师碰到了不开窍的学生。他说:
“还不至于吧?要把地球撞成几块,就得有火星那么大。即便不能,也足以消灭人类。”
“怎么消灭法?”
“让我们窒息而死。”
他语气肯定,好像不容置疑。
“巴尔希特就是这么说的。”亚当姆斯自言自语道。
“我已说过,此人颇得真传。”
“您认为可能么?”
“已经发生过了!”
“什么时候?”
威尔菲尔德又走到黑板边,一面说一面写着数字:
“2500万年以前,一颗彗星把当时三分之二的生物绝灭了,其中包括恐龙。”
“我也读到过此说,但这是一种假设……”亚当姆斯提醒他。我和大部分专家们都认为,正是彗星撞击引发K,T,另一些专家则认为K。T。是火山爆发,或经过 10万年的演变而成。”
“什么是K,T,?”
“K是白奎纪,T是第三纪的字头,合起来代表从白圣纪到第三纪的过渡。”
“怎么肯定这远古时期一定发生了这种生态灾难呢?又找不到踪迹为证!”
威尔菲尔德又坐到小凳上,这是他热衷的话题,所以讲得眉飞色舞:
“有踪迹,也找得到。像所有的重大科学发现一样,这些踪迹也都是偶然发现的。几年前几个地质专家在意大利的古比奥的古老土层中发现了大量的铱元素,这是个不解之谜,因为铱元素在地球形成的时候并不存在,它是和铂,铑。钯以及绝大部分铁一同随着陨星进入地球深处的,因当时地壳还是软的,正处在溶化状态。这些铱原素怎么会集中生成,只能用陨石降落来解释,但又找不到陨石。更怪的是,全世界的铱元素很多,而且都在浅土层。那么就只能作出另一个唯一可能的设想,即是一个陨星落在地球某一点上,扬起了含铱元素的尘埃,在大气中形成飘散云团,然后散落到全球表面。”
“铱元素云层?”
“可以这样称谓。”
“那么这个陨落物体就相当巨大了。”
“其直径至少为10公里,但在地面上却到处找不到。后来,又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些证据,表明该物体的确存在过。”
“说来说去,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设想。这么一个硕大无朋的东西落在地面上总会留下明显的印记,早该被发现了。”
“已经发现了!”威尔菲尔德看到对方惊奇的脸色,颇为洋洋自得。
“在哪儿?”
“不久以前, 在尤加但边远地区测绘了一座直径为180公里的环形山,此山名叫赤克祖鲁, 其年龄与意大利的古比奥土层完全一样,都是65m万年。在环形山的附近,又发现了造型奇特的石英石,这种石英石只能在高压高温下才能形成。这种极强的压力和温度,也只有蓄星撞击才能产生。此外,在地底深处又发现了无数海洋生物的遗骸,只有撞击掀起的惊涛骇浪,才能将这些生物冲到那里。”
“尤加但在墨西哥湾,一颗陨星落到那里竟波及到意大利,简直不可思议!”
“那是您想像不出这次撞击的力度。”
亚当姆斯不由得又想起巴尔希特,他问:
“陨石怎么会造成恐龙消失呢?”
“撞击之初,引发了地震,海啸,风暴和大火……几百吨散落物遮天蔽日,数日不散。”
亚当姆斯颤抖了一下,他说:
“完全和巴尔希特所讲的锐夫塔脱昔星一样。”
两人沉默了一阵,老学者又说:
“所以听了您讲的一切,我十分惊讶。6500万年前,黑暗和寒冷曾经笼罩地球数月之久,接着普降酸雨,地球在几十年中温度持续下落,大部分生物都相继绝灭。那时哺乳动物体形还小,可以隐藏地下,但恐龙就不行了。如果不是这颗陨星,哺乳动物永远无法战胜恐龙。”
“您认为要是锐夫塔彗星星陨落地面,上面的情况会再次重演么?”
“从理论上讲完全可能。过去,一颗陨星消灭了地球上某一个特定形式的生命,使它让位于我们人类,假设将来有同样大小的陨星再落地面,我们也会有恐龙的后果。而且人类的抵抗力,与其哺乳动物祖先相比,要脆弱得多,每过几千万年,都有一次这种碰撞的可能,前一次碰撞发生在650万年前,您自己计算一下吧。”
“概率极小……”
“我不能苟同, 按照我们目前的计算,是每500万年一次,而陨星落到陆地并对人类造成危险者,每3000万年一次。但这种危险也不容忽略,只是当政者和科研当局都故意视而不见。”
“别瞎猜了,您总是疑神疑鬼!”
“不,我倒是支持这种态度。”
“为什么?”
“如果过于正视这种危险,大家就会知道上帝只要动动手指头,天外就飞来一块石头把全世界击得粉碎,那么谁也不会努力工作,不会忍受牺牲,不再搞建设,不再想给后代留下什么东西……”
“可是,我们这个研究中心是由最杰出的科学家组成的,其任务就是研究未来世纪威胁人类生存的因素,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考虑此事呢?”
威尔菲尔德的表情变得严肃了:
“您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