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不要和别人争辩,不要做不能为带来好处的事。
话多无用,行动和示范则要有力得多。言不可解渴,更不能充饥。空言是镜中摘花、水中捞月,明智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会用实际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会和别人展开唇枪舌剑。
点评:
善于诡辩不等同与口才好,大多数情况下,争辩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就像人们常说的“你能够赢得一场战争,但是赢不了一场争论”,所以,空谈无用,还不如干脆利索地做几件实事。
7、诺言是指100%做到的事情
诺言是什么?是你确认100%可以做到的,如果你有99.9%的把握,也不要许诺。一个经常给别人乱开“空头支票”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最后只能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古人云:祸莫大于无信,讲信用,守诺言,是中国人的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也是为人立身处世之道。
乡下的肖老头准备盖一座新房,可是自己找不到木料,便托了城里的一位朋友,让他帮自己在城里买。朋友千方百计把木头买来,运到他的家里,但是核算下来费用高出预算不少。肖老头的妻子感到吃了亏,不想要。肖老头却说:“我原来都跟人家讲了,不管什么价,弄来就行。如果咱说话不算数,以后还怎么和朋友打交道!”事后,虽然多花了几百元,但是他觉得心安理得。他对老婆说:“损失些钱财,换得了信义,值得!”
肖老头是很有些见地的,他知道信守承诺对一个人的价值有多大。试想,如果他因为费用太高而拒绝使用,那么他的朋友会怎么想?可以肯定的事,那位朋友以后再也不会帮肖老头忙了。
我们不仅仅在大事上要信守诺言,即使在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应该也必须信守诺言。比如约会,虽是小事,但同样应注意守信,答应几点去赴约,就应该守时。
树立自己的信义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在与人交往时,只有一次又一次兑现诺言,才能慢慢地提高自己的信义度。立信不能一劳永逸。如果有一次无故失信,就会前功尽弃,甚至使多年精心建造起来的信义毁于一旦,要想重建它需要花多倍的努力。
程术存了一笔钱要等到结婚时用,正好他一个朋友邓彬来借钱,并向程术保证一定在他结婚之前归还。由于他俩平时交往密切,关系一直不错,况且邓彬一贯说话算话,所以程术便痛快地借给了他。可是婚期就要到了,邓彬还没把钱还来。无奈程术只得上门催还,最后搞得不欢而散。从此,程术和邓彬便不再往来,友谊也就此结束。所以,与人往来切记认真对待每一次信约,绝不可疏忽大意,因小失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维持朋友间的和谐关系。
从另一个方面讲,当朋友答应帮你办事时,我们应该持信任态度,不能让朋友去帮自己,但自己却又对此事无所谓。
吉杰说:“自以为是纯纯的我们,其实是蠢蠢的我们。在这个大家都在忙碌的年代,居然妄想朋友听见你的要求,就抛下自己手上的事务不去处理而特别为不在他眼前的你去奔波?”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改变了这种看法。
四个月前,吉杰到吉隆坡时遇到一个朋友,他听到吉杰要找一件东西,自告奋勇地对吉杰说:“我来帮你找。”吉杰回去以后,便将这事给忘了。让吉杰意外的是4个月后,他再次到吉隆坡,又遇上这位说过要给自己帮忙的朋友时,他很兴奋地对吉杰说:“上回你说想要找的东西,我下了好大的工夫终于帮你找到了,但是就是找不到你的联系方式,所以也没有办法送给你,现在那东西正在我家呢,你跟我去拿吧。”
吉杰看着这位朋友:这是一个认识了20多年却见不上20次的朋友。每次回到吉隆坡,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给他打一个电话,每年新年前、节日前,都不曾寄过一张卡片问候或祝贺。吉杰面对着那张充满热情和真诚的脸,惭愧的不知所措。
不管从承诺者还是被承诺者都应该彼此信任,并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不能够在承诺时,态度看起来非常诚恳,随后就把说过的话当成耳旁风,转眼便无影无踪,这是政客们的做法。他们往往在选举前许下各种诺言,一旦当选时,却又倒行逆施。这是要不得的作风,朋友之间不要像政客之间,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否则,只能失去朋友对你的信任。
信守诺言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问题。诚信是做人之本,是一种美德,会吸引周围的人跟随你,而你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多。反之,当你心中的诚信会一点点消失,如同一个骗子,所有的朋友都会用怀疑、歧视的目光看着你,没有人会把你当朋友了。
点评: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知他能干什么。所以,为人立身处世要言而有信,遵守诺言,说到做到,只有这样的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8、不能故意渲染和张扬对方的失误
在人际交往中,切勿针对别人的过失和错误故意进行渲染、夸张,以此来讽刺、打击别人。这样做只会四处树敌,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聪明人懂得给别人台阶下,而且会在对方可能不好下台时巧妙及时地为其提供一个“台阶”。
在社交中每个人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有些失当,等等。当我们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变得显眼起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错处被人放大,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渲染和张扬对方的失误,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所以,我们应该避免小题大作,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啦”,来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他的自尊心,使他对你反感或报复,而且也不利于你自己的社交形象,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的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产生戒心。
其实,要想在社交活动中如鱼得水,绝不能少的就是给人“下台阶”的技巧,以使你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1953年,我国政府举行的招待宴会,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军。在招待宴会,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部分。我方代表团的一位翻译同志当场作出了及时的纠正。
这件事不仅使总理感到很意外,更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不仅使司令有些丢面子,和使国家丢掉了荣誉。驻军司令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并准确地翻译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苏驻军司令和其他将领看到这一景象,在干杯时眼里都含着热泪,那位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久久不放。
为什么在社交场合,要避免故意渲染和张扬对方的失误呢?这是因为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犯了错误已经很恼火,你在故意渲染、放大他的失误,使他下不了台,他定会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下终生的怨恨。
相反,如果你为对方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心,对方会对你更加感激,产生更强烈的好感。这些,对于你们之间今后的交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你是一个会给别人“台阶下”的人吗?
首先,给别人“台阶下”要注意不露声色。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
在上海一家著名的大酒店,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生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说:“我发现先生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簿上,您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会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取出内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着接过服务生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帐处走去。
其次,还要注意尽可能地为对方挽回面子。有时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这时,你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为对方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会使对方更加感激你,譬如本文开头周总理对苏翻译的做法。帮助对方挽回面子,会使他对你感激不尽。
最后,要注意用幽默语言作为“台阶”。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幽默语言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和愉悦。
点评:
说话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大方得体的,与人交往尤其要表现出自己的绅士风度,不能狭隘的渲染和张扬别人的失误。你以为这样做会是别人处于尴尬的境地,实不知,这样更会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人鄙夷的尴尬局面。
9、吹牛惹人厌,不要光说不练
老北京也有句俏皮话讽刺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这决不是无中生有的诽谤,只要到天桥看过把式的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
天桥有个武术场子,父子两个人练,父亲说过多次他的弹弓如何准,他可以打含在儿子口中的弹子。这时,儿子就鼓着嘴,把弹子半含在嘴中,可是,他并不开打,而是先向观众收钱。看到收钱,很多观众就走了,然后,他再从头演起,演到最后又说打儿子口中的弹子,再开始收钱,观众又走了大半,如此循环,儿子口中的弹子从来没有被打过。原来,“打口中的弹子”只是为了收钱而设计的一个借口,或者噱头。
如今,我们说一个人光说不练,是指一个人只会吹牛,却从不付诸行动。这类人能说会道,在别人不知道他底细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他迷惑。时间长了,就会对他不耐烦。
吹嘘在俗话里也叫做“吹牛”。常言道“吹牛不上税”,这就使得喜欢吹牛的人到处都是。如果让吹牛者自己为吹牛“上税”,谁还敢恬不知耻地吹牛?但有的时候,虽然你过了吹牛的“瘾”,却难免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从前有一个乡绅进京出公差,嘱咐他的仆人说:“路途上,在江湖热闹的地方,只要说到家中的事情,务必要向大处说。”
后来在路上,他们与另外一个商人同行,那商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