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特像印第安人那样舒舒服服地坐在地上,决定使自己安静一会儿。
洛林确信还会存在其他一些不协调的地方,他把过去两天的经历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
唠遭遇翼指龙和霸王龙的事看来说明不了什么,遭遇恐爪龙的事也是一样。不过好险啊,特别是在他们想进入交通车时,惊慌失措的德拉盖默竟把门锁上了。他想了一会儿德拉盖默的事:他现在在哪儿呢,仅仅为了要找些橘子,就固执地坚持要一个人出去。洛林马上又想到,得感谢德拉盖默才对,正是为了找他,才使自己对所处的时间位置有了新的认识。要是他不失踪,他和马特就不会出来找他,也就不会发现A站所处的真正的地质时期。那样的话,按原来对所处时间位置的理解去重新折叠时间,就将酿成一场灾难。洛林已计划好了向前折叠7000万年。如果照此折叠时间,当第二次打开时间裂缝时,他们所处的时间位置就将是在未来7000万年的基础上,还要加上700年。这一数字的剧增将使他们陷入难以想像的困境之中。所以,他得感谢那个为寻找橘树而失踪的人。
──橘树!
“马特!我想起来了。除了青草和这个地下通道外,还有一件东西也没在其应有的时间位置上。”
“什么?”
“那棵橘树。”马特一脸困惑的表情,“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橘树不是北美洲土生土长的植物,至少在我们所处纪元的某一时间之前,北美洲还没有橘树,我想它们被移植到这里,是在全新世的非常晚的时间,但我说不准具体的时间。
“请用我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讲好不好?我不懂什么叫全新世。”
“全新世是我们所处的地质时期。它开始于──大约1.1万年前,但我认为直到这一时期后期,橘树还没有被移植到北美。如果让我来估计,橘树出现在这里是最近5000年的事。”
“你是不是想告诉我,橘树可以证明我们是在未来?”
“不,至少有三样东西证明了这一点,它们是青草、橘树和这个地下通道,而后者是打开我心扉的钥匙,是它使我认识到了这些关键性的事实。”马特还是一个劲地摇头。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会有恐龙跑来跑去。即便这里是700年后的未来,它们怎么会重新出现在地球上?!”马特扬起眉毛,做出了一副不解的表情。
洛林挥手示意他不要说了,“那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沉默了一会儿,马特又大声问,“你敢肯定橘树不在其应处的时间位置上吗?”
“没错。尽管我没读过有关橘树的完整栽培史,但我也敢肯定。实际上,在现代果树栽培史上,有关橘树的记载最为翔实。我记住了其中的大部分。”洛林深深地吸了口气,开始滔滔不绝地背起来,“橘树,植物学上称作柑橘属植物,公元前2210年前后在中国开始栽培。人们一开始只是利用其果皮制作香料。后来,古希腊植物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其着作中也记述说,拘椽树叶可保护衣物免遭虫蛀,果肉可用于解毒。公元1世纪,橘树开始向中国以外的地区传播。作为一种可食用的水果,它可制成便于保存的果酱,即橘子酱。橘子在罗马帝国年代是一种颇受青睐的果品。罗马帝国衰落后,十字军战士又把橘树带到了法国。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把橘树传到西班牙和北非地区。在不断传播下,到14世纪初叶,橘树已经相当普及了。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进行第二次寻找新大陆的航行时,随船带了一些橘树种子,后来播种在海地。在哥伦布时代之前,西半球还没有橘树。此后不久的1518年,布莱纳尔。迪亚斯。德卡斯蒂洛在美洲大陆栽种了第一批橘树。最后,1565年,橘树的种子才被播撒在佛罗里达的圣奥古斯汀殖民地。没过多久,佛罗里达成为世界主要柑橘产地之一。”洛林停下来,喘了口气又继续说,“这样,马特,我愿以一个月的工资与你打赌我是对的。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向回折叠700年?”
洛林没有马上回答。
“说啊!”
“在重新进行时间跳跃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搞清楚这些恐龙怎么会出现在未来的时间结构中!”
“这是为什么?”
“你向周围看看,这儿能看到任何人类文明或者人吗?随便什么地方。”
“看不到,可那又怎么样?”
“马特,我们得搞清楚整个人类发生了什么事,即使在怪魔实验室周围1200英亩的试验区域内,我们也该找到一些人工制品,比如建筑、公路或其他人造的物体,对不对?”
马特抬头朝着阴暗的、布满蜘蛛网的地下通道顶部望了一眼,“我想我们已找到了。”
“是的,你说得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顺着这条路走到城里。在那儿我们也许会找到一些与这一时间怪物有关的答案,说不定还会发现一些人呢。
马特单腿跪在通道的入口处,身体两侧都是蜘蛛网,巨大的蜘蛛让他浑身起着鸡皮疙瘩。
“你在干什么?我们得准备出去探险了。”
“我们现在还哪儿都不能去。”
“为什么不能?”洛林生气地问。
“别忘了,还有那些该死的恐爪龙呢!”
“噢,我把它们给忘了。”
“可不能把它们忘了。它们就在外面的某个地方,它们可不好惹。”
洛林在马特身边坐下来,“好吧,起码我们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是啊,像我这样坐下歇歇吧!”马特向身后的蜘蛛网瞥了一眼,脸上现出厌恶的表情。
“这只该死的恐龙要把我们带回到B站去。”
“它一点也不该死,约翰。”
“哦,对!它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东西。”
安摇头笑了笑。她有点同意约翰的看法,这只不寻常的兽脚亚目恐龙确实很难看,“不知道帕科和阿罗沙医生现在是不是已回到站里在等我们?”
窃蛋龙这时又停下来,把嘴戳向地面,像是在嗅着什么东西。
“怎么又停下了!”约翰有气无力地靠着一棵针叶树坐下来说道。此前,窃蛋龙已停下过两次,所以,约翰知道它接下来要做什么:用嘴在周围的苔藓、蕨和残枝败叶中拱来拱去,寻找可吃的东西,“它究竟在找什么呢?”
“蛴螬?植物的球茎?谁知道还有什么!它根本就没有牙齿。”
“唉!它肯定又要把那地方全折腾一遍。”约翰把身子斜靠在古树的根部,安仍站在他的身边。约翰向上望着她,被她的倩影所吸引。约翰现在越来越喜欢安了。她在很多方面令约翰信服,特别是她知识广博,乐于把自己的知识讲给他听。
“是的,它的嗅觉非常奇特,尤其对于恐龙来说更是如此。在这方面,它那特殊的头冠可能起到了某种作用,里面也许装着精密灵敏的嗅觉器官。扫描器也证实它的嗅觉十分灵敏。
约翰用手背抹了一把前额上的汗珠。傍晚时分的热带雨林更加闷热和潮湿,至少要等到夜间,这种闷热才会减弱一些。到天黑还有几个小时呢。
安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话,”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在地球上出现这批庞大的陆上动物的同时,还出现了类似这样小的食草动物,而大多数人一听到恐龙,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动物而不是这些小动物。
“是的,你说得对。我在认识这个小东西之前,只知道有震龙。”
“说到震龙,不知道它们现在在做什么?”约翰耸耸肩,“在吃树梢的嫩叶?”
安皱了下眉头。
“我既不敢肯定它们现在仍在吃树梢的嫩叶,也不敢肯定它们能否长时间地那样做。
“你说什么?”安轻声笑了笑,她准备解释一下人们对类似梁龙那样的蜥脚类恐龙普遍持有的另一种误解,“我的一些同事认为,有几种巨大的螨脚类恐龙最多只能把它们的脖颈和脑袋从地面上抬起10度左右。他们在对几种特定的蜥脚类恐龙的颈骨化石进行检验后得出了这种推断,这些恐龙的牙齿类型也证明了他们的推断。一些恐龙,其中也包括震龙,其牙齿与猪的牙齿相类似,更适合于吃白垩纪时期生长迅速的低矮植物,这就使脖颈结构论更具有说服力。”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那些震龙无法竖起它们的脖颈去吃树梢上的嫩叶?”
“哦,震龙也许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不是真正的梁龙,震龙与梁龙稍有区别,其人字形脊椎骨的底部呈桨形,而梁龙的脊椎骨则是平直的。从侧面看,震龙的四肢比梁龙显得粗短,盆骨也略小些。尽管存在着这些差异,我们还是无法确定它们的脖子到底能抬多高,这需要作进一步的观察,所以争论也必将持续下去。你看,所有的梁龙都已进化为很自然的吊桥式身体结构。”安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约翰不要插话,并接着说,“这种吊桥式的骨骼和肌腱结构对恐龙大有益处,它起到了某种平衡作用,使梁龙的脖颈和尾部得以大大地加长,脖颈可以自如地转换方向,用不着挪动地方,便可吃到周围很大范围内的食物。”
“我听不懂你的话。”
“你可以这样想,把震龙的前腿和后腿看作支撑桥梁的四座桥墩,把它的前胸和下腹看作桥面,把脖颈和尾巴看作通向桥梁的引桥,两者之间相互保持着平衡,同时还为恐龙起到了降温作用,这回你再来看它像不像是一座吊桥?”
“噢,我想,它需要长长的尾巴去抵消长长的脖颈的重量,这两部分同时又起到了散热装置的作用,对不对?”
“对,而且,由于有超长的脖颈,它就不需要向前挪动身体便可吃到周围很大一块地方的植物,而通过脖颈的前后伸缩还可把头扬起或降低,这样就可吃到更多的植物。但我的同事们却推断,这类恐龙只能把头从地面上抬起一点点,所以只能吃到低矮的植物而无法吃到高处的植物。”
约翰陷入沉思,他在努力理解这些新知识。
“现在,如果我们再来看看长臂龙,情况就不一样了。长臂龙可把头抬得像非洲长颈鹿一样高,享用最高的树枝上的嫩叶。然而,它们为此也不得不丧失一些能力,那就是无法将头降到地面上。事实上,很多人认为,当长臂龙要从溪流里喝水时,就不得不把四肢全都曲下来。长臂龙的牙齿也是匙状的,这说明它主要吃坚韧的植物,如你所知,针叶树就比较坚韧。”
“所以,长臂龙可把头抬得很高,而震龙可把头降得很低,是这样吗?如此说来,震龙来回晃动那棵无花果树,就是因为它们够不到树顶吗?”安冲着约翰笑了笑。她知道,约翰正试图搞清近两天来遇到的所有古生物学上的问题。她以一种柔和的施教口吻回答她的问题:“似乎是这样。我已经讲过了,有些问题我们确实还没搞清。我本人倾向于相信震龙可以向上抬起它的脖颈,但不会抬得像长臂龙那样高。不过,不要把我的看法完全当真,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你想,今天的古生物学家试图把的瓜多万年前发生的事重新拼合起来,大多数推断就只能靠猜测得出。他们完全不知道确切的情况,于是就先想办法把恐龙化石组合起来,然后再试图描绘出恐龙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这就必然要引起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