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_李天道-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力服人,须臾之事,以理服人,刻骨铭心。商鞅又是善于分析的,如“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种分析,充满了实事求是的观点,即便是用于当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也不显得落后。

  相关链接

  公元前362年,正当公叔痤大败韩、赵联军回师魏都安邑之际,秦军乘机进攻魏国西部的重镇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公叔痤仓促率兵迎战,被秦军所俘。时隔不久,公叔痤被秦放归。

  因受败军之辱,遂一病不起。在考虑由谁继承相位,辅佐魏惠王时,他看中了身边的家臣御庶子商鞅。

  有一天,魏惠王到相府看望公叔痤的病情。寒暄过后,惠王问:“如果你的病不能治好,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痤将自己的慎重考虑禀告惠王:“我的家臣御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但有奇才,堪当相国重任,希望您举国而听之。”惠王闻此话后默而不语,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他心里简直不明自:一个年少位卑的家臣,怎么能承担起相国的重任呢?

  魏惠王正要告辞,公叔痤急忙从病榻上起身,示意左右侍从退下,然后在惠王的耳边低声说:“如果您不任用公孙鞅,此人日后恐为魏国大患。请您一定杀掉他,不能让他出我魏国之境。”惠王觉得公叔痤所说是言过其实,但被这位老臣的忠诚所感动,于是点头允诺。

  离开了相府,惠王对两旁的侍臣说:“公叔痤病糊涂了吧,可悲啊!他让我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一个家臣公孙鞅,这不是悻谬吗!”

  公叔痤因举荐商鞅而没有得到魏惠王的认可,怏怏不乐;但想到魏惠王允诺了如果不用商鞅必杀之,仿佛又去掉了一块心病。可是,当他眼前浮现出风华正茂的商鞅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场面时,一种惜才的恻隐心不禁油然而生。他不忍这位身具将相之才的家臣,就此断送了前程和生命,于是急忙召见商鞅,面带歉意地说:“刚才国君问我谁可以继承相位,我推荐了你,看国君的神色没有任用你的意思。我是以国君的利益为先,以私人的交情为后,所以告诉国君,如果不用你,就把你杀掉,他答应了我。现在你可以赶快离开这里,否则被抓住,性命难保。”商鞅听此话心中怦然而动,但他仍像往常一样在这位相爷面前表现得机智、果敢、镇定。他对公叔痤说:“国君既然不能听信您的话而任用我,又怎么信您的话而杀我呢?”公叔痤觉得此话有理,而且又一次感受到商鞅的工于心计。

  公元前338年,统治秦国二十四年的一代英主秦孝公去世。随后,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在太子时险些被商鞅正法。新君与旧臣的夙仇很快就演变成秦国政坛的危机,失败者当然是臣而不是君。

  秦惠文王继位不久,商鞅就自请隐退,告归其商。然而,商鞅的杀身之祸已势不可免,以公子虔为首的一批商鞅政敌策划阴谋,向秦惠文王说:“大臣权力太重就会危及于国,左右侍人太亲就会危及于身。现在连秦国的妇孺都知道商君之法,而不说国君之法。这是商鞅成了一国之主,而您却反为朝臣。而且,商鞅本来就是您的仇人,愿您及早除掉他。”

  接着,公子虔等人诬告“商君欲反”,秦惠文王乃“发吏捕商君”。

  商鞅携其母及其家人仓惶出逃,行至秦国边境的关口之下,想找个旅店投宿。走进一家旅店。店主人迎上前接客;见来者神情有些紧张,急忙索要官方批准外出的证件。商鞅无证件可启。店主人说:“商君之法规定,如果容留没有证件的客人,店主要和客人连坐论罪。”商鞅不得已走出旅店,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商鞅一行辗转逃至魏国境内,投见魏国的大臣襄疵。襄疵拒不收留,说:“因为您对公子背信弃义,所以我无法相信你。”商鞅见魏国没有容身之地,便想再投奔去他国。可是又有魏臣说:“商君是秦之罪犯。秦国的兵力强盛,他们的罪犯逃到魏国,如不给送回去,恐怕对魏不利。”于是,商鞅一行又被送回秦国。

  商鞅复入秦境,急奔其封地商邑,和他的门徒发动邑中兵士,“北出击郑”。秦惠文王“发兵攻商君”,在郑国的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将商鞅擒获。商鞅被押解到彤(今陕西省华县西南),秦惠文王早已等候在那里。昔日秦国的大良造,今日成为秦君的阶下囚。

  秦惠文王声色俱厉,下令将商鞅车裂示众,并且警告臣下:“以后再不要有像商鞅这样的造反者!”随后,秦惠文王又斩草除根,“灭商君之家”。
xiAoshuotxT。cOM》txt



第9章 孟子驳许行


  孟子

  约前318年

  背景导航

  孟子(前372——前289),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辩论家、儒家学派大师。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主张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有很强的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竽,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

  孟子是一个好辩又善辩的人。他的弟子公都子曾经问他:“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本篇辩论词是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农家某一观点的批判。农家代表许行认为任何人都要自给自足,真正贤者应该是与民同耕而食,亲手为炊而治。孟子随随便便地问起许行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戴帽问题;所问虽然寻常,但是寓意深远。当许行的信徒陈相一一作答之后,无须孟子多说,他已感到许行之说的浅陋可笑了。

  辩词精选

  原文:

  ……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

  ……

  陈相见到许行十分高兴,抛弃了自己的学说而追随许行。

  陈相拜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文公实在是一个贤君;尽管如此,他还不算懂得大道。真正的贤者应该是与民同耕而食,亲手为炊而治;现在的滕国国君靠国库中的粮食养活,这是损民而利己,怎么能算贤?”

  孟子说:“你说的许先生一定是先动手种粮,然后再吃粮吧?”

  陈相答:“是这样。”

  孟子说:“许先生一定是先动手织布然后再穿衣吧?”

  陈相答:“不是。许先生穿别人织的粗布衣。”

  孟子说:“许先生戴帽子吗?”

  陈相答:“戴。”

  孟子说:“戴什么样的帽子?”

  陈相答:“戴白绢帽子。”

  孟子说:“自己织的吗?”

  陈相答:“不是,是用粮换的。”

  孟子说:“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动手织?”

  陈相答:“妨碍种地。”

  孟子说:“许先生用釜甑做饭,用铁制的农具耕地吗?”

  陈相答:“是的。”

  孟子说:“是自己动手制的吗?”

  陈相说:“不是,是用粮换的。”

  孟子说:“用粮食换器械,既然不算损害陶匠和铁匠;那么陶匠和铁匠用他们生产的器械来换粮食,就是损害农夫了吗?而且许先生为什么不亲自从事陶冶,需要什么都从自家往出拿?

  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一样又一样地同各种工匠交换?许先生怎么这样不怕麻烦?”

  陈相答:“百工干的事情,本来不可一边务农一边兼做。”

  孟子说:“既然这样,那么国君治理天下,就可以一边务农一边治理了吗?有国君官吏做的事,有平常百姓做的事。而且一个人的身上,要同时具备百工的手艺,也就是说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先动手做然后再使用,那么这是引导天下人走向困顿!所以说,有人劳心,有人劳力;劳心者治理天下,劳力者被治理,治理对象负责治理者的衣食,治理者依靠治理对象——这是天下的普遍道理!”……

  妙语佳言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论辩技巧

  作为儒家学派大师,孟子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飻于人”,意在强调社会分工、社会进步,因此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不应全盘否定。在以上辩论中,孟子即站在儒家立场上,对农家代表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其论辩特色主要有二。

  其一,就近取譬,深入浅出。

  孟子高屋建瓴,胸有成竹,在与陈相的论辩中,就近取譬,信手拈来,言近而旨远。孟子随随便便问起许行的生活情况:“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许子冠乎?”等等,这些吃饭、穿衣、戴帽等皆为寻常之事,然而其寓意却甚为深远。而且,孟子的询问,言辞简约,语气平和,充分显示了一位雄辩太师吐天纳地,笑举千钧的气魄,就在孟子深入浅出的辩论中,当陈相一一作答之后,许行之说的浅陋与荒谬昭然若揭。

  其二,巧布圈套,反戈相击。

  孟子善于佤设陷阱。孟子询问许行的生活情况,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使陈相在此平和友好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放松警惕,悄悄然钻入圈套中,并通使陈相说出“白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这就与其“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的观点相悖,真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此情况下,孟子乘势而水到渠成地总结也自己的观点“……常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人于人,天下之通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