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顾婉来说,连沐延晔都不值得关注,何况是他的小妾和庶子!就连颖儿有没有给他们王府送年礼,她也不知道。
平日里家中琐事都有宝笙打理。只有比较重要的才通知顾婉,显然,礼王府里的节礼这种事儿,远算不上什么要紧。
柳氏面上却露出几分不忍心。苦笑道:“年节过了,婉儿,你且替他寻一位先生启蒙吧,怎么说也是我沐家的血脉,可别荒废了学业。”她到底是要做娘的人,对孩子总多几分怜惜。
顾婉无所谓地点点头,只是启蒙罢了。集贤馆随便抓出个名列前茅的学生,都能给皇子当启蒙老师,何况一王爷庶子?既然皇后开口,她便帮一帮忙也无妨,省得皇后为此劳神。
在凤仪宫里坐着闲聊片刻,回到家,顾婉就随手给顾南传了封信,顾南想了想。貌似手底下还有两三个运气不大好,没有入仕的弟子在,干脆推荐去教礼王府的那位小公子。别的不说,沐家人一向大方,束脩总不会少,京城米贵,居大不易,能添点儿进项,也是好事。
且不说颖儿迎接先生时的心情如何复杂,转眼就到了新年。
沐延旭也早早封印,呆在大兴宫给大臣们写‘福’字儿,说来。这时节本没有皇帝赐福这一道程序,还是当年在涯州,顾婉和沐七先写了许多福字送人,后来沐延旭才为表示恩宠,也特意抽出时间写几张福字儿送给弟弟们。
只是近来沐延旭却有些后悔,以往只写给几位王爷和宗室里的亲属。沐延旭随便写,能拿得出手便好,可后来皇后提议,也给亲近的重臣赠送,由皇帝赐福,兆头又好,还很体面,沐延旭没当回事儿,就答应了。
但一开始写,沐延旭就发现不对,赐福并不能厚此薄彼,政事堂一群人,加上其他的地位比较高的重臣,还有勋贵之家,甚至是世家大族,真要写福字,不花个一两天的时间专门写,根本完成不了,而且,给手底下的臣子赐福,写的字总不能太差。
沐延旭本人的书法一般,可过了两个年,愣是把这个‘福’字写得连白玄清,沈况,顾南这等大书法家,也甘拜下风。
由此可见,他得练习过多少次,才能有此成就!
沐延旭就是再后悔,可那么多人期待着,只要得到皇帝墨宝,就兴高采烈地供起来,他也不好意思说此事作罢。
一直到年三十,沐延旭才辛辛苦苦地将各家的福字都送了去,松了口气,转头又得准备大宴。这种年终大宴,便是皇后身怀六甲,按规矩也要出席,顾婉身为七王妃,坐得靠前,就挨着皇后,正好也能享受到厨子专门给皇后做出来的温热的美味佳肴,不必和大部分客人一样吃冷食。所以这一年的年夜宴,顾婉到过得不错。
柳氏心软,夜宴虽然颖儿姑娘绝对别想参加,却请了余哥儿。
顾婉远远地看了他一眼,那孩子低着头,战战兢兢地坐在宗室子弟中间,几乎没什么人跟他搭话,整个人跟不存在似的。
柳氏叹气,特意赐给他了两碗菜,说是看他喜欢吃,实际上是给他长脸。
那余哥儿起身谢恩,顾婉才瞧见他的面容,这孩子长相还真不错,虽然眉眼间过于懦弱,气质也差了些,可五官精致,竟然集合了沐延晔与颖儿的优点,如果再大方活泼些,一定是个可爱的孩子。
柳氏见到的他的五官,心更柔了几分,还赏了不少笔墨纸砚,甚至把他叫到身边,殷殷叮嘱,要他好好读书习武。
这么一折腾,周围的人看着孩子的目光,到少了几分别扭。渐渐地,也有人与他说说笑笑。
柳氏莞尔,拉着顾婉低声道:“前几日几位侯府夫人进宫给我请安,拐弯抹角地说起,也希望替孩子请个好先生,大约是你给余哥儿请先生的事儿传了出去,他们也打集贤馆的主意。”
顾婉也笑了。他们也未必是找不到好先生,只是希望借助集贤馆之势罢了。
集贤馆现在声名卓著,出来的都是精英,在朝野地位崇高,任谁都希望早点儿扯上些关系,将来无论是想进入集贤馆就读,或是入仕做官,总有好处。
便是勋贵人家出来的子弟,不必参加科举,便能入仕,可名额毕竟有限,也只有袭爵的嫡长子才有此等机会,可谁家又能只有一个儿子?再说,身为家主,没准儿还有疼爱的庶子,身为父母,自然要给孩子们打算。
顾婉琢磨了下,笑道:“咱们大庆朝能读得了书的人,还是太少。”集贤馆虽说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毕竟属于‘大学’,只有学有所成者,才能进入,可不会给人启蒙。而大庆朝的国子学更是有功名之后才能入读。
大庆朝各个州县,也有官学私塾在,但一来不是寻常百姓能去读,二来,数量太少,根本就不够用。
说让天下人都能读书明理,那便是圣人也做不到,愚民思想,在这个年代,还是很深入人心的,统治阶层总觉得,老百姓读书太多,便不容易统治,哪怕是开明如沐家,再希望世家与寒士达成平衡,也不可能会愿意让天下所有人都读书明理。
再说读书人多了,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职位去安置!
她顾婉,最多也就管管自家的人,保证自家的人,连仆役在内,都能识字,别的,她一个妇人,也没本事去做。
“是啊,连咱们宗室的孩子们,勋贵人家的孩子们,到了读书的年纪,想请个好先生都不容易。”柳氏心有戚戚,真正才高八斗的大名士,除非遇见资质的特别好的,绝不会去给人启蒙,那些愿意给孩子启蒙的,无不是学问不怎么样的落魄读书人。
世家大族还好,底蕴深厚,家里随便一个长辈,就能做了这点儿事儿,可因功绩被封爵的勋贵人家,家里人连字都认不全,想要改变子孙后代的命运,肯定要让他们读书,花钱请先生到不难,难的却是请一个能比得上世家大族的好先生。
如今才开国,勋贵人家的人反而更有上进心,他们中有些眼力的,都会重视孩子的教育,要是换成二十一世纪的说法,就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为科举制度日趋完善,目光远大的勋贵人家,已经开始和世家一般,开办家学,从子弟读书,只是底蕴这个问题,实在不是钱财能够解决的,世家大族能请来的先生,勋贵人家肯定请不来,想要开办一个好的,能出成绩的家学,着实不易。
顾婉蹙眉,低声道:“嫂子,以前你和圣人没有子女,自然不必在意,但现在您马上要有孩子,需得好好掌眼,选个好先生。”
柳氏郑重地点头。
顾婉又是一笑,低声道:“不如由朝廷出面,开办学堂,让皇室和宗室,以及勋贵人家的孩子在一起读书,一来能请到大名士为孩子们启蒙,二来把他们聚在一起,有竞争,有对比,说不得能让下一代孩子更有上进心。”
她只是随意这么一提,柳氏却上了心,暗自思量回去和圣人商量一下,反正宫里有了皇子,也是要启蒙的,前朝不是也专门设了金秀斋,供皇子们接受启蒙教育?只是沐家一直没有嫡子出生,沐延旭和柳氏,才忽视了这一点儿。
☆、第二百三十八章新一年
几个大庆朝地位最尊贵的女子,说着闲话,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渐渐都安静下来。
今年一年纷争不断,好不容易边疆事了,京城事罢,年节大宴,比往年更多了几分喜庆。
笙歌漫舞,太平盛世!
顾婉喝了一点儿酒,酒是好酒,并不醉人,但那种微醺的滋味儿,却让人沉湎其中,她撑着下巴,举目远眺。
祈安大殿,灯火漫天,长长的玉阶,铺着鲜红亮丽的毡毯,大盆的鲜花盆景,在这样的冬日里,开得茂盛,仿佛踩着祥云飞舞的舞姬,伴着一流的琴曲,甩袖而舞。
顾婉侧耳倾听,只觉得那丝竹声,声声入耳,衬托得大殿中众人的笑脸,更显开怀。
其他人大概心情也不错,至少皇帝的脸上,从始至终都没有以前隐约流露出来的那点儿假假的不耐烦。
半夜,看过那一场光彩夺目的烟花,宴会终于结束,顾婉亲自扶着柳氏,把她护送到步辇上,叮嘱宫人们路上小心,才自己也乘了辇车,离开皇宫。
沐七离开更早一点儿,就在皇宫门口等她。
那人没坐在车上,而是站在树下,身上穿着玄色的官服,只是平平常常地站在那里,披星戴月,但顾婉却觉得,天底下所有的男人,都不会比这个男人,风仪更美。
除夕夜,大庸难得没有宵禁。
车帘垂落,隔着薄薄的窗纱,顾婉依稀看到平坦的街道。耳边听着车轮碾压在青石地面上的嘈杂声响,因为是内城,居住的多为王公国戚,即使是本该热闹的除夕。也显得静谧。
也就一盏茶的工夫。就回到七王府。
沐七下车,扶着顾婉的手,笑眯眯地把她抱下来,他浓密漆黑的发,垂在顾婉的肩膀上,带着一股迷人的暗香。这香还是顾婉亲手替他熏的,最符合她的喜好,此时闻到,自是感觉十分的惬意。
因为是年节。沐七不用工作,难得有闲暇,整日陪着顾婉和留哥儿。只是这年节,过得太快,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
宝笙带着一群小丫头,和顾婉一起,煮了各种馅儿的元宵。
不到晚上,王府上下所有人等,就每人盛了一碗,顾婉和沐七也拿青花的瓷碗装了几个,白色的小圆球,配着素雅的碗筷。精致漂亮。
沐七瞧着欢喜,一口吞了俩,结果有点儿噎得慌,连灌了两碗汤,还觉得元宵堵在嗓子眼下不去。顾婉失笑。细嚼慢咽,小口小口地品尝了五个。擦了擦嘴,窈窕地回屋,只留下沐七望着锅里的美味干瞪眼。
过年其实很累,不只是平民百姓家累,皇室贵族更是累得很,大概也只有无忧无虑的孩子,才是真心欢喜。
年节过去,沐七为自家又要被皇上抓去当苦力而愁眉苦脸,顾婉到是松了口气,虽然平日里的应酬也不少,可过年的时候真是太多,多到让人心烦气躁。
春节一过,很快就是春暖花开。
也许是沐延旭早就有想法,也许是柳氏吹了耳边风,一过年,他就吩咐下去,让沐家宗室里的孩子们无分男女,年满五岁,都入宫读书。
特意开辟出一个永安宫和长乐宫,作为宗室子弟读书之所,永安宫收男孩子,而长乐宫则收女孩子。
这旨意一下,有人称赞,也有溺爱孩子的人家心里不乐意,男孩儿还好,可是女孩子也入宫读书,就有家长担心孩子的名声,虽然不在一个宫里,可平常有很多大课,看样子很可能一起上,见面的时候也多,万一对名声有影响,那可怎么了得。
再者,谁知道皇宫里教导的东西,是不是合适,是不是女儿能用的上,女孩子要学的东西,像顾南和刘衎那等大名士,恐怕也不知道吧。
不过沐延旭也不强求,全凭自愿,现在宗室的孩子们还少,都入宫读书也不显得拥挤,可再过上十几年,宗室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多,恐怕想让大家都入宫读书,也做不到了。
还真有不少人担心孩子吃苦,不乐意的,所以,这一年入宫读书的适龄宗室子弟,差不多连一半都不到,女孩子更少,只有三个。
数年之后,凡是入宫读书的宗室子弟,不是自己上进,挣出前程,就是靠着同学的提点,混得相当不错,甚至还有好些本没有袭爵资格的子弟,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爵位。
而那入宫读书的女孩子,不但学识出众,让人佩服,还都得到了极好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