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 

单一体 

(仅列石井社) 

资料来源:。三元里史料。,第141-151页;。番禺县志。(1871年)卷16,第36-52
页。 


水平上征募和维持一支武装力量:人员从村社中分离出来为获取
报酬而服役并趋向于职业军事生活的模式。这种扩大的复合类型
有许多突出的例子,最著名的是广州附近的番禺县和南海县在19
世纪40年代为反对英国人而组成的升平社。如图表2所示,这个
组织的结构包括一个臵于12个复合单位之上的团董会,其中最大


的单位本身至少是一个由13个单一单位组成的联合体。①为了
了解升平社是如何建立的,我们必须回到三元里事件并从另一个
角度予以考察。 

① 图表1所据的资料,包括一张按。社。和。乡。划分的升平社的捐献者名单,并由
番禺地方志中学校和市镇部分的资料加以扩充。捐献者的名单并不全面,因为实际上
不是所有的乡都捐款了。例如,我们从其他证据得知,在上面列名的某些社包括的乡
的数目比捐献者名单上实际出现的要多。由于无法确定任何一社的乡的数目,我在表
中避免说明乡的数目,仅以石井社中乡的名单(似乎相对完整)作为例证。此外,在升
平社中有各种合作者,为简明起见,我在这里没有列出诸如市镇中的庙宇、商人组织等
等。因此图表1所示仅能看作大致近似的情况。 
②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编:。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1959年广州版),第6页。
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第19、38页。 

1841年5月英国军队在广州北面农村的出现激起了人民的
狂怒,但要使这种狂怒转变为有效的行动则需要绅士的组织能力。
5月25日,三元里附近绅士的会议决定以武力抵抗英国人,并着
手从广大地区征集民兵。当事件在这月的最后三天实际发生时,
英国人面对着的是已增加到大约20000民兵的愤怒的人群,他们
是从遍布两县部分地区的100多个村庄的范围内招集来的。② 

三元里的动员工作是怎样以这种惊人的速度完成的?最初的
绅士组织者是怎样知道找什么人谈话并到哪里寻求帮助?不必惊
奇于这种发现:发出反响的地区已经由连结十分松散和称作。社。
的复合团体中的绅士的长期合作形式所划定。社通常以市镇为中
心。由于社发挥作用完全依照惯例,其内部联系又完全是非正式
的,所以它们在地方志中没有当作组织而得到任何正式论述。然
而,在由公众赞助、建立于市镇的。社学。中,它们的踪迹却是一清
二楚的。尽管有许多反面证据表明,在三元里事件前社并未成为
协调民兵工作的正式组织。但在这之后它们成了复合防御组织的


基础却是无疑的。① 

① 无论梁廷栋还是林福祥,他们在鸦片战争中都积极地组织民兵,都没有提及社
在三元里动员中所起的作用。。三元里史料。,第57、63页。 
② 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第62页。。三元里史料。,第133-136页。 
③ 。番禺县志。(1871年)卷16,第51页。 
④ 。三元里史料。,第156页。 
⑤ 同上书,第133页。 

社的作用在紧接而来的事件中开始公开化。1841年夏,就在
三元里事件之后,石井镇(三元里西北约四英里)的绅士以举人李
芳为首,请求总督允许创立升平社学(升平社的学校)作为正式征
集资金和组织民兵的指挥部——巩固5月末出现的地方武装并使
之常规化。安排妥善的民兵在英国人离去后甚至更为重要,因为
在外来危险之外,还出现了由战争搅起的遍布各地的社会动乱和
盗匪活动。②最终的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协调周围市镇的12个或
13个复合社的局,这些社又依次协调总数多于80个的乡(村庄或
一组村庄)。③尽管其下的大多数社已经创办了社学,很明显,升
平社学却是作为民兵指挥部而特地创立的,只不过是为了新的目
的而借用社学这一惯常的和很受尊重的形式罢了。在组织结构上
的创新之处在于在12个复合组织(社)之上叠加了一个层次,以完
成超出复合社本身能力的任务:动员大量人员并筹集巨额款项。
升平社有时还被叫作。总社。,以表明它的更高的组织级别。④ 

尽管升平社学(。学校。本身)是1841年新出现的,但我们却有
升平社早在1825年就已存在的片断证据。⑤虽然它的意图含糊不
清,因为当时没有与它发生联系的学校,但很可能这个扩大的复合
社对于这一地区的绅士在某些方面,也许在传统的绅士关心的事业
如洪涝治理或饥荒救济等方面,是有用的。无论如何,三元里动员
的速度和效率现在变得可以理解了:人际关系形式——私人交往以 


D:1112。tif 
图表2 升平社 
机 构 村 落 7。 成风社 桥头市 
1。 升平社 石井圩 8。 淳风社 人和圩 
2。 怀清社 佛岭市 9。 和风社 石龙圩 
3。 六顺社 老鸦冈 10。 西湖社 西湖市 
4。 恩洲社 澳 口 11。 莲湖社 长岭 
5。 浔风社 浔风圩 12。 兴仁社 钟落潭圩 
6。 钟镛社 陈龙圩 13。 升平公所 江村圩 
资料来源:。三元里史料。,第141-151页及地图;。番禺县志。(1871年)卷16,第51页;
。南海县志。(1882年)卷4,第16页;。南海县志。(1910年)卷6,第31页。 


及一定地区内的绅士之间惯于协作的传统——在先已存在的复合
社和扩大的复合社的基础上已经可以加以利用了。这些社现在转
而以组建地方武装为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团练这一名称在当
时提及升平社时也经常使用,但。团。这一名称(表示地方组织的单
位)却被地方变体。社。所代替。术语上的不同经常掩盖了组织形式
上的类似,这个问题将在第三章第二节中用较长篇幅论述。 
从绅士协作的非正式性质来看,扩大的复合社的职能主要不
是指挥,这是不足为奇的。只要社的地区受到直接威胁,对英国人
怀有共同仇恨,升平社就能使活动得到协调并集中一大片地区的
力量。可是,扩大的复合社的真正用处还在于它有能力完成它的
组成单位不能为自己完成的某些任务:特别是筹集大笔资金和雇
佣一支军事化水平高于村庄民兵的雇佣部队。正是这种财力的集
中,而不是它控制下属单位活动的能力,使得扩大的复合机构在
19世纪的地方组织中最为引人注目。 

为了管理筹措资金和征募新兵的工作,升平社设立了两个互
相独立的机构:一个是所谓的。社学。,设臵在石井镇内;另一个是
。公所。,设在附近的江村镇,由当地一个进士管理。当绅士管理者
在1843年1月向总督祁。。报告时,江村的公所被特意安臵在靠近
邻县花县边界的一个相对贫穷但人口稠密的地区;而社学却在富
庶的商业中心石井。因此,江村公所在征募雇佣兵中取得很大成
功,社学在筹集资金中也是如此。加在一起,两个机构筹集到
20000两认捐,实际得到其中的11000两。实际雇佣了10000人
以上的雇佣兵(绝大部分由江村公所雇佣)。低一层的社,当然继
续在较低的军事化水平上组织民兵,祁。。得知一些村庄掌握了几
万名这样的人员。① 

① 。三元里史料。,第143页。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第62-63页。 


说升平社。为所有后来的民兵树立了一个典范。①,这可能是太
过分了,除非这是专指广州地区;在广州地区,升平的榜样确实引发
了扩大的复合体规模的其他许多组织,其中最著名的是建立于1843
年的东平社。②但是,在19世纪50年代自发兴起的类似组织却遍
及中国南部和中部;很明显,这种扩大的复合体规模是从时势的需
要和原有的地方武装模式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例如在广西郁林,连
续的社会冲突使地方名流把他们的财力用于兴办庞大的民兵组织。
民兵工作早在1846年就开始了,但当时主要是单一规模的。村庄
。效古人坚壁清野之法。,建造牢固的围墙,大部分是夯实的土墙,其
高度足以掩蔽一个站着的人,并以任何可用的火器防守。当叛乱的
猛烈程度增长时,有些地方在一天之内遭到几伙盗匪的屡次进攻③,
。一东一西,各掠而去。。1851年当一支凌十八领导的拜上帝会的军
队围困郁林城达40天之久时,绅士的防御工作受到了推动。④ 

① 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第63页。 
② 有关东平社的文献见。三元里史料。,第151-157页。 
③ 。郁林直隶州志。(1894年)卷18,第20页。有关郁林团练的资料在这部方志的
卷18中到处可以找到。 
④ 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I(香港,1962年),第209-211页。。郁林直隶州志。
(1894年)卷18,第4-10页。 
⑤ 事例见。郁林直隶州志。(1894年)卷18,第31页。 

面对这种无终止的危机,地方武装的规模开始升级。1854
年,分散的设围村社由9个庞大的团连续起来,其中几个包括100
个以上的村庄。最突出的一心团,在长度和宽度上都扩展到20英
里,在其中包括了10个复合单位。这个著名的组织在19世纪50
年代的地方战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缺乏有关这支部队的
资金和人数多少的精确数据,但我们确知在许多场合它能集合
2000名或更多的勇的部队参加抵御地方叛乱的长时间的战役。⑤


在郁林,地方防御工作规模的膨胀引起了通用术语的膨胀,扩大的
复合体一级的组织称为。大团。,其下的复合单位称为。小团。。但
是。小团。的指挥者仍然保持。团总。的老头衔。单一的团——数百
个设围村庄的防御部队——的名称没有记载。 

我们还发现两广之外的其他地区也有扩大的复合组织:江西
南昌地区至少有两个这种联盟,其中最突出的是知名的。五局。,由
有权势的举人刘于浔领导。如同升平社那样,刘于浔的组织在农
村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指挥部以招募雇佣兵,并用南昌地区充裕的
财力建立了一支真正的职业战斗部队,由刘于浔本人指挥,由周围
市镇的联合起来的一些复合局辛勤地征集资金予以支持。① 
像传统中国的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地方防御的性质也在很大
程度上受到地区间差异的制约;因而要对复合体以及扩大的复合
联盟所包括的单一组织数目作出概括,这照例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但一般来说,这些联盟的规模受到难以克服的交通和经济现实的
限制。一个扩大的复合联盟在地域上不能太大,以致使它的领导
与它的组成部分保持接触过于困难。它也不能太小,以致使它不
能集中有效数量的钱财和人力。富裕地区如南昌,或许能够在一
个相对小的区域内支持一个扩大的复合组织,而在比较穷困的地
区(如郁林)一个扩大的复合组织却可能需要更大区域的支持。 

① 。南昌县志。(1870年)卷28。见下面第四章关于这个事例的展开的讨论。并
见。九江府志。(1874年)卷24,第21页。 

第二节 地方组织的原则 

条理化的想法使人总是愿意相信,研究中国社会的各个不同
方面——亲属关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武装力量——的最终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