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加拿大通史简编-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 
1814年《根特和约》中,战前边界被确认,但所有引起战争的问题都
未涉及。拿破仑战争的结束,使海上搜查美国船只和强征美国海员的问题自
行消失。由于美国战后向西移民的数量剧增,印第安人无力反抗,印第安人
问题也不存在了。1815年后,美国扩张方向转向西南方——西班牙殖民地佛
罗里达。

1812年至 
1814年战争使英属北美殖民地反美情绪更加高涨,特别是在
美国垂涎已久的上、下加拿大,这种情绪更加明显。颇为值得一提的是法裔
加拿大人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英美战争与欧洲持续多年的英法之争,使英
国处于两面受敌状态。这不免激起法国人和美国人对法裔加拿大人的兴趣。
在战争前夕,曾有一些法国间谍试图在法裔加拿大人中煽起叛乱。然而,他
们的指望和努力全部落空了。拿破仑的法美结盟提议并没有在法裔加拿大人
中激起热情。许多法裔加拿大人把拿破仑看作是“法国的非法领袖”,并不
为法国人的动听宣传所动。法裔加拿大人同法国之间旧有的纽带已所存无
几。(17)他们以惯有的冷漠态度对待这场战争,加入效忠民兵队伍的并不多,
但投入敌对势力的则更少。美国原想兼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两个富裕省份,
但结果适得其反,战争使上、下加拿大较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反对美国的入
侵,维护自己的独立。虽然此后美国还不时发出吞并加拿大的叫嚣,但在英


国海军统治大西洋的世纪里,美国以武力兼并加拿大的可能不复存在了。


七、加拿大圣劳伦斯毛皮贸易

七、加拿大圣劳伦斯毛皮贸易
是 
1670年英王特许的哈得孙湾公司,主要由伦敦商人和投资者所控制,他
们不善于直接接触印第安人;另一种是法国人的贸易形式,组织比较松散,
但能深入林区,同印第安人直接往来,进行买卖。(18)

圣劳伦斯毛皮贸易的发源可追溯至 
1760年魁北克省中讲英语的商人。
“七年战争”结束后,从哈得孙河和俄亥俄地区来的英国人、苏格兰人和新
英格兰人,涌入大湖区,填充法国商人从圣劳伦斯河流域撤走后所留下的真
空。这些人甚至比英国军队还早就来到蒙特利尔。1783年,在蒙特利尔的毛
皮商人联合组成了“西北公司”,成为圣劳伦斯毛皮帝国的主宰者。他们接
收了过去新法兰西在圣劳伦斯河的毛皮贸易系统,并向西南扩展到大湖区以
远以及俄亥俄和密西西比河一带。他们深入内地,在中途直接从印第安人那
里截购运往美国的哈得孙湾公司的毛皮。西北公司的圣劳伦斯毛皮贸易对长
期坐收毛皮的哈得孙湾公司贸易构成了威胁,后者的贸易曾一度衰落。

1783年巴黎和约规定将大湖区以南地区划归美国,过去法国在米其里曼
基纳克和底特律的贸易据点转交美国。苏格兰人和效忠派涌入,逐步将加拿
大毛皮商人排挤出去,毛皮贸易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重新组建。这两个巨大的
毛皮公司在圣劳伦斯河流域以西的整个地区,甚至远达太平洋沿岸展开竞
争。1794年《杰伊条约》订立后,边界线进一步确定,英国答应放弃在这个
地区的贸易和军事据点,美国毛皮商人的地位更加巩固。

加拿大毛皮商人鉴于在西南地区遇到美国扩张势力的威胁,便改变方
向,开始向北、西尚未开发的地区扩展。早在 
1778年美国商人彼特·庞德深
入到今阿尔伯达省的阿萨巴斯卡河。这引起了加拿大商人开发这条盛产毛皮
的流域的愿望。1789年,苏格兰人亚力山大·麦肯齐沿着这条后来以他的名
字命名的麦肯齐河北上,直至流向北冰洋的河流入口处。1793年麦肯齐又从
阿萨巴斯卡湖向西经落基山区,在今不列颠哥伦比亚西南的贝拉——库拉河
抵达太平洋。1792年 
4月,英人乔治·温哥华船长首先从海路到达哥伦比亚
河口。这些探险活动扩张了加拿大的疆域,促进了毛皮贸易的发展。正如海
狸曾经把法国森林流浪者从圣劳伦斯河吸引到落基山地带一样,海獭也把探
险者吸引到滨临太平洋的西北沿岸。到 
1813年美国毛皮贸易公司主人约
翰·雅各布·阿斯特将位于哥伦比亚河口的阿斯特贸易站卖给加拿大。这样
在太平洋西北沿岸(即俄勒冈地区)哈得孙湾公司的毛皮生意完全由加拿大人
接管。加拿大商人用武力镇压了不服从他们的印第安人。他们在横跨太平洋
与太平洋两岸的广阔地带上进行的毛皮贸易,起着连结东西的纽带作用。在
后来的加拿大历史上,这种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1821年已由加拿大人控制
的哈得孙湾公司重新改组,合并了与之竞争的西北公司,成为加拿大独家垄
断公司。在此后半个世纪期间,哈得孙湾公司控制着后来变成加拿大一部分
的广大西部领土。


八、纽芬兰

八、纽芬兰
(19)虽然在 
1713
年乌得勒支条约中被划归英国,(20)但英法以及英美关于纽芬兰捕鱼业的争执
纠纷在整个 
19世纪中一直未停。纽芬兰是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之一,在经济上
对英国十分重要,尤其对于英国船只运输业和捕鱼业的重要性更为显著。17
世纪“不列颠贸易委员会”甚至曾一度认为,在财富和安全上,纽芬兰的重
要性大于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的总和。(21)为了保持对纽芬兰渔业的绝对垄断
地位,从 
17世纪 
30年代起,英国曾采取各种措施,设法阻止向那里移民。
1775年“帕利塞法案”进一步从法律上明确了这些规定。凡从英国港口出航,
并由英国人驾驶的英国船只,在去纽芬兰捕鱼时,都可得到国家财政补贴。
没有英国政府正式批准,所有船只不得载运旅客。为了防止船员在纽芬兰上
岸定居,在从英国出航前,船员必须预交返航抵押金。1775年英国议会还制
定一个“限制法案”,禁止美国新英格兰参与纽芬兰渔业贸易。这个法案类
似 
1774年制定的“魁北克法案”。后者是为了阻止十三殖民地居民向阿巴拉
契亚山以西扩展,而前者是为了阻止十三殖民地居民沿大西洋岸向东北方向
扩展。

在美国独立运动步入高潮时,英国之所以采取惩罚性的“限制法案”,
目的是为了打击新英格兰同纽芬兰的贸易。可是,当时纽芬兰的食品,如面
包、面粉、牲畜等物品很大程度上仰仗新英格兰供给。面包和面粉至少一半
来自十三殖民地,而来自上、下加拿大或新斯科舍的极其有限。(22)新英格兰
还几乎垄断了纽芬兰同西印度群岛的航运业。新英格兰船只由西印度群岛运
回甜酒、蔗糖和糖蜜,从纽芬兰运出鳕鱼。大部分在纽芬兰从事捕鱼业的船
只是由新英格兰建造的,其中也包括英国的船只。1774年有不下 
170只船从
波士顿、纽约、塞勒姆和费城等港进入纽芬兰港口,其中主要是圣约翰港。
可见,上述“限制法案”使新英格兰和纽芬兰双方都遭受很大损害。尤其纽
芬兰缺乏食物,居民饥饿难熬。但根据英国航海条例,英国船只不许直接从
外国运送粮食到纽芬兰,所以只能在不列颠帝国范围内寻找食物,但帝国范
围内可有余粮供应的地方并不多,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纽芬兰有许多人活
活饿死。1776年英军被迫放弃了波士顿、新英格兰后,粮食又得以运往纽芬
兰。因为英国海军扼住纽芬兰的咽喉,而它又远离美国,不能逃避英国海军
的阻截,所以纽芬兰人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极力避免同美国发生政治接触。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国不许英属西印度群岛和纽芬兰同美国进行
贸易往来,但英国本身无力向西印度群岛和纽芬兰供应粮食,遂决定在一定
条件下,外国(指美国)可以直接运进粮食,但须由不列颠船只载运。

至 
18世纪末叶,纽芬兰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它同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的贸易关系已经确立。它自己也拥有一支船队,出航地点大多是纽芬兰港口,
而非英国商站。固然这支船队很少横跨大西洋,但与西印度群岛和北美大陆
来往频繁。圣约翰港成为同西印度群岛贸易的中心。与西印度群岛贸易的加
强以及与加拿大联系的增长,使纽芬兰产生了一批新的商人队伍,从而打破
了西欧各国对纽芬兰贸易的控制。(23)

在 
18世纪 
90年代,纽芬兰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西欧战争有关。
1792年反对法国的战争爆发后,从英国到纽芬兰运鱼的船只急剧减少,同时
进口食物的价格增涨了,从欧洲购买食盐也增加了困难,可是纽芬兰本地的


渔业却繁荣起来。虽然运鱼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道被切断,但运往美国以
及在美国公布“1807年禁运法”之后运往西印度群岛的鱼的数量却大大增加
了。欧洲反拿破仑战争的年代,正是纽芬兰大商人振兴经济的时机,但纽芬
兰的一般居民在食物价格增涨和干鱼价格下跌的两重挤压下,生活十分艰
苦。

渔业却繁荣起来。虽然运鱼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道被切断,但运往美国以
及在美国公布“1807年禁运法”之后运往西印度群岛的鱼的数量却大大增加
了。欧洲反拿破仑战争的年代,正是纽芬兰大商人振兴经济的时机,但纽芬
兰的一般居民在食物价格增涨和干鱼价格下跌的两重挤压下,生活十分艰
苦。

注释:

(1)巴黎和约中除上述规定外,法国还在西印度群岛保持了几个小岛,在
南美保持圭亚那的一部分。法国在印度只允许保留几个贸易站,不许派驻军
队或修筑堡垒。
(2)(4)(7)(8)(12)J。 M。 S。 Careless,。。 Canada —。。 A Story ofChallen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3),p。98—99,101,105—106,。。 
111。
(3)Gerald S。 Graham,A Concise History of Canada(New York;1969),。。 
p。95。
(5)(6)(9)Agnes C。 Lant,Canada:The Empire of The North(Toronto,
1924),pp。281,298,279。
(10)William。 A。 Williams,(ed。),From Colony to Empire(New York,
1972),p。18。
(11)S。 F。 Bemis,A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NewYork。1942),p。58。 
(13)Henry Cabot Lodge(ed。),The History of Nations。 Vol。 XX(Philadelphia,1906),p。153。
(14)亦译“法伦廷伯斯战役”。
(15)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卷,天
津人民出版社。。 1980版,第。。 473页。。。 
(16)Thomas Bailey,。。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AmericanPeople(New York,1944),p。130。
(17)Mason Wade,The French Canadians(Toronto,1968),Vol。 I,。。 p。122。
(18)George Woodcock,A Social History of Canada(Ontario,1988),。。 
pp。107—109。
(19)A。 G。 Bradeey,Canada(London),p。26。
(20)直到。。 1949年纽芬兰和拉布拉多半岛才成为加拿大的一个省。。。 
(21)(22)W。 T。 Easterbrook and Hugh G ·J·Aitken,Canadian EconomicHis…tory(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8),pp。138,139。
(23)Keith Mathews,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