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束缚的行为,否则在今后的人生中,他/她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第15节:致命的顺从
致命的顺从
顺从是人类最大的心理弱点之一。
我们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没有要自己做出重大决定的经历。大人们常常剥夺我们这个权利,代替我们做出决定。就算我们努力做了决定或提出自己的意见,也极少受到重视。最终决定权在父母手里。我们要么同意他们的要求,要么就只有尽量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
慢慢地,我们长大进入了青春期,我们将不得不自己决定什么对我们才是最好的。对于普通的青少年来说,这个从少年到成年人的转变令人感到恐惧。因为面对未来,他们丝毫没有做好准备。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体制,也大大地忽视了这个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正是在这个人生的关键阶段,我们选择了〃顺从〃。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要顺从,要逆来顺受,长大后我们大多数人都选择将顺从进行到底,因为它是最容易、最有利的生活方式。我们选择循规蹈矩,因为我们对被认可的渴望远比我们真正的需求强烈得多。
顺从是人类最大的心理弱点之一。不幸染上这个恶习的人很少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想要成为一个伟大而独立的人,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根本就做不到,因为他总是期待获得别人的肯定。这注定了他的失败。
顺从的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永远不会满足,不断地从别人那里寻求赞美和认可。小时候,寻求的对象是父母和老师;工作了以后,对象变成了老板和同事;结了婚,对象又换成了他的配偶。他需要有人在身边不断地赞美他,这样他可怜的自尊才能得到慰藉。通过对他人认可的追求,他逃避了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的责任,完全将自己的康乐寄托在别人身上。实际上,他已经在精神上沦为了别人的奴隶,变成了一个无法独立生活的失败者。
还记得我们前面所说的么?勇敢的反义词不是懦弱,而是顺从。我们永远都不应将创造/毁灭自己生活或主宰我们人生的权力交到别人的手上。
攀比的后果是畏惧
尽管他已经做得很好,但对失败的恐惧却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宁。
攀比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总拿自己与别人做比较的人其实是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
他害怕别人比自己强,认为他们比自己优秀,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永远都无法与别人相提并论。对于比自己弱的人他同样心怀担忧,他认为他们似乎快要赶上自己了。如果他在某大公司任职,他会一直观察周围的人,看谁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尽管他已经做得很好,但对失败的恐惧却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宁。
最后他得出结论:度过余生的唯一方式就是战胜别人。他最关心的是在他虚构的梯子上,他是否能成为站最上面的那个人。他的生活也因此而了无生趣。
第16节:竞争创造力的扼杀者
竞争创造力的扼杀者
我们在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时,才会与别人竞争。竞争只是模仿。
任何形式的竞争都带有敌对性质。竞争各方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友好,但竞争的根本动机是要战胜对方。上帝将人类放在这个星球上,目的是要创造,而非竞争。因此,如果你做任何事情的动机都出于竞争,那么竞争也会成为你失败的根本原因。活着的目的是生活,不是竞争。正如某位学者所说的那样:〃我活着是为了我自己,不是为了要与人一争高下!〃
只有在那些有竞争需求的人看来,世界才是充满竞争的。大多数人都会反对我这种说法,因为他们从孩童时期开始就接受推崇和认可竞争的教育方式。如果被问到竞争是否健康,他们会充满激情地回答道:竞争不仅健康,而且非常必要。在他们看来,竞争赋予了他们生活的意义、目的和方向,人们在出色完成某事后应该得到奖赏。他们永远不明白,奖赏是过程所赋予的,而非结果。
我们在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时,才会与别人竞争。竞争只是模仿。它源于我们在孩童时期模仿他人的需求。喜欢竞争的人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他想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他艰难地试图超越那些他认为比自己更出色的人。他总拿自己与周围的人比较,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的成绩。
相反,有独立性格的人认为没有竞争的必要。他不需要注意别人在做什么或者要去超越别人。他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一直努力做到更好。他唯一的竞争对手是自己,他的目的是要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更多理想。
第17节:赞美VS认可
赞美VS认可
成人和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他们更愿意听到认可之词,而非那甜蜜的赞美之音。
赞美(Praise)
人们是如此地喜欢那如音乐般悦耳的赞美之声!许多人不惜一切只为听到它。他们宁愿失去金钱、卖命地工作、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只为那赞美之词。就像吸毒的瘾君子需要静脉注射一样,为了满足毒瘾不惜走上绝路。他们在〃售卖〃赞美的〃毒贩〃间穿梭,对〃被认可〃的感觉逐渐上瘾。上瘾的程度越深,他们就会越多地把自己生活方向的决定权交给别人。
对赞美的追求意味着你必须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每当你犯了错误或你认为所做的事没有达到别人的要求,你就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你因为没有做到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而责怪自己或感到内疚。你不停地问自己:〃我做得够好吗?〃但总想做到足够好的人,会强制性地形成一种〃要比别人好〃的需求。烦恼由此产生,并不断叠加。在各方面不管你如何努力去超越别人,你仍感觉不够,因为在你眼里总会有一些你认为比自己优秀的人存在。他们的钱比你多,房子比你的大;他们比你更有声望,身体素质比你要好……一切对比的结果都显示出,这是一场你永远都无法获胜的游戏。
是什么让我们对〃赞美〃如苍蝇见到肉般地趋之若鹜?那就是我们在孩童时期对父母认可的依赖。赞美和责备是父母控制我们的手段。我们如果顺从,就会得到奖赏;如果反抗,便会受到惩罚。
奖赏和惩罚体制是如此根深蒂固地深入我们的潜意识和中枢神经系统,以至于我们会对任何形式的赞美和责备产生条件反射。与孩童和少年时代我们努力取悦父母一样,作为成年人,我们会将余生的大部分用来取悦他人。
赞美最有害的后果是它会让你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认同感。你做了好的事情,赞美会说你很好;犯了错误或表现不好,赞美就会说你不好。只要你不符合赞美你的那些人的标准,你就觉得自己令他们失望了,自责之感油然而生。而结果是,那些赞美你的人将你置于一个受他们控制的位置。如果你了解他们的意图,他们就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当他们想从你身上得到的东西超出你愿意或能够给予的范围时,他们就会停止赞美,任自责的情感去折磨你。他们知道,只要能使你感到自责,你就会赴汤蹈火只为重新获得他们的认可。
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信,你必须停止对赞美的追求。如果你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就得丢弃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念头。不要以任何理由去仰视任何人,这样你才能逃脱追求他人认可的怪圈,不再受到赞美的诱惑或责备的胁迫。
认可(Recognition)
赞美和认可这两个词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里我们所说的〃认可〃,是对事实的评论。它既不是称赞,也不是价值评判。认可,顾名思义,即承认某个人以他目前的意识水平,已经达到他/她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水平。
赞美和认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一种价值性评价。当你因为某人为你效劳而赞美他〃很棒〃时,你其实是在告诉他,如果他满足不了你的要求就〃很逊〃。举个例子,孩子送给你一束花,你不应该说:〃你是个好孩子,因为你送了花给我。〃如果你这样说,你就是在告诉他:如果他没有送花给你,他就是个坏孩子。相反你应该说:〃谢谢你送的花,我非常喜欢。〃这样,你就只是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了认可,而没对孩子本身做出任何价值评价。
成人和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他们更愿意听到认可之词,而非那甜蜜的赞美之音。他们需要确认自己是否在周围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一席之地。他们想要被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因为真实的自己而被别人认可,而不是因为他符合别人的标准而被接受。当通过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同时,他们会感觉自己是作为一个人而被认可,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被评价。他们会认为,无论是否符合其他人的标准,自己都是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
赞美和认可之间的区别可能很微妙,但对自信心的树立来说两者都非常重要。当人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确认自己的价值时,如果他没有听到有关认可的只字片语,他就会转身投向赞美的怀抱,变成它的囚徒。
第18节:从别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从别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不愿意挣脱束缚的人,其实是在促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依赖他人必须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也认识到我们必须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撬开我们那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拽住别人衣角的双手。我们努力地履行着自己认为是份内的事,不愿意失去家人、朋友、同事和同辈的认可。因为害怕独立,我们一次次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随时都可以从别人认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此看来,问题根本不在别人,而在自己身上。
你的基本责任是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愿意挣脱束缚的人,其实是在促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禁锢了自己,也束缚了被依赖的人。也许跳出别人认可的束缚,会伤害到对方或令他们失望,但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它会治好他们的伤痛和失望。最重要的是,当你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你也会重新获得他们的尊重。
只要你真的想要树立百分之百的自信,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你错误地认为依赖、操纵、顺从、攀比和竞争是你幸福的源泉。除非让自己从这样的想法中解放出来,否则你创造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当你决定去做所有你力所能及之事时,你才能从精神和肉体上得到解放,才能得到你一直梦寐以求的自信。我们的问题是:到底是选择束缚抑或自由?答案在你自己的手里。
第19节:引子
Secret3
自我认可的艺术
自信不足最糟糕的一点是,它会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积极的自信不仅能带给你快乐,也是你建设人生的奠基石。
承认自己的真正价值,是树立自信心的另一个要素。
你有多自信,就能走多远。这一点早就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证实。你根据对自己的认可去感知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感觉基本上是无意识的,早在孩童时期就已经被灌输到了你的潜意识里。
积极的自信不只是简单地承认自己的才能或成就。它是个人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