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作者:吴蔚-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担任前锋的2000奚族骑兵不愿攻打自己的亲人,乘机全部叛逃,反与契丹兵马合兵一处,反过来进攻安禄山。安禄山的马鞍被射中,马鞭、弓箭都丢了,发夹和鞋子也掉了,仅与部下20个骑兵逃走。上山的时候,因为匆忙慌张,安禄山掉进了泥坑中。他的儿子安庆绪和部将孙孝哲死命才把他拉了出来。又跑了数十里,天已经全黑,敌骑这才停止了追击。安禄山投奔平卢城而来。平卢骑将史定方领精兵3000来救援。契丹兵知道援兵已到,就解围而去,安禄山才得以逃脱。 
      
        天宝十一年(752年)三月,安禄山又发动蕃奚步骑20万进攻契丹,以报去年秋天的兵败之耻。玄宗诏派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发兵协助禄山共同讨伐奚、契丹人。 
          
        李献忠是突厥人,原名阿布思,是九姓胡人的首领。开元初年,阿布思被默啜打败,请求投降唐朝内附。天宝元年,阿布思到京师朝见,玄宗对他礼遇有加,赐名李献忠。阿布思美貌英俊,多才而有胆略,代理为蕃人首领。他厌恶安禄山的人品,不与安禄山往来,安禄山因此怀恨在心,出兵,特意奏请朝廷命阿布思为将,共同讨伐契丹。阿布思此次接到出兵诏命后,既不敢违抗朝廷诏命拒不发兵,又怕安禄山乘机暗害自己。因此,他决定在出兵途中乘机带领部众逃归漠北。不想,事不遂人愿。阿布思在率众逃归漠北途中,正好与回纥兵相遇。回纥人早知道阿布思投降了唐朝,以为他是奉唐朝之命前来征讨的,不由分说,便同阿布思的部众进行鏖战。阿布思无心抗敌,也没有解释的机会。结果混战中阿布思被杀,部众四散。 
          
        安禄山却因此拣了个大便宜,乘机坐收渔人之利,收容了逃散的阿布思部众,军力得以壮大。从此,安禄山的精兵无敌于天下。另外,安禄山还动员他统辖区的少数民族商人到全国各地从事贸易活动,趁机收罗大量的珍奇异宝,集中了成千上万的各种刀、枪、剑、戟等军需物品。 
          
        安禄山每次提出的要钱、要粮、要兵马的请求,玄宗从不拒绝。在玄宗皇帝的眼中,只有尽力满足安禄山的要求,才能牢牢地将他笼络在身边。后人总说安禄山是逆臣,到底是谁给了逆臣权力?在用人的眼光上,晚年的玄宗是相当昏庸花聩的。然而,安禄山却是一只狡猾而精明的狐狸,加上他身边有一批野心十足的政客,皇帝的恩养只能促使他更快地羽翼丰满。 
          
        凑巧的是,正当安禄山摩拳擦掌之时,曾使安禄山危惧不已的奸相李林甫于天宝十一年(752)十一月死去。志大才疏的杨国忠凭借杨贵妃之力,继任右丞相兼管财赋收支,权倾天下,专横跋扈。公卿以下的官员,都怕他如怕李林甫。至李林甫死后,安禄山的军政实力已十分强大,更加肆无忌惮,不把杨国忠放在眼内。杨国忠没有能力控制安禄山,便只能〃屡言禄山有反状〃,总对玄宗说:〃安禄山威权太盛,必为国患。〃可安禄山已然是〃恩宠日深〃,玄宗相当不以为然。他也知道杨国忠把朝政搞得乱七八糟,只是看在杨贵妃份上,懒得多管了,只想怡然度过晚年。但玄宗表面上依然安抚杨国忠说:〃禄山有禄山的权,你也有你的权。你们二人,一个主内,一个管外,互不相犯。再说你们都是我的左膀、右臂,相互间理应精诚合作,共商大事!〃 
          
        可杨国忠并不死心,一心要对付安禄山。他继任为相后,既无威服安禄山的手段,又无制衡安禄山的气度,唐朝兵权的内轻外重以及政治腐败,已使君臣上下对边境节度使的飞扬跋扈束手无策。杨国忠自己都不会想到,他这样一个赌徒,竟然会成为引导历史走向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之后针对安禄山的种种措施,竟然会在关键时刻起了巨大的作用,直接触发了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动乱,导致了大唐国势江河日下。 
          
        杨国忠得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与安禄山不和,便想拉拢哥舒翰来对付安禄山。     
        哥舒翰与安禄山同为胡人,却一向不和,这起因还要从安思顺说起。安思顺为安禄山族弟,二人少年时关系密切。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与哥舒翰分别控制河西、陇右两地,经常有纷争。安禄山恨哥舒翰,也是因为安思顺的缘故,动静闹得连天子都知道了。玄宗把安禄山和哥舒翰视为国家栋梁,常常劝他们和解以兄弟相称。 
          
        天宝十一年(752年)冬天,安禄山和哥舒翰同时入朝参拜,玄宗想找机会使他们二人修好,因此就命高力士在驸马崔惠童府上的池亭里设宴款待二人。安禄山领悟玄宗的意思,便在席间跟哥舒翰套近乎说:〃我的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您的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我们二人的血统、族类基本相同,为何不能深交厚爱、共图大业?〃哥舒翰当时也看出皇帝的意图,不好不领情,便回答说:〃古人曾经说过:山野中的狐狸向着自己的洞窟嚎叫礼拜,是因为它不忘本的原故。老兄如果能够与我亲善,我怎么敢与您不同心呢?〃然而,知识浅薄的安禄山并没有理解哥舒翰引经据典的真实含义,反而认为对方是借此讥讽自己是胡族人,极为愤怒,当场发作,对着哥舒翰叫骂道:〃你这个突厥杂种竟敢如此无礼!〃哥舒翰闻言大怒,站起来就预备回敬安禄山。而此时在一旁作陪的高力士连使眼色,暗示哥舒翰不得肆意妄为。哥舒翰强压心头怒火,佯假酒醉,提前退席。如此一来,二人从此积怨愈深。杨国忠得知此事后,喜出望外,决定利用哥舒翰来压制安禄山。 
      
        天宝十二年(753年),趁哥舒翰新近收复九曲部落之机,杨国忠向玄宗保奏哥舒翰兼领河西节度使,并赐封西平郡王爵位。与哥舒翰结援后,杨国忠自以为有恃无恐,屡次在玄宗面前提到〃安禄山必反〃。此举无异于撩拨安禄山造反。玄宗却不相信,杨国忠就煞有介事地说:〃陛下若不信臣言,试遣使征召禄山,看他敢不敢来。〃于是玄宗就派使者征召安禄山。 
          
        安禄山因提前得到留在京师的耳目的通报,所以一接诏令,便立即进京。这件事使杨国忠在玄宗面前的信誉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此玄宗更加相信安禄山,对杨国忠所说的〃禄山必反〃类的话,根本不听。 
          
        然而,安禄山在京城逗留期间,杨国忠的敌意已是昭然若揭。安禄山自长安返回范阳后,一进军门就笑对诸将说:〃此次入京,如入虎穴。今幸脱险归来,可谓万幸。将士们,你们也升官了!〃将士顿时欢声雷动。从这个时候开始,安禄山才开始忧虑不自安,反意渐露。大唐最有权势的将领和大唐宰相之间的对抗无法扭转,一个手握重兵,控制了北方和东北的边镇,一个控制着京师和朝廷,于是,便向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对抗演变。 
          
        可笑的是,安禄山族弟安思顺此刻已经看到形势不妙,担心安禄山日后造反连累了自己。此人与安禄山一样,心计甚深。有一次,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立下战功,玄宗任命高仙芝为河西节度使,以代替安思顺。安思顺暗中操作,让一群胡人用刀割掉耳朵划破脸皮的方式请愿,请求留下安思顺。玄宗又下制书,仍让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为了日后不被连坐,安思顺接连上奏朝廷,说安禄山将来必定会反叛的。虽然玄宗当时没有相信,但当安禄山叛乱真的爆发时,因为安思顺有奏在先,玄宗没有连坐他。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安思顺日后还是死在了死对头哥舒翰手中,这将在后面一章中提到。 
          
        对于杨国忠进言说〃安禄山谋反〃,玄宗不为所动。实际上是因为玄宗也知道杨国忠是个草包宰相,所以,他宁可相信安禄山,也不愿意去相信不学无术的杨国忠。为了诓骗安禄山进京,好收集谋反的证据,杨国忠联合吏部侍郎韦见素上奏,提出让安禄山为相,派贾循去镇守范阳,派吕知海去镇守平卢,派杨光翙去镇守河东。 
          
        玄宗想到安禄山能入朝为相,朝夕相见,大为兴奋,就立即予以批准。但诏书草就后,玄宗又留中不发,先派宦官辅璆琳去窥探禄山是否愿入朝为相。辅璆琳带着玄宗赐赠禄山的珍奇异宝到范阳去见禄山。禄山事先接到长安密报,早知辅璆琳的来意,于是以厚礼贿赂辅璆琳。辅璆琳回京复旨,大说安禄山赤心为国、三镇防务任重难离之类。玄宗也明白过来,杨国忠此举无非是要对付安禄山,便拂然不悦,对杨、韦二人说:〃朕推心置腹地对待禄山,禄山为人诚朴,绝不能反叛。你们这些人就是心胸狭隘,容不得禄山。今后,你们就不用管安禄山的事了,省得忧虑,由朕独自决断。〃杨国忠和韦见素只好唯唯而退。 
          
        从此以后,杨国忠打定主意,要采取一切极端的手段,逼迫安禄山谋反,以造成既成事实,取信于玄宗。这个不学无术的大唐丞相,为了一己私恨,开始把大唐带向一个更加苦难的深渊。 
          
        玄宗想高枕无忧地终其天年,但也觉察出有些不对头的地方,担心会有大乱子,心里没有底,便对高力士说:〃我现在老了,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又有什么忧虑的?〃高力士明白玄宗话后面的意思,小心地说:〃我听说在云南的军队屡遭挫析。而且边将拥兵大盛,一旦有变,陛下如何制之?〃玄宗说:〃你不要再说了,让我慢慢想一想。〃他想的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尽量维持下去。但大势所趋,无论玄宗还是高力士都无法挽回了。盛唐的没落,均田制的破坏,政府财政开支的膨胀,禁军的腐化,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所有这些都由来已久。 
          
        关于安禄山谋反一事,玄宗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他愿意相信安禄山,内心却始终有些忐忑,但这复杂的心意无法向外人表露,便问杨贵妃道:〃杨国忠屡次进言禄山欲反,妃子你说,安禄山待我们如此忠诚,会谋反吗?〃杨贵妃此时正为最喜爱的白鹦鹉〃雪衣女〃死了而伤心难过,摇头叹息说:〃您看,我哪有心情管这个,别问我了!〃玄宗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唉,真闷!〃堂堂大唐天子,竟然在〃安禄山反与不反〃如此重大的事上只说了〃真闷〃。从此,凡是有再言〃安禄山谋反〃者,玄宗便命执送于安禄山处,任安禄山处理。 
       
        此时,身在范阳的安禄山收到身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密报,得知杨国忠派人包围了自己在京的住宅,暗中处死自己的门客李超,既恨且惧。唐朝廷再派使者来时,总是以生病为由,不出门迎接。即使相见也是盛陈武备,戒备森严,如临大敌。玄宗曾派给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裴士淹到范阳后,一直等了20多天,才见到安禄山。裴士淹宣读诏书时,安禄山也不下跪修人臣之礼。 
          
        天宝十四年(755年)六月,玄宗以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在长安与荣义郡主成婚为由,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