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众高呼,苍生尽皆俯首的感觉确实是很棒。梁纲即便是现代人穿越,本质中地位身份高低贵贱之分浅薄的很,可此时也照样是一阵恍惚。想到前世时,与人合租的居室,每天不停的找活,简单的饭菜,甚至是一连好几天方便面当家……梁纲眼睛就不由得一阵湿润。

    可惜亲人都不在,在这个世界里固然已经是认命,可说到亲近感,还是有限的很。

    “臣梁纲谨告天帝:天下荡覆,民生多艰,百五十年,群丑嘻嘻。泱泱华夏,神明之胄,匍匐犬羊,胡逆交逼……臣,为皇汉苗裔,恭行天罚,义师所指,鞑虏奔逃,是为众所推,就位汉王,必北逐胡虏,拯生民涂炭间,复华夏威仪盛,谋国计民生强。除中土膻腥,雪中国之耻,实鉴臣心!”

    一纸宣毕,万岁群呼再起。

    梁纲取‘汉王’,陈友谅这个当初的王号,是有些不吉利。可是他坚持如此,陈诗他们也挡不住。而如此名号,在梁纲看来却是正好显示他恢复汉统光复山河的信念。直白明了!

    再说,陈友谅的‘汉王’固然有点影响,可是上溯两千年刘邦不也是汉王?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车驾再转回南京城,此时的南京,大半年时间的休整早已经看不见攻城留下的痕迹,只有万千民宅商铺林立街道两旁,繁华依旧。

    而对红巾军的认同,也随着红巾军的对内秋毫无犯、吏治清明,对外战场上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地盘的逐步扩张,而愈加的拥护起来。

    如此王驾折回,梁纲耳朵里就尽数听到了南京百姓的欢呼声。当然,这里面许多还都是红巾军的家属,他们对梁纲才是最最衷心拥护的。

    王宫。

    车架门打开,梁纲举步下了来。鼓乐声响,陈诗移步上前,“大王,时辰已到。”

    梁纲明白的点了点头,祭礼天地后,还有正殿授印、礼拜等等,是以还有得一阵子摆弄。

    往日元帅府的大堂,此时就变成了王宫正殿——泰极殿。此殿名是梁纲取得,就取否极泰来之意。

    满清入关百五十年,破了‘胡虏无百年之运’之说,中华皇汉气运是低落到了最低点,现在梁纲复汉兴起,正是应了‘否极泰来’四字。所以取了‘泰极’为名。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四十章 建制立序

    三百四十章 建制立序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最后一拜礼毕,梁纲端坐上首在高位上,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来。至此他就是真正的称王了。“众卿免礼,平身!”

    王国的建立,相应的礼仪制度就自然要提到位,私下里梁纲或许可以和自己的重臣爱将们照旧称呼,可是朝堂上那就要丝毫不苟的一板一眼了!

    “谢大王!”王邵谊为首,殿上的一众红巾军要员拜谢起身。

    眼睛徐徐扫过众臣,梁纲庄重的道出一个‘宣’字来。他自襄郧起兵,数载含辛茹苦,到今日基业鼎立,虽然还没到最后时刻,可是大封群臣却也是应该了。

    梁纲身前龙案上摆放的有一方汉王御玺。自周以来,中国用印信为记,至汉代,天子行六玺兼掌传国玉玺,成为惯例,抵到满清,皇帝玉玺已经扩至二十五宝。

    梁纲是不打算搞这么多的,自制一方汉王御玺为基准,配以六玺也就足够了。龙案上的这一方国玺,还是梁纲刚才授印的那一方,却在授印之前就已经破了处,两道事前拟写好的御旨上都早已经留下了它的印痕。

    封李盈盈为王后,罗玉娘为淑妃。小梁豫到底是没得到世子称谓。

    朝政上,设政务院,处为内阁,王邵谊为第一任内阁首辅。除之以外,内阁还设参知政事四位,总领其要,为首者亦是次辅。

    内阁首辅为正一品,次辅为从一品,参知政事为正二品。

    各部尚书,入阁者为阁臣,亦是正二品,不入阁者,从二品也。

    与以往的历朝历代相比,梁纲治下的各部编制明显多了许多。

    共分军政两大类,其中政治类为:民政部、财政局、文教部、农畜部、警察部、商务部、外交部、交通部、水利部、卫生部以及由官监部改名来的监察部。

    而军事类:除了已有的后勤部、军备部外,还另设了彭泰提领的总参部,和国防部。

    后勤部、军备部头首不变,依旧有王子元和柳严辰担任,国防部却只是个空架子,正副职落在了陈虎和陈达元头上。但是,显然梁纲不会在这个时候掉二人进南京。这个部门只能等以后再补充充实。

    除此之外,梁纲另设的还有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再加上已经写到了字面上的银行系统,只是最后者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

    暗营在这个时候也改名变成了军情局,隶属于总参部,可事实上却是梁纲在直接领导。

    陈明堂成了民政部尚书,还兼了参知政事,李永成则做了秘书监,成了梁纲真正名分上的根本。而梁纲矮个里面拔将军,也在短时间内把各部都充实了,使得红巾军政府中不少中层资历的官员趁着这股东风,一跃而进到了高官行列。真正的飞黄腾达,不同与往日了。

    相对于中枢任命的头疼,地方上就好过许多。陈广亮作为梁纲首要亲信,迎风冒雨了好几年,现在终是迎来了收获的日子,被任命为东南总督,直接掌控闽粤一切民政大权。

    刘文焕为广东巡抚,陈阳为福建巡抚,黄钺为浙江巡抚,前扬州令林子浩晋江苏巡抚,安徽巡抚为汪存阳、江西省则还尚未完全平定,是以没设,事实上这个位置,梁纲是准备留给宗一源的。

    黄钺,字左田,又名左君,号壹斋、左庶子,安徽当涂人。先祖七世自当涂迁居芜湖,敏而好学。清乾隆年间,以廪贡挑,录议叙吏目。

    乾隆三十三年四月,黄钺与名臣李世杰在芜湖赭山滴翠轩创建中江书院,招员授业,是年尚不满二十。后中进士,授户部主事,然长与和坤意相左,告假回芜,掌教皖南北书院十年,士林声名是鼎鼎的好!

    红巾军初过芜湖的时候,黄钺并没有上前来投靠,可是随着红巾军势力逐步扩大并稳固下来,黄钺的态度也就慢慢发生了改变。毕竟他有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

    原本历史上此人与后任安徽巡抚的朱珪相交甚好,和购螅祁嵊芍飓曇龈吻欤眉吻烨咨疲比肽鲜榉康敝怠N床谷保汲鋈魏薄⑸蕉⑺程斓认缡灾骺脊佟:蠹嫔轿鳌⑸蕉д加杳苷圩嗍隆<吻於哪辏癫可惺椋妥辖瞧锫砑缬呷胫保臃馓由俦O巍!5拦馊辏脱缬窭教茫⒏Τ蓟嫦瘢哉弥乙澹祁峋褪瞧渲械氖逦焕铣贾弧�

    其在清廷矢勤矢慎,历职二十有七年,忠于职守,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梁纲得到此人后也确实是有了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这倒不是没他不能活,或是如刘备诸葛亮那样的关系。而是因为黄钺本人的影响力在安徽实在太大,他的一投入,整个安徽的红巾军控制地都立马为之一静,随后更是有许多他的学生故友纷纷供职于红巾军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红巾军的人才急缺情况,所以也正是因此才被特意调去了浙江上任。

    担任安徽巡抚的汪存阳人生经历却是与黄钺大不相同,虽然二人都是安徽芜湖人,可是一在明,另一却只能在暗。

    汪存阳父亲是汪有典,字启谟,号订,无为州人。此人不好功名,却精通史学。竭十余年精力,搜集明代三百年间抗节死义自诸贤事迹,编纂成《史外》三十二卷,于乾隆十三年付梓。

    可是如此‘大逆不道’之物,寻常时候还好,等到文字狱风波起时,汪家又如何能幸免?

    《史外》编成于乾隆初年。《明史》颁行于乾隆四年,汪有典将《史外》与《明史》重加校对,确信无论讹误后,这才付梓刻印。其重要价值在于补充了《明史》之不足。如建文出亡之事,方孝孺被诛十族,景清之铁帚刷肉,铁铉之大镬热油等,《明史》俱未记载,而《史外》却秉笔实录,情节细腻感人。

    也可能正是因为有此,所以汪家才躲过了那么多次的文字狱风波。当时躲过了初一,没躲过十五,汪家终是栽在了梁纲暗中掀起的那一场文字狱风波中。

    那《史外》上到底是记载了许多明末尽节牺牲的仁人志士。如史可法、张煌言、沈士柱、陈子龙,夏允彝、夏浣淳、江天一、黄得功等人。还有为国捐躯的明朝官员。

    爱好史学的汪有典应该是想不到自己终为家族惹来了大祸。所以,现今年近六十的汪存阳在被红巾军从牢狱中放出后,就毫不犹豫的投效了梁纲麾下。

    此人也是进士出身,做过知府,五十岁那年挂职归乡的。所以,现在梁纲提他主管一省,心底还是放心的。

    地方上当然是随明清的旧制——县、府、省,三级定立。只是裁去了地方政务官员的兵权。

    省是正三品级,府是正五品级,县是正七品级,中间配属各自佐官,皆一一有序。红巾军原本的储备人才就少,现在许多是新调上去的人,经验严重不足,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得慢慢的自然磨合了。每个王朝初端都有这样的时期,不然的话明初时候也不会出现举人直接做官的事了。

    军政之外,还有司法院和检察院两个独立单位。两部门主理刑法,是上下级垂管部门,直属于梁纲。

    然后就是设立讲武堂,对应着文官系的文官院,军方也要有一个自己进修的地方。而随着讲武堂的慢慢发展,各级军校也会随之建立。现在阻碍其发展的依旧是人手问题。

    与此同时,同时着手组建的还有太学。这是中国历代的最高学府,晋代称国子学,唐代始称国子监。

    可是清朝的国子监,到现在已经变为只管考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清廷天下各地,是学院之风鼎盛。

    南京的官学是钟山书院,书院山长就是与纪晓岚并称“南钱北纪”的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上海嘉定人。生于雍正年间,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乾隆南巡,因献赋获赐举人出身,官内阁中书。十九年,中进士。复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四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十二子书。参与编修《热河志》,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后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四十年,居丧归里,引疾不仕。

    钱大昕归田二十年,潜心着述课徒,历主娄东、紫阳、钟山等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千余人。

    与早年黄钺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就成就而言他却完全是压倒性的优势。黄钺比不得钱大昕,他是安徽一省,而钱大昕的影响力却笼罩整个江南,甚至是全天下。

    梁纲办太学,想要有轰动性的影响力,那就一定要请的钱大昕出山。虽然梁纲本身对钱大昕这样的中国传统性文人大儒不大感兴趣,私下里认为还不如半个王贞仪,甚至是连博学通杂的陈诗都不如,可是为了‘影响力’和‘轰动性’,还是连同着陈诗一起,亲自走了一趟家丁钱大昕家。

    钱大昕是个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