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79-共和国红镜头 :中南海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同志,最后才是身边的同志。我看看拍的差不多了,准备收机器,总理朝我招招手,老杜,你还没有照呢?    
    我一愣,我不知拍了多少合影,这次总理怎么要我也来一张合影?心头的疑问只是一闪而过。我和总理合影非常少,这次有这样的机会,我当然不能放过,赶紧将相机交给总理的卫士,然后,我坐到总理身边的座位上,“咔嚓”一声,这是我有生之年第二次和总理单独合影,也是最后一次和总理合影。    
    后来大家才知道总理患重病了,以后可能不再坐专机了,他是有意识地提出和大家合影的,因为平时他知道我们都想和他留一张合影的愿望。一想到总理善解人意的厚道和善良,至今心里还感到很酸涩,也对总理细致情感惊叹不已。


《共和国红镜头》第三部分第十一章 人有病,天知否(3)

    第三节 共产党人要尊重历史    
    1973年夏天,周恩来抱病回到延安,群众围住总理的汽车,看见警卫一身泥土,总理说“要作检讨,应该我作!”    
    从大寨回来不久,北京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总理的病情还比较稳定。这时,越南的客人又到了北京,提出去延安看看。总理欣然答应,他说,“我自己解放以后一直没有回过延安,也想去看看。”总理去延安,总是喜欢用“回”这个字眼,好像人们常说回家一样。6月9日这一天,一架飞机由西安起飞,径直北上。    
    机翼下,是黄土高坡,充满着神秘。是一方千年苦水浸泡,孕育华夏民族的地方。那圆圆厚厚的塬,层层叠叠的田,细细弯弯的沟和那密密匝匝的窑洞,都会激起人们对遥远文明时代的遐想。    
    机舱里,周恩来没有沉浸在遐想之中,而是沉静地和外宾交谈。当一个呈Y形的山沟展现在飞机的机翼下时,他倾了倾身子,双眼紧紧贴着机窗,忘情地凝视着这片特殊的土地……    
    这个Y形的山沟就是共和国神圣的诞生地——延安。这也是周恩来日夜思念的“故乡”啊!    
    周恩来在阔别了延安20多年后,终于又回到了曾经和毛泽东等领导人运筹帷幄,主宰中国命运,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的黄土地!    
    面对度过了13年艰难岁月的延安,总理的神情特别兴奋,就连我们也很激动,延安这块与中国革命命运紧密相连的地方,曾经记载过我们的昨天。    
    这千年万年堆积而成的黄土地,曾经敞开博大的胸怀,拥抱着从危难中走过来的革命力量,它用乳汁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干部,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河水、小米饭养育了革命的成功,也养育了共和国第一代的领袖们,可是却养育不富今天的延安人。这里仍然是一个贫穷的山沟沟。周恩来在延安交际处住下,顾不上休息,叫来警卫局的领导,无比深情地说:“延安,我已经20多年没有回来过了,这次回来,我要多看看。午饭吃了,我们就去宝塔山。”    
    午饭后,随行领导知道总理身体不好。特别是警卫局的领导,已经知道总理患绝症,就劝他休息一下再去宝塔山。总理摇摇头,执意不肯休息。    
    来到宝塔山下,总理围着斑驳陈旧的古塔细细地端详,一会又转到一块红色木牌前,他停下脚步,微微眯起眼,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身后跟着的人觉得有趣,也凑到跟前看,原来是党中央在1949年从北京给延安政府的复电全文。总理边看边说:“党中央在延安13年,这次要好好看看延安啊!”总理转到山崖边时,远远眺望延安城,感叹道:“延安变化不小啊!1938年底,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开始轰炸延安,连续轰炸了两天,后来经常来轰炸,想炸平我们党中央的机关。我们那时住在凤凰山,没有炸到。可是延安城里损失非常严重,几乎不剩一间房子,满地碎砖烂瓦,只有山坡上的窑洞还能住人。不过敌人越炸,我们越强大,不仅学会了怎样防空,还用敌人的炸弹皮造武器。这不是我们的钢铁公司吗?”说到这,大家都笑了。    
    总理上宝塔山时,外宾正好被安排去其他地方参观,没有同来。总理就不让惊动延安保卫部门,宝塔山上也就没有实行警戒。总理一行人上山时,还有其他游人和老乡在山上。一个学生模样的后生一眼认出总理,兴奋地大叫:“总理来了!总理来了!”一喊惊四方!人们哗地涌了过来,都想亲眼看一看总理,谁也不肯后退。警卫人员拼出浑身的力气好容易让周恩来上了汽车,可是总理不让关车窗,将手伸出窗外和群众握手……回到驻地,总理看见警卫们有的把鞋都挤掉了,浑身是泥水,连忙过来,拉起一个战士的手说:“对不起,我给你们闯了祸。”    
    周恩来在延安枣庄住过许多时候,这次他陪外宾来枣庄故地重游,情绪格外兴奋。走一路说一路,几十年前的事都记得。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住在枣庄上面的窑洞里,一人一个院子。刘少奇的窑洞没有牌子,草长得很多。总理走到这里,站了下来,看了许久,刚才的情绪一点点地被压抑。他解开衬衣的钮扣,让喉结滚动了几下,什么也没说。走到枣园下面的平房前,这是红军到延安后盖的,是中央的办公用房。讲解员指着两间房子说:“这里是周总理的秘书居住的房间。”    
    “不对,这是陈伯达住的房间。”总理当即更正讲解员的介绍。“是谁住过,就是谁住过!要尊重客观历史。”    
    后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总理将纪念馆的领导人叫到跟前,对他们说:“你们纪念馆里陈列的只有毛主席、朱老总、任弼时、陈云和我。这只是中央领导人的一部分人,还有许多当时领导人。如刘少奇、邓小平,还有许多老帅都没有。纪念馆是历史的记载,要符合客观历史。今天上午,我看见枣园里刘少奇的窑洞没有牌子,为什么不挂个牌子?现在是现在,不能连历史都不要了嘛!”    
    在场的人好像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总理讲的话?他们犹豫地问:“可是这些人是被打倒的……”    
    总理异常严肃,“现在是现在,过去是过去。共产党人要尊重历史!”    
    总理到延安后,就打听当年的邻居们现在都在什么地方,想看看他们。后来,总理听说一个邻居住的不远,就叫当地的人带他去看看。走进这位老邻居的窑洞,总理沉默了,老百姓的日子苦啊!眼前的贫穷情景,总理一眼就看了出来。虽然老乡一再说,他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可是总理没法松开他的眉结。    
    总理离开老乡窑洞时,一定要请老乡到他住的地方吃饭。主食是小米饭,黄橙橙、香喷喷的小米饭端上桌,总理眼眶却红了,他吃不下饭。默默注视着老乡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咀嚼香甜的小米饭。    
    一颗泪珠从总理消瘦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滴在饭桌上,总理连忙擦去,埋头吃饭。这颗泪珠没能瞒过老乡,老乡看见总理落泪了,心里发慌,悔不该大口吃饭,让总理知道他们的生活贫困吃不上细粮。老乡惶恐不安起来,不敢再添饭了。总理却坚持要为他添饭,让他再多吃一点。老乡几乎是含着泪吃完了总理为他添的这碗饭!    
    吃完饭后,总理又用开水涮了涮饭碗,然后全部喝下去。    
    当晚,周恩来在自己的房间和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谈话,从晚上10点一直谈到12点,还不见人出来。警卫们在门外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见人走出房间。大家进房间,想安顿总理睡下。我也悄悄跟了进去,一进门,不由地停下脚步……总理阴着脸,眼神发直,情绪低沉,好像非常难过,呆呆地坐在沙发里一动也不动。我竟然给总理拍了一张他沉思的照片,快门咔嚓声,竟然没有惊动他……    
    共和国的总理用什么报答养育过他们的延安父老乡亲?热情?讲话?指示?不,周恩来知道,延安需要中央给政策,给优惠政策!可是,全国的经济建设还处在无序的混乱之中,中心工作不是经济,而是政治。这使得总理心事重重,非常不安。他只能给延安的领导立军令状,压担子。鼓励他们放开手苦干,带领群众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    
    总理究竟在沙发里坐了多久谁也不知道。第二天,总理带微笑,也带心事,离开了延安,陪外宾返回西安。    
    总理到西安以后,外宾先离开回了北京。但是没有接待外宾任务的周恩来还是显得心事重重的,他将送他到西安的延安地委书记叫到跟前,反复叮咛,反复交待,让他一定将延安生产搞上去,将群众的生活搞好,中央一定给政策,你们也一定下大力气。直到地委书记回延安后,他又打电话询问有关问题的落实情况。延安的状况的确让总理寝食不安。    
    在西安时,我碰到服务员请求和总理合影的事,我不知道总理已经患病,虽然感到警卫局的领导对总理的呵护有点不同寻常,也似乎比以前严格,但我还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么严重的病情。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去找警卫局局长杨德中,一般这样的要求,他都会答应的。可是这次我刚一说,他马上沉下了脸,感到很为难,许久才说,总理身体不好,情绪也不好,还是以后再说吧。我将情况告诉那些热切希望和总理合影的服务员们,她们当即就噘起了嘴。她们不甘心直接找杨德中,最后想了一个好办法,在总理出门吃饭时,大家先在门口站好,等总理一出来就合影,不让总理久站,也不专门占用他的时间。那天中午,大家都静声屏气地站立在外头,我拿个相机也“严阵以待”。总理刚出来,一见那么多人,刚想问有什么事?杨德中便告诉他大家想和他合影。总理马上高兴地走到他的位置上,我立即咔嚓咔嚓拍了两张,仅用了两分钟,便了却了大家的心愿。    
    1973年10月14日,周恩来又陪同外宾在洛阳参观龙门石窟时,见到北魏时期的龙门20品拓本。他边翻阅边说买一套带回去,问明每套的价钱后,他便问秘书带了多少钱,秘书说钱不够时,他又问在场的一位省委领导带钱没有。    
    这时,洛阳市一位负责同志提出送一套给周恩来,周恩来严肃地说:“国家的财产怎能随便送人!”秘书看到他买书心切,便试探着问:“是不是先带一套,以后把钱汇来。”周恩来说:“不行。”就这样,他临走也没带走这套拓本。    
    我记得在机场有一个现象让我奇怪,以前总理来来回回的,叶剑英一般去机场迎接后,就和总理一同走了。可是这几次叶剑英接完总理,就将总理的卫士长张树迎叫到跟前,和他说些悄悄话,我感到挺有趣的,就拍了他们说悄悄话的镜头。以后我才知道,叶剑英关心总理外出时的身体情况,在向卫士长打听总理的病情。


《共和国红镜头》第三部分第十一章 人有病,天知否(4)

    第四节 江青整倒周恩来的计划成泡影    
    1973年10月底,复发尿血。沉重的精神压力不期而至。化疗中断,癌细胞再度抬头……    
    按照常规,癌症病人手术后应该住院进行化疗,巩固治疗。可是医生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病人,一个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他不仅要处理大量国内各行各业的重大事情,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