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说故事的艺术
这是一本关于教会历史的书。我不能说它是简史,从篇幅上说,二十余万字不算太简;但(也了是通史,它覆盖的范围并未包罗致会历史的所有相关事件。它却是一本教会史略:就是略去了作者个人认为不是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而将最具代表性的选择地铺陈出来,读读者对二千年的教会历史有一个蒙太奇式的综览。
写历史便是说故事。史学工作者将大堆零散的资料拼凑起来,为又赋以一个因果式的辑序列,证明甚么因素促成某事件发生,这事件又如何成为其他事件的促成因素。作者要是不说故事,读者看到的便只是资科集或大事年表了,如儿自然是枯燥乏味的。不过故事要说到怎样的详细程度,却不容易拿捏得准确。说得太简单读者,根本体会不到个中的错综复杂、离奇曲折,不易发现趣味;话得太详尽,读者的耐性可能不够,还未看出线索便已感到腻烦。我希望这里所说的故事是详略项中的,它不会简略到像是一本笔记下纲成历史小常识,但也不至於详尽到使人掷卷而去。我的决定是:宁可少提人物和事件,但凡提到的便将之讲解清楚,务使读者就其读过的人物和事件而言,都能算已进入情况,要是他还想再进一步研究,他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专著。所以,这是一部共一讲的专题叙述。
作为一部教会史略,必须使所选择述说的课题具有代表性,可以覆盖历史的大部分时空与内容。在此我不敢说所选择的已是最允当的,但这十个人物和课题却是经过一番考量才挑选出来的。就人物言,它包括了使徒、世俗君王、神学家、修会创办人、两位宗教改革者、奋兴运动家、宣教士、合一运动的推动者和福音派领袖。就事件言,它包括了福音在初期教会的传播、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的转变、教父教义与神学的莫立、修道主义运动、宗教改革及更正教两大传统、奋兴运动、海外宣教运动、普世合一运动和福音派运动。就涵盖的内容含,它包括了教义、礼仪、教制、政教关系、属灵神学、神学派别、宣教事工、福音机构等各个层面。按照十个专题的格局,我想该不会有甚麽重大的遗漏,而已选择的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
明显地,我的选择是以个人及认定的读者对象的信仰身分为依据的:找们都是基督教的西方教会的更正教的福音派信徒。要是你不属於这个传统,觉得其中某些篇幅与你无关,读来格格不入,我为此深表抱歉。毕竟读教会历史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寻索自己的信仰谱系,发现自己的信仰身分。里外有别不仅是无法避免更是理直气壮的。
我希望这本书能为那些意欲认识教会历史、而又对坊问现有通史室而却步的人,提供一个较为简略、集中的选择;特别是为那些无意钜细无遗地知道所有资料,却想对与己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有较深入认识的人,提供一个入门的捷径。读完这本书的人,不会认识二千年教会历史的每个环节,但应该能够认识到教会历史的来龙去脉。我相信,只要伴着一本好的历史辞典或百科全书〔陶理主编、李伯明等译的《基督教二千年史》(香港:海天书楼,1997)是上佳的选择,以备碰上某个名词时翻阅,这本书便可以成为一本实用方便的中文教科事。我求上帝在华人教会使用这本书。
(二)好事多磨
能够完成这本书,心中有说不出来的感恩与快慰。
1996年,杨牧谷博士邀约我为'21课程'开设一科教会历史,预先声明是为平信徒而设的,故在知识性之余,得兼顾育用性与趣味性。杨博士并为科目凝定,'改变教会的十人十事」此题目。对我而言,这实在是过大又过难的挑战。在神学院教授教会历史超过十年,从来都不用考虑实用性与趣味性的,毕竟它不是实用神学的科目,能否应用端看同学们自己的造诣:再说上历史课的人都得有心理准备:历史就是沉闷的学科,要在这里求趣味,不啻是缘木求鱼了。
已不记得为甚麽会答应作此尝试,也许是自恃对科目略为熟谙,以为只要添油加醋,总会弄出一盘不坏的莱出来吧!但在著手备课时,才发觉真的是举步为艰。原来把一个题目说得浅白简约点,并非仅是用浅白简约的话来说一遍;而是要经过大量的剪裁整理,其中去掉什么、保留甚么,仿佛是一个又一个的实存抉择,令我恒常处於怖僳和焦虑中。而上课是另一个极不愉快的经验,那些'督学'不断告诉我这样不好、那处待改变,教人困惑非常。我曾在上了两等课後跟杨博士说,乾脆把课程停掉算了,反正对我而言,这已证实是一场失败的实验。人过,在他亦题亦友式的规劝下,我还是硬著头皮贯彻始终,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
将讲授笔记整理成文字出版,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按照原来的计划,有同工会将我的课堂录音与笔记整理书录,我只要将之润饰一下,便可付梓,不费很多工夫。但如前所云,在每讲两小时的授课限度内,要决定说甚麽、不说甚么非常不容易,但含混过去却不困难,反正听课老的耳目不会太清明;但要写成文字,便发现其中漏洞百出,许多历史事件的始末缘由,若不交代清楚,读者便茫无头绪,不知其所以然。故此,在修改同工为找整理的讲授笔记的第二讲时,我便已决定几乎得将所有内容重写,至少是重新整理演绎。对文字膜拜迷信的我,认定任伺发表的东西,都得严肃认真处理,对读者负责任。结果每讲都用上十四个工作天以上的时间来撰写,旷日持久。
浩劫并未因此结束。1997年中,由於在神学院的职务调动,搬迁了办公室。在拆装电脑的过程中,不知怎的竟然损坏了硬蝶的某处,整个课程的文字当无法开读,十余万字毁诸一旦,而我一向又没有拷贝副本的习惯,於是乎除了已交稿的四章外,馀下的必须从头做过。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个中滋味就不用提了;总之不管'更新资源'的同工如何催促,我都提不起劲重做一遍;'守丧'两个月後,整理心情,执笔撰写同样是耽搁甚久的两本书及几篇论文。直到今年四月,在完成了关於农村教会的一本书後,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这本充满恩怨情仇的小作赶出来。读者或会发现有四章的详路结构与其他不同,这是因为它们是属於不同时期的作品。
屈指一贯,这本书伴随我两年时间,成为多个夜晚做噩梦的上佳素材。
好事多磨,我只盼望这本多磨的作品,能为教会和学界多作好事吧!
(三)无尽感谢
最後,得在此表达一些个人的感谢。谢谢杨牧谷博士,是他的错爱与鼓励催生了这本书,并让我经历了希伯来书十二章11节的教训:「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胡玉藩、伍美诗等同工的初稿整理,虽然泰半没有采用,但还是为我带来了方便;'更新资源'李玉霞姊妹多番给我'最後'期限,令我既惭愧又感激。谢谢我的秘书江培薇小姐,她在协助我处理各样事务之馀,也给我挡住许多'讨债'的电话,让我有较清洁的良心面对工作。当然不可不提的是吾妻柳萍,她在减免我在家庭中所得承受的压力的同时,还不必要地分担我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这里谨致万分歉意。
我的祷愿是:上帝容许我在退休之年,撰述一部以华人的观点为主导的教会通史。
梁家麟
1998年6月6日
纲要
第一课 保罗与初期教会的奠立。
I.引自:何谓十人十事?。
II。保罗生平简介。
A信主前的保罗。
B.信主後的保罗。
Ill.从保罗看初期教会的发展。
A.犹太人兴犹太教。
1。福音首先在犹太人中间传播。
2。寄寓在犹太教之内的新宗教。
3。早期基督教面对的迫害。
4。拉比犹太教的形成。
B.罗马公民与罗马帝国。
1。罗马帝国的统治。
2。完善的法律制度。
3。宗教容忍政策。
4.帝王崇拜与宗教迫害。
5.其地因素。
C.希腊语言和文化。
1.希腊文为主要书写语言。
2.注重理性与知识。
IV。保罗与宣教事工。
A.注重宣教工作。
1。巡回布道者。
2。末世意识。
B.各地教会的建立。
1.各地会堂成为首先的传教中心。
2。在城市中建立教会。
3.建立以监督与长老为主的领导层。
4。教会的礼仪。
C.西方教会与东方教会。
1.福音最主要的发展地区在东方。
2.不同的传统文化。
D.众教会间的关系。
1.各地区平行发展,并无相互隶属。
V。使徒与圣经。
A。使徒权威与教会真理。
1.使徒教会。
2。谁是使徒?。
B.旧约的权威与释经问题。
1.旧约圣经如何承载福音?。
2。灵意解经问题。
3。新的经典。
C.新约正典与保罗的关系。
VI.保罗的神学思想与基督教。
讨论问题。
第二课 君士坦丁与帝国教会的形成。
I.引言:戏剧化的转变。
II.君士坦丁生平概要
A.出身背景。
B.皈信基督教。
III.第一至四世纪的迫害及最终的胜利。
A.禁止基督教的政策。
1。 崇拜皇帝政策的颁布与执行。
2.基督徒的殉道。
3 初期教会的发展形态。
B.殉道对教会的影响。
1。 高举殉道,鄙视叛教。
2。尊崇殉道士。
C.第三世纪反基督教的热潮。
1。罗马政府的危机。
2。德修的全国性大迫害。
3。反响:诺洼天主义的冒起。
4。丢克理田的迫害。
5.反响:多纳徒主义的出现。
D.君士坦丁继位及。
基督教的合法化。
E.国教的建立。
IV.政教关系的适应。
A.从'小教派' 变成'教会' 。
B.信徒人数的上升。
C.国家对宗教事务的影响。
D.宗教兼容的问题。
E.心态上的转变。
讨论问题。
第三课 奥主斯丁与正统教义的建构。
I.引自:耶稣的福音。历史的宗教
II.简介奥古斯丁。
III。 拉丁神学。
A.教父的角色。
1。建构理性的信仰陈说方式。
2。赞旁与建立教义神学。
B.拉丁教父。
IV。奥古斯丁的生平与思想。
A.三个时期的信仰。
1。摩尼教。
2。新柏拉图主义。
3。基督教。
B.修道生活与牧养生涯。
1。成立修道团体。
2。充任希坡主教。
C.《忏悔录》的写成。
V。奥古斯丁的教会论。
A。有关教会论的讨论。
1.如何确定真理?。
2。使徒统绪。
3.教会与真理的关系。
B.奥古斯丁的答辩。
1。教会最主要的记号是爱而非圣洁。
2。圣洁是教会的目标而非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