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明的阶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33部书-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梅表妹嫁给别人,不到一年就守了寡,最后忧郁得病而死。他的妻子瑞珏对他温柔体贴,然而他却常常想着梅,他为此自责而毫无办法,最后瑞珏又死于封建迷信。他完全可以争得自由和幸福,然而性格的软弱终于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巴金曾几次想让觉新与他大哥一样服毒自杀,因为他的性格只能导致这样的结局,但终于不忍心。

  与觉新性格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的两个弟弟觉民、觉慧。觉民被祖父包办婚姻,他很可能成为觉新第二,但他没有屈服,而是斗争,逃婚,最终取得了胜利,后来与自己的心上人琴表妹结婚。

  如果说,觉民的反抗还仅限于争取自己的婚姻自由的话,觉慧的反抗就具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社会内容。他鲜明地体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觉慧是作者全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他完全是五四的产儿。他毫无旧思想的残余,更没有思想与行为的巨大矛盾。他完全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把《新青年》、《新潮》作为自己行动的指针。他最喜欢屠格涅夫《前夜》中的几句话:“爱情的热望、幸福的热望,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了!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虽出身于绅士家庭,却讨厌做一个绅士。他从大哥的身上看到了绅士生活对生命的扼杀,他从自己的大家庭看到了绅士生活的虚伪和残酷。他同情仆人的悲惨命运,没有尊卑等级观念,对漂亮聪明的丫头鸣凤有着纯洁的爱。他反对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对用花炮烧玩花灯的人以取乐深恶痛绝。他冲破家庭束缚,到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他瞒着家里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抗议军阀暴行。他与同学一起编辑《黎明周报》,宣传进步思想。生活中的一系列悲剧,如大哥的悲剧,鸣凤、瑞珏、梅的惨死不仅没有吓退他,反而增加了他反抗斗争的勇气。最后,他毅然离开家庭,奔向新文化、新思想蓬勃发展的上海。

  觉慧的性格比较单纯,但却是作家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他的无所顾忌的反抗,正如生活的激流,一往无前。他凭着自己的单纯和大胆冲出了家庭,奔向幸福自由的新天地。他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楷模。直到今天,仍能为青年们选择人生道路提供重要启示。

  给当代青年的启示五四思想革命集中表现在婚姻自由、个性解放上,由此构成了新与旧的矛盾,青年与家庭的矛盾。这是一个大蜕变的时代,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值得纪念的时代。但这时代在五四文学中未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当时涉及这一问题的小说过于情绪化、概念化,偶有优秀之作,也为篇幅所限(均是短篇),难以全面反映时代。巴金的《家》正好填补了文学史的这一空白。它不仅全面反映了中国封建大家庭的崩渍过程及青年人的斗争过程,而且反映了五四时代特有的反叛激情,那股生活激流的力量。正如巴金所说:“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

  这正是《家》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几十年来,《家》曾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反抗旧家庭,追求新生活,也曾激励不少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在现在和将来,《家》也一定能激励更多的青年为追求幸福合理的生活而大胆奋斗。

  解放初,巴金曾说,《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经过30年的教训,他终于认识到:“我的书还不曾‘消亡’。”“买卖婚姻似乎比我写《激流》时更加普遍,今天还有青年男女因为不能同所爱的人结婚而双双自杀。……各种打扮的高老太爷千方百计不肯退出历史舞台。”

  《家》曾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早在40年代,曹禺曾将它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以觉新和瑞珏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风格哀婉而抒情。50年代,《家》被改编为电影,轰动一时。80年代,《家》又与《春》和《秋》一起被改编为电视剧,也深受观众欢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家》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焕发着光彩。 
  

  
后记
 
  在目前出书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徽文艺出版社欣然接受了这部书,十分令人感动。

  这部书评介了自古至今中国的33部经典。这33部经典,是中国历史的阶梯,是华夏子孙文明进步的脚印。评介之中,力求叙述简约传神,评论画龙点睛。为便于读者阅读,内容编排注意了类的组合,也注意了历史时间的顺序。前半部分(18部)是按中国大文化归类并按历史进程和经典诞生的时间安排的,后半部分(15部)文学经典是按文学史顺序排列的。请读者诸君阅读时明察。

  此书的完成是集体之功。由主编提出编写大纲,拟出标题目录,提出指导思想,然后邀了几位青年教授、博士、硕士共同执笔,分工合作。最后由主编统稿编定。这几位青年学者是李晓先生(1 —12部分)、李抒望、公茂军先生(13、14、16、18部分)、张杰先生(15、17部分)、汤顺文、魏玉侠先生(19、20部分)、张郁文先生(21、22、32部分)、张云龙先生(23—31、33部分)。谨此说明。

  贺立华汤顺文1995年10月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