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的极致重生-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由梁轲欲言又止的离去,崔幼伯打发了其它的官吏,单独把三位县令留下,反复叮嘱他们,其它的事儿都可以放一放,但是抽调府兵、训练差役、戍卫等工作却不能放松。

他甚至冷冷的对众人说,“半个月后,某与程都尉会亲率折冲府的府兵逐一去攻城,谁能抵挡府兵的攻势的时间越长,谁今年的考绩最优。时间最短的,某不但会给个下下的考绩,还向吏部上折子。就地免了他的官职。”

说罢,他的目光淡淡的扫过在场的三人,嘴唇微挑,道:“某说到做到,谁若还抱着侥幸,觉得某只是说说罢了,那就尽管一试,且看看某会如何处置!”

这话说得众人齐齐变了脸色,心里苦笑,唉。崔郎君嗳,自从你气病了郭别驾、踹走了董都尉,大家都知道了你的性格。谁还敢去‘试’。

“是,下官明白!”

三位县令起身,纷纷偮手应是。

三人中,湟水县县令的表情要和缓许多,他的县衙就在湟水城。备战的活计都由新刺史和新都尉一手包办了,他要做的就是服从,顺便将自己县衙的事务处理好,不给新刺史寻到错处就好。

另外两人的表情就苦逼多了,他们是文臣呀,虽然腰间也喜欢挂柄宝剑或横刀。但那多的是为了‘装面子’,让他们训兵、备战,啧啧。着实有些为难呀。

见此情况,崔幼伯也没有藏私,从身侧的书架里抽出三本印制的线装册子,道:“这是在京城时,请教了数位老将军后。随手记的一些东西,或许对诸位有用。你们拿出去细细研读,定会有所收获!”

三位县令忙接了,顾不得细看,连声道谢,并表示,自己一定会仔细研究这些札记,绝对比当年科举时还要用功。

崔幼伯见他们说的恳挚,笑着摆摆手,命人将三人送了出去。

三位县令离开后,崔幼伯从一侧抽出一张白纸,准备写家书,就在这时,崔明伯走了进来。

见崔幼伯于欲挽袖自己研磨,崔明伯忙上前拿住墨锭,从一旁的笔洗中取了些水倒进砚台里,转动手腕,缓缓的研磨着。

“多谢阿兄!”

崔幼伯道了声谢,准备伏案写信。

崔明伯赶在他动笔前,将梁轲的不对劲说了出来。

崔幼伯却没有耽搁,拿着一只他惯常用的紫毫笔,蘸足了墨汁开始写信。

一边写,他还一边说道:“我也瞧见了,不过,先不去管他,用不了一两个月,他就能明白。”

崔幼伯嘴里说得漫不经心,其实很清楚,自己的这番举动,绝大多人都不理解,别说梁轲了,恐怕身侧的族兄也觉得他轻重不分、不务正业。

但有些事,他心里明白,大家也有所察觉,却无法明着说。

他能告诉大家,贺鲁这老小子要动手,咱们先别管什么鸡毛蒜皮的琐事、还是先紧急备战之类的话吗?

这话他若是说了,将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消息外漏,贺鲁部探听后,将会多了一条犯唐的借口;第二种是,弄得军心不稳、民心惶惶,就是官员们,恐怕也想着如何逃离此处。

其实,别说官员们了,就是皇帝,也不想他重视的人在西边儿涉险。

他案几上就放着一份圣人写给他的密信,责令他护送魏王一起回京,至于鄯州,吏部会选派新的刺史,让他安心。

安心?他怎么能安心?

作为一州刺史,他能丢下百姓们自己逃生?

没来之前,鄯州只是《括地志》上的一个名词,而在这里呆了近一个月,他知道,‘鄯州’代表着千千万万的百姓,他崔刺史的百姓!

更重要的是,他不甘心呀,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他才把鄯州拢在自己手里,如今一切尽在掌中,正是他甩开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他怎能就此放弃。

如果他真的跟着魏王一起回京了,别说外人会嗤笑他,就是他也会看不起自己!

他是男人,是堂堂崔氏的儿郎,哪怕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让祖宗不因自己蒙羞,让儿女不因自己而受人嘲讽、轻视。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回京,不是打理庶务,而是备战……

PS:一更,谢谢女娲传人亲的打赏,谢谢追日的女儿亲的小粉红,谢谢末日桃花、友竹茶、Ssu亲的评价票,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

第300章 狼烟起

或许,放弃一次这么好的名正言顺离开险境的机会,很多人会不理解。

崔幼伯相信,为他求情的长公主岳母可能会气他‘不知好歹’,但他的娘子定会理解他,也会帮他在众位长辈面前解释。

所以,崔幼伯给皇帝写完密折,又跟远在京城的妻子写信解释了一番。

因说得都是心里话,崔幼伯写得极为顺畅,几乎是文不加点的一气呵成。

写完信,他轻轻吹着满是墨迹的信纸,待墨迹干了,他便小心的折起来,将折好的纸条卷成纸卷小心的塞进特制的木纹圆筒里。

这个信筒,是鹞子送信时专用的,当初他见了李荣给他(其实是给萧南啦)写信时用到过。

那时,他心思一动,便建议娘子,仿照李荣的信筒,命崔家的匠人们赶制了一批一模一样的,留下两个自家用,其它的全都送到了鹞子坊。

并规定,凡是购买鹞子的顾客,鹞坊都会免费赠送信筒两只,以便顾客通信时使用。

那段时间,萧南只顾着忙学院的事儿,一时疏忽了鹞坊的生意,听了崔幼伯的建议,深觉有理,当下便把特制的信筒送到鹞坊。

过了几日,侯二郎反馈说,信筒很受欢迎,因为制作信筒的材料极好,刀砍不坏、斧劈不烂,一旦上了锁,没钥匙的人甭想把信筒弄开,确保了信件的安全。

这样一来,即便送信的鹞子出现意外,被人抓获或是射伤了,当然这几乎不可能,但凡事都有万一,倘若出现了这样的万一,鹞子落入旁人手中。有特制的信筒在,自家的信件也不会被不相干的人查阅。

发展到后来,有些人甚至为了得到这样的信筒,而特意去购买鹞子,鹞坊的生意一时更加火爆。

这次来鄯州,崔幼伯不止带了两只鹞子,似这样的信筒也带了四对,给京中和洛阳的信件,也都是由它们完成。

用得时间久了,崔幼伯隐隐生出一个念头。只是还不成熟,待他彻底理清思路,便给皇帝上奏折。

他虽不想回京。可并不愿离皇帝太远,哪怕时时用密折骚扰下皇帝也好,以免日子久了,他与皇帝情分会渐渐淡去。

崔明伯静静的站在一边,看着崔幼伯写完信。见他没有什么要务了,才凑到他身边,压低声音问道:“肃纯,你的意思是,那边真的会动手?”

他的手指向瑶池方向,还是那句话。不到贺鲁真正动手的那一天,他们说话的时候都要慎重。

崔幼伯点点头,有些沉重的说道:“如今已近深秋。转眼就要入冬了,一旦到了冬天,草原上万物沉寂,那边刚刚整合起分裂的十部,正需大量的粮草、盐铁……”

越说声音越低。最后,崔明伯努力竖着耳朵才勉强听到崔幼伯的低语:“换做是我。我也会选择在冬日动手。你等着吧,快则一个月,慢则两个月,那边定有动静。”

崔明伯脸色立时一变,双唇微微颤抖,一股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

不能怪他胆子小,他出生的时候,天下已经太平,虽偶有战事,但距离他都很远。

所以,一直以来,崔明伯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还会与打仗沾上什么关系。

虽然来之前,崔泽伯父曾将某些话提前告诉了他,但那时,他对战争都只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他更关注的是个人的前途,以及家业的振兴。至于危不危险,他还真没怎么想。

前头还有崔幼伯顶着呢,他怕什么?!

但此刻,他身处千里之外的西北边陲,战争的阴云正一点点漂浮过来,他心中猛然升起一股畏惧。这是一种动物的本能反应,无关胆量。

崔幼伯感觉到崔明伯的恐惧,他眼中闪过莫名的光,向前探了探身子,低声道:“过几日,魏王将返京,你可以跟着一起回去!”

崔明伯一怔,旋即就明白过来,白皙的面皮涨得通红,身子微微颤抖。

好一会儿,他才咬牙道:“肃纯,我既选择跟你来,就决定追随你到底。所以,你在哪儿,我便在哪儿。我有兄弟,且我也已经有了儿子——”不用怕家中的香火断绝,更不用担心祖母无人照拂。

崔幼伯定定的看着族兄,见他的目光澄澈、神情镇定,才缓缓点头,伸手抚上崔明伯的肩膀,沉声道:“好!”

接下来的几天里,崔幼伯又用同样的方氏暗示了下其它的几个幕僚,尤其是四个学生,他更是极力劝说他们跟着魏王的护卫回京。

李雍等四个小家伙却摇头如拨浪鼓,开毛玩笑呀,他们来是做什么的?不就是为了建功立业?

眼瞅着要见真章了,他们却要回京,如此一来,他们还建个P功呀。

不走,打死都不走!

见学生们态度坚决,崔幼伯本着为孩子们负责的心思,又责令他们每人给家里写封信,将这里的情况详细回禀一番,如何选择,最好还是听听家中长辈的意思。

反正四个小家伙都带了自己的鹞子来,写信什么的太方便了,从鄯州到京城,几乎是三两天就能打个来回呢。

四人无法,只得听夫子的话,当夜便给家里写了信,两日后,在魏王的人马即将启程的时候,家里的回信陆续到了。

要说能养出如此好战孩子的家长也都不是软蛋,读了儿子的信,几家的父亲、祖父都很兴奋,他们与女人不同,更关注儿子的前程和家族的兴盛,所以,都纷纷表示,同意他们留在鄯州。

当然,毕竟是自家的孩子,为人父祖的,还是要叮嘱一声‘万事小心’、‘一切听从崔郎君指挥’。

可以说,崔幼伯带来的八个人都是很有血性的,他们都知道危险即将临近,在短暂的恐惧后,纷纷选择留在崔幼伯身边。

所以,那日魏王返京时,只是带走了他的亲王幕僚和护卫。

送走了魏王,又接到了京中的回信,见皇帝、娘子都支持他,崔幼伯心中高悬的大石总算放了下来。挽起袖子,更加努力的积极备战中。

首先,是防御问题。

崔幼伯吩咐新任命的司工崔延伯,让他招募河工和匠人,清理、疏浚以及整修护城河。

这次招募并不是征劳役,而是有薪聘请,但凡是身强力壮、业已成丁的男子都可报名参加,每人每天两百文,包吃包住,在彼时、在鄯州,绝对称得上高薪。

而且,为了让百姓们没有顾忌,担心这是官府要变相征收劳役,崔幼伯干脆抬出了一筐筐的铜钱放在招募处,只要报名的,皆可先领取一个月的薪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崔幼伯这个新刺史的威信,经过他一个月的努力,在湟水,他的个人威信值达到了最高。

尤其是前些日子,他大开州府衙门的大门,及时、公正的处理了一干百姓的告状,不管那些被告的出身如何、背后可有靠山,只要一经查实,便统统予以严惩。

一番铁拳打下来,湟水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清,百姓们对新刺史的信任和崇敬也达到了顶点。

是以,崔幼伯的这次招募,只三天的功夫,便招收了几百人,有些还是听到消息特意从其它县城赶来的。

看到百姓们踊跃的样子,崔延伯不禁暗暗佩服:难怪前一段时间,堂弟什么庶务都不管,惟独亲手抓了诉讼这一条,原来是为着第一时间赢得民心呀。

有了人手,崔幼伯又不惜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