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传言《兰亭集序》是被喜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给带进了自己的皇陵里当成了陪葬品。
现在外界传下来的《兰亭集序》,都是后人临摹的,比较出名的有代的赵孟畹陌姹荆褂忻鞔洳嬲豸酥摹独纪ぜ颉罚词窃倜挥性谑兰湎韵止�
“真的是《兰亭集序》?”秦风心中好笑,无聊之下却是想逗逗这掌柜的。
“自然是真的,小店的东西可是童叟无欺。”
掌柜的一拍胸口,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了下,说道:“不过买卖字画讲究个眼力,这里面也有些仿的,客官您要是买错了,小店也不负责的……”
这个掌柜看到秦风穿着华丽,也不敢下刀子太狠,否则万一秦风是哪个大家族的子弟,到时候可是会上门找后账的,所以要先拿话逼住了才行。
“还是算了……”
秦风摇了摇头,正想说话的时候,眼睛忽然看到了堆在墙角的一个瓷做的画筒,里面散放着十多个有些破旧的卷轴。
其中一个卷轴轴头的制作,十分的精致,居然是用檀香木和玉还有牛角三个物件结合起来的,看上去异常的扎眼。
“掌柜的,那画筒里面的画可能拿出来一观?”秦风指了指墙角的画筒。
“可以,当然可以。”掌柜的连忙跑了过去,将十多个卷轴抱在了怀中,口中说道:“客官不看看王羲之的那《兰亭集序》?”
“我长得就那么像凯子吗?”
听到掌柜的话,秦风有些哭笑不得,摆了摆手,指着那个很扎眼的卷轴,说道:“把这个拿给我看看。”
“哎呦,客官好眼力,这可是元朝赵孟畹恼婕0。 �
看到秦风手指的方向,掌柜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喜色,这些世家的败家子们果然都喜欢华贵的东西,以前也有很多人冲着这卷轴来的。
只是那些人多少都有些书画的功底,一眼就看出这画的优劣,最后都没出手购买。
倒是有些人想将轴头拆下单买,不过这画是掌柜祖上传下来的,他一直都没舍得,就留到了现在。
“赵孟畹恼婕#俊鼻胤绮恢每煞竦慕庸歉鼍碇幔叩搅朔考涞姆桨干希档溃骸罢庵嵬纷龅牟淮恚苡衅伞�
“那是,赵孟畹幕匀灰渖献詈玫闹嵬仿铩!闭乒裨谝槐吲阕判Γ睦锶词前迪睬胤绮欢小�
要知道,古代很多富家子弟最喜欢附庸风雅,虽然字画的水平不怎么样,但为了让自己的字画传世,在裱糊上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这幅画就是如此,作画的人笔法不堪入目,却是用了上好的裱糊,纸质轴头无一不是上品,而且年代的确是元朝。
“这……这画的是山水泼墨?”秦风打开那副纵长足有三米左右的轴卷后,一看不禁傻了眼。
虽然山水画最重的是写意,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那种放达于山林,不拘于形式的艺术追求,并不追求形象。
但泼墨画法对画家的基本功底要求还是极为严苛的,必须要有深厚的画技底子和对于图形感观的艺术创造能力。
可是这幅山水泼墨,画的真是让人不忍睹目,那一团团笔墨像是没磨开一般,根本就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水。
尤其山上的林木,更是混乱不堪,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如同山石,毫无艺术的美感。
更为可气的是,在这画的空白处,居然还真有赵孟畹挠≌潞吞庾郑徊还切惺樾吹耐嵬崤づぃ亢敛患悦项遒媚、秀逸的书风。
“这字是赵孟钣米笫中吹陌桑俊�
饶是秦风原本抱着玩笑的心理进来的,此时也忍不住出言嘲讽起这掌柜的了,这幅画简直就是对赵孟畹囊恢治耆琛�
“咳咳,客官不满意的话,还可以看看别的嘛。”
掌柜尴尬的笑了一声,他其实也没指望秦风购买这幅画,毕竟出生在大世家里的公子哥,就算没什么真才实学,好画总归还是见过一些的。
第七百五十一章 画中藏画
“秦风,这里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
跟在秦风身后的秦军有些不耐烦了,开口说道:“想看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迹,也不是见不到,不用在这浪费功夫了。”
“哎呦,原来是秦军大人?”
原本秦军一直用斗笠遮挡着面部,那掌柜的并没在意,这听到秦军的话后仔细一打量,顿时认出来了。
“秦军大人,老周我眼拙,真是该死,该死啊!”
在这天云城中,秦兵一向是不怎么管事的,而秦山则是个浑人,平日里的大小事宜都是由秦军掌管的,所以城中的人对他都不陌生。
“老周,我们家里的《兰亭集序》,什么时候跑到你店里来了?”秦军似笑非笑的看着那周掌柜。
“咳……咳咳,秦军大人,我……我不过是和这小哥开个玩笑。”
听到秦军的话后,周掌柜的都快哭出声来了,《兰亭集序》在秦家的事情,天下几乎所有人都知晓的。
在十年前的时候,秦氏甚至还召集天下文人,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范本,专门临摹了一月之久,周掌柜店里挂的这一幅字,就是当时临摹出来的。
不过周掌柜欺秦风年轻,很有可能不知道当年的这桩盛事,才信口开河说是《兰亭集序》的真迹,只是没成想李鬼遇到了李逵,居然碰上了秦军。
“二哥,咱们族中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秦军和周掌柜的谈话,秦风可是听得一清二楚,连忙追问道:“那《兰亭集序》不是被唐太宗李世民给殉葬了吗?”
当年李世民软硬兼施,从大臣手中得到了《兰亭集序》,平日里视若珍宝,从不轻易示人。
而从李世民之后,《兰亭集序》就失去了踪迹,经过多方考证,证明《兰亭集序》却是被李世民带入到了墓葬里。
“那是外界的说法。”
秦军摇了摇头,说道:“兰亭集序自唐之后,就一直保存在秦氏,从未落在外人手中,你想看的话,日后我带你去就好了……”
当着字画店掌柜的面,秦军自然不会告诉秦风,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五胡乱唐的时候,秦王室曾经从外面带回来一批珍贵的字画。
这批字画除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外,还有诸如草圣张旭,颜真卿和李白、杜甫等唐代名人的真迹,都被保存在了皇室之中。
当年战乱之后,熟知王室藏宝地点的秦氏捷足先登,将这一大批珍贵的字画文物都收入到了秦氏的囊中。
秦军正给秦风介绍的时候,忽然想到了秦风的身份,不由有些尴尬,说起来秦氏的这些东西,正是从秦风的先祖手中抢来的。
“好,这个一定要看看的。”
秦风倒是没想那么多,不过作为一个精通字画鉴赏和文物修复的专家,他也抵挡不住《兰亭集序》的诱惑。
更何况唐代李白和杜甫其实都是书法大家,只不过两人的书法为其诗名掩藏,流传世间极少,其考古价值和文学价值,论起来比王羲之的字也是不遑多让的。
“原来是秦家的少爷啊,惭愧,惭愧啊!”
听到秦风二人的话,周掌柜心知忽悠错了人,连忙说道:“秦家大人,秦少爷,二位坐着聊,我这还有些产自三界山的好茶……”
“算了,你这能有什么好茶?”
秦军摆了摆手,说道:“秦风,咱们走吧,我大哥那就藏有一幅张旭的草书,回头让他拿给你看看……”
“好!”秦风点了点头,正要顺手将手中的画轴递给周掌柜的时候,忽然愣了一下。
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秦风开口说道:“周掌柜,这轴头做的很精致,我想买下来用到别的字画上,不知你可否割爱呢?”
“秦少爷,这……这个真不好意思。”
周掌柜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迟疑着说道:“这幅画是祖上所传,家父去世之前曾经交代要妥为保管,你要是整幅买去可以,但……但只买轴头,我是不卖的!”
按照周掌柜父亲的说法,这幅画很可能是自家先祖所画的,所以甭管好坏,留在家中做个念想也好。
要不是周掌柜因为这幅画受过同行不少嘲笑,他也未必会拿出来卖,但只卖轴头的话,周掌柜却是不肯的。
“那……周掌柜这幅画要卖多少钱呢?”秦风用手摩挲着那卷轴的轴头,看似随意的问道。
“五两精钢!”周掌柜想了一下,咬牙说道。
“五两精钢?老周,你还真以为这玩意是宝贝啊?”
秦风尚未说话,秦军就先嚷嚷了起来,“五两精钢足够一家三口两年衣食无忧了,就你这幅破画,能值那么多钱吗?”
“秦军大人,这幅画是祖上传下来的,就值这个价!”
周掌柜知道秦氏兄弟风评一向很好,极少有强买强卖的事情,所以并不惧怕秦军,咬死了这个价格再也不肯松口了。
“五两精钢就五两精钢,二哥,你先付给他吧……”让秦军有些吃惊的是,秦风居然答应了下来。
“好吧!”
少主既然开了口,就算是个垃圾,那也要买下来了,秦军当下掏出一个钢锭扔给了周掌柜,说道:“老周,你这奸商,可算是大捞了一笔啊!”
“哪里,哪里,多谢秦军大人了。”周掌柜早就乐的脸上开了花,这五两的钢锭能买好几石粮食,即使几年不开张也饿不着他了。
“二哥,走吧!”拿到了画,秦风似乎也不想多留,率先出了店铺。
“秦风,你买这破画干什么啊?”
出了店子后,秦军无不抱怨的说道:“这画虽然有些年头了,但画的实在是太差,别说五两精钢,就连一两都不值啊……”
“二哥,不能这么看的。”秦风回头看了一眼那字画店,压低了声音说道:“这是幅画中画……”
刚才秦风想交还回这幅画的时候,忽然发现,这画的纸张似乎要比普通元人作画的纸厚了许多,而且用的居然不是宣纸而是元书纸。
众所周知,宣纸画出的画才透亮,而且产量大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是各代书法大家们的首选。
而元书纸则是竹纸的一种,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古称赤亭纸,具有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的特点。
用元书纸写字的作品,后世尚且能见到一些,但使用元书纸作画的,秦风却是从来都没听闻过。
在发现这纸是元书纸后,秦风不由想起了元书纸的另外两个特性,那就是着墨不渗和久藏不蛀。
这两个特性外加这幅画的厚度,让秦风心中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觉得这幅笔法拙劣的画作下面,或许隐藏着另外一幅画。
古代多有战乱,有些人为了保存手中的画作精品,往往会将画改头换面流传下去,这也就是俗称的画中画。
这种事情不仅在国内发生过,在国外也是时常会见到。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在例行检查达。芬奇名画《圣母子和圣安妮》时,在油画的背面,发现三幅神秘的素描,内容分别是马头、半个骷髅头以及婴儿时期的耶稣与小羊羔。
经专家分析推断,这些素描的作者正是达。芬奇本人,其价值几乎和名画《圣母子和圣安妮》不相上下。
“画中藏画?”
听到秦风的话后,秦军不由愣了一下,有些怀疑的看着秦风手中的画,说道:“这不大可能吧?老周这幅画,可是被很多人笑话过……”
周掌柜的这幅画,在天云城还是很出名的,酷爱书画的秦兵就曾经来看过,最后给出了“不知所谓”这四个字的评语,一时间被传为笑谈。
“这幅泼墨山水用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