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那一种计算方法,总是一个合理的衡量标准。

柳冲冲拿出一张纸来:“某在参与核查之时,知道几个数字。京兆长安县,原有四千八百户,距离上县只有二百户的差距,因为在京兆所以也定为上县。这四千八百户,在武德九年的年收为,每户十一贯八百六十一钱!粮七百斤!”

每户约十二贯,也就是每一家收入折后世算起来,六千多元钱。

唐朝,一户与一家的概念是有质的区别,大家族可以一家有几百口子人,但成家之后就单独立户,有时候一家就是几十户。所以一户就是平均人口五口人,其中肯定会有一两个没有成年的。

所以,这个数值算起来,不算是穷苦了。

当然,这是平均数值,并不是最低数值。

“殿下受封秦王,京兆长安县与耀州就是殿下的封地,耀州臣下不知,但长安夏收之后,户部拿出一个数据。”

李元兴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因为长安县的农户过的不错。

“京兆长安农籍,最穷的一户贞观元年上半年,收入二十六贯三百一十七钱,粮五千斤!”

“五千斤!柳长史可否看错?”当下就有一个县令惊呼。

前文提及了,在大唐官员之间并没有那么多官大一阶如父母这种规矩,相处也非常的平和,这样的当堂追问,在朝堂之上许多四五品的官员都敢对李二开口,更何况华州这里一个县令对州长史提问了。

所以在座的也没有感觉到有多么奇怪。

更厉害的却是柳长史,一指李元兴:“秦王殿下在这里,不如请殿下作答!”

李元兴怎么回答,这个详细的数据他没有去读,他只看平均值。可既然问到了,李元兴只好回答道:“最多有多少,最少有多少,本王没有细查,本王却是知道,本王亲卫白二娃的长兄已经单独立户,夫妻两人加上幼子,今夏实收银钱三十一贯,粮两万斤!”

说完,李元兴侧目看向元春,想知道元春是否看过这些细节的部分。

元春看到李元兴注视自己,靠前半步:“殿下,白大家里分得银钱实为二十四贯四百钱,还有六贯钱是他在工坊帮工所得,粮食为南瓜四千斤,红薯一万斤,玉米四千斤,麦子只有一千一百斤。后用红薯换得精粮七千一百斤,因为家中粮仓装满,多余的粮食又换得约五贯钱。”

“继续!”

李元兴看华州众官员听的认真,既然元春知道,那就继续讲。

“收入最低一户为长安县东秦王庄一百八十三村王姓一户,一户四口,夫妻两人带着一个七岁,一个四岁的孩童。贞观元年三月初搬入落户,因为没赶上农忙,所以夏收只有其他人家七成的收入。”

“与柳长史的数据一致?”

元春点点头:“根据秦王庄的记录,他家分到的粮食总共是四千八百七十五斤,所以相差极少,几乎一致!”

四千八百七十五斤,与五千斤,这个不算差距,可以说户部的数据极精了。

柳长史起身,他不知道元春应该如何称呼,直接开口说道:“长安县户均收入提高十倍,不知这个数据,是否正确?”

“是十二倍又四十七分之二十三倍!”

大唐还没有使用小数点,这个四十七分之二十三倍,就是极精准的数据了。

李元兴听到这话摆了摆手:“这个数据不为准!”

“请殿下明示!”

“因为粮食不同,以往亩产三石就为上田。本王的粮食亩产七十石都有了,所以这个数据不作准。更何况,长安县现在工坊林立,仅这些工坊的产出就远远高出普通的州县了,所以这一切都为准。”

听李元兴这么一说,柳冲冲当下就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李元兴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本王以为,华州县户均收入提高三倍,还是可行的。而且这还是在没有仙粮的情况下,如果有仙粮,五倍应该不难。但是,本王为何在增加粮税,亩产三百斤,与亩产八百斤,交的粮税应该一样吗?”

“不一样!”

这一次,华州的官员却是在支持多交粮税。

因为交的税多了,就代表着收入高了。

“好,那本王说第二个议题,改造华州这笔银钱从那里出。”

“华州愿集全州之力。”裴元朗站出来表了一个态度,当下所有华州的官员也起来表了一个态度。

李元兴点了点头,看来还是离长安近的好处,他们已经知道改革了。

“这样吧,如果银钱不够,户部可以先行支借。华州一定要成为最出色的州,夏收之后,先种八十万亩的土豆、红薯。本王调八万卫兵整修河道,新修水渠,今年大干一年,明年华州要成为长安的一座大粮仓!”

从官员起身施礼:“尊秦王殿下令!”

裴元朗又说道:“殿下,臣下准备发下文书。上书本州以增加一成粮税,求得秦王殿下亲赴华州,欲将华州改造为第二个京兆长安县。”

李元兴愣了一下,可马上明白裴元朗的想法。

百姓怎么说呢,如果先说李元兴改造华州,再说要求加税,那么百姓们可能会有意见。

但是这话反过来说,以一成粮税的代价,让华州达到京兆长安县的收入。

长安县与华州,距离只有一百多里,这里有来往的商人,长安县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这个已经不是秘密,别说是华州,就是再远一些也不算什么。

看来,有时候作一个好官,也是要有技巧的。

“今日只闲谈,明天再说政务,华州这里是需要一个计划的,这个计划必须详细的论证,本王的意思是,明天论政,本王讲意图说明,尔等先研究一下。根据各县的情况拿出详细的意见来,最重要是作好百姓的工作。”

“是!”众官员又齐齐一礼。

李元兴端起茶杯:“本王先祝华州明年百姓收入增加一倍,万民安乐!”

第446章 点石成金术(一)

李元兴留在华州三天,专心研究华州的改革方案。

华州只有一万八千多户人,说起来,也就是不到十万人的数字。

前文提到,华州就是后世现代的渭南市。

渭南关中的大粮仓,无论是牧、渔、农、林等各种行业都非常的出色,因为渭南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资源,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

后世的渭南,何止百万人,千万人口也不止。

现在大唐的华州,仅仅只有十万人口,这个数量极少的人口让华州的开发变的艰难又容易。

说艰难是因为人口不足,华州根本不可能完成大开发之举。

说容易,因为人口少,只要整理了渭河,可以说华州就有使用不尽的良田。真正有八百万亩的话,华州平均每户就有四百亩土地,如果仅按成年人计算,就是每个人有一千亩土地。再加上许多人并不务农,平均每个人何止千亩。

思来想去之后,李元兴突然失去了兴趣。

第二天下午,传达完自己的改革意见之后,李元兴就离开了华州。

“殿下,不是原计划三天吗?”元春在李元兴身旁问道。

“突然失去了兴趣,华州人口太少了,八百万亩良田,种得过来吗?”李元兴反问了一句之后,元春也无法回答了。

李元兴靠在软垫上动着脑筋。

“殿下,那么华州还动不动?”元春又问道。

“动,修河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户部也拿出钱粮,你不动,如何向六部的大臣们交待。有了良田没有人种,那个时候再说,先把河道修好。”李元兴说完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看来,自己还是年轻,有热情,却失了冷静。

自己的参谋院全是笨蛋,他们现在还没有学到真本事呢,而真正能干活的人,已经忙得脚不粘地,眼下也根本抽不出人头来。

武曌在耀州,王妃们这几天对招商会很热情,李元兴似乎闲下了。

回去的路上,李元兴在采石场拉走了一百块粗磨的大理石,这里的设备不行,虽然人手充足。

“殿下,这里还要继续干吗?”这粗嗓门的石匠姓铁,又喊起来。

李元兴坐在马车边上,扔了一袋果汁给了石匠,然后问道:“我说老铁,你说采石头卖挣钱,还是卖采石场挣钱。”

老铁的大嗓门一下就哑巴了,好复杂的问题呀。

李元兴没有急,转过头问元春:“元春你认为呢。”元春也没有了主意,李元兴又看向了陆毛锋,陆毛锋也摇了摇头:“殿下,你说的太古怪!”

“行了,也别废话了。老铁,你在这里建一个可以有五百工匠,一千采石工的工坊。建好多后,你算一算一年可以挣多少钱,这个你会不会?”李元兴问完,老铁点了点头:“殿下,这个会,就某算不了,某那几人儿子也学了些算学!”

“成,到时候,谁要买这个采石场。你算好了,秦王庄投了多少银钱进去,然后再加上五年的利润,就这个价,卖掉。卖的工坊,不是工匠,工坊可以卖,工匠不转手,可以帮着他们培训工匠就是了。然后再找地方再建一个,建好了,再卖掉!”

老铁将那袋果汁抱在怀里,然后搬着指头开始计算。

李元兴对陆毛锋一挥手:“回家!”

“起!殿下回府!”陆毛锋高喊了一声后,李元兴的车驾立即动了起来。

在李元兴离开很远之后,老铁还在那里计算着。

远远的看着车驾远去,老铁的几个儿子跑了过来,他们可没有老铁那不命的胆子,竟然还敢在秦王殿下扯开嗓门说话。

“大,别算了,一年少说挣十几年的钱!”

“好象是!”老铁眯着眼睛在自己大儿子脑袋上重得打了一巴掌:“你当老子不知道,滚,都滚去干活,二个月把这工坊建成了。”

(长安古话,“大”就是父亲的意思!发音也是二声!)

老铁是不是能够算的清楚李元兴不并心,但他已经不想在再搞产业了,特别是那些并不属于自己直接管理的地盘。

更重要的是,李元兴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人手不够用了。

回到长安已经是夜里了,头一次李元兴的主屋之中竟然没有半个人。

“今夜,很特别!”李元兴站在自己的主屋之中,看到屋内空空的,有些很难以形容的心情。

元春也不知道为什么,出去询问过之后回来说道:“殿下,几位王妃在开会,她们正在研究明天招商大会的事情。奴还听到一件事情,就是在今天的大唐报上,圣上要在招商会上拍卖辽东金矿!”

“金矿?”李元兴真的以为自己听错了。

“殿下没有听错,就是金矿,辽东那里有一些金矿准备拍卖。而负责拍卖的,就是几位王妃了。奴还听说,长安城之中想买之金矿的勋贵都已经数不清了,光是送上名帖的就有好几百人。”

元春把自己知道的都讲给了李元兴听。

“有趣,相当有趣!”李元兴一边说着,一边自己躲衣服就往浴室走。

元春的心跳加快了。

有一句话她没有对李元兴说,那就是崔莹莹告诉她,今夜由她来伺候秦王殿下,当然如果她感觉自己吃不消,可以在十二金钗之中选一位。

元春已经作出了选择,选的比自己年龄只小一岁,在十二金钗年龄当中排名二。

梅见!

梅见弹得一手好琴,她的琴艺放在整个长安都能够排进前三的。

梅见这会去拿自己的琴了。

李元兴走了几步又停下了,转身将自己的衣服捡了起来:“元春,出去让人准备两顶软轿,然后再让人准备好洗澡水,本王要去一次农庄,突然想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来。”

“是!”李元兴的命令元春自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