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甚至连张蜀生早已准备好的若干金条都没用上,一千大洋就把那位镇长给砸晕了,非但不想找张蜀生的麻烦,还期待着日后这位张大老板更大的手笔孝敬。
至于云南都督府那边也能顺利通过,倒是让他有些意外,不过也大概猜到了一些原因。
金钱万能的世界里,张蜀生只是一句话,那几个洋人老搭档就从上海运来了军火,区区几百条枪,还难不倒他们。而有施德曼这个“德国外援”在,张蜀生顺利地买到了两挺德国MG08式马克沁机枪,和欧战战场上用的一模一样。
三百人的民团却拥有两挺马克沁重机枪,一门75mm克虏伯山炮,张蜀生这个民团团长也算是有了军队的气派。
身为这支三百人小军队的团长,张蜀生是头脑非常清醒的,动员大会上,他的讲话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被民团的每个人记在心里。
“……我身边放的是军规三十六条,第一条就是服从命令。而这三十六条军规的旁边站着我,你们的团长。从今天起,你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在我的手下当兵,就必须服从我,遵守军规戒条。违反了任何一项,轻则军规处置,永不得再入我张蜀生手下任何一间工厂矿,永不得领取我张蜀生发放的一分一毫救济,永不享有我张蜀生势力范围内任何一项福利与优惠。而重者,枪毙。
另外,从今天起,我宣布,凡是每月训练考核最后五名,民团预备队将是他们的归宿!”
从那时候,原本只是普通农民的民团士兵们,个个都拼命地训练,民团按照民国云南编制,暂编一营三连。
张蜀生的规定确实很严厉,但执行的情况好的让人难以置信,尤其是接下来的半年,优质杂交稻种的正式限量限村发售后,小青山几乎成了他的个人地盘。
原本的羊肠小道被他修出了马路,每天都有几十辆大型马车来回各个村作为交通工具,这是张蜀生旗下的张氏运输公司。
原本缺衣少穿的村民,个个都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一两件张氏服装工厂生产的被服,这还不算那些老弱病残领取的免费被服。
原本没学可上,半大小子吃死爹娘的情况,如今变成了几所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坐着小青山及小青山方圆十里外乡的近四百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初级技术学校,教育系统日趋完备。
原本没吃没钱的农民,只要肯干,每个月进厂矿拿个一块钱很容易,更不用说磷肥以及越来越多的肥料开始生产出来后,粮食的产量已经高到了让村民难以置信的地步。即便连种田都要那些半大小子的农林技术人员教又怎么样?能吃饱饭,隔三岔五地吃上从不敢想的大米饭是绝对的事实。
……
半年的大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只是小青山,甚至连周围的几个乡镇都渐渐受到了辐射影响。
各个村子都开始流传起这样的事:
想读书没钱?小青山的学校是免费的,只需要参加学习组织的勤工俭学,你一个钱不花都能读小学。
家里没钱揭不开锅?走,一起去小青山看看,听说那里的铁矿和新建的什么水泥厂在大量招人。
嫂子的针线活做的不错?走,去小青山服装厂碰碰运气,一个月一块多钱的工钱,足够你把几个孩子都养的好好的。
力气大,但不会做农活?走,去小青山看看,民团虽然招满了,暂时进民团预备队训练也好,只要肯干,工钱一样不少,还有机会进民团。
铁匠?还会做鸟枪?去吧,小青山能找到一份合适你的工作。
赤脚大夫?听说小青山正在组建什么小青山乡医所,你去看看能不能打个下手。
什么?昆明回乡的学生?听说小青山正在招老师,你去试试吧,那工资绝对让你难以想象。
一时间,小青山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将那些想改变生活,想过上好日子的人不断地吸引过去。
第18章 蜀生公司
1916年的7月,整个半年的时间对于张蜀生来说都是异常忙碌的。除了铁矿和机械厂这些原有项目慢慢扩建外,水泥厂,种子公司,小型化工厂都慢慢地建设了起来。而相对于下半年准备上马的香皂厂,卷烟厂等,除了钱和时间外,人才也很紧张。
实际上,真正影响深远的是蜀生公司的组建和民团框架的正式搭建。
如今的梨树坪,再也不是去年初那个破破烂烂的深山老村子了,整个村子只有一部分是曾经的梨树坪村庄,剩下的一大半都被张蜀生的蜀生公司占了。
宽敞的村道,来来往往忙碌无比的拉货大马车,老村道上四处吆喝叫卖的商人,这些都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为了有序而且有效地管理旗下各家大大小小的厂矿,张蜀生将各家厂矿整合成了一家不小的私人公司——蜀生公司。
整个公司百分之百地归张蜀生私有,像孙长庆这样的元老,和那百多号外国人一样,都是得到了非常优渥的高薪,
张蜀生没有将手里的一分一毫股份分出去,自己可不是单纯想要建公司赚钱,不论亲疏,都是不容染指蜀生公司的。
而且,身为后世人,他极其清楚,不是自己舍不得,而一旦分出了哪怕万分之一的公司股份,以后这种事情会源源不断地发生,到最后蜀生公司姓什么都说不定。要知道,以后的蜀生公司,可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规模。
自己的东西,还是百分之百握在手里为好,其他人,尽量优待就是了。
为了实现集团统一化和管理集中化,蜀生公司修建了公司总部。整个总部所在地显得非常特别。中间是一栋连体四层高的双子楼,周围是清一色的两层小楼。
双子楼跨越两大办公区,遥遥地对着一个更偏僻一些的研究区。
左边大楼所在大办公区朝北,蜀生公司总部所在地,分别有销售推广部门、行政人事和公关部门,这些部门分布在办公区的两层小楼里。中间的左大楼是张蜀生的商业办公楼,一楼是为以后的公司顾问和高级管理人才留出来的,二楼是以后的秘书和助理办公区,三楼是公司特别调查科和警卫区,四楼才是张蜀生的办公室!
右边大楼所在大办公区朝南,小青山民团总部所在地,分别有后勤部,训练部,参谋部,而居中的大楼一层是民团警卫部门,二层是民团特别情报部,三楼是团长警卫部门,四楼才是张蜀生的团长办公室!
不得不说,张蜀生很讨厌补漏一样的办事风格,这点在修建和规划蜀生公司总部和民团总部的时候就体现的很清楚,所有规划都充分考虑到今后五年左右的使用需要。
三层楼的双子楼以极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将蜀生公司和民团办公结合起来,凸显了极高的效率,又充分考虑到日后的安全需要。
至于蜀生公司的特别调查科和民团的特别情报部,将会是张蜀生的两大监督力量。
商业特别调查科将逐步形成对蜀生公司旗下所有商业行为的监督和调查,虽然现在的蜀生公司规模还不是特别大,但在未来的两三年,蜀生公司将会以井喷式的速度发展。未来涉及贪污腐败,渎职不公的事情将会很多,一个强力部门的监督非常必要。
从后世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特别严厉和周全的监督部门,别说民生公司,就是具有信仰力量的政权也难以阻挡极少数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占大小便宜”心理,不防范蚁穴,千里之堤迟早要坍塌。
民团特别情报部,一个特别任务部门,更偏向于军政安全,如今也搭好框架,就是为了日后的军政需要!
看起来这些动作很大,但是耗资却并不多,相反很少。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各部门人手严重不足,甚至像参谋部和两个调查部门,除了张蜀生,一个人都没有!
“蜀生啊,你,你刚才说什么?”孙长庆拿起放在一旁的旱烟锅子,吧嗒吧嗒就是几大口,眉头紧皱,望着对面的张蜀生不解地问道:“蜀生呀,听你说这个商业特别调查科如此重要,你真的决定让我来管?”
张蜀生点点头,如果目前为止自己最信得过的人,不是那些学生,不是城里的大老板何方炯,反而是这个教书出生的孙长庆。
孙长庆为人正直,身上有着一股儒学者的正直,更有一份乡下人的淳朴。一直以来,他几乎是将自己当成了干儿子一样来照顾。
从一开始收留自己,再到帮助自己一步步起家,凡事本着一颗最正直朴素的心帮自己忙上忙下,就是现在都还有好几个厂是他在管。
如今厂矿越来越大,孙长庆也渐渐不适合实际管理了,反而却非常适合当调查科科长。
“我的想法是让长庆叔你离开实际管理生产工作,去负责更重要的商业调查科。一开始我会直接负责调查科,以后人手足够并且熟悉了调查工作后,你再看着调查科的摊子,以长庆叔的威信和能力,当这个科长肯定是够的。”
其实孙长庆的身体非常好,如今不过是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因为读书人的原因,身体保养的很好,算得上正当能管事的年纪。
“嗯,行,老头子就多给你看着点。这世道,鬼心思的人不少。蜀生你是老实人,大善人,有些人也许还以为你好欺负。”孙长庆有一点让张蜀生很看好,就是他凡事不哆嗦,不会怕事,敢于答应,就算遇到他难以抉择的事情,他也会第一时间求助自己,这就够了。“你说说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没有,我今晚回去琢磨琢磨!”
这正好也是张蜀生要说的,抬手指了下办公室里座位后面那个巨大的蜀生公司标志,一条金色神龙的公司标志:“凡事一切为了蜀生公司!”
“蜀生,你放心,长庆叔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孙长庆也被激起了干劲,心中前所未有的热,如同燃起一股火,那是一股年富力强时经常出现在身上的火。没想到四五十岁了,还能体会到那种感觉。
送走孙长庆,张蜀生回到办公室,借着发电站送过来的电,办公室也用上了很时髦的电灯。摊开桌面上的一份工作计划,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好几条:
一、筛选人员充实蜀生公司总部。
二、抽调人员组成最基础的参谋部班子。
三、留意学生中的杰出忠诚人才,初步组建商业特别调查科和民团特别情报部。
四、派遣部分学生前往西方,认识世界,学习世界。
五、执行为期五年期的A计划!
随便在前面四条后面写了一些备注,张蜀生唯独在最后一条停了下来,似乎在犹豫什么,半响才拿起了瑞典造的老式内部通信电话,“来喜,你让民团的罗峰来一下!”
“请进!”
很快敲门声响起,罗峰在一名内卫地陪同下走了进来,内卫敬了个礼关上门退了出去。
“报告团长,民团一营指导员罗峰向您报到。”民团组建后,张蜀生亲自兼任民团一营营长,吴铁军为副营长,罗峰是一营指导员,啪的一下立正敬了个礼!
“坐吧,看看这份东西。”
张蜀生拿出一份标明机密的报告让他先看。
“团长,这孤儿倒是好找,就是心性正直,为人良善,可能不太好区分。”经过一年的学习,昔日的罗峰已经从一个年轻农民彻底地变成了一个较为合格的军官,看完了报告如实说道。
张蜀生用手中盖上的钢笔点了点桌上那份A计划文件,说道:“这件事不能做得太张扬,而且要有计划有步骤,不能一次性送回来太多。至于筛选孩子的事情,照计划里说的,以五至十岁为主,我相